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8篇文章
< 1 2 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硫酸多黏菌素B联合抗感染对CR-GNB脓毒症患者血生化及微生物培养结果与预后的影响
1
作者 郑弘毅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25期88-91,共4页
目的 观察硫酸多黏菌素B联合抗感染对耐碳青霉烯革兰阴性菌(CR-GNB)脓毒症患者血生化、微生物培养结果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2022年12月于赣州市人民医院就诊的67例CR-GNB脓毒症患者临床资料,根据用药方案不同分成... 目的 观察硫酸多黏菌素B联合抗感染对耐碳青霉烯革兰阴性菌(CR-GNB)脓毒症患者血生化、微生物培养结果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2022年12月于赣州市人民医院就诊的67例CR-GNB脓毒症患者临床资料,根据用药方案不同分成为碳青霉烯组(n=33)和常规药物组(n=34)。碳青霉烯组采用硫酸多黏菌素B联合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治疗,常规药物组采用常规抗生素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细菌清除率、实验室检查结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67例CR-GNB脓毒症患者接受硫酸多黏菌素B联合抗感染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5.07%,碳青霉烯组总有效率(93.94%)高于常规药物组(76.47%)(χ^(2)=4.025,P=0.045);67例CR-GNB脓毒症患者细菌总清除率为73.13%,碳青霉烯组细菌总清除率(84.85%)高于常规药物组(61.76%);67例CR-GNB脓毒症患者中,35例使用硫酸多黏菌素B治疗时间≤10 d,19例治疗时间10~15 d,13例治疗时间≤10 d。2组治疗后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或P<0.01),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1个月内,碳青霉烯组病死率(6.06%)低于常规药物组(23.53%)(χ^(2)=4.025,P=0.045);67例CR-GNB脓毒症患者治疗期间出现神经毒性反应3例,皮肤色素沉着2例,降低药物剂量后均自行好转,未见肝肾功能损伤、药物过敏及气道痉挛等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CR-GNB脓毒症患者采用硫酸多黏菌素B联合抗感染治疗临床效果较好,菌清除率较高,预后效果较好,且硫酸多黏菌素B联合碳青霉烯类药物治疗的效果及细胞总清除率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硫酸多黏菌素B 耐碳青霉烯革兰阴性菌 血生化 微生物培养结果
下载PDF
186例慢性咽炎患者咽部分泌物微生物培养结果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郭学青 何洪 +1 位作者 高宏伟 李宁一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215-217,共3页
慢性咽炎为咽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组织感染所致的弥漫性慢性炎症,是呼吸道慢性炎症的一部分,具有病程长、症状易反复发作等特点。按照临床病理可将慢性咽炎分为慢性单纯性咽炎、慢性肥厚性咽炎及干燥性咽炎3类。本研究对186例慢性咽炎患... 慢性咽炎为咽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组织感染所致的弥漫性慢性炎症,是呼吸道慢性炎症的一部分,具有病程长、症状易反复发作等特点。按照临床病理可将慢性咽炎分为慢性单纯性咽炎、慢性肥厚性咽炎及干燥性咽炎3类。本研究对186例慢性咽炎患者咽拭子分泌物做细菌培养、鉴定及药敏实验,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咽炎 咽分泌物 微生物培养 药敏率
下载PDF
上尿路结石术后泌尿系感染患者的中段尿病原微生物培养结果及菌株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名清 刘芳 吴雯 《实用医技杂志》 2023年第12期881-884,共4页
目的分析上尿路结石(UUC)术后泌尿系感染患者的中段尿病原微生物培养结果及菌株耐药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6月赣州市南康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UUC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并分析其中段尿病原菌检出结果及耐药性情况。结果78... 目的分析上尿路结石(UUC)术后泌尿系感染患者的中段尿病原微生物培养结果及菌株耐药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6月赣州市南康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UUC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并分析其中段尿病原菌检出结果及耐药性情况。