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腺癌周微淋巴管密度与腋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何建军 任予 +3 位作者 王珂 张云锋 霍永平 陈武科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51-553,557,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癌周组织中微淋巴管的密度与腋窝淋巴结转移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采用Ⅷ因子、Ⅳ型胶原及VEGFR-3单抗将67例Ⅱ期乳腺癌癌周组织中微淋巴管和微血管加以区别。并用装有10X10网格的目镜,在200倍光镜下对... 目的探讨乳腺癌癌周组织中微淋巴管的密度与腋窝淋巴结转移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采用Ⅷ因子、Ⅳ型胶原及VEGFR-3单抗将67例Ⅱ期乳腺癌癌周组织中微淋巴管和微血管加以区别。并用装有10X10网格的目镜,在200倍光镜下对染色阳性的微内皮管计数。结果在36例腋窝淋巴结转移组中,乳腺癌周组织的微淋巴管密度是(6.33±0.37)/HPF(×200),在31例非转移组中,癌周组织的微淋巴管密度是(2.81±0.30)/HPF(×200),(P<0.001);转移组的微血管密度是(19.75±0.47)/HPF(×200),非转移组微血管密度是(25.65±0.81)/HPF(×200),(P<0.001);相关性分析显示:癌周组织Ⅷ因子染色微管密度与腋窝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r=-0.040,P>0.05),Ⅳ型胶原染色的微血管密度与腋窝淋巴结转移之间成负相关(r=-0.844,P<0.001),VEGFR-3染色的微淋巴管密度与腋窝淋巴结转移成正相关(r=0.841,P<0.001)。结论乳腺癌腋淋巴结转移状态不同,其癌周组织中微淋巴管密度差异有显著性;乳腺癌癌周微淋巴管密度越高,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淋巴管密度 转移
下载PDF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不同部位的微淋巴管密度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2
作者 雷海 权毅 《西南军医》 2012年第6期806-809,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不同部位的微淋巴管密度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通过对79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行SP染色法染色,观察癌肿不同部位和正常乳腺组织的微淋巴管,并分析其与腋窝淋巴结转移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 79例乳腺癌...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不同部位的微淋巴管密度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通过对79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行SP染色法染色,观察癌肿不同部位和正常乳腺组织的微淋巴管,并分析其与腋窝淋巴结转移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 79例乳腺癌组织中,乳腺癌周组织LMVD平均为(5.11±2.83)个。癌内LMVD平均为(1.34±0.85)个。正常乳腺组织LMVD平均为(1.14±0.75)个。癌周LMVD明显高于癌内(P=4.01×10-22,P<0.05)和正常乳腺组织(P=4.72×10-24,P<0.05)。癌内LMVD高于正常组织(P=0.122,P>0.05)。腋窝淋巴结转移分期与癌周的LMVD之间呈正相关性(r=0.746,P=3.13×10-15,P<0.05)。结论乳腺癌周LM-VD明显高于癌内和周围正常乳腺组织,乳腺癌周LMVD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管密度 腋窝淋巴结转移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下载PDF
甲状腺滤泡状癌中LYVE-1的表达及癌组织微淋巴管密度与淋巴结转移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杨志勇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33-334,共2页
血道转移是甲状腺滤泡状癌(follicular thyroid carcinoma,FTC)肿瘤细胞转移的主要途径,而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其复发及生存的主要因素,且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往往预后较差[1]。透明质酸受体-1(lymphatic vessel endothelial hyaluronan re... 血道转移是甲状腺滤泡状癌(follicular thyroid carcinoma,FTC)肿瘤细胞转移的主要途径,而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其复发及生存的主要因素,且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往往预后较差[1]。透明质酸受体-1(lymphatic vessel endothelial hyaluronan receptor-1,LYVE-1)是淋巴管内皮细胞较特异和敏感的细胞标记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滤泡状癌 淋巴结转移 淋巴管密度 LYVE-1 HYALURONAN 癌组织 carcinoma 淋巴管内皮细胞
