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肉羊微生物固态发酵饲料组方筛选及翻料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张立明 郭鹏 +2 位作者 张政 张棋炜 刘大程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302-2309,共8页
本试验旨在研制一种肉羊微生物发酵饲料,并确定其固态翻料工艺。以酿酒酵母菌BC、XR4与枯草芽孢杆菌A15为协同发酵菌株;选取麦麸、米糠、枣渣等为发酵饲料原辅料,采用DPS软件对原料进行均匀混料试验设计,选取8个组方进行固态发酵试验,... 本试验旨在研制一种肉羊微生物发酵饲料,并确定其固态翻料工艺。以酿酒酵母菌BC、XR4与枯草芽孢杆菌A15为协同发酵菌株;选取麦麸、米糠、枣渣等为发酵饲料原辅料,采用DPS软件对原料进行均匀混料试验设计,选取8个组方进行固态发酵试验,通过测定发酵料中的活菌数,β-葡聚糖、甘露聚糖、多肽等营养活性物质的含量来筛选最优的组方。同时,对筛选出的组方进行翻料工艺的研究,其中,对照组不翻料,试验1组翻料1次,试验2组翻料2次,通过测定发酵过程中的料温变化、发酵料活菌数及3种营养活性物质的含量来确定翻料工艺参数。结果显示,8个试验组中的活菌数均呈现先上升然后快速下降的趋势,3种营养活性物质含量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升高(P<0.05),其中组方7的综合指标最优,其活菌数最高达到了37.30×105 CFU/g,β-葡聚糖、甘露聚糖、多肽含量分别为97.41mg/100mg、37.66mg/100mg、20.17μg/100mg;翻料工艺试验中,发酵结束时2个试验组的活菌数和3种营养活性物质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2组显著高于试验1组(P<0.05),试验2组的活菌数最高值、β-葡聚糖、甘露聚糖、多肽含量分别比对照组提高10.1%、7.5%、7.6%、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羊 微生物固态发酵饲料 饲料组方 翻料工艺
下载PDF
压力脉动固态发酵微生物蛋白质及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付小果 陈洪章 +1 位作者 李宏强 马润宇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2-46,共5页
研究了固态发酵微生物蛋白质的提取和纯化条件,以及压力脉动对固态发酵微生物蛋白质的影响,初步探讨了压力脉动固态发酵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在发酵后的酶曲中,加入Tris-HCl提取液,得到的胞内蛋白质的量较多,FPA酶活与CMCase酶活回收... 研究了固态发酵微生物蛋白质的提取和纯化条件,以及压力脉动对固态发酵微生物蛋白质的影响,初步探讨了压力脉动固态发酵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在发酵后的酶曲中,加入Tris-HCl提取液,得到的胞内蛋白质的量较多,FPA酶活与CMCase酶活回收率分别为83.6%与67%,纯化效果较好。从压力脉动外界周期刺激固态发酵干酶曲中提取的蛋白质与从未加周期刺激的微生物中提取的相比,胞内蛋白质的质量提高了34.63%,FPA酶活降低了22.22%,CMCase酶活降低了38.65%,而胞外蛋白质的质量、FPA酶活和CMCase酶活分别提高了17.75%、60.08%和21.17%。压力脉动固态发酵5d的微生物胞外蛋白质的酶活,与静态固态发酵6 d的相当,发酵周期缩短。压力脉动外界周期刺激使蛋白质组分有所变化,减少了分子量约为80400的组分,但增加了分子量约为28520的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脉动 固态发酵微生物 蛋白质
下载PDF
玉米皮及发酵玉米皮的营养特性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刘宽博 施晶晶 +3 位作者 何贝贝 陈雅湘 李爱科 王永伟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7-22,共6页
玉米皮是玉米淀粉加工业的主要副产物,资源丰富,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常作为饲料原料使用。但是玉米皮中粗纤维含量高,且存在亚硫酸根离子残留和霉菌毒素污染等问题,影响了其适口性和安全性,限制了在饲料中的应用。微生物固态发酵是降低玉... 玉米皮是玉米淀粉加工业的主要副产物,资源丰富,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常作为饲料原料使用。但是玉米皮中粗纤维含量高,且存在亚硫酸根离子残留和霉菌毒素污染等问题,影响了其适口性和安全性,限制了在饲料中的应用。微生物固态发酵是降低玉米皮中抗营养因子、改善适口性、提高饲用价值的有效途径。文章对玉米皮的营养特性、固态发酵工艺改善其利用价值进行综述,以期为玉米皮的高效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皮 发酵玉米皮 微生物固态发酵 营养特性 发酵工艺
下载PDF
普洱茶发酵过程中的雪黄散囊菌研究初探 被引量:2
4
作者 邓秀娟 骆爱国 +3 位作者 李亚莉 苏丹 李佳 周红杰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6年第5期2003-2007,共5页
目的揭示普洱茶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与普洱茶品质形成影响关系。方法采用CTAB法提取普洱茶发酵阶段样的微生物总DNA,并进行基因扩增,基于illumina Miseq技术测序平台进行双末端测序分析,研究普洱茶发酵过程中不同层间的微生... 目的揭示普洱茶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与普洱茶品质形成影响关系。方法采用CTAB法提取普洱茶发酵阶段样的微生物总DNA,并进行基因扩增,基于illumina Miseq技术测序平台进行双末端测序分析,研究普洱茶发酵过程中不同层间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首次在普洱茶发酵过程中发现了雪黄散囊菌,且各发酵层间和各发酵阶段均有存在,但由于发酵堆温和其他优势菌群的影响,雪黄散囊菌生长随发酵进行受到了抑制。结论在普洱茶生产过程中控制发酵条件,使其有利于雪黄散囊菌的生长,并在普洱茶发酵过程中处于优势地位,从而产生特色新风味的普洱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 雪黄散囊菌 微生物固态发酵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