结果78例UUC术后泌尿系感染患者共取78份中段尿样本,共检出102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65株占63.7%,主要为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革兰阳性菌32株占31.4%,主要为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真菌5株占4.9%,包括白色假丝酵母菌和热带念珠菌;主要革兰阴性菌对环丙沙星、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和哌拉西林等耐药率较高(61.3%~87.1%),对诺氟沙星、阿莫西林、头孢呋辛、头孢哌酮、亚胺培南及庆大霉素等抗菌药物耐药性处于中低水平(4.6%~48.4%),对美罗培南及阿米卡星无耐药性;主要革兰阴性菌对庆大霉素、红霉素、链霉素、青霉素G及氨苄西林等耐药率较高(60.0%~86.7%),对氯霉素、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及替考拉宁的耐药率处于中低水平(20.0%~53.3%),对万古霉素及利奈唑胺无耐药性。结论UUC术后泌尿系感染患者中段尿病原微生物培养的病原菌种类较多,主要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不同致病菌属耐药性不同,临床应根据致病菌合理选择抗菌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路结石 泌尿系感染 中段尿 病原微生物培养 耐药性
下载PDF
马铃薯土传病原菌胁迫对其根际土壤可培养微生物的影响
4
作者 许改换 刘霞 +5 位作者 刀剑 邓琳梅 黄勋 杨俐 周昆燕 杨艳丽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47-53,共7页
采用人工接种、稀释平板计数法研究了马铃薯土传病原菌胁迫对其植株生长发育及其根际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的出苗率、株高、叶片SPAD值和薯块产量均不受土传病原菌胁迫的影响;土传病原菌胁迫显著提高了马铃薯土... 采用人工接种、稀释平板计数法研究了马铃薯土传病原菌胁迫对其植株生长发育及其根际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的出苗率、株高、叶片SPAD值和薯块产量均不受土传病原菌胁迫的影响;土传病原菌胁迫显著提高了马铃薯土传病害的发生率;马铃薯在整个生育期间的根际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数量总体上呈先增加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其总量表现为细菌>放线菌>真菌;疮痂病原菌胁迫可以显著提高马铃薯根际土壤可培养细菌和真菌的数量;粉痂病原菌胁迫可以显著增加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青枯病原菌胁迫促进了根际土壤细菌数量的增长,而抑制了真菌和放线菌数量的增长;马铃薯疮痂病和粉痂病的发病率均与土壤中可培养放线菌数量呈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土传病原菌 生物学特性 根际土壤 培养微生物
下载PDF
微生物培养体系预处理在MALDI-TOF MS快速鉴定血培养阳性病原菌的应用价值
5
作者 杨献飞 李晓燕 《临床研究》 2024年第4期12-15,共4页
目的分析微生物培养仪(HB&L)微生物培养体系预处理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MALDI-TOF MS)快速鉴定血培养阳性样本病原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安阳市人民医院实验室常规方法鉴定的120份血... 目的分析微生物培养仪(HB&L)微生物培养体系预处理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MALDI-TOF MS)快速鉴定血培养阳性样本病原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安阳市人民医院实验室常规方法鉴定的120份血培养报警后单一细菌感染的阳性样本,所有样本均接受HB&L微生物培养体系预处理、分离胶促凝管法预处理,将传统方法的鉴定结果作为“金标准”对照,运用MALDI-TOF MS鉴定。对比HB&L微生物培养体系预处理、分离胶促凝管法预处理下MALDI-TOF MS快速鉴定的鉴定率;另外对比HB&L微生物培养体系预处理、分离胶促凝管法在不同分值下MALDI-TOF MS样本细菌菌属快速鉴定结果。结果HB&L微生物培养体系预处理下MALDI-TOF MS快速鉴定例数为116例,鉴定率为96.67%;分离胶促凝管法预处理下MALDI-TOF MS快速鉴定例数为92例,鉴定率为76.67%,两种预处理方法鉴定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3.000~2.300分值下HB&L微生物培养体系MALDI-TOF MS样本细菌菌属快速鉴定率均高于分离胶促凝管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2.299~2.000、1.999~1.700、<1.700分值下两种预处理方法菌属鉴定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L微生物培养体系是MALDI-TOF MS快速鉴定血培养阳性样本病原菌优质的预处理方法,可大幅提升鉴定率,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L微生物培养体系预处理 MALDI-TOF MS快速鉴定 阳性样本病原菌 血流感染 分离胶促凝管法预处理
下载PDF
基于学习进阶理论的“微生物的纯培养”实验教学
6
作者 高微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7-60,共4页