下载PDF
乳腺癌超声征象与腋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微淋巴管密度的关系 被引量:1
4
作者 李燕 崔建华 +1 位作者 王兴田 钟青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10年第5期262-266,共5页
目的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肿瘤微淋巴管密度(LMVD),通过乳腺癌原发病灶彩色多普勒超声各征象与病理腋淋巴结转移及肿瘤LMVD的相关性研究,探讨乳腺癌病灶超声征象与肿瘤生物学行为及腋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方法浸润性乳腺癌患者95例... 目的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肿瘤微淋巴管密度(LMVD),通过乳腺癌原发病灶彩色多普勒超声各征象与病理腋淋巴结转移及肿瘤LMVD的相关性研究,探讨乳腺癌病灶超声征象与肿瘤生物学行为及腋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方法浸润性乳腺癌患者95例,年龄(50.2±12.4)岁.手术前均未进行化疗或放疗,均于术前1周内进行乳腺超声检查,观察并记录病灶大小、前后径与左右径比值(AP/W)、边缘毛刺征、病灶周围高回声晕、边界、肿瘤内及肿瘤周边血流信号分布情况以及动脉血流峰速值(PSV)、阻力指数(RJ).随机选取30例术后肿瘤石蜡标本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VEGFR-3染色,计数LMVD.对病灶超声征象及血流参数与病理腋淋巴结状况及LMVD关系进行研究. 结果手术后病理结果显示,腋淋巴结转移占35.8%(34/95),未转移占64.2%(61/95).病灶测值最大径〉2 cm、AP/W〉1、边缘毛刺及边界模糊是发生腋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P〈0.05),OR(95%CI)分别为5.6(2.1~14.7)、5.2(2.0~13.1)、5.5(2.0~15.2)和6.0(1.9~19.0);彩色及能量多普勒血流征象及血流动力学参数与淋巴结转移关系的单因素分析中,病灶血流信号分级、血流分布类型及PSV〉25 cm/s与腋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超声声像图显示病灶边界模糊组肿瘤LMVD高于边界清晰组(P〈0.05). 结论浸润性乳腺癌病灶病灶超声征象与腋淋巴结转移相关;超声边界模糊与肿瘤LMVD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淋巴结 超声 肿瘤淋巴管密度
下载PDF
乳腺癌组织中微淋巴管分布及密度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
5
作者 王妍 郑吉春 +2 位作者 岳颖 李德昌 任力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230-2232,共3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及相应癌旁组织中微淋巴管的分布、密度与腋窝淋巴结转移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PV-9000二步法检测62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D2-40的表达,并分别计数其微淋巴管密度(MLD)。结果乳腺癌转移例数与未转移例数的LMVD相... 目的探讨乳腺癌及相应癌旁组织中微淋巴管的分布、密度与腋窝淋巴结转移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PV-9000二步法检测62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D2-40的表达,并分别计数其微淋巴管密度(MLD)。结果乳腺癌转移例数与未转移例数的LMVD相比较,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 4)。结论乳腺癌腋淋巴结转移状态不同,其癌周组织中微淋巴管密度差异有显著性;乳腺癌癌周微淋巴管密度越高,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D2-40 淋巴管密度 淋巴结转移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胃癌淋巴管生成、淋巴管浸润及淋巴结微转移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6
作者 姜波健 吴巨钢 +4 位作者 俞继卫 李小强 卞邦健 张彪 倪晓春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8年第12期903-909,共7页
目的探讨胃癌淋巴管生成、淋巴管浸润及淋巴结微转移的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68例胃癌原发灶中D2-40的表达及其中51例胃癌的791枚淋巴结中CK20和CKpan的表达,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胃癌HE染色淋巴管浸润(LVI-... 目的探讨胃癌淋巴管生成、淋巴管浸润及淋巴结微转移的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68例胃癌原发灶中D2-40的表达及其中51例胃癌的791枚淋巴结中CK20和CKpan的表达,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胃癌HE染色淋巴管浸润(LVI-HE)和D2-40染色淋巴管浸润(LVI-IM)的阳性率分别为66.2%(45/68)和76.5%(52/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8)。LVI-IM阳性率与肿瘤浸润深度(P=0.044)、TNM分期(P=0.003)及存在淋巴结转移(P=0.000)有关。