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固体制剂微环境pH测定技术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刘雪飞 《黑龙江科学》 2015年第1期28-29,共2页
固体制剂的微环境p H值对制剂的物理、化学性能有着巨大的影响。常规的p H检测方法仅能进行表层的检测,而且会受各种各样的因素的影响。数码成像分析法、电极测定法、电子顺磁共振成像技术是目前常用的三种p H测定方法,其中数码成像分... 固体制剂的微环境p H值对制剂的物理、化学性能有着巨大的影响。常规的p H检测方法仅能进行表层的检测,而且会受各种各样的因素的影响。数码成像分析法、电极测定法、电子顺磁共振成像技术是目前常用的三种p H测定方法,其中数码成像分析法和电极测定法检测效率较高且成本低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制剂 微环境ph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微环境pH对铝吸附抗原化学稳定性的影响
2
作者 陈锦荣 江丽君 《生物制品快讯》 2004年第8期8-9,共2页
关键词 微环境ph 铝吸附抗原 化学稳定性 影响
下载PDF
微环境pH调控技术改善雷贝拉唑钠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金欣 王玉丽 +2 位作者 单利 杨美燕 高春生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79-283,共5页
目的:利用微环境pH(microenvironment pH,简称为pHM)调控技术提高雷贝拉唑钠片剂的稳定性。方法:选用不同类型不同用量的pHM碱性调节剂,直接压片法制备雷贝拉唑钠片剂,然后将其置于60℃和相对湿度75%的高温高湿环境中,间隔一定时间取样... 目的:利用微环境pH(microenvironment pH,简称为pHM)调控技术提高雷贝拉唑钠片剂的稳定性。方法:选用不同类型不同用量的pHM碱性调节剂,直接压片法制备雷贝拉唑钠片剂,然后将其置于60℃和相对湿度75%的高温高湿环境中,间隔一定时间取样,采用HPLC法检查样品中杂质种类及其量的变化,考察不同pHM碱性调节剂对雷贝拉唑钠稳定性影响的差异。结果:在碱性调节剂各用量水平下,有关物质总量由低到高的顺序依次为无水碳酸钠组、氧化镁组、氢氧化镁组和碳酸氢钠组等。结论:pHM碱性调节剂均能改善雷贝拉唑钠的稳定性,其改善的程度依pHM碱性调节剂的类型和用量而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环境ph phM调节剂 稳定性 雷贝拉唑钠 杂质
原文传递
基于微环境pH调控的双嘧达莫缓释片的制备与质量评价 被引量:3
4
作者 武晓迪 于佳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2期148-153,共6页
目的采用基于微环境pH(pHm)调控技术制备双嘧达莫缓释片,并评价其体外释放度。方法采用湿法制粒压片工艺制备双嘧达莫缓释片(DSRT),通过考察不同种类羟丙甲纤维素(HPMC)和有机酸对DSRT药物释放的影响,确定HPMC K15M作为双嘧达莫缓释片... 目的采用基于微环境pH(pHm)调控技术制备双嘧达莫缓释片,并评价其体外释放度。方法采用湿法制粒压片工艺制备双嘧达莫缓释片(DSRT),通过考察不同种类羟丙甲纤维素(HPMC)和有机酸对DSRT药物释放的影响,确定HPMC K15M作为双嘧达莫缓释片的亲水凝胶骨架材料,富马酸作为DSRT微环境pH调节剂,最终以HPMC K15M和富马酸用量作为考察因素,以双嘧达莫缓释片在2、6、10 h的药物累积释放量作为评价指标,利用中心复合设计-响应面法优化得到双嘧达莫缓释片的最优处方,并评价其在4种释放介质中的体外释药行为。结果双嘧达莫缓释片的最佳处方为:HPMC K15M用量为25%,富马酸用量为20%,所制双嘧达莫缓释片在4种释放介质中释药均平稳且完全,差异性较小,释放度均符合质量标准。结论基于微环境pH调控技术制备的双嘧达莫缓释片在不同pH释放介质中药物释放差异性较小,有望进一步放大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嘧达莫缓释片 微环境ph 羟丙甲纤维素 有机酸 富马酸 中心复合设计-效应面法 释放度
原文传递
微环境pH对泊沙康唑固体分散体溶出度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吴豪 徐欢 +3 位作者 胡建露 胡茂松 刘浏 王余杰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936-941,共6页
