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生物席的特征和属性:微生物席沉积学的理论基础 被引量:60
1
作者 梅冥相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85-304,共20页
微生物席是一个特别的微生物群落,构成了地球上形成最早、延续时间最长的生态系,这已经成为共识。但是,由于微生物席生物构成的复杂性、发育环境和产物的多样性,对微生物席的属性还存在不同的答案。不同的答案意味着不同的研究领域,因... 微生物席是一个特别的微生物群落,构成了地球上形成最早、延续时间最长的生态系,这已经成为共识。但是,由于微生物席生物构成的复杂性、发育环境和产物的多样性,对微生物席的属性还存在不同的答案。不同的答案意味着不同的研究领域,因为对一个基本问题,即"究竟什么是微生物席",要获取一个单一的答案几乎是不可能的。微生物席定义的多重性答案,最终就成为地球生物学框架下一个年轻的沉积学分支——"微生物席沉积学"的概念体系和理论基础。最为重要的是,要穿越成岩作用"过滤器",去了解地质历史时期的微生物席建造物的生长机理和发育过程,还存在若干的困难,这些困难表现在几个重要的现象之中,如:(1)寒武纪叠层石中的底栖鲕粒;(2)中元古界灰岩层面上特别的MISS(微生物诱发的沉积构造);(3)中元古界叠层石白云岩序列中的凝块石。因此,基于微生物席的属性和特征所蕴含的微生物席的多样化定义,介绍微生物席沉积学的理论体系,对于深入理解这一年轻分支学科的现状和进一步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征和属性 微生物 微生物沉积
下载PDF
微生物岩研究的发展与展望 被引量:30
2
作者 戴永定 陈孟莪 王尧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1996年第2期209-215,共7页
概述了微生物岩的定义、研究范围和实用意义;划分了早期启蒙阶段、古生物学派与现实主义(沉积)学派对立阶段、比较现实主义(沉积学)阶段和微生物沉积学阶段等4个研究发展阶段(涉及微生物岩的岩石、微生物、生态系、环境、分类和... 概述了微生物岩的定义、研究范围和实用意义;划分了早期启蒙阶段、古生物学派与现实主义(沉积)学派对立阶段、比较现实主义(沉积学)阶段和微生物沉积学阶段等4个研究发展阶段(涉及微生物岩的岩石、微生物、生态系、环境、分类和演化);介绍了微生物礁丘、热泉沉积和磷铁锰微生物岩等研究热点;指出在构造类型、沉积环境、组成岩石和成因标志等方面的发展趋势;提出当前任务是要分析鉴定微生物岩的细菌化石,微生物成因的结构构造和矿物,标志元素、同位素和生物标志物,以及微生物生态系统和成岩成矿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微生物沉积学 研究热点
下载PDF
微生物席沉积学:一个年轻的沉积学分支 被引量:42
3
作者 梅冥相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86-597,共12页
现代实例和岩石记录的研究表明,微生物席是一个特别的微生物群落,这个特殊的微生物群落就像一个复杂的食物网一样,群落中的每一个组成成员紧密相互依赖,从而构成了地球上形成最早、延续时间最长的生态系。微生物席在沉积岩中留下了丰富... 现代实例和岩石记录的研究表明,微生物席是一个特别的微生物群落,这个特殊的微生物群落就像一个复杂的食物网一样,群落中的每一个组成成员紧密相互依赖,从而构成了地球上形成最早、延续时间最长的生态系。微生物席在沉积岩中留下了丰富而且复杂的记录,在碳酸盐岩中最为典型的产物就是叠层石,在碎屑岩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产物就是"微生物诱发的沉积构造(M ISS)"。对这些特殊沉积记录的长期研究和探索,产生了沉积学在地球生物框架下的一个年轻分支——"微生物席沉积学";这个以微生物席为研究对象的年轻的沉积学分支,在研究地球早期生命演变、探索生物圈对水圈和大气圈的长时间影响,具有重要意义。若干的新概念和新思维,赋予这个年轻的沉积学分支强大的生命力,同时也代表了沉积学在近年来的一个重要进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微生物沉积 沉积进展 地球生物
原文传递
Water and Sediment Quality Assessment of a Multipurpose Reservoir in India
4
作者 P.S. Harikumar A. Moly V. Sabna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0年第2期1-8,共8页
Malampuzha reservoir is a multipurpose reservoir in south India. Seven water samples and four sediment samples were studied for the physico-chemical and bacteriological nature of the Malampuzha reservoir water and sed... Malampuzha reservoir is a multipurpose reservoir in south India. Seven water samples and four sediment samples were studied for the physico-chemical and bacteriological nature of the Malampuzha reservoir water and sediments. Bacteriological analysis indicated the microbial contamination of the reservoir and the physic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indicated that the water is non potable directly. Analysis of irrigational water quality by SAR, Kelly's ratio and SSP indicates that the reservoir water is suitable for irrigation. Heavy metal pollution of the sediments was evaluated based on Sediment Quality Guidelines (SQG), Pollution Load Index (PLI) and degree of contamination (Cd) of soil in four stations.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 was done to find out the possible linear combination of the original variables of trace metals. Results of PCA showed that no collinearity existed among the studied metals. However, emphasis on the monitoring of Cu and Ni should be preferred because of its alarmingly higher contamination val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lampuzha reservoir SEDIMENTS heavy metals sediment quality guidelines pollution load index principle component analysis.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