在“微生物的纯培养”实验教学过程中,基于学习进阶理论,以地衣内生菌的分离、纯化和培养为主线任务,引导学生依托文献生成课题,完成对“髓层刮离法”的自主设计和操作,在真实科研情境中发展学生的技术和工程等高阶思维。实验结果表明,... 在“微生物的纯培养”实验教学过程中,基于学习进阶理论,以地衣内生菌的分离、纯化和培养为主线任务,引导学生依托文献生成课题,完成对“髓层刮离法”的自主设计和操作,在真实科研情境中发展学生的技术和工程等高阶思维。实验结果表明,“髓层刮离法”在提高分离率和降低污染率方面均要优于传统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培养 地衣内生菌 学习进阶 实验教学
下载PDF
快速血清学检测与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价值
7
作者 朱颖 马莹辉 王雨涵 《包头医学》 2024年第2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快速血清学检测与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4月在本院就诊的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86例,分别采用快速血清学检测、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方法,统计两种检测方法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快速血清学检测与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4月在本院就诊的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86例,分别采用快速血清学检测、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方法,统计两种检测方法的诊断价值(准确率、特异度、敏感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两种检测方法与不同年龄段(0~3岁、4~7岁、8~12岁、13岁及以上)的关系,两种检测方法与不同病程(病程在1周内、病程超过1周)的关系。结果:以支原体培养结果为诊断金标准,阳性例数80例,阴性例数6例,阳性率93.02%(80/86)。快速血清学检测组与微生物快速培养组准确率、特异度、敏感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快速血清学检测组与微生物快速培养组在0~3岁、8~12岁、13岁及以上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患儿年龄4~7岁中,微生物快速培养组检出率高于快速血清学检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病程在1周内的患儿,微生物快速培养组检出率(97.83%)高于快速血清学检测组检出率(65.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病程超过1周的患儿,快速血清学检测组检出率(97.50%)高于微生物快速培养组(8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血清学检测与微生物快速培养用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对于年龄小、病程短的患儿采用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方法价值更高,对于年龄大、病程较长的患儿采用快速血清学检测价值更高,临床上需要根据患儿具体情况选取合适的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血清学检测 微生物快速培养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 诊断价值
下载PDF
酱香型大曲发酵过程中可培养微生物演替规律的分析研究
8
作者 张飞 刘富光 +1 位作者 肖念念 甘平 《酿酒科技》 2024年第12期82-86,共5页
酱香型高温大曲在发酵过程中,不仅存在微生物之间的交互作用,还存在微生物与其生长环境的交互作用,因此本研究通过多元统计学方法分析测定大曲理化指标与大曲发酵过程中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变化的相关性,探讨酱香型大曲发酵过程中可培养微... 酱香型高温大曲在发酵过程中,不仅存在微生物之间的交互作用,还存在微生物与其生长环境的交互作用,因此本研究通过多元统计学方法分析测定大曲理化指标与大曲发酵过程中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变化的相关性,探讨酱香型大曲发酵过程中可培养微生物的演替规律。研究发现,酱香型高温大曲的温度在第一次翻仓时期的3—5门位点达到最大值62.1℃,水分在第一次翻仓时期下降幅度达到了0.15 g/100 g左右;在大曲发酵过程中,细菌数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少再增加的规律,霉菌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规律;通过相关性分析可知,在酱香型高温大曲的不同发酵时期及不同发酵位点其酸度与细菌呈现正相关,淀粉含量与细菌和霉菌的数量呈现负相关,糖化力和液化力与霉菌数量呈现负相关,水分和温度与细菌、霉菌、酵母菌数量均呈现负相关。由此可得,大曲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菌群结构与曲房温度和大曲理化指标的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香型高温大曲 培养微生物 理化特性
下载PDF
快速血清学检验与微生物培养在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断中的作用
9
作者 栗晓爽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6期0055-0058,共4页