目的 研究并评价微环境pH对无定形固体分散体溶出行为的影响。方法 以泊沙康唑(posaconazole, POS)为模型药物并测定其在不同pH值的饱和溶解度,以醋酸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琥珀酸酯(HPMCAS)和聚乙烯吡咯烷酮(PVP K30)为载体材料,枸橼酸和磷... 目的 研究并评价微环境pH对无定形固体分散体溶出行为的影响。方法 以泊沙康唑(posaconazole, POS)为模型药物并测定其在不同pH值的饱和溶解度,以醋酸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琥珀酸酯(HPMCAS)和聚乙烯吡咯烷酮(PVP K30)为载体材料,枸橼酸和磷酸二氢钾分别为酸化剂和碱化剂,通过热熔挤出法(hot melt extrusion, HME)制备POS无定形固体分散体(SD),使用X射线粉末衍射法(PXRD)进行表征。随后以乳糖和微晶纤维素为填充剂、硬脂酸镁为润滑剂进行粉末直压制备得到片剂,并考察各组片剂的溶出情况以及片剂溶出过程中的微环境pH。结果 POS在不同pH环境中的饱和溶解度相差很大,在pH 1.2的盐酸溶液中,其饱和溶解度达到700μg·mL^(-1),而在pH 6.8的磷酸缓冲盐中,其饱和溶解度仅有0.32μg·mL^(-1)。利用HME所制备的固体分散体中POS以无定形的形式存在,粉末直压所制备的片剂的硬度在65N左右。在体外溶出实验中,HPMCAS组和PVP K30与枸橼酸的复合载体组的溶出度较高,都达到90%左右,而PVP K30组和HPMCAS与磷酸二氢钾的复合载体组的溶出度相对较低,分别约为40%和60%,利用甲基橙显色剂显示HPMCAS组和PVP K30与枸橼酸的复合载体组在溶出过程中,甲基橙显示红色,提示其微环境pH小于3.1。而在PVP K30组和HPMCAS与磷酸二氢钾的复合载体组在溶出过程中,甲基橙显示黄色,提示其pH微环境大于4.4。结论 pH微环境是影响POS溶出的重要因素,通过调控药物周围pH可以改变药物的溶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环境ph 泊沙康唑 固体分散体 酸化剂 碱化剂 溶出
原文传递
不同pH微环境对牙本质修复相关基因表达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董少杰 梅钰坤 +4 位作者 张子琦 石昊羽 赵舒扬 牛林 谷冬华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22年第5期259-263,共5页
目的:探讨成牙本质细胞在不同pH微环境下牙本质修复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方法:以永生化成牙本质细胞系小鼠牙乳头细胞-23(murine dental papilla cells-23,MDPC-23)为研究对象,同时引入牙髓干细胞(dental pulp stem cells,DPSCs)作为对... 目的:探讨成牙本质细胞在不同pH微环境下牙本质修复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方法:以永生化成牙本质细胞系小鼠牙乳头细胞-23(murine dental papilla cells-23,MDPC-23)为研究对象,同时引入牙髓干细胞(dental pulp stem cells,DPSCs)作为对照,检测不同pH环境下牙本质修复相关基因在MDPC-23和DPSCs的表达情况。结果:MDPC-23细胞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基因表达量在pH 6.5酸性环境表达上调,牙本质基质蛋白1(dentin matrix protein 1,DMP1)基因表达量在pH 6.5酸性环境培养6 h时高于对照组,I型胶原(collagen I,COL1)基因在pH 6.5酸性环境表达量上调,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2,RUNX2)基因在pH 6.5酸性环境下培养6、12 h时表达上调,牙本质涎磷蛋白(dentin sialophospho protein,DSPP)基因的表达量在pH 8.5碱性环境表达上调。DPSCs细胞在酸性环境下相关基因的表达略有增加,与MDPC-23细胞存在差异。结论:MDPC-23细胞矿化相关基因在转录水平的表达受到微环境pH调控,并呈现出不同的表达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环境 成牙本质细胞 牙髓干细胞 修复性牙本质
原文传递
制剂新技术在双嘧达莫新剂型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田霞 丁江生 +1 位作者 范云周 全东琴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53-257,共5页
双嘧达莫是临床常用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近年来在抗病毒和抗肿瘤等方面也显示出极大的潜力。但因其溶解度差且具有pH依赖性,在胃肠道吸收窗窄,普通口服制剂存在生物利用度低、个体间差异大及临床疗效不一致的问题。目前,基于固体分散体... 双嘧达莫是临床常用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近年来在抗病毒和抗肿瘤等方面也显示出极大的潜力。但因其溶解度差且具有pH依赖性,在胃肠道吸收窗窄,普通口服制剂存在生物利用度低、个体间差异大及临床疗效不一致的问题。目前,基于固体分散体、胃内漂浮、微环境pH调控、药物-蛋白质复合物和纳米技术的新型给药系统是提高双嘧达莫口服吸收的主要研究方向。本文综述了双嘧达莫新剂型和新技术研究进展,以期为开发安全有效和依从性好的新制剂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嘧达莫 剂型 固体分散体 胃内漂浮 微环境ph
