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分辨CT影像组学模型鉴别亚厘米肺纯磨玻璃结节腺体前驱病变与微浸润腺癌的价值 被引量:1
1
作者 徐振宇 杨云竣 +2 位作者 段锐 郭莉 徐志锋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3期249-255,共7页
目的 探讨基于高分辨CT影像组学模型鉴别表现为亚厘米肺纯磨玻璃结节的腺体前驱病变和微浸润腺癌(MIA)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2022年4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亚厘米纯磨玻璃结节患者共计68例(75个肺结节),包括6个非典型腺瘤样增... 目的 探讨基于高分辨CT影像组学模型鉴别表现为亚厘米肺纯磨玻璃结节的腺体前驱病变和微浸润腺癌(MIA)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2022年4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亚厘米纯磨玻璃结节患者共计68例(75个肺结节),包括6个非典型腺瘤样增生、26个原位癌及43个MIA,根据病理类型分为腺体前驱病变组(非典型腺瘤样增生+原位癌)和微浸润组(MIA),将其分为训练组54例(60个pGGN),验证组14例(15个pGGN)。采集临床资料(年龄、性别)、CT定性参数(边界、毛刺、分叶、支气管异常征、内部血管征、空泡征、胸膜牵拉征)及定量参数(最长径、最短径、平均CT值、最大CT值、最小CT值)。利用ITK-SNAP软件对每个纯磨玻璃结节行手动分割并导入AK软件进行影像特征提取。采取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方法筛选出训练组中两亚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利用多元Logistic回归的方法构建影像组学模型、临床特征模型及联合模型。通过ROC曲线及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对各模型的预测效能进行比较,使用Delong’s检验比较各模型之间的差异。采用校正曲线及决策曲线分析评估联合模型的校准度及临床应用性,采用Hosmer-Lemeshow检验分析联合模型预测值与观测值之间的拟合程度。结果 联合模型在训练组和验证组中均具有最高的诊断效能(训练组AUC=0.857,95%CI:0.764~0.951,P<0.0001;验证组AUC=0.84,95%CI:0.592~1.000,P=0.0071),高于影像组学模型(训练组AUC=0.835,95%CI:0.735~0.935,P<0.0001;验证组AUC=0.82,95%CI:0.563~1.000,P=0.0145)和临床特征模型(训练组AUC=0.764,95%CI:0.636~0.864,P<0.0001;验证组AUC=0.63,95%CI:0.347~0.913,P=0.3677)。联合模型在训练组和验证组中的预测观察值与实际观察值之间均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 基于高分辨CT影像组学和临床特征构建的联合模型有助于术前鉴别表现为亚厘米肺纯磨玻璃结节的腺体前驱病变和MIA,提升肺结节诊治及管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组学 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 磨玻璃结节 体前驱病变 微浸润腺癌
下载PDF
CT特征在鉴别原位癌和微浸润腺癌中的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李祖坤 郭静清 +6 位作者 陈国宁 李正宇 昝林婷 黄飞 周燕 普志凤 宋光毕 《临床肺科杂志》 2024年第2期231-235,共5页
目的探讨CT特征在原位癌(adenocarcinoma in situ,AIS)和微浸润腺癌(minimally invasive adenocarcinoma,MIA)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4月经病理证实为AIS或MIA的肺结节患者,收集他们的临床、病理及影像... 目的探讨CT特征在原位癌(adenocarcinoma in situ,AIS)和微浸润腺癌(minimally invasive adenocarcinoma,MIA)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4月经病理证实为AIS或MIA的肺结节患者,收集他们的临床、病理及影像等相关资料。分析AIS和MIA的CT图像特征,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并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探讨哪些CT征象是鉴别诊断AIS或MIA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本研究共入组患者68人,平均年龄为(60±12)岁,其中病理类型为AIS的39人(57.4%),MIA的29人(42.6%)。直径>20 mm的MIA显著多于AIS(48.3%vs 10.3%,P<0.001)。MIA以实性成分(65.5%)为主,而AIS则以磨玻璃成分(38.5%)为主,且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3)。与AIS相比,强化程度>40 HU的肺结节显著多见于MIA(34.5%vs 10.3%,P=0.015)。此外,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肺结节的直径>20 mm(OR=5.397,95%CI:1.178~24.726,P=0.030)和强化程度>40 HU(OR=9.220,95%CI:1.512~56.223,P=0.016)都是诊断MIA的独立预测因素。肺结节直径>20 mm诊断MIA的敏感度为77.8%,曲线下面积(AUC)为0.690(0.557~0.823);强化程度>40 HU诊断MIA的敏感度为71.4%,AUC为0.621(0.483~0.759)。结论肺结节的CT特征在早期鉴别原位癌和微浸润腺癌方面是有价值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节 原位 微浸润腺癌 CT成像