68例胃癌平均淋巴管密度(LVD)为(18.19±7.44)个/HP。LVD升高与LVI-HE阳性(P=0.040)、LVI-IM阳性(P=0.001)、静脉浸润(P=0.037)、TNM分期较晚(P=0.020)及存在淋巴结转移(P=0.001)有关系。LVD值≥15个/HP者近期生存率较LVD值≤14个/HP者明显降低(P=0.032)。51例胃癌HE染色和CK(CK20或CKpan)染色检出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74.5%(38/51)和88.2%(45/51),791枚淋巴结的转移淋巴结检出率由HE染色的32.0%(253/791)提高到CK染色的41.5%(328/791),P<0.001。CKpan的微转移检出率明显高于CK20(P=0.003)。微转移淋巴结数量与肿瘤大小(P=0.001)、LVI-HE(P=0.040)、肿瘤浸润深度(P=0.018)及TNM分期(P=0.012)有关。微转移淋巴结的检出使淋巴结转移站别及TNM分期迁移:7例N0→N1,6例N1→N2,1例N2→N3;4例Ⅰb→Ⅱ,4例Ⅱ→Ⅲa,3例Ⅲa→Ⅲb,1例Ⅲb→Ⅳ。结论D2-40及CK检测在诊断淋巴管浸润和淋巴结微转移上优于HE检查。CK20和CKpan的联合检查有利于发现微转移淋巴结。肿瘤TNM分期越晚,越易发生淋巴结微转移。LVI-IM、LVD及淋巴结微转移三者都与胃癌淋巴结转移有关。LVD值较高者近期生存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2-40 淋巴管生成 淋巴结转移 细胞角蛋白 新生物
下载PDF
早期胃癌淋巴管密度预测淋巴结转移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姜宗丹 张振玉 +4 位作者 吴海露 胡可伟 王劲松 赵有财 黄文斌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2年第7期1410-1412,共3页
目的:检测淋巴管内皮标志物D2-40计算早期胃癌淋巴管密度(LVD),探讨LVD与早期胃癌有无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染色法,对80例早期胃癌淋巴结未发生转移与20例早期胃癌淋巴结发生转移的癌周检测D2-40标记阳性LVD的表达水... 目的:检测淋巴管内皮标志物D2-40计算早期胃癌淋巴管密度(LVD),探讨LVD与早期胃癌有无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染色法,对80例早期胃癌淋巴结未发生转移与20例早期胃癌淋巴结发生转移的癌周检测D2-40标记阳性LVD的表达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D2-40标记阳性LVD在早期胃癌伴有淋巴结转移癌周高于早期胃癌不伴有淋巴结转移癌周(P<0.05),光镜下LVD的截断(cut-off)值为18.50个。结论:早期胃癌伴有淋巴结转移癌周的LVD高于早期胃癌不伴有淋巴结转移癌周,D2-40阳性LVD可用来判断有无淋巴结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胃癌 淋巴结转移 淋巴管密度 D2-40
下载PDF
淋巴管密度与鼻咽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2
8
作者 邓恋 刘陶文 +3 位作者 屈元姣 曹轶林 陈熙 彭丽芳 《实用癌症杂志》 2014年第9期1097-1100,共4页
目的探讨鼻咽癌(NPC)组织中淋巴管密度(LVD)与其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单克隆抗体D2-40免疫组化法,检测66例NPC组织中的淋巴管密度,另选取30例轻度鼻咽黏膜炎的鼻咽组织作为对照,分析LVD与肿瘤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鼻咽癌组织LV... 目的探讨鼻咽癌(NPC)组织中淋巴管密度(LVD)与其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单克隆抗体D2-40免疫组化法,检测66例NPC组织中的淋巴管密度,另选取30例轻度鼻咽黏膜炎的鼻咽组织作为对照,分析LVD与肿瘤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鼻咽癌组织LVD高于对照组(P<0.05);鼻咽癌组织瘤周LVD明显高于瘤内LVD(P<0.01);淋巴结转移患者NPC瘤周LVD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瘤周LVD与鼻咽癌N分期的升高呈一致性(P<0.05);此外,瘤周LVD与鼻咽癌患者年龄、性别、远处转移、临床分期及T分期无相关性(P>0.05),年龄<49岁的NPC患者瘤内LVD高于年龄≥49岁的患者(P<0.05);瘤内LVD与患者性别、肿瘤T分期、N分期、M分期及临床分期无相关性(P>0.05)。结论鼻咽癌瘤周LVD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推测瘤周LVD对该肿瘤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淋巴管密度 淋巴管侵犯 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淋巴管内皮细胞微环境对卵巢癌淋巴结定向高转移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刘丽 黎丹戎 +4 位作者 钟艳平 李力 高婷 阮和云 冠潇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通过人卵巢癌淋巴结定向高转移的细胞株(SKOV3-PM4)与人淋巴管内皮细胞株(HLEC)的条件培养和共培养,探讨HLEC微环境对SKOV3-PM4的运动迁移能力以及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方法采用transwell小室体外侵袭法,观察经HLEC的条件培养... 