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盆地蓬莱气区震旦系灯影组四段微生物丘结构类型与沉积演化
1
作者 王雪婷 张云峰 +5 位作者 刘倩虞 梁锋 连承波 李娟 欧家强 王立恩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7-256,共10页
丘滩复合体是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天然气产出的最重要沉积相类型,而微生物丘是丘滩复合体建造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其类型、规模、垂向演化的研究对灯影组储层预测具有重要作用。基于蓬莱气区灯四段11口钻井的岩心、薄片、测井等资料的... 丘滩复合体是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天然气产出的最重要沉积相类型,而微生物丘是丘滩复合体建造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其类型、规模、垂向演化的研究对灯影组储层预测具有重要作用。基于蓬莱气区灯四段11口钻井的岩心、薄片、测井等资料的综合分析,按空间形态划分了3类微生物丘,明确了其内部结构及演化规律。灯四段岩性以白云岩为主,按结构组分细分为微生物白云岩、颗粒白云岩、角砾白云岩、晶粒白云岩等岩石类型。微生物丘被划分为丘基、丘核、丘盖和丘翼等微相。灯四段发育3类微生物丘:垂向加积型微生物丘,形成于微生物丘营建速率与海平面上升速率接近的环境,呈“丘基→丘核→丘盖”的生长序列,在台地边缘发育的该类微生物丘单井累计厚度一般在64~93 m之间。侧向迁移型微生物丘,形成于微生物丘营建速率大于海平面上升速率的环境,呈“丘基→丘核→丘翼”、“丘核→丘翼”等生长序列,在台地边缘发育的该类微生物丘单井累计厚度一般在25~49 m之间。小型孤立型微生物丘分布于相对低洼的丘滩体之间,规模小,无法进一步识别生长序列。蓬莱气区灯四段微生物丘以垂向加积型和侧向迁移型为主,集中发育在灯四2—3亚段台地边缘,垂向累积厚度大,横向分布连续,是灯影组最有利的相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白云岩 微生物丘 沉积模式 灯影组四段 蓬莱气区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台内微生物丘沉积特征及其对储层发育的控制——以塔里木盆地柯坪—巴楚地区下寒武统肖尔布拉克组为例 被引量:35
2
作者 黄擎宇 胡素云 +5 位作者 潘文庆 刘伟 池英柳 王坤 石书缘 刘强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1-29,共9页
塔里木盆地柯坪—巴楚地区下寒武统肖尔布拉克组广泛发育一套微生物碳酸盐岩,前人针对该组地层台缘微生物礁的沉积、储层特征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对台内微生物丘的研究则较少。为此,在野外剖面实测、岩心观察、薄片鉴定、阴极发光和物性... 塔里木盆地柯坪—巴楚地区下寒武统肖尔布拉克组广泛发育一套微生物碳酸盐岩,前人针对该组地层台缘微生物礁的沉积、储层特征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对台内微生物丘的研究则较少。为此,在野外剖面实测、岩心观察、薄片鉴定、阴极发光和物性测试的基础上,对该组地层台地内部微生物丘的沉积演化和储层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1台内微生物丘主要发育在开阔台地相区,宏观上呈明显的丘状正凸起,自下而上依次发育凝块石云岩、残余颗粒粉—细晶云岩→叠层石云岩→泡沫绵层云岩→蓝细菌颗粒云岩,构成完整的丘基—丘核—丘盖沉积组合;2储层孔隙类型主要有泡沫绵层体腔孔、凝块间孔、粒间孔、针状溶孔和顺层状溶蚀孔洞等,储层质量明显好于层状微生物建造;3沉积对微生物丘储层的发育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结论认为:台内微生物丘储层作为肖尔布拉克组一种重要的储层类型,对于塔里木盆地寒武系盐下油气勘探领域由台缘向台内扩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早寒武世 肖尔布拉克期 微生物碳酸盐岩 沉积序列 台内 微生物丘 储集层 勘探区
下载PDF
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微生物丘沉积演化特征 被引量:16
3
作者 徐哲航 兰才俊 +3 位作者 杨伟强 诸丹诚 马肖琳 邹华耀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5-25,共11页
微生物丘是四川盆地灯影组的主要油气储集相带。基于岩心与野外露头观测,运用薄片鉴定和X衍射分析等手段,归纳了微生物丘中主要岩石类型和特殊构造。结果表明:微生物丘中的主要岩性包括藻纹层白云岩、藻叠层白云岩、泡沫绵层白云岩、藻... 微生物丘是四川盆地灯影组的主要油气储集相带。基于岩心与野外露头观测,运用薄片鉴定和X衍射分析等手段,归纳了微生物丘中主要岩石类型和特殊构造。结果表明:微生物丘中的主要岩性包括藻纹层白云岩、藻叠层白云岩、泡沫绵层白云岩、藻凝块白云岩、藻格架白云岩、藻砂屑白云岩、角砾状藻白云岩等,而格架状构造是微生物丘中的重要沉积构造;微生物丘可划分为丘基、丘核、丘坪、丘盖、丘翼5种微相,以海平面变化为主要依据总结出丘基-丘核-丘盖、丘基-丘核-丘坪、丘基-丘核-丘翼3种垂向沉积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丘 格架状构造 微生物丘沉积模式 震旦系灯影组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中二叠世栖霞期微生物丘及其对沉积环境的启示 被引量:13
