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香蕉秸秆不同还田模式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孙鹏 刘满意 王蓓蓓 《热带生物学报》 2021年第1期57-62,共6页
采用土壤室内培养的方法,以香蕉秸秆不同还田模式为试验唯一变量因素,设置3个处理(无秸秆还田CK;将香蕉秸秆覆盖到土壤表层,作为秸秆自然还田处理F;将土壤与香蕉秸秆彻底混合,作为秸秆掩埋还田处理T),分析香蕉秸秆不同还田模式下的微生... 采用土壤室内培养的方法,以香蕉秸秆不同还田模式为试验唯一变量因素,设置3个处理(无秸秆还田CK;将香蕉秸秆覆盖到土壤表层,作为秸秆自然还田处理F;将土壤与香蕉秸秆彻底混合,作为秸秆掩埋还田处理T),分析香蕉秸秆不同还田模式下的微生物群落差异,以期揭示香蕉秸秆的不同还田模式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T、F处理与CK处理相比,真菌门中Basidiomycota相对丰度分别增加1.3%和2.8%;细菌门中Acidobacteria相对丰度分别增加5.1%和1.1%,Actinobacteria的相对丰度分别增加1.9%和3.2%。处理间Fusarium相对丰度大小顺序为CK>F>T。处理间细菌群落的丰富度(SChao1)和多样性(HShannon)大小顺序均为T>F>CK,真菌群落并无明显差异。聚类分析表明,T处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CK处理明显不同。主坐标分析和OTU数量分布结果表明,T处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F处理相近。本研究结果显示,T处理增加了土壤细菌群落的丰富性与多样性,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同时提高了具有分解功能的微生物分类属的相对丰度,并显著降低了病原菌的相对丰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秸秆 微生物群落结构 微生物群落多样性 微生物群落丰富 MiSeq sequencing 秸秆还田模式
下载PDF
低精料日粮和高精料日粮对牦牛生长性能和瘤胃菌群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申迪 曾子铭 +9 位作者 庞凯悦 柴沙驼 聂洪辛 李毓敏 廖扬 王迅 黄伟华 刘书杰 杨英魁 王书祥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5-165,共11页
本研究旨在探究低精料日粮和高精料日粮对牦牛瘤胃微生物菌群的影响。本试验选取3周岁,体重相近的12头牦牛,平均分为两组。分别用低精料[精粗比30∶70(C30组)]的日粮和高精料[精粗比70∶30(C70组)]的日粮,饲喂2个月。结果表明:1)C70组... 本研究旨在探究低精料日粮和高精料日粮对牦牛瘤胃微生物菌群的影响。本试验选取3周岁,体重相近的12头牦牛,平均分为两组。分别用低精料[精粗比30∶70(C30组)]的日粮和高精料[精粗比70∶30(C70组)]的日粮,饲喂2个月。结果表明:1)C70组平均日增重极显著高于C30组(P<0.01)。2)C30组Chao1指数、Shannon指数和谱系多样性指数都极显著高于C70组(P<0.01)。3)在门水平上,髌骨细菌门、脱硫杆菌门、疣微菌门、蓝藻菌门相对丰富度C30组显著高于C70组(P<0.05)。厚壁菌门相对丰富度C30组极显著高于C70组(P<0.01)。拟杆菌门相对丰富度C70组极显著高于C30组(P<0.01),变形菌门C70组显著高于C30组(P<0.05)。在属水平上C30组牦牛的瘤胃微生物克里斯滕森菌科_R-7、未分类瘤胃细菌、NK4A214属、未培养菌(uncultured bacterium)和不确定的菌属(unidentified)的相对丰富度极显著高于C70组牦牛瘤胃微生物丰富度(P<0.01)。理研菌属丰富度C30组显著高于C70组(P<0.05)。普雷沃氏菌属、毛螺菌科-NK3A20、瘤胃球菌属C70组相对丰富度显著高于C30组(P<0.05)。4)在KEGG2水平上,所有的牦牛瘤胃样本中有31个基因家族。C70组运输和分解代谢(transport and catabolism)、辅因子和维生素代谢以及能量代谢显著高于C30组(P<0.05)。C70组的碳水化合物代谢(carbohydrate metabolism)极显著高于C30组(P<0.01)。C30组的免疫疾病(immune disease)极显著高于C70组,C70组的次级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biosynthesis of other secondary metabolites)极显著高于C30组(P<0.01)。综上所述,与低精料组相比饲喂高精料日粮降低了牦牛瘤胃微生物菌群的多样性,并减少了不利于瘤胃菌群健康的菌群丰富度,同时提高了优势菌群的丰富度。在代谢功能上,高精料日粮增加了碳水化合物代谢和其他营养因子代谢,降低了免疫疾病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粗比 生长性能 瘤胃微生物多样性 瘤胃微生物丰富度
下载PDF
气生小球藻附着对3种凋落叶分解过程的影响
3
作者 蒋钰玲 钱书蕊 +3 位作者 章晨露 王钰莹 王鹏 陶建平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33期93-101,共9页
本研究探究了气生藻类在森林生态系统凋落叶分解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及内在机理。以雷公鹅耳枥(Carpinus viminea)、小叶青冈(Quercus myrsinifolia)和光亮山矾(Symplocos lucida)凋落叶为研究对象,分别接种2种浓度的气生小球藻进行叶片分... 本研究探究了气生藻类在森林生态系统凋落叶分解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及内在机理。以雷公鹅耳枥(Carpinus viminea)、小叶青冈(Quercus myrsinifolia)和光亮山矾(Symplocos lucida)凋落叶为研究对象,分别接种2种浓度的气生小球藻进行叶片分解控制试验,探究气生小球藻附着对凋落叶分解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浓度附生小球藻添加对凋落叶质量损失无显著影响,但不同树种凋落叶的质量损失有显著差异,两者间无交互作用;(2)不同树种凋落叶的分解速率对藻浓度处理的反应不同;(3)凋落叶自身性状对其质量损失影响强烈;(4)附生小球藻添加对土壤分解者细菌和真菌丰富度、多样性无显著影响,但不同树种凋落叶对细菌和真菌多样性的影响显著。研究结果表明,微生物分解者的丰富度和多样性主要受控于凋落叶自身性状,而气生藻类附着对分解体系中微生物无显著影响,因而,局域环境中凋落叶的分解主要受到叶片自身性状的影响,气生藻类附着对凋落叶的分解过程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生小球藻 凋落叶分解 室内试验 叶片性状 土壤微生物 气生藻类 微生物丰富度 微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古代景芝的酿酒生态与酒史辨析 被引量:1
4
作者 赵立斌 《现代食品》 2018年第13期48-49,共2页
丰富度高的土壤微生物霉菌菌群和酵母菌群及其湿润共生态水体环境有利于酒精发酵,红陶尖底缸的出土佐证了五千年发酵酿酒史,元代蒸馏技术的改进使我国早期的高粱蒸馏酒诞生。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丰富度 共生态水体 红陶尖底缸 铁锅冷凝蒸馏装置 高粱蒸馏酒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