目的通过人卵巢癌淋巴结定向高转移的细胞株(SKOV3-PM4)与人淋巴管内皮细胞株(HLEC)的条件培养和共培养,探讨HLEC微环境对SKOV3-PM4的运动迁移能力以及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方法采用transwell小室体外侵袭法,观察经HLEC的条件培养后SKOV3-PM4的侵袭、迁移能力的改变。SKOV3-PM4经HLEC的条件培养和共培养后的爬片细胞,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TGF-β1)、E-钙黏蛋白(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表达的变化。结果经HLEC培养基的条件培养后SKOV3-PM4细胞的侵袭率为(53±11)%,单独培养的SKOV3-PM4细胞的侵袭率为(30±5)%(P<0.05);条件培养后SKOV3-PM4细胞的迁移率为(48±5)%,单独培养的SKOV3-PM4细胞的迁移率为(34±2)%(P<0.05)。SKOV3-PM4细胞经条件培养和共培养后TGF-β1和vimentin表达上调(P均<0.05),E-cadherin表达下调(P<0.05)。结论淋巴管内皮细胞微环境可促进卵巢癌淋巴结定向高转移细胞间质化的转变,增强卵巢癌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卵巢癌淋巴结定向高转移 淋巴管内皮细胞 上皮-间质转化 环境
下载PDF
微淋巴管密度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詹彦平 吕新玲 +3 位作者 叶尔布拉提 周志梅 韩庆伟 牛波 《医学综述》 2011年第8期1246-1249,共4页
目的探讨正常乳腺组织、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内部、癌周围组织中微淋巴管密度(MLD)及其与相关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分析浸润性导管癌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以上三种组织中MLD。结果癌周围组织中MLD明显高于... 目的探讨正常乳腺组织、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内部、癌周围组织中微淋巴管密度(MLD)及其与相关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分析浸润性导管癌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以上三种组织中MLD。结果癌周围组织中MLD明显高于癌组织内部(P<0.05)和正常乳腺组织(P<0.05)。癌周围组织中MLD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而与患者的年龄、肿瘤的大小无关(P>0.05)。结论浸润性导管癌周围组织中MLD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是预测浸润性导管癌淋巴结转移的有效指标之一,有助于判断浸润性导管癌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淋巴管密度 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微淋巴管形成对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影响
11
作者 王肖泽 王继见 黄金向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671-1675,共5页
目的:探讨微淋巴管形成在胃癌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及其二者间的病理相关性。方法:取40例胃癌组织(筛选出有无淋巴结转移病例各20例,分为有转移组和无转移组),另取15例胃溃疡良性病变组织作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目的:探讨微淋巴管形成在胃癌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及其二者间的病理相关性。方法:取40例胃癌组织(筛选出有无淋巴结转移病例各20例,分为有转移组和无转移组),另取15例胃溃疡良性病变组织作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VEGF-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3,VEGFR-3)表达水平,再以肾水平蛋白(Podoplanin)标记微淋巴管内皮细胞,计数微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microvesseldensity,LMVD)及分布特点。结果:胃癌组与对照组之间LMVD存在显著差异(P<0.05),LMVD在有转移组与无转移组有显著差异(P<0.05),胃癌组中LMVD与性别年龄无显著相关性,VEGF-C表达胃癌组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在有转移组与无转移组间表达强度有显著差异(P<0.05)。VEGF-C表达与VEGFR-3表达有高度相关性,VEGFR-3的表达在有转移组与无转移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VEGF-C与VEGFR-3高表达能够促进微淋巴管的生成,微淋巴管的增多亦可增强VEGF-C与VEGFR-3的表达。微淋巴管的增多在促进胃癌淋巴结转移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免疫组化 淋巴转移 淋巴管密度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淋巴管生成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CT征象与肿瘤淋巴管密度的关系
12
作者 严金岗 张铁英 +4 位作者 李春生 王和平 周海伟 曹捍波 张善华 《浙江医学》 CAS 2011年第1期128-130,共3页