探讨分析在进行微生物检验时将微生物培养与快速血清学检验应用于其中的效果。方法 在2023年1月至2024年2月内,本次研究在该时段内选择我院中收入的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进行基本资料分析后调选260名进行实验,研究... 探讨分析在进行微生物检验时将微生物培养与快速血清学检验应用于其中的效果。方法 在2023年1月至2024年2月内,本次研究在该时段内选择我院中收入的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进行基本资料分析后调选260名进行实验,研究人员针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痰液标本检验,分别采用快速血清学检验与微生物培养,在处理完成后,研究人员针对检验准确性以及检验耗时,结果 在本次研究结果中显示,微生物培养的诊断准确度相较于快速血清学检验的诊断准确度无明显差异(P>0.05)。本次研究结果中显示,快速血清学检验的检验时间明显更短,检验速度更快,差异显著(P<0.05)。结论 本研究表明,在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中,微生物培养与快速血清学检验在诊断准确度上无明显差异,但快速血清学检验具有更短的检验时间和更快的检验速度。因此,在临床实践中,结合快速血清学检验可能更有利于迅速确认肺炎支原体感染,从而更早采取有效治疗措施,减少患者病情恶化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培养 快速血清学检验 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 检验方法
下载PDF
快速血清学检验和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方法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价值分析
10
作者 简春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5期0188-0191,共4页
探讨快速血清学检验和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8月-2023年8月间收治患儿100例,均接受快速血清学检验和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对比诊断准确率、诊断效能以及不同年龄、病程阳性检出率。结果 微... 探讨快速血清学检验和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8月-2023年8月间收治患儿100例,均接受快速血清学检验和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对比诊断准确率、诊断效能以及不同年龄、病程阳性检出率。结果 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对比诊断准确率、诊断效能、1~3岁以及≤7d阳性检出率均高于快速血清学检验法,P<0.05,在其他年龄和>7d病程患儿中阳性检出率高于快速血清学检验法,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断效果更好,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血清学检验 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微生物快速培养及血清学检验在成人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断中的效果观察
11
作者 刘萍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0期0172-0175,共4页
分析快速血清检验和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对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22.1-2022.6期间收治的60例疑似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均进行了快速血清学检验与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将支原体培养结果作为金标准,对比两种检测方... 分析快速血清检验和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对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22.1-2022.6期间收治的60例疑似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均进行了快速血清学检验与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将支原体培养结果作为金标准,对比两种检测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 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均高于快速血清学检验,误诊、漏诊率则低于快速血清学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针对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诊断中,微生物快速培养检验有较高的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血清检验 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 肺炎支原体感染
下载PDF
临床微生物培养不合格标本的特点及解决对策 被引量:24
12
作者 尹秀云 陈建魁 +5 位作者 曾利军 于农 宋世平 左向华 金欣 王淼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20期2499-2501,共3页