4
作者 刘治成 杨巍 +1 位作者 王炜 张鹏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09-1023,共15页
在四川盆地华蓥溪口地区首次发现了发育在二叠纪栖霞期的微生物灰泥丘,该灰泥丘以灰泥作为支撑结构;参与建筑的生物主要是菌类微生物,其次为多门类无脊椎动物,如有孔虫、腕足等,但生物物种分异度较低,丰度较高;岩石类型主要为生屑泥晶... 在四川盆地华蓥溪口地区首次发现了发育在二叠纪栖霞期的微生物灰泥丘,该灰泥丘以灰泥作为支撑结构;参与建筑的生物主要是菌类微生物,其次为多门类无脊椎动物,如有孔虫、腕足等,但生物物种分异度较低,丰度较高;岩石类型主要为生屑泥晶灰岩以及凝块石等;灰泥丘可划分为丘基、丘核及丘翼。根据地化分析,华蓥溪口栖霞组剖面野外样品古盐度Z值均>122,且δ^(13)C>0;δ^(18)O变化在-6.33‰^-4.22‰,向上δ^(18)O总体为正偏移,表明海平面逐渐下降。恢复的古水温在33.60~24.26℃。V/(V+Ni)比值为0.51228,U/Th比值为8.28205;指出华蓥溪口地区处于水体较深,水动力较弱,温度较高的超咸缺氧环境。这种环境有利于微生物丘的发育,并影响了造礁生物的发育和生长,是导致栖霞期没有发育骨架礁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中二叠世 栖霞组 微生物丘 沉积环境
下载PDF
豫西宜阳地区寒武系第三统馒头组二段鲕粒滩-微生物丘组合及其成因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齐永安 李小燕 +1 位作者 陈白兵 庆国帅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4-41,共8页
鲕粒灰岩和微生物岩及其形成的鲕粒滩-微生物丘组合,广泛发育于寒武纪碳酸盐岩地层中。对鲕粒滩-微生物丘组合特征的分析,可以用于判断碳酸盐岩沉积环境条件和沉积体系特征,进而重建沉积盆地的古地理面貌。本文通过野外观察和室内分析,... 鲕粒灰岩和微生物岩及其形成的鲕粒滩-微生物丘组合,广泛发育于寒武纪碳酸盐岩地层中。对鲕粒滩-微生物丘组合特征的分析,可以用于判断碳酸盐岩沉积环境条件和沉积体系特征,进而重建沉积盆地的古地理面貌。本文通过野外观察和室内分析,在豫西宜阳地区寒武系第三统馒头组二段,识别出了两套鲕粒滩-微生物丘组合,即鲕粒滩-滩后微生物丘组合和鲕粒滩-滩间(后)微生物丘组合。鲕粒滩以放射-同心状和放射状鲕粒为主,泥晶或微亮晶方解石胶结,形成于强弱动荡条件交替的鲕粒浅滩环境;微生物丘中的微生物岩包括核形石、叠层石和凝块石,以单独一种或两种类型在地层中交替发育,组成的钙化微生物为葛万菌和附枝菌,形成于低能为主的滩后(间)潮间坪或滩间局限海环境。海平面升降、水动力条件的高低控制了鲕粒滩-微生物丘组合和微生物丘中不同类型微生物岩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鲕粒滩 微生物丘 海平面升降 馒头组二段 宜阳地区
下载PDF
川西北下二叠统栖霞组微生物丘的发现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8
6
作者 全子婷 谭秀成 +6 位作者 张本健 唐浩 罗冰 杨迅 张亚 肖笛 汤艳玲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10-1124,共15页
通过野外露头与钻井剖面的室内外分析,确认在四川盆地西北部(川西北)下二叠统栖霞组中发育有微生物丘,它们主要由凝块灰(云)岩、叠层灰(云)岩和微生物粘结颗粒灰(云)岩等组成。这些微生物碳酸盐岩发育较为典型的凝块、叠层、窗格、粘结... 通过野外露头与钻井剖面的室内外分析,确认在四川盆地西北部(川西北)下二叠统栖霞组中发育有微生物丘,它们主要由凝块灰(云)岩、叠层灰(云)岩和微生物粘结颗粒灰(云)岩等组成。这些微生物碳酸盐岩发育较为典型的凝块、叠层、窗格、粘结等组构。微生物丘大小不一,实测高度一般为几十厘米至几米,宽度通常变化于几米至几十米之间,具有底平顶凸的典型丘形外貌,以发育向上变浅的沉积序列为特征,一般由丘基、丘核、丘盖3个微相组成,也可与颗粒滩共同构成微生物丘滩复合体。基于区域古地理背景和微生物丘特征的剖析,认为川西北地区栖霞期沉积环境总体受限,推测为半局限—局限台地环境,水深较浅,能量普遍不高;海平面频繁的相对升降变化和微生物丘的侧向迁移叠置,导致发育于缓坡背景下的碳酸盐岩台地极易受限,引起早期沉积物发生与丘滩发育密切相关的准同生期白云石化作用。因此,微生物丘滩复合体是栖霞组白云岩储集层发育的物质基础,台缘坡折带、台内缓坡折带和高地是栖霞组白云岩储集层发育的有利区带,这对寻找规模性层位不稳定的带状白云岩储集层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并将大大拓展栖霞组白云岩储集层的勘探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丘 微生物 沉积环境 栖霞组 下二叠统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塔东南地区寒武系海退背景下微生物丘沉积演化特征
