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色蓝在核酸分子上的Langmuir聚集吸附 被引量:8
1
作者 郜洪文 訾言勤 李玉成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40-544,共5页
用微相吸附-光谱修正(MPASC)新技术研究核酸与多色蓝(PCB)探针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分析核酸分子内双静电膜的形成与 Langmuir吸附的关联性.通过pH 7.24的介质核酸-PCB反应的光谱研究,测定了结合产物的物理化学参数:结合比IPCB:2DNA-PC... 用微相吸附-光谱修正(MPASC)新技术研究核酸与多色蓝(PCB)探针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分析核酸分子内双静电膜的形成与 Langmuir吸附的关联性.通过pH 7.24的介质核酸-PCB反应的光谱研究,测定了结合产物的物理化学参数:结合比IPCB:2DNA-PCB、IPCB:3RNA-PCB,平衡常数KDNA-PCB=5.42 X 104,KRNA-PCB=2.82 x 104,摩尔吸收系数ε(DNA-PCB,625nm)=5.65x103(mol-1·L)·cm-1,ε(RNA-PCB,625nm)=3.85x103(mol-1·L)·cm-1结果表明,RNA分子仅形成约60%双螺旋结构链,核酸双螺旋每一周期的负静电沟最大聚集10个PCB分子.该吸附反应用于核酸样品测定,结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相吸附 光谱修正 双静电膜 LANGMUIR吸附 核酸 多色蓝 分子间互作用
下载PDF
罗丹明B在十二烷基硫酸钠上的Langmuir吸附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卓馨 张莉 +2 位作者 王聪 王红艳 郜洪文 《化学世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16-218,204,共4页
利用微相吸附 光谱修正(MPASC)技术研究了十二烷基硫酸钠(SLS)与罗丹明B(RB)的结合反应,分析表面活性剂在微量分析中的增效机理。通过在pH=2.0的介质中对RB SLS反应的光谱分析,结果表明:RB SLS间作用符合Langmuir单分子层吸附,产物结合... 利用微相吸附 光谱修正(MPASC)技术研究了十二烷基硫酸钠(SLS)与罗丹明B(RB)的结合反应,分析表面活性剂在微量分析中的增效机理。通过在pH=2.0的介质中对RB SLS反应的光谱分析,结果表明:RB SLS间作用符合Langmuir单分子层吸附,产物结合比1∶1,30°C结合常数K=1.0×106;50°C结合常数K=5.03×105。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存在下,聚集产物中SLS灵敏脱附,籍此定量分析了理发店染发废水和生活污水中阳离子清洁剂,回收率分别为103.3%和95.7%,RSD分别为5.2%和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相吸附-光谱修正(MPASC)技术 十二烷基硫酸钠 LANGMUIR吸附
下载PDF
荧光桃红B在CTMAB上Langmuir吸附及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测定新技术 被引量:2
3
作者 郜洪文 徐文卿 叶明良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325-328,336,共5页
在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溶液中 ,电荷均匀分布在分子长链并形成点静电场 ,容易吸附带异性电荷的探针色体。研究了利用微相吸附 光谱修正 (MPASC)技术分析溴化十六烷基三甲胺(CTMAB)与荧光桃红B(PB)的结合反应 ,并分析了表面活性剂在微量分... 在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溶液中 ,电荷均匀分布在分子长链并形成点静电场 ,容易吸附带异性电荷的探针色体。研究了利用微相吸附 光谱修正 (MPASC)技术分析溴化十六烷基三甲胺(CTMAB)与荧光桃红B(PB)的结合反应 ,并分析了表面活性剂在微量分析中的增效机理。结果表明 ,PB CTMAB作用符合Langmuir单分子层吸附 ,产物结合比为 2∶1,结合常数为 3.4 6× 10 5(15°) ,摩尔吸光系数 (5 6 5nm)ε =1.14× 10 5L·mol- 1·cm- 1,胶束聚集态 (PB2 CTMAB) 78,定量测定了样品中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含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定 微相吸附-光谱修正 荧光桃红B 静电场 LANGMUIR吸附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下载PDF
酸性铬蓝K在蛋白质大分子上Langmuir吸附聚集及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何池洋 晏荣青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4-46,49,共4页
用微相吸附 -光谱修正 (MPASC)技术研究蛋白质 (BSA)与酸性铬蓝K(ACBK)探针分子间的相互作用。通过pH3.5的介质中蛋白质与酸性铬蓝K反应的光谱研究 ,测定了结合产物的物理化学参数 :结合比为n(ACBK)∶n(BSA)=62∶1,平衡常数KBSA -ACBK=2... 用微相吸附 -光谱修正 (MPASC)技术研究蛋白质 (BSA)与酸性铬蓝K(ACBK)探针分子间的相互作用。通过pH3.5的介质中蛋白质与酸性铬蓝K反应的光谱研究 ,测定了结合产物的物理化学参数 :结合比为n(ACBK)∶n(BSA)=62∶1,平衡常数KBSA -ACBK=2.2×105。BSA -ACBK摩尔吸收系数ε584=3.9×105L·mol -1·cm -1。该吸附反应用于蛋白质样品测定 ,结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铬蓝K 蛋白质 Langmuir吸附聚集 微相吸附-光谱修正技术 结合比 平衡常数 摩尔吸收系数
下载PDF
茜素红与蛋白质分子Langmuir吸附聚集反应研究
5
