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柴达木盆地东北缘山区和平原区雨滴谱特征对比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彭旺 李琼 +5 位作者 魏加华 乔禛 申惟文 柏文文 贺巨龙 祁昌贤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71-1480,共10页
利用2020年7-9月在柴达木盆地东北缘宗务隆山不同海拔处的雨滴谱观测资料,对不同降雨强度下不同粒径雨滴微物理参量的贡献、粒径-粒子数浓度平均谱、微物理特征参量和反射率因子-降雨强度(Z-R)关系展开研究。结果表明:雨滴数密度主要由... 利用2020年7-9月在柴达木盆地东北缘宗务隆山不同海拔处的雨滴谱观测资料,对不同降雨强度下不同粒径雨滴微物理参量的贡献、粒径-粒子数浓度平均谱、微物理特征参量和反射率因子-降雨强度(Z-R)关系展开研究。结果表明:雨滴数密度主要由小雨滴贡献,中雨滴和大雨滴则是反射率因子Z、降雨强度R和液态水含量W的主要贡献,大雨滴对Z、R和W的贡献在海拔较高的山区站占比更高。山区站在小雨、中雨和大雨时的谱宽更宽,且在不同降雨强度下大雨滴端的粒子数浓度要更高,地形的抬升对较大雨滴的N(D)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质量加权平均直径(D_(m))随海拔升高而增大,R更高时雨滴直径也越大。广义截断参数(Log_(10)N_(w))会随降雨强度升高而先增大后有所减小,较小雨滴是构成降雨的主要来源,柴达木盆地降雨有其独特的雨滴谱结构特征。山区站Log_(10)N_(w)与D_(m)的分布更为离散,且山区站相比平原站Log_(10)N_(w)偏低而D_(m)偏高。若采用统一的降水估测公式Z=300R^(1.4)会产生对降雨量的高估,山区站点降雨的高估更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雨滴谱 地形 微物理特征参量 Z-R关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