7
作者 陈旭 胡明毅 +2 位作者 宋昊 张君龙 金吉能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313-1322,共10页
微生物丘作为新型的碳酸盐岩油气储层,是现今深层油气勘探和研究的热点。以塔东南地区寒武系微生物丘为例,综合利用岩心、测井、分析测试和高精度三维地震数据,在微生物丘微相组成和外部形态分析基础上,探究海退背景下微生物丘的发育期... 微生物丘作为新型的碳酸盐岩油气储层,是现今深层油气勘探和研究的热点。以塔东南地区寒武系微生物丘为例,综合利用岩心、测井、分析测试和高精度三维地震数据,在微生物丘微相组成和外部形态分析基础上,探究海退背景下微生物丘的发育期次、叠置样式及其生长发育、迁移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寒武系处于相对高能的台地边缘相带,有利于微生物丘的生长发育。钻井揭示微生物丘岩性为菌藻类微生物颗粒白云岩(局部硅化),储集空间为晶间(溶)孔、溶蚀孔洞及微缝隙。2)中、上寒武统发育4期微生物丘复合体,依次向广海方向推进叠置,近南北向条带状展布,叠合面积大于1400 km^(2)。3)①期微生物丘形成于早寒武世缓坡台地之上,“三明治”式垂向加积生长,形成较对称的丘状,生长规模大。②期发育在丘前塌积岩之上,古地貌坡度陡,可容纳空间大,水动力强,垂向加积—弱前积生长,形成不对称丘状。随着相对海平面快速下降和生物丘建隆进一步发展,③期丘体楔状前积于②期丘的靠海一侧,侧向叠置分布。④期丘体生长具有继承性,规模变小。寒武纪末期,海侵作用加强,微生物丘停止发育。总体上反映海退背景下研究区由缓坡—镶边型台地—淹没型台地的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丘 发育期次 沉积演化 塔东南地区
下载PDF
华南南盘江盆地早三叠世钙质微生物丘与生物层 被引量:2
8
作者 Daniel J.Lehrmann 康云骥 黄惠明 《广西地质》 2000年第2期75-78,共4页
在南盘江盆地海相孤立的碳酸盐台地内部发现早三叠世生物骨架灰岩。它们发育于 2个层位 :1.三叠系最底部哥里斯巴赫阶 (Griesbachian) ,为 15m厚的生物层 ;2 .下三叠统上部史密斯阶—斯帕斯阶 (Smithian - -Spathian) ,为 1.5m厚孤立的... 在南盘江盆地海相孤立的碳酸盐台地内部发现早三叠世生物骨架灰岩。它们发育于 2个层位 :1.三叠系最底部哥里斯巴赫阶 (Griesbachian) ,为 15m厚的生物层 ;2 .下三叠统上部史密斯阶—斯帕斯阶 (Smithian - -Spathian) ,为 1.5m厚孤立的穹隆形或倒置的圆锥形钙质微生物丘。这些钙质微生物丘与生物层是由坚硬的钙质微生物骨架组成 ,这些骨架围限出 1~ 3cm大小的内部孔洞网 ,其间充以团粒和骨屑。而骨架则由不规则状—丛枝状、囊状—凝块状的微晶颗粒组成。这种颗粒可称为肾形藻 (Renalcis) ,它是一种钙化的球状兰藻细菌。骨架因次生泥晶微生物的胶结而得到加强。其中的后生动物化石有腹足类、双壳类、介形类、旋圈虫类及腕足类。人们以前普遍认为早三叠世是全球礁与礁丘生长的间歇期。这一概念的形成是基于对二叠纪结束后礁的演化模式及礁生态的重建。由于早三叠世存在钙质微生物丘与生物层 ,这些认识必须作出修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质微生物丘 生物 南盘江盆地 早三叠世 地层
下载PDF
川东北二叠纪长兴晚期微生物丘:大灭绝事件过程的征兆? 被引量:6
9
作者 张廷山 杨巍 伍坤宇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29-242,共14页
虽然二叠系-三叠系界线附近的微生物岩是研究生态环境转折期海洋环境的热点素材,但以往所发现的实例都赋存于显生宙最大灭绝事件界线之上,还未报道过位于灭绝界线之下的微生物岩。川东北地区长兴组上部发育骨架礁层位之上的微生物丘,其... 虽然二叠系-三叠系界线附近的微生物岩是研究生态环境转折期海洋环境的热点素材,但以往所发现的实例都赋存于显生宙最大灭绝事件界线之上,还未报道过位于灭绝界线之下的微生物岩。川东北地区长兴组上部发育骨架礁层位之上的微生物丘,其中以尖山微生物丘最为典型,具三个生长旋回。根据微生物丘地层中所含牙形刺,和有孔虫,其时代为长兴晚期,处于大灭绝界线之下,其顶部距Hindeodus parvus带7.5m。碳同位素及微量元素分析揭示,从晚二叠世晚期开始,海洋生态环境条件的幕式不稳定性就已经显现并持续发展,导致生物危机也呈多阶段性特征。川东北晚二叠世微生物丘记录见证了重大地质转折期将至时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丘 古海洋特征 生态危机 晚二叠世 川东北
原文传递
大连金州湾寒武系毛庄组微生物碳酸盐岩生物丘复合体 被引量:9
10
作者 梅冥相 胡媛 孟庆芬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75-395,共21页
