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薛家岗玉器加工工艺的微痕迹初探 被引量:7
1
作者 王荣 朔知 王昌燧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09年第4期48-58,共11页
为探讨薛家岗文化玉器的制作工艺,采用体视显微镜进行微痕观察,并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红外光谱、拉曼光谱等分析仪器的物相测试,对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安徽省博物馆所藏的127件薛家岗玉器的表面加工微痕迹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显示:... 为探讨薛家岗文化玉器的制作工艺,采用体视显微镜进行微痕观察,并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红外光谱、拉曼光谱等分析仪器的物相测试,对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安徽省博物馆所藏的127件薛家岗玉器的表面加工微痕迹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显示:薛家岗玉器大多光素无纹;玉料主要以闪石玉为主,结构普遍较粗;开料以线切割技术为主,片切割技术为辅;钻孔主要为两面对钻,工具有实心钻和空心管钻,孔壁常留有螺旋钻痕和对钻台痕;玉器整体经过打磨抛光工序;出现了破裂玉器的接合修复技术;薛家岗文化晚期出现了镂空技法、减地浅浮雕技法以及阴线刻技法,体现了玉器制作工艺的明显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痕迹 线切割 片切割 钻孔 镂空 减地浅浮雕 接合修复技术
下载PDF
DVI-300微痕迹色差分析系统对激光打印文字与印章印文交叉时序检验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武磊 王桂森 +3 位作者 魏喆 郝亮 张云 余静 《刑事技术》 2011年第3期28-31,共4页
目的研究常见的打印字迹与不同印章印文交叉时序的相关性,为检验提供依据。方法应用DVI-300微痕迹色差分析系统对制成的实验样本进行实体观察,并对微痕迹色差模型图进行特征分析。结果先墨后朱,交叉部位字迹边缘状态完整,等高线宽度、... 目的研究常见的打印字迹与不同印章印文交叉时序的相关性,为检验提供依据。方法应用DVI-300微痕迹色差分析系统对制成的实验样本进行实体观察,并对微痕迹色差模型图进行特征分析。结果先墨后朱,交叉部位字迹边缘状态完整,等高线宽度、流向未见明显变化;先朱后墨,交叉部位中心字迹等高线排列出现游离状态,色料分布发生数字图形曲面变化。结论用本系统可以观察、分析朱墨交叉部位的微观特征和无损检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痕迹色差分析 朱墨时序 印章印文 打印文字 文件检验
下载PDF
免标记型免疫传感器的构建及其对毛织品微痕迹的检测 被引量:1
3
作者 王钟元 宋珊珊 +2 位作者 翟雨洁 杨海亮 王秉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第4期478-482,共5页