下载PDF
高分辨率CT在肺原位腺癌及微浸润腺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3
作者 陈妙勤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4年第4期648-651,共4页
目的:分析高分辨率CT(HRCT)在表现为磨玻璃结节的肺原位腺癌(AIS)及微浸润腺癌(MIA)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本院2018年3月—2023年3月期间收治的200例肺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以手术病理学诊断作为分类依据,分别设... 目的:分析高分辨率CT(HRCT)在表现为磨玻璃结节的肺原位腺癌(AIS)及微浸润腺癌(MIA)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本院2018年3月—2023年3月期间收治的200例肺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以手术病理学诊断作为分类依据,分别设为纯磨玻璃结节组、混合磨玻璃结节组,对比两组AIS与MIA的HRCT影像学特征,并以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影像学特征对AIS、MIA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纯磨玻璃结节组AIS、MIA结节直径、磨玻璃成分CT值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混合磨玻璃结节组AIS、MIA分叶征、胸膜凹陷征、空气支气管征例数及结节直径、磨玻璃成分CT值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纯磨玻璃结节组结节直径、磨玻璃成分CT值鉴别AIS、MIA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42、0.761,混合磨玻璃结节组分叶征、胸膜凹陷征、空气支气管征者占比,结节直径、磨玻璃成分CT值鉴别AIS、MIA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80、0.670、0.767、0.684、0.974。结论:HRCT能够为表现为纯磨玻璃结节及混杂密度磨玻璃结节的AIS与MIA的临床鉴别诊断提供有效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CT 混杂密度磨玻璃结节 肺原位 微浸润腺癌 鉴别诊断
下载PDF
肺浸润前病变与微浸润腺癌的CT鉴别诊断 被引量:6
4
作者 左玉强 田云霞 +3 位作者 王黎 孟庆春 乔晓慧 乔青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84-85,共2页
目的通过CT鉴别诊断肺浸润前病变(PIL)与微浸润腺癌(MIA)。方法经病理检查确诊的PIL患者58例(PIL组)、MIA患者32例(MIA组),两组CT图像均表现为纯磨玻璃密度结节,比较两组CT征象(病灶形态圆形/类圆形、有空泡征、有空气支气管征、有血管... 目的通过CT鉴别诊断肺浸润前病变(PIL)与微浸润腺癌(MIA)。方法经病理检查确诊的PIL患者58例(PIL组)、MIA患者32例(MIA组),两组CT图像均表现为纯磨玻璃密度结节,比较两组CT征象(病灶形态圆形/类圆形、有空泡征、有空气支气管征、有血管穿行征、有毛刺征、有分叶征、瘤-肺界面清晰、血管集束征、有胸膜凹陷征)。结果 PIL组病灶形态为圆形/类圆形35例,有空气支气管征5例,有毛刺征3例,瘤-肺界面清晰21例,有血管集束征6例;MIA组病灶形态为圆形/类圆形12例,有空气支气管征8例,有毛刺征6例,瘤-肺界面清晰24例,有血管集束征29例;两组比较,P均<0.05。余CT征象两组比较,P均>0.05。结论 PIL病灶多呈圆形/类圆形、瘤-肺界面不清晰,出现空气支气管征、毛刺征、血管集束征少;而MIA病灶多呈不规则形态、瘤-肺界面清晰,多出现空气支气管征、毛刺征、血管集束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润前病变 微浸润腺癌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下载PDF
纯磨玻璃结节的原位腺癌和微浸润腺癌的高分辨率CT鉴别诊断及术式选择 被引量:10
5
作者 李敏 沈蕾蕾 +1 位作者 朱蕾 叶波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0年第3期336-338,共3页