作者 刘保生 孙艳梅 +2 位作者 高静 刘智超 李雅冰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67-69,共3页
在pH4.3的B-R缓冲体系中,用微相吸附-光谱修正技术[1]研究了茜素红(ARS)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结合反应。其吸附结合常数分别为:KBSA-ARS=3.950×104,KHSA-ARS=4.377×104。染料与蛋白的最大结合数分别为NAR... 在pH4.3的B-R缓冲体系中,用微相吸附-光谱修正技术[1]研究了茜素红(ARS)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结合反应。其吸附结合常数分别为:KBSA-ARS=3.950×104,KHSA-ARS=4.377×104。染料与蛋白的最大结合数分别为NARS∶NBSA=9∶1,NARS∶NHSA=7∶1。经光谱修正技术计算结合产物的实际摩尔吸光系数分别为εBSA-ARS(537nm)=2.517×104L.mol-1.cm-1,εHSA-ARS(519nm)=2.051×104L.mol-1.cm-1,检出限BSA为19mg/L,HSA为23mg/L。经探讨该结合反应机理符合Langmuir吸附聚集反应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相吸附-光谱修正技术 茜素红 血清白蛋白 Langmuir吸附聚集反应
下载PDF
曙红Y在牛血清白蛋白表面上的Langmuir吸附反应研究
6
作者 彭毛 祁红林 +3 位作者 吴辉 盛立娇 周建刚 宋功武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4-87,共4页
应用微相吸附-光谱修正技术研究了曙红Y(EY)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并讨论了反应时间、离子强度、温度,以及金属离子干扰等因素对该作用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EY与BSA间的作用符合Langmuir单分子层吸附,结合产物最大结合数NEY∶N... 应用微相吸附-光谱修正技术研究了曙红Y(EY)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并讨论了反应时间、离子强度、温度,以及金属离子干扰等因素对该作用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EY与BSA间的作用符合Langmuir单分子层吸附,结合产物最大结合数NEY∶NBSA=5∶1;计算了不同温度下(30,45和60℃)反应的结合常数K,发现K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并测定了蛋白质的工作曲线,该方法的检出限为20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相吸附-光谱修正技术 牛血清白蛋白 曙红Y Langmuir吸收
下载PDF
分子间静电吸附的光谱研究——溴邻苯三酚红-蛋白质作用体系
7
作者 黄旭 《光谱实验室》 CAS CSCD 2004年第1期48-51,共4页
研究了蛋白质与溴邻苯三酚红 (BPR)的结合反应及溶液酸碱度、温度和离子强度对结合影响 ,表征了 3种组装产物 ,分析了作用机理。结果表明 ,BPR-蛋白质间作用符合 Langmuir单分子层吸附。蛋白质的计算结合比为 :BPR∶ BSA=1∶ 4 1、BPR∶... 研究了蛋白质与溴邻苯三酚红 (BPR)的结合反应及溶液酸碱度、温度和离子强度对结合影响 ,表征了 3种组装产物 ,分析了作用机理。结果表明 ,BPR-蛋白质间作用符合 Langmuir单分子层吸附。蛋白质的计算结合比为 :BPR∶ BSA=1∶ 4 1、BPR∶ OVA=1∶ 11、BPR∶ Mb=1∶ 4 ;结合常数 K分别为 6 .6 0×10 4、1.4 9× 10 4和 3.2 5× 10 4L/ mol。产物在 5 82 nm处的摩尔吸收系数为 :εBSA-BPR=7.6 1× 10 5、εOVA-BPR=2 .4 3× 10 5和εMb-BPR=3.2 5× 10 5L· mol-1· cm-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相吸附-光谱修正技术(MPASC) 蛋白质 溴邻苯三酚红 LANGMUIR吸附
下载PDF
探针体耐尔蓝(NB)与DNA结合反应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郜洪文 李玉成 江俊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737-744,共8页
应用微相吸附 -光谱修正 (MPASC)新技术研究DNA与耐尔蓝 (NB)探针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分析生物大分子内静电场的形成与Langmuir吸附的关联性 ,测定了结合产物结合比、平衡常数等。通过在pH =10 .38介质中对DNA -NB反应的光谱分析 ,结果... 应用微相吸附 -光谱修正 (MPASC)新技术研究DNA与耐尔蓝 (NB)探针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分析生物大分子内静电场的形成与Langmuir吸附的关联性 ,测定了结合产物结合比、平衡常数等。通过在pH =10 .38介质中对DNA -NB反应的光谱分析 ,结果表明产物结合比NB∶DNA -P =3∶1、平衡常数K =3.33× 10 5,摩尔吸收系数ε660nm=4 .81× 10 3 L/molcm。样品分析表明DNA回收率95 .6 %~ 10 8% ,相对标准偏差RSD =2 .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相吸附-光谱修正 DNA 耐尔蓝 结合反应 超分子化学 测定 光谱分析
下载PDF
废水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测定的一种新方法 被引量:6
9
作者 沈荣 郜洪文 俞汉青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3-45,共3页
