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utobact全自动微生物分离培养仪在痰培养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夏修三 张林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243-244,共2页
目的建立Autobac全自动微生物分离培养仪进行痰培养前处理的方法学,了解该方法学与棉签涂痰进行培养的比较情况。方法分别对不同时段内用不同方法进行的痰培养结果进行统计,并对其各类阳性培养结果的分离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应用棉... 目的建立Autobac全自动微生物分离培养仪进行痰培养前处理的方法学,了解该方法学与棉签涂痰进行培养的比较情况。方法分别对不同时段内用不同方法进行的痰培养结果进行统计,并对其各类阳性培养结果的分离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应用棉签涂痰培养的总阳性率为56.2%,应用全自动微生物分离培养仪进行痰培养的阳性分离率49.7%,对二者进行计数资料卡方检验P<0.05,提示二者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棉签涂痰培养结果某种意义上仍然较培养仪有较高的阳性分离率;培养仪有较好的酵母样真菌、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分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分离培养 棉签 培养
下载PDF
Autobact全自动微生物分离培养仪工作原理、维护保养及故障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孙正红 苏加选 《中外医学研究》 2012年第2期140-140,共1页
Autobact系列全自动微生物分离培养系统是带有专用样本采集及分离培养装置的、高度自动化的接种与分离培养系统,该系统可对痰液、尿液、粪便及拭子样本进行自动化的前处理,自动划线接种到培养基上进行分离培养。整个过程无需任何人工操... Autobact系列全自动微生物分离培养系统是带有专用样本采集及分离培养装置的、高度自动化的接种与分离培养系统,该系统可对痰液、尿液、粪便及拭子样本进行自动化的前处理,自动划线接种到培养基上进行分离培养。整个过程无需任何人工操作,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使分离培养过程更加规范和标准,样本处理随机而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tobact全自动微生物分离培养 工作原理 维护保养 故障分析
下载PDF
Autobact全自动微生物分离培养仪在痰培养中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梁世业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3年第11期1155-1157,共3页
目的探讨观察Autobact全自动微生物分离培养仪在痰培养中的注意事项和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选择2012年3—9月184例患者的痰标本,分别按传统方法进行痰培养和Autobact全自动微生物分离培养,对两种方法的阳性率和真菌、细菌的分离... 目的探讨观察Autobact全自动微生物分离培养仪在痰培养中的注意事项和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选择2012年3—9月184例患者的痰标本,分别按传统方法进行痰培养和Autobact全自动微生物分离培养,对两种方法的阳性率和真菌、细菌的分离率进行比较。结果用Autobact全自动微生物分离培养仪检测184例患者的痰标本,其中有63例为阳性培养物,从63例阳性培养物中分离出95株可疑病原菌,阳性率为51.6%;运用传统的划线法检测184份标本,从55例阳性培养物中分离出56株可疑病原菌,阳性率为30.4%,两者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方法在检出时间上较Autobact全自动微生物分离培养仪有所延迟,Autobact全自动微生物分离培养仪15 h内阳性率为53.9%,24 h内阳性率33.3%,48 h内阳性率12.6%,传统方法的15、24、48 h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6.3%、16.4%、47.3%,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utobact全自动微生物分离培养仪检测系统具有检出率高、需时短、操作便捷等优点,且对检验人员的人身安全有一定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tobact全自动微生物分离培养 培养 阳性分离
下载PDF
基于微生物分离培养的超级杂交水稻深两优5814种子内生细菌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王伟平 李南南 +4 位作者 黎妮 赵燃 袁隆平 肖明 刘洋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1-66,共6页
采用传统微生物分离培养方法研究了超级杂交水稻深两优5814种子内生细菌群落多样性。结果表明,深两优5814种子内生菌包含49个操作分类单元(OTU),分属厚壁菌门(Firmicu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及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类群。第... 采用传统微生物分离培养方法研究了超级杂交水稻深两优5814种子内生细菌群落多样性。结果表明,深两优5814种子内生菌包含49个操作分类单元(OTU),分属厚壁菌门(Firmicu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及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类群。第1优势菌属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丰度为37.5%,第2优势菌属为Fictibacillus,丰度为12.5%,第3优势菌属为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丰度为7.5%。相比采用克隆文库的非培养方法,传统微生物分离培养方法获得的种子内生菌更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杂交水稻 深两优5814 微生物分离培养 种子内生细菌 多样性
原文传递
自然界中难分离培养微生物的分离和应用 被引量:26
5
作者 岳秀娟 余利岩 +3 位作者 李秋萍 魏玉珍 关艳 张月琴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77-81,共5页