目的研究CT表现为纯磨玻璃结节的原位腺癌和微浸润腺癌特点表现及鉴别诊断价值,为术式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收治的肺腺癌患者98例,根据病理类型分为原位腺癌组58例和微浸润腺癌组40例,... 目的研究CT表现为纯磨玻璃结节的原位腺癌和微浸润腺癌特点表现及鉴别诊断价值,为术式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收治的肺腺癌患者98例,根据病理类型分为原位腺癌组58例和微浸润腺癌组40例,对患者的病灶平均CT值、病变最大径、分叶征、毛刺征、瘤-肺界面清晰、空泡征及胸膜凹陷征等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组高分辨率CT最大径的差异有显著性[多因素OR=1.656(1.297~2.114),P=0.000];平均CT值的差异有显著性[多因素OR=1.006(1.002~1.010),P=0.006],说明肺部纯磨玻璃结节的CT值、病灶的最大径和病灶的侵袭程度有着相关性。两组分叶征、毛刺征差异有显著性(P<0.05),空泡征、支气管充气征、瘤-肺界面清晰、胸膜凹陷征差异无显著性(P>0.05)。纯磨玻璃结节的原位腺癌和微浸润腺癌病灶最大径的最佳截断值是9.05 mm,曲线下面积为0.815,敏感度为72.5%,特异性为77.60%;两种病变平均CT值的最佳截断值是-562HU,曲线下面积为0.710,敏感性为67.5%,特异性为70.7%。结论纯磨玻璃结节的最大径、平均CT值及分叶征、毛刺征对于鉴别原位腺癌和微浸润腺癌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可为手术方式提供个性化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磨玻璃结节 原位 微浸润腺癌 高分辨率CT 病理
下载PDF
肺原位腺癌和微浸润腺癌的高分辨CT影像形态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李红 段萍 +1 位作者 汪俐杉 银文杰 《西部医学》 2018年第10期1531-1534,共4页
目的探讨肺原位腺癌(adenocarcinoma in situ,AIS)和微浸润腺癌(minimally invasive adenocarcinoma,MIA)的高分辨CT形态学特征,与周围血管位置变化关系。方法选取12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AIS和MIA患者,分为AIS组(48例)和MIA组(79例),总... 目的探讨肺原位腺癌(adenocarcinoma in situ,AIS)和微浸润腺癌(minimally invasive adenocarcinoma,MIA)的高分辨CT形态学特征,与周围血管位置变化关系。方法选取12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AIS和MIA患者,分为AIS组(48例)和MIA组(79例),总结患者术前胸部的高分辨CT图像特征及术后的病理学资料,并分析其组间差异。结果两组术前肺部小结节病灶的大小、密度及是否有血管穿行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IS组小结节最大直径平均值为(9.1±0.8)mm,MIA组的最大值径为(9.6±1.1)mm,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IS组中小结节密度不均,呈混合性磨玻璃结节(mixed ground-glass nodule,mGGN)有10例,占20.8%,MIA组mGGN为31例,占39.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IS组中结节周围有血管穿行的有13例,占33.3%,MIA组中结节周围血管穿行的有41例,占51.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部小结节的高分辨CT形态学特征可以对AIS及MIA这两种病理亚型进行预判断,可为患者提供手术方案及预后治疗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原位 微浸润腺癌 形态学特征 CT
下载PDF
肺纯磨玻璃密度不典型腺瘤样增生与微浸润腺癌的CT鉴别诊断 被引量:3
7
作者 左玉强 左晓玲 +4 位作者 邢维明 孟庆春 田云霞 乔晓慧 乔青 《临床肺科杂志》 2017年第4期586-588,共3页
目的分析表现为纯磨玻璃密度的肺不典型腺瘤样增生与微浸润腺癌的CT表现及CT对两者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6例不典型腺瘤样增生和32例微浸润腺癌的薄层螺旋CT表现,分析薄层螺旋CT中病灶的形态、边缘、内部及邻近结... 目的分析表现为纯磨玻璃密度的肺不典型腺瘤样增生与微浸润腺癌的CT表现及CT对两者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6例不典型腺瘤样增生和32例微浸润腺癌的薄层螺旋CT表现,分析薄层螺旋CT中病灶的形态、边缘、内部及邻近结构改变等征象,用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薄层CT显示病灶球形度、瘤-肺界面清晰及空泡征对于两者鉴别诊断有意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不典型腺瘤样增生多呈球形/类球形,微浸润腺癌病灶直径多大于不典型腺瘤样增生,其形态多呈不规则形,瘤-肺界面多清晰且多伴有空泡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玻璃 不典型瘤样增生(AAH) 微浸润腺癌(MIA)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肺原位腺癌与微浸润腺癌的MSCT表现及对比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孙晶晶 杨永波 +1 位作者 黄洁惠 石磊 《浙江临床医学》 2017年第8期1523-1524,共2页