为检测毛织品微痕迹,设计了一种针对羊毛角蛋白的免标记型免疫传感器。通过层层自组装技术构建免疫传感器,用3-巯基丙酸(MPA)在电极表面形成单分子层,活化羧基端后与抗体结合,利用免疫反应检测羊毛角蛋白。选用5种抗原分析了免疫传感器... 为检测毛织品微痕迹,设计了一种针对羊毛角蛋白的免标记型免疫传感器。通过层层自组装技术构建免疫传感器,用3-巯基丙酸(MPA)在电极表面形成单分子层,活化羧基端后与抗体结合,利用免疫反应检测羊毛角蛋白。选用5种抗原分析了免疫传感器的特异性,利用不同浓度的羊毛角蛋白溶液分析了免疫传感器的敏感性。结果显示:免疫传感器对于羊毛角蛋白具有选择性,并且在检测羊毛角蛋白时表现出了优异的灵敏度。免疫传感器的线性检测范围为0.10~100.00μg/mL,最低检测限可以达到11.53 ng/mL。研究结果表明,该免疫传感器可以用于毛织品微痕迹的鉴定分析和定量计算,并且对其具有极高的检测灵敏性。毛织品的电化学免疫检测体系的建立,为毛织品的超灵敏检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拓展了毛织品文物的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织品 微痕迹 电化学 免疫传感器 超灵敏检测
下载PDF
断层泥石英微形貌特征在断层活动性研究中的意义 被引量:26
4
作者 申俊峰 申旭辉 +1 位作者 曹忠全 郭士金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0-96,共7页
断层泥是断层活动的信息载体,其中的石英颗粒微形貌特征能够反映断层活动方式、期次和活动年代。利用环境扫描电镜,对西藏拉萨那林拉卡断裂白定段断层泥石英样品进行了溶蚀微形貌统计分析及应力痕迹微形貌观察。结果表明:石英颗粒呈现... 断层泥是断层活动的信息载体,其中的石英颗粒微形貌特征能够反映断层活动方式、期次和活动年代。利用环境扫描电镜,对西藏拉萨那林拉卡断裂白定段断层泥石英样品进行了溶蚀微形貌统计分析及应力痕迹微形貌观察。结果表明:石英颗粒呈现出以钟乳状为主和桔皮状为主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溶蚀微形貌特征。对照Kanaori Y等关于石英微形貌与年代关系的图谱可知,该断层形成以后至少有过两次再活动,其活动年代分别为上新世至早更新世和中更新世。这与热释光定年法确定该断层最后一次活动时间为287.08 Ka±24.40 Ka的结果相吻合;另外,代表晚期活动特征的应力痕迹微形貌观察结果显示,同一石英颗粒上发育了代表蠕滑和粘滑两种滑动的阶步状刻痕(蠕滑)-撞击碎裂痕(粘滑)组合,以及阶步状刻痕(蠕滑)-贝壳状断口(粘滑)-平直擦线(粘滑)的组合,说明该断层在晚期(中更新世)曾经历了蠕滑和粘滑两种滑动方式。代表蠕滑的阶步状刻痕清晰突显,而代表粘滑的线状擦痕明显受到溶蚀,这说明粘滑运动在先,蠕滑运动在后。此外,擦痕线的叠加、切穿现象还表明,断层在中更新世的滑动至少有3个亚期次。综合应力痕迹微形貌特征认为,3个亚期次滑动的前两次表现为粘滑,第三次为蠕滑或粘滑向蠕滑过渡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泥 石英 溶蚀形貌 应力痕迹形貌 断层活动性
下载PDF
线性工具开料之初步实验——玉器雕琢工艺显微探索之一 被引量:10
5
作者 张敬国 张敏 陈启贤 《东南文化》 2003年第4期46-50,共5页
前言近年以来,古玉器研究的领域有愈来愈广、愈来愈深的趋势,研究的成果也愈来愈丰硕。有些学者从地质学的领域出发,运用各种实验方法来分析、讨论玉料的来源问题、并且使用矿物学原理来分析、说明古玉器的次生变化的因素;也有引用史籍。
关键词 玉器 雕琢工艺 微痕迹 痕分析 断面研究 考古研究 玉坠
下载PDF
线条状痕迹检验方法探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宋健 《辽宁警察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83-86,共4页