淋巴转移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发生转移的早期事件,对NSCLC的临床治疗及预后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癌组织中微淋巴管密度(LVD)与肿瘤的转移有关。D2—40是新近发现的一种淋巴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标记物,在判断肿... 淋巴转移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发生转移的早期事件,对NSCLC的临床治疗及预后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癌组织中微淋巴管密度(LVD)与肿瘤的转移有关。D2—40是新近发现的一种淋巴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标记物,在判断肿瘤转移途径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螺旋CT技术的发展迅速,多层螺旋CT(MSCT)可以清晰的显示纵隔淋巴结的形态学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转移途径 非小细胞肺癌 淋巴管密度 淋巴结转移 CT征象 淋巴管内皮细胞 特异性标记物 螺旋CT技术
下载PDF
乳腺癌癌周淋巴管密度对腋淋巴结转移状态的影响
13
作者 杨宏伟 田茂新 +2 位作者 罗启志 黄云辉 刘莹 《临床外科杂志》 2011年第7期460-461,共2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癌周组织中淋巴管密度(1ymphaticvesseldensity,LVD)与同侧腋淋巴结转移数量及转移水平的关系。方法对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浸润性乳腺癌95例,采用D2—40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乳腺癌癌灶周边组织微淋...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癌周组织中淋巴管密度(1ymphaticvesseldensity,LVD)与同侧腋淋巴结转移数量及转移水平的关系。方法对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浸润性乳腺癌95例,采用D2—40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乳腺癌癌灶周边组织微淋巴管,计数LVD,分析其与同侧乳腺癌腋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95例乳腺癌癌周组织LVD与腋淋巴结转移数量呈正相关(r=0.856),与腋淋巴结转移水平亦有显著相关性(r=0.664)。结论乳腺癌组织中癌周淋巴管密度与乳腺癌的淋巴结转移数目及淋巴结转移水平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淋巴结 转移 淋巴管密度
下载PDF
宫颈癌微淋巴管生成特点及与淋巴结转移关系
14
作者 杨军文 张轶清 张岚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10年第1期8-10,共3页
目的探讨宫颈癌组织中微淋巴管的生成特点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50例宫颈癌及15例正常宫颈组织进行特异标记物Podoplanin标记微淋巴管,并观察微淋巴管生成特点,分析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宫颈癌组... 目的探讨宫颈癌组织中微淋巴管的生成特点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50例宫颈癌及15例正常宫颈组织进行特异标记物Podoplanin标记微淋巴管,并观察微淋巴管生成特点,分析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宫颈癌组织中存在微淋巴管,但分布不一致。癌中心区微淋巴管数目少,并且多呈闭锁条索状,癌边缘区微淋巴管数目多且多扩张,呈管腔样,有时可在其中发现癌栓。宫颈癌边缘区微淋巴管密度为12.5±4.6,与癌中心区微淋巴管密度(5.9±2.1)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相应正常组织微淋巴管密度(3.2±2.5)相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淋巴结转移组边缘区微淋巴管密度为19.9±3.2,明显高于非转移组(8.5±4.7)(P<0.01),且微淋巴管密度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1)。结论宫颈癌组织中存在新生淋巴管,且主要存在于癌边缘区,癌边缘区淋巴管是发生淋巴结转移的主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淋巴管密度 转移
下载PDF
CAFs联合LVD对早期宫颈鳞癌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
15
作者 黄晓岚 魏文斐 +4 位作者 陈晓静 王梓慈 郭楚鸿 陈佩玉 王薇 《现代妇产科进展》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41-247,共7页