寒武纪苗岭世早期的毛庄组沉积时期,华北地台围绕着西北部的古陆分布着两个沉积相带,靠近古陆的是局限潮坪相带,远离古陆的是开阔潮坪相带,前者以海侵体系域的干旱红层或海岸萨布哈沉积与高水位体系域的潮坪相白云岩沉积序列为特征,后... 寒武纪苗岭世早期的毛庄组沉积时期,华北地台围绕着西北部的古陆分布着两个沉积相带,靠近古陆的是局限潮坪相带,远离古陆的是开阔潮坪相带,前者以海侵体系域的干旱红层或海岸萨布哈沉积与高水位体系域的潮坪相白云岩沉积序列为特征,后者则以海侵体系域的潮坪相砂泥岩与开阔海台地相(潮下坪)灰岩沉积序列为特征;大连金州湾剖面的毛庄组,属于远离古陆的开阔潮坪相带的产物,在其高水位体系域中为一套夹有鲕粒灰岩的叠层石与均一石生物丘灰岩,组成一个特别的生物丘复合体。以下特征表明,这个微生物碳酸盐岩生物丘复合体代表着一个较为罕见的蓝细菌主导的微生物席形成的微生物碳酸盐岩的典型实例:①在生物丘复合体第一个单元的大型柱状和穹隆状砂泥质叠层石中发现孢网菌状组构,说明了这些叠层石属于蓝细菌微生物席的钙化作用产物;②在第二个单元均一石灰岩生物丘中,见到少量丝状蓝细菌鞘化石,表明均一石可能为较厚的蓝细菌微生物席的钙化作用产物;③在小型柱状叠层石组成的顶部单元中,保存较好的蓝细菌泥晶纹层、以及充填在叠层石柱体之间的基质中的蓝细菌团块,较为特征地说明了这些小型柱状叠层石是蓝细菌所主导的微生物席的建造物;④在鲕粒灰岩组成的第三个单元中,鲕粒边缘中的丝状蓝细菌鞘化石,表明了鲕粒的蓝细菌生物膜成因。因此,毛庄组生物丘复合体构成了一个壮观的沉积学现象,成为窥视"显生宙早期第一幕蓝细菌钙化作用事件"的典型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化蓝细菌 微生物碳酸盐生物 毛庄组 寒武系 大连金州湾剖面
下载PDF
巴西桑托斯盆地湖相微生物碳酸盐岩储层内幕刻画及定量表征方法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洁梅 吴军来 陈赞 《中国地质调查》 CAS 2023年第2期19-27,共9页
微生物碳酸盐岩研究是近年来国内外关注的热点,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认识,但是在储层精细描述方面研究相对薄弱。以巴西桑托斯盆地盐下白垩系湖相微生物碳酸盐岩油田为例,利用露头、岩心、测井、地震等资料综合分析了研究区储层... 微生物碳酸盐岩研究是近年来国内外关注的热点,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认识,但是在储层精细描述方面研究相对薄弱。以巴西桑托斯盆地盐下白垩系湖相微生物碳酸盐岩油田为例,利用露头、岩心、测井、地震等资料综合分析了研究区储层沉积特征、岩性、物性特征及其主控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对储集体内幕结构进行分类和描述,初步建立其定量表征方法。结果表明:(1)研究区由3个独立的碳酸盐岩台地沉积组成,可细分为微生物灰岩丘、高能颗粒滩、丘间洼地和台间洼地4个亚相;(2)微生物灰岩、生物碎屑颗粒灰岩、介壳颗粒灰岩、层纹岩等是主要的储层岩石类型;(3)储层物性较好,孔隙度4%~27%,集中在5%~15%,平均12.5%;渗透率为(0.01~3 000)×10^(-3)μm^(2),平均120×10^(-3)μm^(2);(4)储层发育受沉积和成岩双重作用,古构造控制优势储层的发育,准同生期溶蚀作用对储层改造作用加强,周期性暴露溶蚀使生物碎屑颗粒填充至丘间洼地形成高孔高渗条带;(5)研究区储层的内幕结构以微生物灰岩丘群为基础,细分为丘基、丘核、丘翼、丘间和丘间甜点。建立以沉积相和成岩相控制因素为基础的丘群组合模式定量表征方法,在应用中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西桑托斯盆地 白垩系 湖相微生物碳酸盐岩 微生物灰岩 内幕结构 定量表征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奥陶系马五1+2微生物碳酸盐岩沉积特征及储集意义 被引量:15
12
作者 熊鹰 姚泾利 +5 位作者 李凌 侯云东 肖笛 聂万才 赵东方 谭秀成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63-972,共10页
基于岩芯、薄片及物性资料,研究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奥陶系马五_(1+2)微生物岩沉积特征及其油气储集意义。研究区发育有不同规模的由蓝细菌群落构成的微生物碳酸盐岩建造,由叠层石、菌纹层白云岩、蓝细菌凝块岩以及菌黏结颗粒岩构成了藻... 基于岩芯、薄片及物性资料,研究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奥陶系马五_(1+2)微生物岩沉积特征及其油气储集意义。研究区发育有不同规模的由蓝细菌群落构成的微生物碳酸盐岩建造,由叠层石、菌纹层白云岩、蓝细菌凝块岩以及菌黏结颗粒岩构成了藻坪和微生物丘建造。微生物丘纵向上建造规模较小,单旋回厚度一般小于1 m,发育于潮下高能环境,并由花斑状砂屑云岩、蓝细菌凝块岩、菌黏结砂屑云岩、菌纹层白云岩构成了丘基—丘核—丘坪的向上变浅序列,也常与颗粒滩相伴生构成丘滩复合体。其中,发育于丘核部位的蓝细菌凝块岩和菌黏结砂屑云岩中窗格孔和粒间孔发育,表现为中孔低渗特征,可作为盆地东北部的储集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碳酸盐岩 蓝细菌 微生物丘 马五1+2 奥陶系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
下载PDF
埃迪卡拉系微生物碳酸盐岩沉积特征及其地质意义:以川中磨溪8井区灯影组四段为例 被引量:11
13
作者 罗垚 谭秀成 +5 位作者 赵东方 罗文军 刘耘 肖笛 乔占峰 曾伟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78-291,共14页