目的 探讨肺原位腺癌(AIS)和微浸润腺癌(MIA)的MSCT影像特点及区别.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7例患者(共111枚结节)临床资料.结果 肺AIS和MIA的病灶大小分别为(7.4±2.2)mm和(10.4±4.2)... 目的 探讨肺原位腺癌(AIS)和微浸润腺癌(MIA)的MSCT影像特点及区别.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7例患者(共111枚结节)临床资料.结果 肺AIS和MIA的病灶大小分别为(7.4±2.2)mm和(10.4±4.2)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肺AIS病变中,纯磨玻璃结节20枚,实性结节0枚,MIA病变中,纯磨玻璃结节57枚,实性结节17枚,两个不同病理亚型中磨玻璃结节和实性结节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肺AIS和MIA病变间血管贯穿、瘤肺界面、空泡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毛刺征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两个病理亚型间的胸膜凹陷和分叶征象显示率差异较大.结论 病变大小、密度、毛刺、胸膜凹陷和分叶有助于鉴别肺AIS和M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原位 磨玻璃结节 微浸润腺癌
下载PDF
表现为GGNs的肺腺癌浸润前病变与微浸润腺癌的MDCT影像学诊断 被引量:1
9
作者 于山 陈思争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10期43-44,共2页
目的:研究表现为GGNs的肺腺癌浸润前病变与微浸润腺癌的MDCT影像学诊断。方法:156例患者根据临床资料与病理结果分为两组,观察两组患者MDCT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肺腺癌浸润前病变的长径小于微浸润腺癌(P<0.05)。浸润前病变... 目的:研究表现为GGNs的肺腺癌浸润前病变与微浸润腺癌的MDCT影像学诊断。方法:156例患者根据临床资料与病理结果分为两组,观察两组患者MDCT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肺腺癌浸润前病变的长径小于微浸润腺癌(P<0.05)。浸润前病变组和微浸润腺癌组在有毛刺和分叶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支气管充气征、空泡征、胸膜凹陷征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腺癌浸润前病变与微浸润腺癌在病灶大小、形态学特征方面具有差异,准确地分析磨玻璃密度结节的MDCT的影像学特征对于鉴别肺腺癌浸润前病变和微浸润腺癌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润前病变 微浸润腺癌
下载PDF
肺磨玻璃结节CT影像征象鉴别诊断肺浸润性腺癌与微浸润腺癌 被引量:65
10
作者 虞梁 王俊 +4 位作者 李洪 李响 唐健玮 袁梅 陈亮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48-251,共4页
目的:探讨表现为磨玻璃结节(ground-glass opacity nodule,GGN)的肺浸润性腺癌(invasive adenocarcinoma,IAC)与微浸润性腺癌(minimally invasive adenocavcinoma,MIA)的CT特征差异,为两者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8年3-12月GGN... 目的:探讨表现为磨玻璃结节(ground-glass opacity nodule,GGN)的肺浸润性腺癌(invasive adenocarcinoma,IAC)与微浸润性腺癌(minimally invasive adenocavcinoma,MIA)的CT特征差异,为两者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8年3-12月GGN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术前CT影像特征与病理学结果的相关性。结果:病理证实为IAC或MIA患者148例(157枚结节)。两组间结节直径、结节平均CT值、结节类型、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结节直径(OR=16.68,95%CI:3.66~75.89,P=0.02)以及平均CT值(OR=1.01,95%CI:1.01~1.02,P<0.01)是预测侵袭性肺腺癌浸润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病灶直径≥13.5 cm、病灶平均CT值≥-463.5 HU作为鉴别IAC与MIA的分界值,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论:肺腺癌的CT征象与病理学分级存在相关性,结节直径、结节平均CT值、结节类型、分叶征、毛刺征以及胸膜凹陷征对于临床鉴别IAC以及MIA具有重要意义,其中病灶直径以及病灶平均CT值是预测侵袭性肺腺癌浸润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浸润腺癌 浸润 磨玻璃样结节 CT
