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显微计算机辅助断层摄影技术在牙周病学中的应用
1
作者 刘宗霞 李纾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430-432,共3页
显微计算机辅助断层摄影技术(micro-CT)是一种高分辨率的三维重建影像技术,其快速准确的影像特点使其在牙周疾病的诊断、预后判定及相关基础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潜能,并有望提高牙周疾病的诊疗水平及预后判断。本文就micro-CT的工作原... 显微计算机辅助断层摄影技术(micro-CT)是一种高分辨率的三维重建影像技术,其快速准确的影像特点使其在牙周疾病的诊断、预后判定及相关基础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潜能,并有望提高牙周疾病的诊疗水平及预后判断。本文就micro-CT的工作原理及其在牙周疾病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断层摄影技术 三维重建 牙周疾病
下载PDF
微焦点计算机断层扫描术评价根管再治疗中不同器械根管清理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郭婧 尹恺丰 +2 位作者 杨海兵 韩萱 王燕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96-298,303,共4页
目的基于微焦点计算机断层扫描术(Micro-CT)数据建立人前磨牙三维模型,定量评价根管再治疗过程中2种根管预备系统根管清理的效果。方法选择因正畸治疗拔除的前磨牙40颗,采用ProTaper机用镍钛锉进行根管预备,冷牙胶侧方加压法充填根管。... 目的基于微焦点计算机断层扫描术(Micro-CT)数据建立人前磨牙三维模型,定量评价根管再治疗过程中2种根管预备系统根管清理的效果。方法选择因正畸治疗拔除的前磨牙40颗,采用ProTaper机用镍钛锉进行根管预备,冷牙胶侧方加压法充填根管。随机分为2组,以弹性K锉和ProTaper Universal再治疗系统分别进行根管二次预备。分别于根管充填及二次预备后进行Micro-CT扫描,计算根管内剩余充填物比例,分别对根管冠1/3、中1/3和下1/3的根管内剩余物进行评分,评价2种器械对根管充填物的清理效果。结果使用弹性K锉进行根管二次预备的平均根管内剩余物比例低于ProTaper Universal再治疗系统(P=0.005);弹性K锉组根尖1/3清理效果优于ProTaper Universal再治疗系统组(P<0.05)。结论弹性K锉和ProTaper Universal再治疗系统均不能完全清除根管内充填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点计算机断层扫描术 三维重建 根管再治疗
下载PDF
微焦点计算机断层扫描在龋病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张舫 吴红崑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2期196-198,202,共4页
微焦点计算机断层扫描(Micro-CT)作为小型样品的三维成像工具,能够获取物体的内部与外部断面信息,并通过三维重建对其内部结构进行测量与分析。相对以往的研究手段,Micro-CT应用于龋病研究领域具有无需破环牙齿完整性、可监测体外人工... 微焦点计算机断层扫描(Micro-CT)作为小型样品的三维成像工具,能够获取物体的内部与外部断面信息,并通过三维重建对其内部结构进行测量与分析。相对以往的研究手段,Micro-CT应用于龋病研究领域具有无需破环牙齿完整性、可监测体外人工龋病进程的动态变化等优点。本文就Micro-CT在龋病研究中的应用情况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点计算机断层扫描 龋病研究 应用
下载PDF
微焦点计算机扫描技术评价不同器械清除根管充填材料效率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凤霞 谭红 +1 位作者 李言君 荣丽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31-435,共5页
目的:通过微焦点计算机扫描技术评价镍钛器械、超声器械及手用不锈钢器械清除椭圆形根管内充填物的效率。方法:收集椭圆形下颌单根管前磨牙,经K3镍钛器械冠向下法预备、冷牙胶侧方加压充填,选取具有椭圆形根管的牙齿随机分为5组,分别用... 目的:通过微焦点计算机扫描技术评价镍钛器械、超声器械及手用不锈钢器械清除椭圆形根管内充填物的效率。方法:收集椭圆形下颌单根管前磨牙,经K3镍钛器械冠向下法预备、冷牙胶侧方加压充填,选取具有椭圆形根管的牙齿随机分为5组,分别用手用H锉器械、机用K3器械、Mtwo器械、R-Endo器械、超声P5去除根管内充填物。微焦点计算机断层扫描并通过自带软件计算各组根管中充填物清除前后的体积,进一步计算不同器械清除根管内充填物的清除百分率,同时记录各个器械清除根管内充填物所用的时间。结果:手用H锉器械对根管内充填物的清除率大于Mtwo器械、超声P5,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手用器械对根管内充填物的清除率与机用K3器械、R-Endo器械无统计学差异(P>0.05)。操作时间方面,手用H锉器械组操作时间长于其余4组,与其余4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椭圆形根管内,使用机用镍钛器械可以减少操作时间,但是并不能减少残留的根管充填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钛器械 焦点计算机断层扫描术 根管再治疗
下载PDF
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摄影诊断软件应用研究