线条状痕迹是刑事案件现场中常见的痕迹之一,对于线条状痕迹的检验往往应用比对显微镜来进行。比对显微镜是光学显微镜,受放大倍数、分辨率、景深和光照影响,观察粗大明显线条痕迹效果较好,对于更微区的线条状痕迹以及少量的线条状痕迹... 线条状痕迹是刑事案件现场中常见的痕迹之一,对于线条状痕迹的检验往往应用比对显微镜来进行。比对显微镜是光学显微镜,受放大倍数、分辨率、景深和光照影响,观察粗大明显线条痕迹效果较好,对于更微区的线条状痕迹以及少量的线条状痕迹就没有能力检测,扫描电镜具有高放大率,高分辨率,而且不受光照影响。检验线条状痕迹效果好,方法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电镜 少量线条状痕迹 区线条状痕迹
下载PDF
湖北随州叶家山西周曾侯墓出土玉鱼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闵梦羽 朱勤文 罗泽敏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 CAS 2017年第A01期51-53,共3页
2011至2013年,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湖北随州叶家山西周曾侯墓进行了两次抢救性发掘,出土玉器300余件,笔者选取数量约占十分之一的32件完整的鱼形佩饰,从玉器形制、纹饰工艺和微痕迹三方面进行琢制工艺研究。关于玉鱼形制研究,可将玉... 2011至2013年,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湖北随州叶家山西周曾侯墓进行了两次抢救性发掘,出土玉器300余件,笔者选取数量约占十分之一的32件完整的鱼形佩饰,从玉器形制、纹饰工艺和微痕迹三方面进行琢制工艺研究。关于玉鱼形制研究,可将玉鱼分为四种类型:直线型(A型)、拱背型(B型)、刻刀型(C型)、工具类(D型)。四种类型的特征如下:(1)直线型(A型)玉鱼,鱼身平直,头和尾在一条直线上。直线型玉鱼又可进一步分为Aa型、Ab型和Ac型。Aa型玉鱼的纹饰简单,具有鱼嘴、鱼眼、鱼鳃、鱼鳍和鱼尾;Ab型玉鱼的造型具有兽足和鸟喙以及鱼身,为复合动物型;Ac型玉鱼通体为流畅的柳叶状素面鱼身,仅有一个孔眼象征鱼眼。(2)拱背型(B型)玉鱼,鱼身弯曲,成一条弧线。拱背型玉鱼又可分为Ba型、Bb型和Bc型,Ba型玉鱼具有鱼嘴、鱼眼、鱼鳃、鱼鳍和鱼尾,鱼身呈流畅的弧形;Bb型玉鱼具有兽足和鸟喙及鱼身,为复合动物型;Bc型玉鱼为素面玉鱼,仅具有鱼嘴、鱼眼和鱼尾,鱼眼由孔眼表示,整个鱼身无纹饰,头尾连成弧形。(3)刻刀型(C型)玉鱼,鱼尾呈刻刀状,鱼身为刀柄状,鱼身后方两侧各有一个方形凸齿为刀格,鱼尾无豁口。刻刀型玉鱼也可分为Ca型、Cb型和Cc型。Ca型玉鱼整体呈棒状,无突出的鱼鳍,鱼身较立体,截面一般呈三角形;Cb型玉鱼鱼腹平直,鱼背呈流线状,鱼身整体略鼓,鱼头和鱼尾较扁平;Cc型玉鱼呈跳跃状,鱼背和鱼腹上拱,鱼头和鱼尾连成弧线。(4)工具型(D型)玉鱼,仅一件,用作挖耳勺,整体呈棒状,鱼尾笔直,呈现代的挖耳勺造型。关于玉鱼纹饰工艺研究,这32件玉鱼皆采用片雕手法,可分为两类:一类为素面玉鱼,共6件;另一类为纹饰玉鱼,共26件。鱼嘴多呈"丁"字嘴,鱼眼为"圆洼眼";鱼身多数无鱼鳞,鱼身上可见粗阴刻线刻画的鱼鳃、鱼鳍和兽足,鱼鳃处采用斜刀的手法刻画;这26件玉鱼中,仅2件刻有鱼鳞。关于玉鱼微痕迹研究,在全部32件玉鱼中,只有1件玉鱼上可观察到宽约0.5mm的切割痕,该切割痕中间宽深,两端尖浅,笔者推断,此为砣切割工艺留下的痕迹。在具有纹饰的26件玉鱼上,表示鱼鳍和兽足的宽阴刻线同样表现为中间宽深,两端较尖浅,线条宽窄不均匀,为砣具手工琢制的痕迹;在鱼眼和鱼鳃倾斜的部位上可以见到尖锐工具手工推碾留下的"蚂蚁脚"。在30件具有孔眼的玉鱼中,有27件孔眼为双面钻,呈现双面喇叭状孔壁,个别孔壁可见螺旋纹,在孔眼附近有错位的残缺圆形洼凹,推测为桯钻痕迹;有2件为单面钻,其中1件的孔眼处可见管状器具留下的同心圆痕迹,推测为单面管钻;还有1件玉鱼上具有象鼻孔,孔壁较平直,双面喇叭状孔壁斜向下连通成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鱼 纹饰工艺 微痕迹 西周 随州叶家山
下载PDF
白鹤滩水电站库区小江断裂带活动性研究 被引量:16