目的分析临床微生物检验标本中不合格标本产生的原因及其解决措施,以便为临床提供更有价值的结果。方法统计该院2011年住院患者送检的微生物培养不合格标本的数量分布,并分析其中的原因。结果全年24006份微生物培养标本中,不合格标本数... 目的分析临床微生物检验标本中不合格标本产生的原因及其解决措施,以便为临床提供更有价值的结果。方法统计该院2011年住院患者送检的微生物培养不合格标本的数量分布,并分析其中的原因。结果全年24006份微生物培养标本中,不合格标本数为311份,不合格率为1.3%。微生物室不合格标本的主要类型是痰液、尿液、大便等。不合格的原因,标本留取质量不合格(59.2%)、申请信息不全或错误(19.3%)、容器使用错误(6.1%)等。结论加强微生物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加强与临床的联系与及时沟通,针对不合格标本发生原因定期向临床医护人员进行宣传、培训,减少不合格标本的发生;使其认识到合格的标本是整个检验质量的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实验室 微生物培养 不合格标本
下载PDF
化学处理和微生物混合培养对水稻秸秆腐解和组分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8
13
作者 徐勇 沈其荣 +1 位作者 钟增涛 陈湘淮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9-65,共7页
利用化学处理和微生物混合培养对水稻秸秆进行接力腐解处理。结果表明 ,化学处理后秸秆中二氧化硅的含量降低了 5 0 %左右 ,C/N从 5 3降到 2 1。经过接力处理的秸秆中半纤维素、纤维素和木质素的降解率均极显著高于其它处理 ,分别高达 1... 利用化学处理和微生物混合培养对水稻秸秆进行接力腐解处理。结果表明 ,化学处理后秸秆中二氧化硅的含量降低了 5 0 %左右 ,C/N从 5 3降到 2 1。经过接力处理的秸秆中半纤维素、纤维素和木质素的降解率均极显著高于其它处理 ,分别高达 12 .84 %、12 .12 %和 15 .96 %。微生物在经过化学处理后的秸秆中生长较在未处理秸秆中迅速。秸秆中碳氮含量的消长反映了微生物分解和利用秸秆的动态过程。化学处理和微生物接力处理有利于促进秸秆腐熟度的提高 ,并能保持微生物的持续生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混合培养 组分变化 水稻 化学处理 秸秆处理 秸秆腐熟度 生物有机肥
下载PDF
提高微生物可培养性的方法和措施 被引量:59
14
作者 郭斌 吴晓磊 钱易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04-507,共4页
目前自然界中只有极少部分微生物能够得到培养,严重阻碍了对微生物生命活动规律的研究和微生物资源的开发。改进传统培养方法,采用新型培养技术,提高微生物可培养性,大量培养自然界中存在的微生物,从而更全面、准确地了解微生物细胞的... 目前自然界中只有极少部分微生物能够得到培养,严重阻碍了对微生物生命活动规律的研究和微生物资源的开发。改进传统培养方法,采用新型培养技术,提高微生物可培养性,大量培养自然界中存在的微生物,从而更全面、准确地了解微生物细胞的生命规律、获悉微生物群落中各种微生物之间的动态相互作用和相互协调的规律,对环境微生物工艺进行准确地设计、精细地调控和高效地利用。简要介绍了微生物不可培养的原因,系统总结了有关提高微生物可培养性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提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阐述了模拟自然环境条件、强调微生物相互关系是提高微生物可培养性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培养 培养技术 群体感应
下载PDF
毛竹根际可培养微生物种群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35
15
作者 李潞滨 刘敏 +4 位作者 杨淑贞 刘亮 缪崑 杨凯 韩继刚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72-779,共8页
【目的】为了了解天然毛竹林根际可培养微生物种群的多样性信息,【方法】采用稀释平板法,对浙江天目山和重庆缙云山天然毛竹林根际细菌和放线菌进行了分离,并对其16SrDNA序列进行了分析。【结果】分别从天目山和缙云山天然毛竹林根际分... 【目的】为了了解天然毛竹林根际可培养微生物种群的多样性信息,【方法】采用稀释平板法,对浙江天目山和重庆缙云山天然毛竹林根际细菌和放线菌进行了分离,并对其16SrDNA序列进行了分析。【结果】分别从天目山和缙云山天然毛竹林根际分离得到51株和31株菌落形态差异的细菌和放线菌。16SrDNA序列分析表明,天目山和缙云山毛竹根际细菌主要包括厚壁菌门(Firmicutes,分别为40%和58%)、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分别为36.7%和10.52%)、变形菌门α亚群(Alphaproteobacteria,分别为10%和5.26%)和变形菌门γ亚群(Gammaproteobacteria,分别为10%和26.32%),其中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为共同的优势菌属(分别为34.38%和42.11%)。分离的菌株中,B188、B171和B152等6株与GenBank中已报道16SrRNA基因序列的相似性从90%到96%不等,可能代表着新属或种。【结论】这表明,天然毛竹林根际具有较为丰富的可培养微生物种群多样性,并存在一些潜在的新的微生物菌种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根际 培养微生物 种群多样性
下载PDF
红树林样品不经分离的微生物群体培养物生物活性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刘颖 洪葵 +1 位作者 庄令 林海鹏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0-114,共5页