5
作者 徐炽康 陆文栋 +3 位作者 吴锦昌 祝向群 何广仁 黄克华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CAS 2001年第2期66-71,87,共7页
首先对一种较具代表性的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的核心部分—计算机系统进行剖析。在此基础上 ,详细介绍了对这种大型核医学成象系统进行诊断功能扩展的原理、方法及具体步骤。
关键词 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摄影 系统分析 FORTH语言 SPECT 诊断软件
下载PDF
计算机X线摄影(CR)系统使用的两种非银成像材料
6
作者 刘惕生 《影像技术》 CAS 2001年第2期45-48,共4页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CR系统的特点,较系统地叙述了应用于CR系统的两种非银成像材料—IP成像板和医用干式影像胶片,分别介绍了它们的结构、成像原理、特性和应用方法。
关键词 CR系统 非银成像材料 IP成像板 医用干式影像胶片 计算机X线摄影系统 热敏成像 隔离技术
下载PDF
医用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CT)计量检定项目的意义
7
作者 徐子琴 《中国计量》 2005年第7期60-61,共2页
关键词 医用X射线 计算机系统 摄影装置 CT机 检定项目 断层 计量 图像信息 临床应用
下载PDF
显微计算机断层扫描术在牙体牙髓病研究与治疗中的应用概况 被引量:6
8
作者 葛堂娜 张淑存 熊世江 《口腔材料器械杂志》 2015年第1期39-42,共4页
显微计算机断层扫描术(micro-computed tomography,MCT),又称显微CT或μCT,它是普通CT的继承与发展,显微CT已被证实是一种分辨率高、重复性好、可信度高、非破坏性的三维分析工具。近30年来,MCT不断研发,成为牙体牙髓病研究与治疗的新... 显微计算机断层扫描术(micro-computed tomography,MCT),又称显微CT或μCT,它是普通CT的继承与发展,显微CT已被证实是一种分辨率高、重复性好、可信度高、非破坏性的三维分析工具。近30年来,MCT不断研发,成为牙体牙髓病研究与治疗的新型影像学技术。本文主要对显微CT在牙体牙髓病研究与治疗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断层扫描术 牙体牙髓病学 根管系统
下载PDF
3D机器人系统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成像在颈椎成像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9
作者 邢俊 孙炎冰 +4 位作者 朱子奇 李刚 焦静 倪其鸣 于红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03-507,共5页
目的:通过与常规X线摄影和CT进行比较,探讨Siemens双悬吊3D机器人系统(Multitom RAX)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成像(CBCT)在颈椎检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将在本院骨科就诊且因疑似颈椎疾病而分别行正侧位X线摄影(A组)、颈椎CT(B组)或3... 目的:通过与常规X线摄影和CT进行比较,探讨Siemens双悬吊3D机器人系统(Multitom RAX)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成像(CBCT)在颈椎检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将在本院骨科就诊且因疑似颈椎疾病而分别行正侧位X线摄影(A组)、颈椎CT(B组)或3D RAX CBCT(C组)检查的60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基于3组图像,测量每例患者颈椎解剖学参数,包括枕颈角(OC_(2)A)、第1胸椎倾斜角(T_(1)SA)、C_(2)与C_(7)矢状面轴向距离(cSVA)及颈椎前凸角(CL),并采用4级评分法评估图像质量。计算各组的辐射剂量,包括容积剂量指数(CTDI)、剂量长度乘积(DLP)和剂量面积乘积(DAP)。对3组的各项解剖学参数的测量结果、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指标进行比较。结果:A、C两组的OC_(2)A、CL及cSVA分别为18.29°±6.73°、10.52°±12.53°、(26.77±10.33)mm及18.14°±7.23°、10.54°±11.08°、(27.07±9.26)mm,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OC_(2)A、CL及cSVA分别为14.78°±6.98°、3.32°±13.70°和(21.92±8.85)mm,与A、C两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之间图像质量主观评分(A组:2.5±0.65、B组:3.72±0.45、C组:3.52±0.62)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剂量长度乘积(DLP)较B组降低了54.6%,较A组DAP增大了86.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颈椎检查时,采用3D机器人系统CBCT较常规X线能提供质量更高的图像且相比CT有更精准的站立位测量数据及更低的辐射剂量,能为临床提供更精准、更有价值的测量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3D机器人系统 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成像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辐射剂量 图像质量