目的:探讨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联合淋巴管密度(LVD)对早期宫颈鳞状细胞癌(CSCC)淋巴结转移(LNM)的预测价值。方法:利用免疫组化及多重免疫荧光检测132例早期CSCC组织标本(手术切除标本92例,活检组织标本40例)中α-SMA+CAFs和D2-40+... 目的:探讨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联合淋巴管密度(LVD)对早期宫颈鳞状细胞癌(CSCC)淋巴结转移(LNM)的预测价值。方法:利用免疫组化及多重免疫荧光检测132例早期CSCC组织标本(手术切除标本92例,活检组织标本40例)中α-SMA+CAFs和D2-40+LVs表达水平。分析CAFs密度与LVD的相关性,并与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相关性统计学分析。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CAFs和LVD对早期CSCC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将手术标本的病理评估结果与术前活检结果进行比较,以明确活检标本的预测效果。结果:92例手术切除标本中,早期CSCC组织的CAFs密度与LVD呈正相关(Spearman’s rho=0.597,P<0.001),CAFs密度和LVD均与LNM、淋巴脉管浸润(LVI)密切相关(P<0.05)。ROC分析显示,与LVD单独诊断LNM相比,CAFs密度联合LVD具有更高的敏感性(84.40%vs 71.90%,P<0.05)和相当的特异性(96.70%vs 98.30%,P>0.05)。CAFs密度与LVD结合具有最大的AUC(0.958,95%CI=0.919~0.997)。40例活检组织标本中,CAFs密度与LVD呈正相关(Spearman’s rho=0.487,P<0.001),二者表达水平在LNM组均高于non-LNM组(P<0.05)。活检标本与术后病理诊断淋巴结转移的总符合率为97.5%。结论:联合检测早期CSCC组织的CAFs密度、LVD水平在预测早期CSCC淋巴结转移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鳞状细胞癌 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 淋巴管密度 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胃癌癌周微淋巴管密度与肿瘤侵袭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郑亚民 达明绪 +3 位作者 赵紫罡 张明鸣 罗婷 伍晓汀 《华西医学》 CAS 2006年第2期269-271,共3页
目的观察胃癌组织淋巴管结构和分布特点,探讨微淋巴管密度(LMVD)与肿瘤淋巴转移的相关性。材料和方法临床各期胃癌患者,施行胃癌切除术获得胃癌癌周组织和正常区胃组织标本切片,VEGFR-3抗体免疫组化染色,标记淋巴管,计数组织中LMVD。依... 目的观察胃癌组织淋巴管结构和分布特点,探讨微淋巴管密度(LMVD)与肿瘤淋巴转移的相关性。材料和方法临床各期胃癌患者,施行胃癌切除术获得胃癌癌周组织和正常区胃组织标本切片,VEGFR-3抗体免疫组化染色,标记淋巴管,计数组织中LMVD。依据临床病理特征分析LMVD变化。结果胃癌癌周组织与正常区组织石蜡切片各56例,在癌周区处于开放状态的功能性微淋巴管增多。胃癌癌周组织LMVD(22.10±6.99个/HP×200)较远离癌肿区正常胃组织LMVD(10.63±1.90个/HP×200)增多(P=0.000)。胃癌癌周LMVD与淋巴转移、肿瘤大小和分期有关(P<0.05),与分型和是否侵及浆膜无关(P>0.05)。结论胃癌癌周LMVD与肿瘤大小、分期和淋巴转移有密切关系,可以作为肿瘤诱导生成淋巴管研究的量化指标,有助于胃癌的预后判断及治疗方案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淋巴管密度 VEGFR-3 淋巴转移
下载PDF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微转移分子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7
作者 郑雄伟 林贤东 +4 位作者 陈刚 陆丽莉 翁秀琴 应敏刚 叶韵彬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66-268,共3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LN)定位和SLN微转移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66例乳腺癌患者行术前Y探测仪SLN定位,用RTPCR法检测SLN中CK19mRNA的表达。同时与常规病检法比较其检测敏感性。并比较转移组、微转移组、无转移组患者的临床病理... 目的探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LN)定位和SLN微转移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66例乳腺癌患者行术前Y探测仪SLN定位,用RTPCR法检测SLN中CK19mRNA的表达。同时与常规病检法比较其检测敏感性。并比较转移组、微转移组、无转移组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SLN定位成功率为97%,RTPCR法与常规病检法转移的检出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常规病检阴性的38例淋巴结中,RTPCR法检出8例有微转移。同时乳腺癌转移组与微转移组患者在肿物大小与淋巴管浸润上有相似性,而同无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PCR法较常规病理检查更为敏感,通过SLN定位和RTPCR的联合使用,可明显提高乳腺癌SLN微转移的检出率。同时也证明RTPCR法是可靠的,SLN微转移有可能作为肿瘤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哨淋巴结转移 临床意义 分子检测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 PCR法检测 临床病理资料 常规病理检查 SLN 转移 转移检测 乳腺癌患者 淋巴管浸润 CK19 mRNA 肿物大小 联合使用 高乳腺癌 肿瘤预后 统计学 检出率 RT 敏感性
下载PDF
VEGF-C与肿瘤淋巴管生成和淋巴结转移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8
作者 张善兰 钱晓萍 刘宝瑞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2年第6期1274-1277,共4页