下载PDF
Preparation of pH-and reductive-responsive prodrug nanoparticles via polymerization-induced self-assembly 被引量:1
8
作者 Miao Chen Wei-Guo Zhang +3 位作者 Jia-Wei Li Chun-Yan Hong Wen-Jian Zhang Ye-Zi You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9期1159-1166,共8页
pH-and reductive-responsive prodrug nanoparticles are constructed via a highly efficient strategy, polymerization-induced selfassembly(PISA). First, reversible addition-fragmentation chain transfer(RAFT) polymerizatio... pH-and reductive-responsive prodrug nanoparticles are constructed via a highly efficient strategy, polymerization-induced selfassembly(PISA). First, reversible addition-fragmentation chain transfer(RAFT) polymerization of 2-(diisopropylamino) ethyl methacrylate(DIPEMA) and camptothecin prodrug monomer(CPTM) using biocompatible poly(N-(2-hydroxypropyl) methacrylamide)(PHPMA-CPDB) as the macro RAFT agent is carried out, forming prodrug diblock copolymer PHPMA-P(DIPEMA-co-CPTM). Then, simultaneous fulfillment of polymerization, self-assembly, and drug encapsulation are achieved via RAFT dispersion polymerization of benzyl methacrylate(Bz MA) using the PHPMA-P(DIPEMA-co-CPTM) as the macro RAFT agent. The prodrug nanoparticles have three layers, the biocompatible shell(PHPMA), the drug-conjugated middle layer(P(DIPEMA-co-CPTM)) and the PBz MA core, and relatively high concentration(250 mg/g). The prodrug nanoparticles can respond to two stimuli(reductive and acidic conditions). Due to reductive microenvironment of cytosol, the cleavage of the conjugated camptothecin(CPT) within the prodrug nanoparticles could be effectively triggered. p H-Induced hydrophobic/hydrophilic transition of the PDIPEMA chains results in faster diffusion of GSH into the CPTM units, thus accelerated release of CPT is observed in mild acidic and reductive conditions. Cell viability assays show that the prodrug nanoparticles exhibit well performance of intracellular drug delivery and good anticancer activ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ymerization-induced self-assembly ph-RESPONSIVE reductive-responsive drug delivery
原文传递