下载PDF
缩微胶片的计算机辅助检索系统
10
作者 刘凤志 李昭智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1985年第3期21-26,31,共7页
关键词 胶片 CAR系统 影像 情报资料 计算机辅助检索 终端机 小光点 计算机 摄影 摄影技术
下载PDF
计算机辅助的虚拟透视技术及其在骨科临床上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蒋欣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810-812,共3页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手术 骨科临床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虚拟 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 SURGERY 计算机辅助骨科手术 透视 立体定位系统
下载PDF
去势大鼠骨质疏松发病过程中股骨骨小梁的微焦点CT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梁世桢 朱国雄 金岩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10-513,共4页
目的:应用微焦点计算机断层扫描(Micro-CT)研究大鼠去势后股骨松质骨骨微结构的改变及其改变规律。方法:24只10周龄健康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去势组与对照组,每组12只,去势组大鼠行去势即双侧卵巢切除术,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去势后3... 目的:应用微焦点计算机断层扫描(Micro-CT)研究大鼠去势后股骨松质骨骨微结构的改变及其改变规律。方法:24只10周龄健康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去势组与对照组,每组12只,去势组大鼠行去势即双侧卵巢切除术,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去势后3月,经Micro-CT扫描股骨后,行三维重建,并进行股骨骨松质骨微结构相关参数定量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去势组大鼠骨体积分数(BV/TV)、骨小梁厚度(Tb.Th)及骨小梁数量(Tb.N)分别减小72.6%、39.0%和56.4%(P<0.05);骨表面积和骨体积比(BS/BV)、骨小梁分离度(Tb.Sp)及骨小梁模式因子(Tb.Pf)分别增加63.7%、354.2%和72.6%(P<0.05);而骨小梁平均骨密度(Tb.Mean)分别为(443.92±39.07)HU和(428.67±50.82)HU,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去势大鼠股骨骨松质骨质量明显降低,骨小梁数量减少,骨小梁分离度增加,骨小梁平均骨密度无明显改变,提示大鼠去势后骨质疏松发病过程中,股骨松质骨微结构的改变是以骨小梁的破坏为基本单位进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去势 股骨 骨小梁 焦点计算机断层扫描
下载PDF
微焦点计算机断层扫描术在牙体牙髓病学领域的应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雪梅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2016年第6期335-338,343,共5页
微焦点计算机断层扫描术(micro-computed tomography,Micro-CT)具有准确、无创伤、分辨率高、重复性好的优点,目前广泛应用在医学研究的各个领域。Micro-CT结合三维重建技术,可以从各个角度和层面观察图像,从而掌握牙齿及根管系统的形... 微焦点计算机断层扫描术(micro-computed tomography,Micro-CT)具有准确、无创伤、分辨率高、重复性好的优点,目前广泛应用在医学研究的各个领域。Micro-CT结合三维重建技术,可以从各个角度和层面观察图像,从而掌握牙齿及根管系统的形态学特征,为牙体牙髓病的科研及教学提供帮助。现就Micro-CT在牙体牙髓病学领域的应用概况做一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点计算机断层扫描术 根管治疗 根管预备
原文传递
同步辐射显微断层成像监测口腔骨植入材料置入体内后的生物相容性及定量分析:随机对照动物实验方案 被引量:3
14
作者 孙莲莲 王志兴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52-956,共5页