淋巴管生成是实体肿瘤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重要步骤,但与肿瘤血管生成相比,目前对淋巴管生成的研究较少。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在肿瘤的动物模型以及人类肿瘤组织和肿瘤周边组织中,均发现了新生淋巴管。目前研究已证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 淋巴管生成是实体肿瘤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重要步骤,但与肿瘤血管生成相比,目前对淋巴管生成的研究较少。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在肿瘤的动物模型以及人类肿瘤组织和肿瘤周边组织中,均发现了新生淋巴管。目前研究已证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肿瘤的淋巴管生成及淋巴结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抗肿瘤淋巴转移治疗提供了有效的靶点,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延长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淋巴管生成 淋巴管密度 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胃癌组织中微淋巴管密度与侵袭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6
19
作者 黄振步 聂寒秋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71-373,共3页
目的:探讨胃癌微淋巴管密度(LMVD)与侵袭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胃癌组织和正常胃组织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1(LYVE-1)的表达,并计数LMVD,分析LMVD与侵袭转移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癌周区处于开放状态的功能性... 目的:探讨胃癌微淋巴管密度(LMVD)与侵袭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胃癌组织和正常胃组织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1(LYVE-1)的表达,并计数LMVD,分析LMVD与侵袭转移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癌周区处于开放状态的功能性微淋巴管明显增多。胃癌组织LMVD较正常胃组织LMVD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胃癌中LMVD明显多于无淋巴结转移者,直径≥5cm胃癌LMVD明显多于直径<5cm者,侵及浆膜胃癌组织LMVD明显多于未侵及浆膜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组织LMVD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和淋巴转移有密切关系,可以作为肿瘤诱导生成淋巴管研究的量化指标,有助于胃癌的预后判断及治疗方案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淋巴管密度 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1 淋巴转移
下载PDF
VEGF-C表达和微淋巴管密度与胃癌淋巴转移的关系及意义 被引量:4
20
作者 罗祥东 赵晶 +2 位作者 辛彦 达春丽 肖玉平 《解剖科学进展》 CAS 2009年第1期6-9,13,共5页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表达和微淋巴管密度(MLVD)及两者与胃癌淋巴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08例人胃癌组织、40例癌浸润前缘组织及139例人胃正常粘膜组织中VEGF-C、D2-40的表达,对D2-40阳性脉管...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表达和微淋巴管密度(MLVD)及两者与胃癌淋巴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08例人胃癌组织、40例癌浸润前缘组织及139例人胃正常粘膜组织中VEGF-C、D2-40的表达,对D2-40阳性脉管进行MLVD计数,并结合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胃癌组织VEGF-C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胃粘膜组织(χ2=109.199,P<0.01);胃癌组织中有淋巴结转移(χ2=14.496,P<0.01)或浸润透浆膜(χ2=11.586,P<0.01)组VEGF-C表达水平分别较无转移或浸润未及浆膜组增高。癌浸润前缘组织中MLVD(18.36±15.60个/mm2)明显高于胃癌组(9.41±9.32个/mm2,t=-3.681,P<0.01)和胃正常粘膜组织(7.70±7.69个/mm2,t=-4.180,P<0.01);胃癌淋巴结转移组MLVD(9.81±9.97个/mm2)高于无转移组(6.41±7.85个/mm2,t=2.516,P<0.01),而在浸润透浆膜组(11.20±10.55个/mm2)和未及浆膜组(8.54±9.36个/mm2)MLVD无差别(t=1.467,P=0.472)。另外,在胃癌组织中VEGF-C表达与MLVD呈正相关(F=2.910,P<0.05)。结论VEGF-C在胃癌中的高表达与胃癌浸润深度、淋巴转移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GF—C 淋巴管密度 淋巴转移 胃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