采用在分离培养基中添加自然来源的抽提液,或加入一些特殊化合物,使其中处于Viable but non-culturable(VBNC)状态的微生物恢复其生长繁殖能力,从而得到分离。实验结果发现甜菜碱、丙酮酸钠、SOD以及过氧化氢酶可使分离到的微生物种类... 采用在分离培养基中添加自然来源的抽提液,或加入一些特殊化合物,使其中处于Viable but non-culturable(VBNC)状态的微生物恢复其生长繁殖能力,从而得到分离。实验结果发现甜菜碱、丙酮酸钠、SOD以及过氧化氢酶可使分离到的微生物种类及菌落总数明显增加。还采用固液结合的方法来分离那些在普通平板培养基上不能形成肉眼可见菌落的那些微小菌落的微生物。采用这几种方法从4份土壤样品中共分离得到52株放线菌,103株细菌,17株真菌。对其中的放线菌和真菌进行了生物活性的测定,得到多株具有抗菌活性的微生物,经过多次复筛的平均阳性率为4.325%,略高于用常规方法分离得到的微生物。因此证明有效的分离方法将为今后微生物药物的筛选和药用微生物菌种的保藏提供更丰富的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培养微生物 微小菌落 微生物药物
下载PDF
口腔未培养微生物分离培养策略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房凌旭 李龙 +1 位作者 卢中一 李猛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91-902,共12页
口腔微生物是人体微生物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群落组成丰富且独特。现有研究显示,口腔微生物与龋病、牙周炎等口腔健康问题有直接的联系,因而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口腔中未培养微生物多样性的认识不断加... 口腔微生物是人体微生物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群落组成丰富且独特。现有研究显示,口腔微生物与龋病、牙周炎等口腔健康问题有直接的联系,因而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口腔中未培养微生物多样性的认识不断加深,这进一步催生对微生物分离培养技术需求的增加。为此,本文将围绕口腔未培养微生物及其分离培养策略的研究进展,首先介绍口腔中未培养微生物的研究现状;其次分析口腔微生物分离培养中可能的限制因素;最后综述微生物分离培养技术发展及其在口腔未培养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全文旨在为口腔未培养微生物的分离培养提供思路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未培养微生物 微生物分离培养技术 人体健康
原文传递
日本弓背蚁颊下囊微生物的组成及多样性 被引量:3
7
作者 张凯旋 魏琮 +2 位作者 南小宁 王云果 贺虹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86-697,共12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调查日本弓背蚁Camponotus japonicus颊下囊中微生物(放线菌、细菌、真菌)组成、分布规律及细菌的多样性水平,以揭示其可能在蚂蚁食物利用、群体免疫等方面发挥的潜在功能。【方法】综合采用传统的微生物分离培养和Hi... 【目的】本研究旨在调查日本弓背蚁Camponotus japonicus颊下囊中微生物(放线菌、细菌、真菌)组成、分布规律及细菌的多样性水平,以揭示其可能在蚂蚁食物利用、群体免疫等方面发挥的潜在功能。【方法】综合采用传统的微生物分离培养和Hi Seq高通量测序方法,对在陕西杨凌采集获得的日本弓背蚁工蚁的颊下囊内含物、消化道、体表的微生物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采用传统分离培养方法从日本弓背蚁工蚁颊下囊内含物分离到10株放线菌,其中5株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其平均分离频率达到73.3%~96.7%;分离到7株细菌,其中4株为芽孢杆菌Bacillus,菌株N-B1和N-B4分离频率均达70%以上;分离到3株真菌,其中菌株P-F1(拟威克酵母菌属Wickerhamiella)为优势类群,分离频率达96.7%。从嗉囊、中肠及体表中分离到的菌株均可在颊下囊中发现,从颊下囊中分离到的菌株种类和菌落数量明显高于体表、嗉囊和中肠。Hi Seq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颊下囊中的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嗉囊和中肠的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和厚壁菌门;颊下囊和嗉囊样品中丰度较高的细菌类群明显高于中肠,中肠细菌组成相对较为简单;颊下囊中的优势属包括嗜果糖乳酸细菌属Fructobacillus、杆菌属Bacterium、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和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tomonas;颊下囊中微生物物种丰度和多样性均高于嗉囊和中肠。【结论】日本弓背蚁工蚁颊下囊中普遍存在放线菌、芽孢杆菌和酵母菌及其他优势菌群,且微生物的丰度和多样性水平明显高于嗉囊和中肠,这些微生物在蚂蚁食物利用、营养物质消化以及群体免疫中的潜在功能有待于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弓背蚁 颊下囊 消化道 微生物分离培养 HiSeq高通量测序
下载PDF
杜仲梦尼夜蛾幼虫肠道可培养细菌的组成及其功能 被引量:2
8
作者 郭彤彤 朱铭强 +2 位作者 李晋鹏 郭新荣 贺虹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24-133,共10页
【目的】研究杜仲梦尼夜蛾幼虫肠道可培养细菌的种类组成及其功能,揭示其对宿主昆虫生长发育、食物消化和营养利用方面的影响。【方法】采用传统的微生物分离培养方法和16S rRNA序列分析进行幼虫肠道细菌的分离和鉴定,采用二硝基水杨酸... 【目的】研究杜仲梦尼夜蛾幼虫肠道可培养细菌的种类组成及其功能,揭示其对宿主昆虫生长发育、食物消化和营养利用方面的影响。【方法】采用传统的微生物分离培养方法和16S rRNA序列分析进行幼虫肠道细菌的分离和鉴定,采用二硝基水杨酸法(DNS法)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研究肠道菌对生物大分子(纤维素、果胶和淀粉)及杜仲叶成分的降解作用,最后通过抗生素处理,研究肠道菌对幼虫生长发育和营养指标的影响。【结果】利用传统微生物分离培养方法从幼虫肠道分离鉴定出10株不同的细菌,DNA序列显示它们分别为变形菌门、厚壁菌门和放线菌门的10个属的细菌,包括短波单胞菌属、肠球菌属、假单胞菌属、鞘氨醇单胞菌属、克吕沃尔菌属、不动杆菌属、莫拉菌属、土壤杆菌属、微杆菌属和节杆菌属。这些菌株对生物大分子(纤维素、果胶和淀粉)均有不同程度的降解作用,并影响杜仲叶中物质的变化。饲喂抗生素(1μg•mL^-1氯霉素)消除肠道菌后可影响幼虫的生长发育,显著降低幼虫的化蛹率和低龄幼虫的取食和消化能力。【结论】从杜仲梦尼夜蛾幼虫肠道分离获得10株不同的细菌,它们在杜仲梦尼夜蛾幼虫的生长发育、食物消化、营养物质利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初步确定了杜仲梦尼夜蛾幼虫能够取食和利用含胶的杜仲叶片,为自身生长发育提供营养物质,与其肠道微生物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梦尼夜蛾 幼虫肠道细菌 培养微生物分离 鳞翅目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