背景:目前骨缺损修复的主要方式是在缺损区充填骨替代材料,为了解骨缺损修复效果,需深入了解骨替代材料植入后骨缺损微细结构改变。同步辐射显微断层成像技术(SR-μCT)可以在不用切片、染色的情况下,进行高衬度分辨率、高空间分辨率的... 背景:目前骨缺损修复的主要方式是在缺损区充填骨替代材料,为了解骨缺损修复效果,需深入了解骨替代材料植入后骨缺损微细结构改变。同步辐射显微断层成像技术(SR-μCT)可以在不用切片、染色的情况下,进行高衬度分辨率、高空间分辨率的显微三维成像,有极高的科研及临床应用价值。目的:探讨在口腔医学检查中应用SR-μCT对骨结合微米级检查的可行性。方法:实验为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在中国天津,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完成。取24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制备下颌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4组,分别在缺损区植入自体骨、Bio-oss骨粉、β-磷酸三钙骨粉,阴性对照组不植入任何材料。术后2,4,8周取材(包括缺损区及周围部分正常骨组织),行SR-μCT检查,之后制成组织切片行组织病理学检查,从多角度观察不同种类骨移植材料的骨修复情况。实验方案经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新西兰大白兔的实验操作和取材遵循《关于善待实验动物的指导性意见》规定,并与美国国立卫生与健康研究院的指南一致。结果与结论:实验证实了SR-μCT能在不破坏样品的情况下,完成对骨结合及新生骨微观的观察,得到骨体积、骨小梁数目及骨密度等的更准确的定量数据。因此,通过SR-μCT能全面分析骨植入材料置入体内后的生物相容性反应,深入了解不同种类骨移植材料在骨缺损处微米级结构改变,可为提高骨缺损愈合的效果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骨代用品 组织工程 生物材料 骨生物材料 同步辐射显断层成像 BIO-OSS骨粉 β-磷酸三钙 自体骨 骨缺损 观结构 生物相容性
下载PDF
微焦点工业CT在钡钨阴极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红卫 丁耀根 白振纲 《真空电子技术》 2002年第6期49-50,共2页
介绍了计算机断层扫描 (CT)成像的基本原理和设备基本组成 ,并用微焦点工业CT系统来分析钡钨阴极的内部微细结构 ,充分证明了微焦点工业CT系统在对钡钨阴极的分析中有着良好的应用。
关键词 焦点工业 计算机断层扫描 钡钨阴极 数字矩阵 CT 原理
下载PDF
缩微、光盘与复合系统
16
作者 冯宁 《四川档案》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23-25,共3页
缩微技术是一种信息模拟存储技术,在世界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缩微技术的应用在我国起步甚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信息产业的兴起,我国的缩微摄影事业获得了飞速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缩微以它... 缩微技术是一种信息模拟存储技术,在世界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缩微技术的应用在我国起步甚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信息产业的兴起,我国的缩微摄影事业获得了飞速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缩微以它自身所具有的全文真迹储存,保持了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 光盘技术 复合系统 法律效力 计算机 摄影 电子影像 存储技术 影像质量
下载PDF
论缩微技术与缩微文献检索系统
17
作者 田鹤卿 《情报科学》 1984年第3期75-78,共4页
情报科学是近一、二十年迅速崛起的一门边缘学科。它的发展离不开计算技术、通讯技术和缩微技术这三项近代科技成果的支持。作为情报科学的一个重要部分——情报工程学,其发展方向是情报存储的高密度化、缩微化;情报检索的自动化,情报... 情报科学是近一、二十年迅速崛起的一门边缘学科。它的发展离不开计算技术、通讯技术和缩微技术这三项近代科技成果的支持。作为情报科学的一个重要部分——情报工程学,其发展方向是情报存储的高密度化、缩微化;情报检索的自动化,情报传递的网络化、卫星化。本文只就缩微技术的有关问题作某些论述,而不涉及计算技术和通讯技术方面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 文献检索系统 胶片 摄影 计算机技术 情报科学 计算技术 通讯技术 设备 相结合
下载PDF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修复犬股骨髁骨缺损的微观结构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肖琼 董露 +4 位作者 杨琴秋 孙勇 陈红亮 赵峰 芦帅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94-799,共6页
目的:通过建立beagle犬股骨髁的骨缺损模型,观察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 fibrin,PRF)诱导骨再生过程中新生骨的微观结构,评价PRF修复骨缺损的特点和优势,为PRF在诱导骨再生及颌骨重建的临床应用提供新的实验依据。方法:在实验... 目的:通过建立beagle犬股骨髁的骨缺损模型,观察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 fibrin,PRF)诱导骨再生过程中新生骨的微观结构,评价PRF修复骨缺损的特点和优势,为PRF在诱导骨再生及颌骨重建的临床应用提供新的实验依据。方法:在实验犬股骨髁制备骨缺损,按Choukroun方法制备PRF膜,将PRF膜、Bio-Oss骨替代材料及自体骨骨松质随机填入3处骨缺损。12周、24周处死动物并取材,采用微焦点计算机断层摄影系统(microfocus computerizedtomography system,Micro-CT)检测分析新生骨的几何信息和结构信息。结果:PRF新生诱导骨骨小梁结构呈板状,厚度较厚,连续性和成熟度良好,数量稍少,接近自体骨组的成骨情况,优于Bio-Oss组;观察期内均数随时间延长,有向天然骨组衍变的趋势;PRF诱导成骨表现为向心性的特点。结论:PRF可诱导新生骨形成,成骨效果接近生理状态,表现为向心性成骨方式,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骨缺损 骨诱导 微焦点计算机断层摄影系统