四川盆地高石梯—磨溪地区埃迪卡拉系灯影组广泛发育一套微生物碳酸盐岩。以磨溪8井区灯影组四段(灯四段)为例,通过精细解析高频向上变浅序列的岩石学特征,发现灯四段微生物云岩及序列建造具有如下特征:(1)向上变浅序列主要由凝块石云... 四川盆地高石梯—磨溪地区埃迪卡拉系灯影组广泛发育一套微生物碳酸盐岩。以磨溪8井区灯影组四段(灯四段)为例,通过精细解析高频向上变浅序列的岩石学特征,发现灯四段微生物云岩及序列建造具有如下特征:(1)向上变浅序列主要由凝块石云岩、叠层石云岩和(含微生物)泥晶云岩3类构成,伴以少量微生物粘结颗粒云岩;(2)完整的典型向上变浅序列自下而上由(含微生物)泥晶云岩(A段)、平直状叠层石云岩(B段)、小型丘状叠层石云岩(C段)、分散状凝块石云岩(D段)、格架状凝块石云岩(E段)、微生物粘结颗粒云岩(F段)等6个岩性单元构成,但大量的序列由A-C-E、A-C-D、B-D、B-C-D-E等不完整的岩性单元构成,且序列顶底皆以凝块石云岩/(含微生物)泥晶云岩、叠层石云岩/(含微生物)泥晶云岩等不平整的岩性突变面或暴露面区分;(3)埃迪卡拉系微生物碳酸盐岩发育于浪基面之上至平均海平面附近的相对高能区域,且凝块石云岩较叠层石云岩形成的环境能量高。该研究结果不仅揭示出较高能的浅水环境控制了规模性微生物岩分布这一规律,而且对区域储集层预测具有指导意义,同时也因建立了有别于现代微生物的环境分布模式而具有重要的沉积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微生物丘 沉积模式 灯影组 震旦系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微生物碳酸盐岩研究现状及进展 被引量:8
14
作者 郝雁 张哨楠 张德民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15-427,共13页
微生物碳酸盐岩储层是近年来油气地质界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梳理国内外文献发现,针对微生物碳酸盐岩储层的研究已取得如下进展:术语规范性方面,认识到微生物岩和微生物碳酸盐岩术语的区别;识别标志方面,微生物碳酸盐岩内常见微米球体... 微生物碳酸盐岩储层是近年来油气地质界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梳理国内外文献发现,针对微生物碳酸盐岩储层的研究已取得如下进展:术语规范性方面,认识到微生物岩和微生物碳酸盐岩术语的区别;识别标志方面,微生物碳酸盐岩内常见微米球体、杆状体、丝状体、胞外聚合物等,且具有碳氧稳定同位素明显负异常,重稀土元素富集、轻稀土元素亏损,Zn和Ba等营养元素富集的特点;微生物碳酸盐岩沉积学方面,认识到微生物碳酸盐岩是极端环境的产物,微生物礁丘主要发育在古地貌高点,其生长、发育、消亡均与古水文因素关系密切;储层方面,认识到微生物碳酸盐岩储集空间包括常规储集空间和特有储集空间两大类,储层主控因素包括沉积、成岩和构造,其中微生物组构在储层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碳酸盐岩 储层 微生物 沉积环境 识别标志 主控因素
下载PDF
塔西北下寒武统风暴活动特征及其沉积学响应 被引量:3
15
作者 白莹 罗平 +4 位作者 刘伟 曹颖辉 徐兆辉 王珊 龚骥遥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65-578,共14页
在塔西北阿克苏露头区发育多套类型不同的下寒武统肖尔布拉克组风暴岩,它们宏观上与微生物丘混生或共生,微观上可见不同类型的微生物结构,但与此相关的研究甚少。以露头观察和室内鉴定为基础,在苏盖特布拉克地区和昆盖阔坦地区划分出4类... 在塔西北阿克苏露头区发育多套类型不同的下寒武统肖尔布拉克组风暴岩,它们宏观上与微生物丘混生或共生,微观上可见不同类型的微生物结构,但与此相关的研究甚少。以露头观察和室内鉴定为基础,在苏盖特布拉克地区和昆盖阔坦地区划分出4类8种各具特色的微生物丘—风暴岩沉积序列,并归纳总结了塔西北地区下寒武统肖尔布拉克组风暴沉积模式,认为其发育位置和沉积特征主要受控于“三面”,包括平均海平面(MSL)、正常浪基面(FWB)和风暴浪基面(SWB);“四期”,包括平静期、高峰期、衰减期与停息期;“五流态”,包括风暴涡流、风暴下部回流(包括风暴碎屑流和风暴浊流)沉积与风暴上部回流(包括风暴漫流和风暴潮流)。另外古风暴中心的发育位置也可影响风暴沉积特征。最后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贫乏骨骼的风暴海”的形成条件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阿克苏地区 肖尔布拉克组 风暴沉积 微生物丘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乌审旗-靖边古隆起对奥陶系盐下沉积与储层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33
16
作者 魏柳斌 陈洪德 +3 位作者 郭玮 严婷 蔡郑红 周黎霞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91-400,521,共11页