下载PDF
超高分辨率CT(UHRCT)鉴别肺原位腺癌(AIS)与微浸润腺癌(MIA) 被引量:38
11
作者 肖时满 张玉 +1 位作者 强金伟 叶剑定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85-290,共6页
目的分析早期肺腺癌的超高分辨率CT(ultra-high-resolution computed tomography,UHRCT)表现,探讨UHRCT鉴别肺原位腺癌(adenocarcinoma in situ,AIS)与微浸润癌(minimally invasive adenocarcinoma,MIA)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 目的分析早期肺腺癌的超高分辨率CT(ultra-high-resolution computed tomography,UHRCT)表现,探讨UHRCT鉴别肺原位腺癌(adenocarcinoma in situ,AIS)与微浸润癌(minimally invasive adenocarcinoma,MIA)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直径小于2 cm的早期肺腺癌结节(AIS 67个,MIA 62个)的UHRCT表现,分析和比较AIS与MIA在结节的形状、边缘、密度、直径、内部实性成分直径、血管异常、空气支气管征、空泡征、胸膜凹陷征以及是否多发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结节在形状、边缘、密度、直径、实性成分直径和密度、肺静脉异常、空气支气管征和胸膜凹陷征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IS常表现为较小的圆形或类圆形的纯磨玻璃结节(ground-glass nodule,GGN),MIA常为较大、边缘毛刺、实性成分直径大于5 mm的混合GGN,并常伴肺静脉异常、支气管扩张和胸膜凹陷征。结论 UHRCT能显示早期肺腺癌的形态学特征,有助于鉴别肺AIS与M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高分辨率 原位(AIS) 微浸润腺癌(MIA)
下载PDF
表现为纯磨玻璃影的原位腺癌及微浸润腺癌CT鉴别诊断 被引量:2
12
作者 范艳芬 王梅 +4 位作者 曹捍波 张善华 王善军 王兆宇 张永奎 《中国现代医生》 2015年第34期107-110,F0003,共5页
目的探讨表现为纯磨玻璃结节影(pure ground-glass nodules,p GGONs)的原位腺癌(adenocarcinoma in situ,AIS)及微浸润腺癌(minimally invasive adenocarcinoma,MIA)的不同CT特征及二者之间的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CT表现为p GGONs... 目的探讨表现为纯磨玻璃结节影(pure ground-glass nodules,p GGONs)的原位腺癌(adenocarcinoma in situ,AIS)及微浸润腺癌(minimally invasive adenocarcinoma,MIA)的不同CT特征及二者之间的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CT表现为p GGONs并且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76例AIS、26例MIA的术前CT及临床资料,CT特征包括病灶最大径、平均CT值、病灶的形态、穿过病灶的血管走行、空气支气管征。结果AIS组的平均CT值为(-668.5±76.4)HU,MIA组的CT值为(-595.58±120.20)HU,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IS组的最大径约(0.80±0.34)cm,MIA组的最大径约(1.20±0.43)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结节形态、穿过结节的血管走行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空泡征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利用结节的最大径、平均CT值及穿过结节的血管走行联合判断结节的病理类型,可以更好提高诊断价值。结论应用结节的最大径、平均CT值及穿过结节的血管走行可以鉴别表现为p GGONs的AIS及M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玻璃影 原位 微浸润腺癌 病理学
下载PDF
基于CT GE Lung VCAR软件鉴别肺原位腺癌和微浸润腺癌 被引量:2
13
作者 纪晓微 傅钢泽 +4 位作者 李文斌 杨运俊 陈聪 蔡蒙婷 吴恩福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10期735-740,745,共7页