从海南、广西与广东三省的红树林区采集了181个样品,不进行微生物分离而直接作发酵剂接种到发酵培养基进行发酵,取发酵上清液进行抗细菌、抗真菌与肿瘤细胞毒活性的测定。同时对样品进行可培养微生物的分离与生物活性测定。结果显示:不... 从海南、广西与广东三省的红树林区采集了181个样品,不进行微生物分离而直接作发酵剂接种到发酵培养基进行发酵,取发酵上清液进行抗细菌、抗真菌与肿瘤细胞毒活性的测定。同时对样品进行可培养微生物的分离与生物活性测定。结果显示:不同样品类型的生物活性差异较大。在15个具有强抗活性的样品中,有5个样品分离到的单株菌均无任何生物活性,说明这5个样品的生物活性可能是由微生物的群体作用产生的,也可能是某种没有培养出的微生物产生的。初步表明了探索微生物混合培养获得生物活性代谢产物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微生物群体培养 生物活性
下载PDF
一季中晚稻的稻菜轮作模式对土壤酶活性及可培养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31
17
作者 徐培智 解开治 +4 位作者 陈建生 唐拴虎 张发宝 黄旭 李康活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23-928,共6页
通过不同地点的小区试验,研究不同轮作模式对土壤酶活性及可培养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季中晚稻的稻菜轮作模式和休闲轮作模式明显提高了土壤蔗糖酶和酸性磷酸酶的活性。其中稻菜轮作模式的效果又优于休闲轮作模式;与蔬菜连作... 通过不同地点的小区试验,研究不同轮作模式对土壤酶活性及可培养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季中晚稻的稻菜轮作模式和休闲轮作模式明显提高了土壤蔗糖酶和酸性磷酸酶的活性。其中稻菜轮作模式的效果又优于休闲轮作模式;与蔬菜连作模式相比,土壤蔗糖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平均提高了48.1%和27.2%,有效降低土壤过氧化氢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在可培养的土壤微生物群落中,不同种植模式完成一个周期后,稻菜轮作模式改善了微生物群落的组成,明显提高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减少真菌数量,对维持土壤生产能力的可持续性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地 轮作模式 土壤酶活性 培养微生物
下载PDF
用模式识别法优化微生物培养基的营养条件 被引量:10
18
作者 陈敏 刘万卉 王静馨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76-180,共5页
应用模式识别方法,对微生物培养的营养条件进行优化。以培养基组成构筑模式空间,通过主成份分析(PCA)揭示模式空间的可视优化区,建立模式分类器并道推回到高维空间得到最佳培养基组成。以锌酵母为例。介绍优化全过程。
关键词 微生物培养 培养 优化 模式识别 营养条件
下载PDF
自然界中不可培养微生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9
作者 彭伶俐 王琴 辛明秀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2期75-79,共5页
尽管微生物培养技术已经发展了几十年,但是环境中可培养的微生物比例仍然较低。目前研究者对微生物不可培养的原因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其关键在于:高浓度的营养基质、无法实现原位培养、不明确环境中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缺乏尖端的微... 尽管微生物培养技术已经发展了几十年,但是环境中可培养的微生物比例仍然较低。目前研究者对微生物不可培养的原因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其关键在于:高浓度的营养基质、无法实现原位培养、不明确环境中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缺乏尖端的微生物检测方法等。研究者为了克服这些培养障碍,不断研究出许多提高微生物培养效率的方法,简要介绍改进培养基、发展新的培养条件等提高微生物可培养性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可培养微生物 培养 微生物培养方法
下载PDF
微生物培养法生产壳聚糖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陈忻 袁毅桦 +3 位作者 黄耀威 赖兴华 钟达云 关志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7期22-25,共4页
通过培养几种不同种属的微生物菌种的方法来生产壳聚糖,并用傅立叶红外光谱及Ames细菌检测法对产品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用此法生产的壳聚糖纯度高,并且有一定的抗畸变效果:且方法简单,生产成本低,是一种很有前景的生产壳聚糖的... 通过培养几种不同种属的微生物菌种的方法来生产壳聚糖,并用傅立叶红外光谱及Ames细菌检测法对产品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用此法生产的壳聚糖纯度高,并且有一定的抗畸变效果:且方法简单,生产成本低,是一种很有前景的生产壳聚糖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培养 甲壳质 壳聚糖 丝状真菌 生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