基于钻井及地震地层对比剖面、系统性的寒武系厚度、寒武系各层段超覆尖灭线以及前奥陶纪古地质图等编图研究,发现鄂尔多斯盆地早古生代除了发育伊盟隆起、吕梁隆起和中央古隆起外,还发育乌审旗-靖边古隆起。乌审旗-靖边古隆起核部缺失... 基于钻井及地震地层对比剖面、系统性的寒武系厚度、寒武系各层段超覆尖灭线以及前奥陶纪古地质图等编图研究,发现鄂尔多斯盆地早古生代除了发育伊盟隆起、吕梁隆起和中央古隆起外,还发育乌审旗-靖边古隆起。乌审旗-靖边古隆起核部缺失整个寒武系,周缘寒武系由老到新依次向古隆起超覆。进一步的古构造分析表明,奥陶纪沉积期受寒武系乌审旗-靖边古隆起的继承性影响,该区仍为低幅度的水下隆起,对盆地中东部奥陶系盐下沉积与储层发育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乌审旗-靖边古隆起东、西沉积分异明显;二是乌审旗-靖边古隆起、中央古隆起和吕梁隆起的共同障壁作用形成了盆地东部米脂盐洼;三是乌审旗-靖边古隆起上发育浅水沉积特征的丘滩体等有利储集相带,海退期则由于间歇性暴露而利于溶孔型储层的形成,是奥陶系盐下天然气勘探的有利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滩 微生物丘 古隆起 奥陶系 寒武系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奥陶系马五盐下沉积环境与海平面变化 被引量:25
17
作者 席胜利 熊鹰 +6 位作者 刘显阳 雷晶超 刘明洁 刘灵 刘耘 文汇博 谭秀成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73-790,共18页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奥陶系马家沟组赋存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前人研究多集中于顶部与风化壳相关的储集层。文中基于岩心、薄片及阴极发光分析,将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奥陶系马五盐下碳酸盐岩-蒸发岩划分为10种岩石类型。根据各岩类的宏观、微...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奥陶系马家沟组赋存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前人研究多集中于顶部与风化壳相关的储集层。文中基于岩心、薄片及阴极发光分析,将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奥陶系马五盐下碳酸盐岩-蒸发岩划分为10种岩石类型。根据各岩类的宏观、微观特征以及它们在纵横向上的组合与分布特点,利用岩石类型组合的方法,将研究区划分为局限-蒸发潟湖、台内滩、滩间海、微生物丘和台坪5种沉积环境。根据各亚段岩石类型发育的差异性及统计结果发现,研究区马五盐下具有蒸发岩与碳酸盐岩间互的旋回性沉积演化与海平面升降特征,每个亚段都代表一次海侵或海退的旋回沉积。其中,马五6、马五8和马五10亚段为海退期沉积,以纹层状云质膏岩、泥晶云岩构成的局限-蒸发潟湖沉积为主,蒸发岩矿物含量高,反映沉积环境相对闭塞、能量较低且盐度较高;马五7和马五9亚段为海进期沉积,以相对高能的台内滩或微生物丘沉积为主,并与相邻的局限-蒸发潟湖和台坪沉积构成较完整的向上变浅米级沉积旋回,表明该阶段水体循环相对更好,整体沉积环境开阔且能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丘 台内滩 沉积环境 海平面变化 马家沟组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四川盆地磨溪地区震旦系灯影组四段储层特征及勘探启示 被引量:5
18
作者 耿夏童 邢凤存 +5 位作者 闫海军 付辉 柴寒冰 刘志波 陈孝全 古强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26-140,共15页
综合岩心、薄片、成像测井等资料,在高精度层序地层划分及沉积相研究的基础上,对四川盆地磨溪地区震旦系灯影组四段的台缘丘、台缘丘后滩及局限台地等相带储层特征进行了描述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磨溪地区灯影组四段可划分出2个三... 综合岩心、薄片、成像测井等资料,在高精度层序地层划分及沉积相研究的基础上,对四川盆地磨溪地区震旦系灯影组四段的台缘丘、台缘丘后滩及局限台地等相带储层特征进行了描述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磨溪地区灯影组四段可划分出2个三级层序、7个准层序组和13个准层序。(2)研究区台地边缘带可划分出台缘丘、台缘滩、丘(滩)间等亚相,在局限台地内部识别出了台内丘、台内滩、丘(滩)间、潟湖和局限潮下等亚相,并细分了微相类型。(3)台缘区与台内区的储集岩石类型、储集空间及储集类型等基本一致,受三级层序高位体系域控制,垂向上发育2套储层,低角度和高角度微裂缝密度垂向上差异较大,物性具有向上变好的趋势。(4)不同相带储层孔隙空间类型及储层物性存在差异,台缘微生物丘发育区储层物性好,微裂缝和孔洞发育好,台缘丘后滩发育区微裂缝和孔隙发育程度及储层物性均变差,台内区进一步变差,但远离台缘区的局限台地区仍发育良好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丘 台缘 局限台地 表生岩溶 灯影组四段 震旦系 磨溪地区 四川盆地
下载PDF
Soil microbes weaken the positive effect of an aquaticterrestrial subsidy on plant performance 被引量:2