目的:利用GE Lung VCAR软件分析肺原位腺癌(AIS)与微浸润腺癌(MIA)的CT鉴别诊断要点。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病理证实的AIS患者50例、MIA患者55例。使用GE Lung VCAR软件对105例结节的CT图像进行三... 目的:利用GE Lung VCAR软件分析肺原位腺癌(AIS)与微浸润腺癌(MIA)的CT鉴别诊断要点。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病理证实的AIS患者50例、MIA患者55例。使用GE Lung VCAR软件对105例结节的CT图像进行三维后处理分析,比较2组结节实性成分及总体的左右径(LRD)、前后径(APD)、上下径(SID)、平均密度(DAVG)、非实性部分体积(VNS)、实性部分体积(V_S)、总体体积(V_T)、实性部分体积百分率(V_S%)以及形态学特征的差异,并与二维轴位CT图像肺窗下手动测量结节最大径的诊断效能进行比较,评估GE Lung VCAR软件的诊断价值。结果:AIS组与MIA组的二维手动测量最大径与软件分析获得结节实性部分及总体三径、V_S、V_T、V_S%、结节形态、毛刺征、结节与血管关系、累及血管根数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E Lung VCAR软件评估结节大小较手动测量诊断效能高;部分参数诊断效能由高到低分别为:累及血管根数、毛刺征、总体LRD、实性APD、V_T、V_S;最佳截断值分别为:累及3根血管、短毛刺征、总体LRD:14.5 mm、实性APD:8.5 mm、V_T:802 mm^3、V_S:133 mm^3。结论:GE Lung VCAR软件在肺结节CT诊断中具有较好实用价值,是鉴别AIS和MIA的一项有利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原位 微浸润腺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HRCT对肺原位腺癌、微浸润腺癌鉴别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榆铃 陈余思 +1 位作者 白碧慧 苏晓勇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2年第6期59-61,共3页
目的分析高分辨率CT(HRCT)对肺原位腺癌(AIS)、微浸润腺癌(MIA)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分析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86例肺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资料,分析HRCT中肺腺癌的影像学特征,并比较不同类型肺癌相关特征差异。结果在HRC... 目的分析高分辨率CT(HRCT)对肺原位腺癌(AIS)、微浸润腺癌(MIA)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分析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86例肺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资料,分析HRCT中肺腺癌的影像学特征,并比较不同类型肺癌相关特征差异。结果在HRCT的影像特征中,AIS和MIA在肺动脉异常、“空泡”征及多发病灶比较上无差异(P>0.05);但圆形/椭圆形病灶更多见于AIS,分叶型病灶更多见于MIA,MIA中“毛刺”佂较多,混合磨玻璃结节存在更多,病灶及实性成分直径更长,肺静脉异常、空气支气管佂及胸膜“凹陷”佂发生率均更高(P<0.05);AIS与MIA在纯磨玻璃结节和混合磨玻璃结节的磨玻璃结节密度区的CT值比较无差异(P>0.05),但实性结节密度区AISCT值显著低于MIA(P<0.05)。结论HRCT检查可明确显示肺腺癌的病灶情况,而AIS和MIA在HRCT中的影像学特征存在一定的差异,故该检查对鉴别AIS和MIA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可为后续临床治疗提供更好的指导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CT 肺原位 微浸润腺癌 图像表现 鉴别诊断
下载PDF
肺原位腺癌与微浸润腺癌实性成分鉴别诊断 被引量:11
15
作者 严金岗 张善华 +3 位作者 王善军 王兆宇 周海伟 曹捍波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6年第11期2002-2004,共3页
目的分析CT影像学表现为肺混杂磨玻璃结节(MGGO)的原位腺癌(AIS)及微浸润腺癌(MIA)中实性成分征象特征及病理基础。方法对CT征象表现为MGGO的20例AIS及20例MIA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对两组中实性成分的形态、分布、边界、数量及边缘的情... 目的分析CT影像学表现为肺混杂磨玻璃结节(MGGO)的原位腺癌(AIS)及微浸润腺癌(MIA)中实性成分征象特征及病理基础。方法对CT征象表现为MGGO的20例AIS及20例MIA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对两组中实性成分的形态、分布、边界、数量及边缘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对比组织病理结果。结果 AIS组实性成分呈条索状,似乎成增粗的肺纹理表现,境界较清楚,主要位于磨玻璃病灶的中心,同时病灶边缘无分叶、毛刺、胸膜凹陷等恶性征象。MIA实性成分呈多发斑点状,簇状分布,并有相互聚拢的局势,形态不规则,境界模糊,同时病灶边缘易出现分叶、毛刺、胸膜凹陷恶性征象。结论综合分析AIS及MIA中实性成分的CT表现,对AIS及MIA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有重要价值,实性成分组织病理的特点是两者影像差别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磨玻璃结节 原位(AIS) 微浸润腺癌(MIA)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联合能谱CT检查在肺原位腺癌和微浸润腺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16
