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环礁的高分辨率海平面指示意义 被引量:14
1
作者 杨红强 余克服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54-362,共9页
微环礁由生长在珊瑚礁礁坪呈环带状结构的造礁珊瑚所形成,通常顶面死亡、周缘存活,是在海平面作用下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珊瑚结构。因为微环礁的生长上限严格受控于海平面,因此能指示厘米级上的海平面变化。利用微环礁与海平面之间的关... 微环礁由生长在珊瑚礁礁坪呈环带状结构的造礁珊瑚所形成,通常顶面死亡、周缘存活,是在海平面作用下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珊瑚结构。因为微环礁的生长上限严格受控于海平面,因此能指示厘米级上的海平面变化。利用微环礁与海平面之间的关系,国内外开展了一系列高分辨率的海平面变化研究,主要表现在:1)在构造稳定的区域,微环礁的环状生长条带能记录海平面在年际尺度上的波动,如重建近百年来的年分辨率的海平面变化历史、重建全新世不同时段海平面在年代际尺度上的波动等;2)在构造活动的区域,微环礁高精度指示海平面位置的功能能较好地指示相对海平面的变化,因此可用于记录地震导致的抬升或沉降,进而用来恢复古地震发生的时间和强度等,服务于发震机理的研究;3)在赤道太平洋区域,ENSO对海平面的影响也能够在微环礁的骨骼中记录下来。微环礁在南海有广泛的分布,为重建南海海平面的高分辨率变化历史提供了很好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平面 珊瑚 微环礁 新构造 ENSO
原文传递
IPCC-AR4以来华南沿海海平面变化研究若干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沈东芳 陈特固 +2 位作者 吴晓星 程泽梅 吴楚宗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23-227,251,共6页
综述自IPCC-AR4(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第四次评估报告)以来,华南沿海海平面变化研究的新进展,结果显示:1)7100―3500calaBP时期华南沿海的海平面较今高1.5~2.5m;2)1970―2010年的海平面上升率为2.5mm/a,高于同时期全球平均上升率2... 综述自IPCC-AR4(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第四次评估报告)以来,华南沿海海平面变化研究的新进展,结果显示:1)7100―3500calaBP时期华南沿海的海平面较今高1.5~2.5m;2)1970―2010年的海平面上升率为2.5mm/a,高于同时期全球平均上升率2.1mm/a,原因与西太平洋暖池直接影响有关;3)采用新的全球冰川均衡调整(GIA)模型分析得出,华南沿海各验潮站的GIA效应值为-0.18^-0.30mm/a;4)实施"海平面观测与影响评价标准"(HY/T134-2010)行业推荐标准,提高了影响评估的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平面变化 微环礁 验潮站 华南沿海 评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