19
作者 Alejandra B.Garcia Hannah Locke Kerri M.Crawford 《Journal of Plant Ecology》 SCIE CSCD 2021年第1期108-116,共9页
Aims Linkages formed through aquatic-terrestrial subsidies can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structuring communities and mediating ecosystem functions.Aquatic-terrestrial subsidies may be especially important in nutrient-... Aims Linkages formed through aquatic-terrestrial subsidies can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structuring communities and mediating ecosystem functions.Aquatic-terrestrial subsidies may be especially important in nutrient-poor ecosystems,such as the freshwater sand dunes surrounding Lake Michigan.Adult midges emerge from Lake Michigan in the spring,swarm to mate and die.Their carcasses form mounds at the base of plants,where they may in crease plant productivity through their nutrient inputs.However,the effect of aquatic-terrestrial subsidies on plant productivity could depend on other biotic interactions.In particular,soil microbes might play a key role in facilitating the conversion of nutrients to plant-available forms or competing for the nutrients with plants.Methods In a greenhouse experiment,we tested how carcasses from lake emerge nt midges(Chironomidae)and soil microbes indepe ndently and interactively influe need the performance of a common dune grass,Calamovilfa longifolia.To determine whether midges influenced abiotic soil properties,we measured how midge additions influe need soil nutrients and soil moisture.Important Findings Midges greatly increased plant biomass,while soil microbes in flue need the magnitude of this effect.In the absence of soil microbes plant biomass was seven times greater with midges than without midges.However,in the presence of soil microbes,plant biomass was only three times greater.The effect of midges might be driven by their nutrient inputs into the soil,as midges contained 100 times more N,10 times more P and 150 times more K than dune soils did.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soil microbes may be competing with plants for these nutrients.In sum,we found that midges can be an important aquatic-terrestrial subsidy that produces strong,positive effects on plant productivity along the shorelines of Lake Michigan,but that the impact of aquatic-terrestrial subsidies must be considered within the context of the complex interactions that take place within ecological commun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quatic-terrestrial subsidies Calamovilfa longifolia lake emergent midges sand dunes soil microbes