8
作者 张欣 王运生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31-540,共10页
小江断裂带北段为白鹤滩水电站库区内规模最大的断裂构造,其几何展布特征与活动性对库区移民及其就近安置规划有明显的制约作用。通过对小江断裂北段大比例尺调查、断裂带石英形貌扫描以及现场氡气测量等综合研究,重新界定了小江断裂带... 小江断裂带北段为白鹤滩水电站库区内规模最大的断裂构造,其几何展布特征与活动性对库区移民及其就近安置规划有明显的制约作用。通过对小江断裂北段大比例尺调查、断裂带石英形貌扫描以及现场氡气测量等综合研究,重新界定了小江断裂带北段展布,即北起宁南县华弹镇,沿金沙江左岸经永乐村,鲁吉、溜姑延伸至蒙姑以南,断裂带总体向西陡倾。石英微形貌统计分析与应力痕迹微形貌观察结果表明,断层强烈活动时间在晚更新世,同一石英颗粒表面具有代表两种滑动方式(蠕滑和黏滑)的应力痕迹组合,应力痕迹的溶蚀程度、叠加和切割关系表明,断层在晚更新世的滑动至少有3个亚期次,早期为蠕滑,中晚期为黏滑。小江断裂北段的潜在地震危险性评估表明,其可能发生强震的最大震级约在MS6.8级~MS7.1级左右,为未来仍有可能再次活动的强震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江断裂带北段 活动性 石英形貌扫描 氡气测量 应力痕迹形貌
下载PDF
湖南出土珠饰材质及显微特征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罗泽敏 喻燕姣 +4 位作者 朱勤文 闵梦羽 张志清 胡洋 王卉 《湖南省博物馆馆刊》 2016年第1期585-592,共8页
结合常规宝石学观测(颜色、透明度、光泽、宝石显微镜及紫外荧光观测)和大型仪器测试(红外光谱、拉曼光谱、X射线荧光光谱等),对湖南省出土的20件珠饰样品进行了无损分析研究。依据分析结果,鉴定了大部分珠饰样品的材质,主要品种包括水... 结合常规宝石学观测(颜色、透明度、光泽、宝石显微镜及紫外荧光观测)和大型仪器测试(红外光谱、拉曼光谱、X射线荧光光谱等),对湖南省出土的20件珠饰样品进行了无损分析研究。依据分析结果,鉴定了大部分珠饰样品的材质,主要品种包括水晶、玛瑙、玻璃、琥珀、海蓝宝石、石榴石、绿松石等。同时借助Leica立体显微拍照技术,记录了珠饰样品的显微特征和微痕迹。本文研究对于追溯湖南珠饰的来源问题具有实际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土珠饰 湖南 材质 红外光谱 拉曼光谱 微痕迹
原文传递
八件齐家文化圆形玉器加工工艺试析
10
作者 张雪鸽 赵瑞廷 +1 位作者 邵芳 李玉玲 《首都博物馆论丛》 2016年第1期356-365,共10页
齐家文化是开始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重要文化遗址,地跨甘肃、宁夏、青海、内蒙古四个省区。齐家文化出土的玉器因其独特的切割痕迹及钻孔方式一直受到学术界的关注。本研究借齐家文化玉器在北京艺术博物馆展览之机,在首都博物馆文保科技... 齐家文化是开始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重要文化遗址,地跨甘肃、宁夏、青海、内蒙古四个省区。齐家文化出土的玉器因其独特的切割痕迹及钻孔方式一直受到学术界的关注。本研究借齐家文化玉器在北京艺术博物馆展览之机,在首都博物馆文保科技实验室内,利用三维视频显微镜和体视显微镜获取8件齐家文化圆形玉器切割微痕迹、钻孔微痕迹及表面形貌信息,探究齐家文化玉器的加工工艺,推测其所使用的制作工具。另外该研究还对齐家文化玉器的分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家文化 玉器 微痕迹 加工工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