胃酸缺乏症患者口服药物吸收提高策略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付中华 刘梅 +3 位作者 王晓可 范云周 王爱凤 高春生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88-993,共6页
胃酸缺乏症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病症,该类患者使用弱碱性药物治疗其他疾病时,口服吸收及疗效常常降低,这引起临床医生和药师的极大关注。笔者通过分析归纳现有文献,对近年来提高胃酸缺乏症患者口服药物吸收策略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目前,... 胃酸缺乏症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病症,该类患者使用弱碱性药物治疗其他疾病时,口服吸收及疗效常常降低,这引起临床医生和药师的极大关注。笔者通过分析归纳现有文献,对近年来提高胃酸缺乏症患者口服药物吸收策略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目前,选择合适的抗酸药或抑酸药及间隔给药、共服酸性碳酸饮料、预服盐酸盐类物质的固体制剂、应用药剂学微环境pH调控技术构建的新型释药系统产品是逆转低胃酸效应、提高药物口服吸收和生物利用度、保证药物临床疗效的有效手段。其中,基于微环境pH调控技术的新型非pH依赖性口服释药系统有望从根本上解决低胃酸效应,且处方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患者依从性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酸缺乏症 弱碱性药物 间隔给药 碳酸饮料 微环境ph
原文传递
硫辛酸缓释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及其体外释放度的考察 被引量:2
10
作者 汤伟 庞建国 朱兴一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1706-1711,共6页
目的:制备硫辛酸缓释固体分散体,延长药物的释放时间,提高其生物利用度。方法:利用机械化学技术,结合微环境pH调控技术,制备出硫辛酸缓释固体分散体;并对制备条件及其体外释放度的影响进行分析,采用X射线衍射(XRD)技术对缓释固体分散体... 目的:制备硫辛酸缓释固体分散体,延长药物的释放时间,提高其生物利用度。方法:利用机械化学技术,结合微环境pH调控技术,制备出硫辛酸缓释固体分散体;并对制备条件及其体外释放度的影响进行分析,采用X射线衍射(XRD)技术对缓释固体分散体进行表征。结果:不同型号的乙基纤维素及其用量对缓释固体分散体的释放度有一定的影响,综合考虑,乙基纤维素-N50(EC-N50)的效果较好;羟丙基甲基纤维素E3(HPMC-E3)对释放度的调节效果最好;加入不同的碱化剂做作为pH调节剂对释放度的影响也不尽相同,其中Na_2CO_3能使得释放度在12 h内释放95%以上,药物基本呈一级释放。对机械球磨工艺进行优化,确定最佳的球磨工艺为球磨转速100 r·min^(-1),球磨时间1 h。XRD技术证明固体分散体的形成。结论:以乙基纤维素为载体,采用固体分散技术结合微环境p H调控技术制备的硫辛酸缓释固体分散体的缓释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辛酸 缓释固体分散体 机械球磨 微环境ph调控 释放度
原文传递
甲磺酸二氢麦角碱缓释片的制备和体外评价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修毅 石海英 赵爱丽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444-1447,共4页
目的:考察了制备甲磺酸二氢麦角碱缓释片的处方和工艺,同时进行了体外评价。方法:采用正交试验L9(34),以Peppas方程对药物释放度进行了拟合,以药物平均释放时间(MDT)为主要指标,辅以相似因子f2,考察了各处方的优劣。将优化处方进行了重... 目的:考察了制备甲磺酸二氢麦角碱缓释片的处方和工艺,同时进行了体外评价。方法:采用正交试验L9(34),以Peppas方程对药物释放度进行了拟合,以药物平均释放时间(MDT)为主要指标,辅以相似因子f2,考察了各处方的优劣。将优化处方进行了重现性实验,然后考察了压片力和制粒方法对药物释放度的影响。结果:骨架材料卡波姆对药物缓释起到了关键作用,酒石酸对药物释放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压片力在一定范围内对释放度无显著影响,但制粒方法对释放度有一定影响。优化处方与市售品的释放曲线相似,重现性良好。结论:成功制备了甲磺酸二氢麦角碱缓释片,处方和工艺适于工业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磺酸二氢麦角碱 缓释片 微环境ph调节剂 正交试验 Peppas方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