原文传递
Effects of the hummock-depression microhabitat on plant communities of alpine marshy meadows in the Yellow River Source Zone,China 被引量:1
20
作者 Guiling Wu Jay Gao +2 位作者 Weiyou Ou Jizhong Wan Xilai Li 《Journal of Plant Ecology》 SCIE CSCD 2022年第1期111-128,共18页
Our objectives are to examine the effects of hummock-depression spatial heterogeneity on plant communities and soil properties,and to understand the process of maintaining and adjusting microtopography-mediated hydrol... Our objectives are to examine the effects of hummock-depression spatial heterogeneity on plant communities and soil properties,and to understand the process of maintaining and adjusting microtopography-mediated hydrological inputs and their spatial fluctuations that produce obvious microhabitats.We set up 36 plots(1 m×1 m)and sampled 45 plant and 225 soil samples in flooded(FH)and non-flooded hummocks(NFH)and depressions of the marshy,and the surrounding non-wetland meadows as well as in the Yellow River Source Zone,west China.We evaluated whether the alpine marshy wetland has a fertile island effect by the comparison method.Our results show that hummock presence can increase the spatial heterogeneity of the microhabitat and promote the plant diversity and soil fertility of the Kobresia tibetica community.Plant height,coverage,above-ground biomass,species richness and diversity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FH and NFH microhabitat than in the areas between hummocks and surrounding non-wetland meadows.Compared with broad alpine meadows,the hummock-depression complex provided a microhabitat favorable to the growth of Cyperaceae.In the 0-50 cm soil layer,the closer the soil layer was to the ground surface,the higher its soil organic carbon and total nitrogen contents.Thus,in deeper layers,the gap between soil nutrients in wetland hummock-depression microhabitat and in the surrounding alpine meadows becomes smaller.Hence,the wetland hummock-depression microhabitat formed a fertile island pattern.Therefore,these results contribute toward improving our understanding of ecosystem restoration in alpine marshy meadow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pine marshy meadow hummock-depression microhabitat plant properties soil properties Yellow River Source Zon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