下载PDF
泼尼松对Ⅱ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股骨微结构及生物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15
19
作者 吴青云 熊雪婷 +4 位作者 许碧莲 陈文双 崔燎 吴铁 张新乐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018-1022,共5页
目的应用骨生物力学和micro-CT技术,探讨泼尼松对Ⅱ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股骨微结构及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 40只8周龄Lewis♂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CON)组6只、其余34只用来建立CIA模型。免疫3周后筛选出CIA大鼠随机分成CIA组... 目的应用骨生物力学和micro-CT技术,探讨泼尼松对Ⅱ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股骨微结构及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 40只8周龄Lewis♂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CON)组6只、其余34只用来建立CIA模型。免疫3周后筛选出CIA大鼠随机分成CIA组、CIA加泼尼松4.5mg·kg-1·d-1组和CIA加泼尼松9 mg·kg-1·d-1组。CON和CIA组给予溶剂对照溶液,其它2组给予泼尼松4.5、9 mg·kg-1·d-1。连续给药90 d后处死,取左股骨进行生物力学测定,然后进行micro-CT扫描及三维重建。结果与CON组比较,CIA组骨小梁厚度、骨小梁数量、骨体积分数、骨密度明显减小,而骨小梁分离度、结构模型指数明显增加,骨生物力学参数(弹性载荷、最大载荷、断裂载荷、刚度)均明显减小。与CIA组比较,泼尼松2个剂量组骨体积分数与骨小梁数量均增加,骨小梁分离度均减小,而骨生物力学参数均无明显变化。结论泼尼松治疗CIA大鼠3个月后,对股骨松质骨微结构破坏有所改善,但对股骨生物力学性能和骨密度没有明显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Ⅱ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 泼尼松 焦点计算机断层扫描 骨生物力学 大鼠
下载PDF
^(18)F-FDG PET/CT显像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20
作者 吴敏 赵红光 +2 位作者 关锋 萨日 林承赫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01-404,共4页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阐明其影像学表现特点,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法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8例PCNSL、19例胶质瘤和28例脑转移瘤患者的18F-FDG PET/C...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阐明其影像学表现特点,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法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8例PCNSL、19例胶质瘤和28例脑转移瘤患者的18F-FDG PET/CT影像资料及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对3种疾病的半定量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进行比较。结果:PCNSL 18F-FDG PET/CT显像表现为结节状、团块状、束带状异常放射性摄取浓聚,病灶内示踪剂摄取均匀,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但水肿少见。胶质瘤18 F-FDG PET/CT显像的放射性摄取程度取决于其病理类型,一般低级别胶质瘤脱氧葡萄糖(FDG)摄取减低,SUVmax为2.2~4.3;高级别胶质瘤FDG摄取增高,SUVmax为9.3~17.2;病灶内示踪剂摄取欠均匀,且瘤周水肿范围较严重。典型脑转移瘤18F-FDG PET/CT显像表现为病灶放射性摄取增高,灶周伴大片状水肿。PCNSL患者的SUVmax高于脑转移瘤患者(P<0.05),PCNSL与胶质瘤患者SUVmax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NSL患者18F-FDG PET/CT显像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可与其他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进行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体层摄影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18F-脱氧葡萄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