16
作者 张忠伟 谢继承 +2 位作者 陈盈 范恒鑫 樊树峰 《浙江医学》 CAS 2019年第1期40-43,77,共5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联合能谱CT在肺原位腺癌(AIS)和微浸润腺癌(MIA)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磨玻璃结节121例,其中AIS组45例和MIA组76例,术前均行MSCT和能谱CT扫描。收集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吸烟史,分析病...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联合能谱CT在肺原位腺癌(AIS)和微浸润腺癌(MIA)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磨玻璃结节121例,其中AIS组45例和MIA组76例,术前均行MSCT和能谱CT扫描。收集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吸烟史,分析病灶位置、形状、密度及有无胸膜凹陷、分叶、毛刺、棘突、空泡征,测量结节最大径值、最高密度区CT值、水基值和能谱曲线斜率(k)。统计分析两组患者间的差异,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绘制ROC曲线评估诊断效能。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病灶位置及空泡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形状不规则、密度不均匀、结节最大径、最高密度区CT值、水基、k及胸膜凹陷、分叶、毛刺、棘突征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模型示k为保护因素,结节最大径、水基值、密度不均匀和分叶征为危险因素。MSCT联合能谱CT检查参数分析后诊断效能增加(AUC=0.897 vs 0.885)。结论 MSCT与能谱CT有助于AIS和MIA的鉴别诊断,综合分析两者参数能提高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玻璃结节 原位 微浸润腺癌 能谱参数 诊断效能
下载PDF
CT对肺纯磨玻璃结节微浸润腺癌与浸润性腺癌中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7
作者 米玉霞 苏慧东 《中国民康医学》 2019年第11期117-118,共2页
目的:分析CT检查在肺纯磨玻璃结节(pGGN)微浸润腺癌(MIA)与浸润性腺癌(IAC)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的MIA及IAC患者各34例的临床资料,两组患者的病灶均表现为pGGN。比较两组病灶的形态、内部细微构造(血... 目的:分析CT检查在肺纯磨玻璃结节(pGGN)微浸润腺癌(MIA)与浸润性腺癌(IAC)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的MIA及IAC患者各34例的临床资料,两组患者的病灶均表现为pGGN。比较两组病灶的形态、内部细微构造(血管穿行征、空气支气管征、空泡征、pGGN的扭曲状态)、边缘(分叶征、瘤-肺界清晰度)、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等征象。结果:MIA组的空气支气管征、pGGN内支气管呈扩张或扭曲、分叶征、血管集束征、空泡征的发生率均低于的IA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灶形态、瘤-肺界清晰度、胸膜凹陷征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腺癌病灶伴有分叶征、空气支气管征、pGGN内支气管呈扭曲或扩张与血管集束征时,该病灶为IAC的可能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纯磨玻璃结节 CT检查 微浸润腺癌 浸润 鉴别
下载PDF
肺原位腺癌与微浸润腺癌的病理分化情况及超高分辨率CT对疾病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13
18
作者 宋传顺 邵艳 孟祥 《实用癌症杂志》 2021年第2期283-286,共4页
目的研究肺原位腺癌与微浸润腺癌的病理分化情况及超高分辨率CT对疾病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肺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病理组织学证实,肺原位腺癌46例、微浸润腺癌34例。观察比较肺原位腺癌与微浸润腺癌的超高分... 目的研究肺原位腺癌与微浸润腺癌的病理分化情况及超高分辨率CT对疾病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肺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病理组织学证实,肺原位腺癌46例、微浸润腺癌34例。观察比较肺原位腺癌与微浸润腺癌的超高分辨率CT图像,包括形状、边缘、密度,病灶直径和CT值,病灶内肺静脉异常、空气支气管征、胸膜凹陷征发生情况。结果病理结果提示肺原位腺癌、微浸润腺癌患者的病理分化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原位腺癌患者的病灶边界清晰、边缘规则比例显著高于微浸润腺癌患者(P<0.05),并且2种病灶密度类型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原位腺癌患者的病灶平均直径显著短于微浸润腺癌患者,病灶平均CT值显著高于微浸润腺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原位腺癌患者的病灶内肺静脉异常、空气支气管征、胸膜凹陷征发生率显著低于微浸润腺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原位腺癌与微浸润腺癌的病理分化程度未见显著差异,但超高分辨率CT成像清晰,能够清楚显示肺腺癌的形态学特征,有助于肺原位腺癌与微浸润腺癌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原位 微浸润腺癌 病理分化 超高分辨率CT 鉴别诊断
下载PDF
216例肺原位腺癌和微浸润腺癌的临床特征分析
19
作者 何方凯 王再亮 +2 位作者 张晓辉 汪泱 管小俊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22年第3期376-380,共5页
目的研究肺原位腺癌(adenocarcinoma in situ,AIS)和微浸润腺癌(minimally invasive adenocarcinoma,MIA)的临床特征,提高早期肺癌的诊断水平。方法收集2019年07月—2020年06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病理确诊的AIS或MIA患者,分析患者... 目的研究肺原位腺癌(adenocarcinoma in situ,AIS)和微浸润腺癌(minimally invasive adenocarcinoma,MIA)的临床特征,提高早期肺癌的诊断水平。方法收集2019年07月—2020年06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病理确诊的AIS或MIA患者,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影像学特征和肿瘤相关自身抗体。结果纳入216例,男119例,女97例,平均年龄(49.96±13.34)岁,AIS 20例,MIA 196例,纯磨玻璃结节(pure ground glass opacity,pGGO)患者189例(87.5%),实性结节11例(5.1%),部分实性结节16例(7.4%)。影像学特征分析结果显示191例(88.4%)具有血管集束征,25例(11.6%)毛刺征,11例(5.1%)空泡征和6例(2.8%)胸膜牵拉征。结节平均大小为(8.43±2.97)mm,实性结节(包括部分实性)大于pGGO(P<0.05),AIS和MIA两组结节的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相关自身抗体阳性率55.1%,但阳性率与结节部位、大小、密度以及血管集束征均无关(P>0.05)。结论AIS和MIA以pGGO为主,血管集束征为恶性结节关键的影像学特征,联合肿瘤相关自身抗体,可提高早期肺癌的诊断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 微浸润腺癌 肺结节
下载PDF
浸润腺癌和微浸润腺癌的CT征象鉴别 被引量:2
20
作者 赵文 钱伟军 +1 位作者 李立 王亚军 《临床肺科杂志》 2023年第4期517-522,共6页
目的探讨浸润腺癌(IAC)和微浸润腺癌(MIA)CT征象的鉴别诊断价值,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35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IAC和MIA的CT表现,对其CT表现特征进行分析,并构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135例患者中IAC 90例和MIA... 目的探讨浸润腺癌(IAC)和微浸润腺癌(MIA)CT征象的鉴别诊断价值,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35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IAC和MIA的CT表现,对其CT表现特征进行分析,并构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135例患者中IAC 90例和MIA 45例。IAC肺窗结节最大直径(mm)、平均CT值(HU)、实占比(%)、分叶、毛刺、胸膜牵拉征的比例均高于MI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AC和MIA的血管集束征、支气管充气征、空泡征等征象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肺窗结节最大直径(mm)、实占比(%)是鉴别IAC和MIA的独立预测因子。肺窗最大径的AUC为0.806,阈值为9.01mm,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9%、58%。实性成分比例AUC为0.790,阈值为6%,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69%。结论IAC和MIA肺窗结节最大直径(mm)、平均CT值(HU)、实占比(%)、分叶、毛刺、胸膜牵拉征具有重要的鉴别价值。肺窗结节最大直径(mm)、实占比(%)是预测IAC的独立预测因子。为术前诊断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润 微浸润腺癌 CT征象 鉴别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