报道了测定废水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一种新方法,即利用微相吸附-光谱修正(MSASC)原理研究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与碱紫(DLV)的结合反应,定量分析废水样品中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AS)。试验结果表明DLV与SDBS之间的作用符合Lang-muir单... 报道了测定废水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一种新方法,即利用微相吸附-光谱修正(MSASC)原理研究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与碱紫(DLV)的结合反应,定量分析废水样品中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AS)。试验结果表明DLV与SDBS之间的作用符合Lang-muir单分子层吸附。利用该方法分别对受污染河水、生活污水、合成废水样品进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测定,加标回收率达到97.5%,相对标准偏差<5.2%,且多种阴离子、阳离子、氨基酸和葡萄糖不影响该方法的测定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AS) 微相吸附-光谱修正技术(MSASC) 碱紫(DLV)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
下载PDF
曙红Y与CTMAB非共价作用机理的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莉 王聪 +2 位作者 王红艳 卓馨 朱军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802-805,共4页
用微相吸附-光谱修正(MPASC)技术研究了曙红Y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MAB相互作用的机理.在pH 6.8的缓冲溶液中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上述反应属Langmuir单分子层吸附.按曲线的截距计算反应产物中曙红Y与CTMAB的结合比为1∶2(分别在20,40及60... 用微相吸附-光谱修正(MPASC)技术研究了曙红Y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MAB相互作用的机理.在pH 6.8的缓冲溶液中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上述反应属Langmuir单分子层吸附.按曲线的截距计算反应产物中曙红Y与CTMAB的结合比为1∶2(分别在20,40及60 ℃试验).按曲线的斜率计算结合反应的常数,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测得的常数值不同:2.56×105(20 ℃),1.11×105(40 ℃)及3.86×104(60 ℃).在曙红Y与CTMAB的反应体系中加入定量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如十二烷基磺酸钠,SLS),则一定量的曙红Y将从CTMAB吸附聚合体中释出.根据这一灵敏的置换反应,建立了污水中阴离子洗涤剂的测定方法.此法用于污水样品分析,得到的RSD(n=6)值小于5%.用标准加入法检测方法的回收率在99.8%~108.9%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度法 微相吸附 光谱校正 CTMAB 曙红Y 阴离子洗涤剂的测定
下载PDF
Cu(Ⅱ),Ni(Ⅱ)Complexation with Acid Alizarine Blue B in the Presence of Cetyltrimethylammonium Bromide
11
作者 沈荣 郜洪文 俞汉青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78-182,共5页
The coordination reactions of Cu(Ⅱ) and Ni(Ⅱ) with acid alizarine blue B (AABB) in the presence of cetyltrimethylammonium bromide (CTAB) micelle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the microsurface adsorptionspectral co... The coordination reactions of Cu(Ⅱ) and Ni(Ⅱ) with acid alizarine blue B (AABB) in the presence of cetyltrimethylammonium bromide (CTAB) micelle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the microsurface adsorptionspectral correction technique (MSASC). The aggregation of AABB on CTAB followed the Langmuir isothermal adsorption law. The enrichment of AABB on CTAB sensitized the complexation between Cu(Ⅱ) or Ni(Ⅱ)and AABB. The binding ratio of AABB to CTAB was 1:2.5, and monomeric aggregate, AABB2CTAB5, was formed with an adsorption constant of 5.95×10^5 at 20 ℃ or 2.48×10^5 at 40 ℃. In the ternary complexation, the ratio of AABB:Cu and AABB:Ni were 1:1 and 1:2.5, respectively. Two types of aggregates, Cu2.AABB2·CTAB80 and Ni5.AABB2.CTAB80, were form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surface adsorption-spectral correction technique Langmuir aggregation Acid alizarine blue B Cetyltrimethylammonium bromide Ternary complex
下载PDF
CTAB胶束催化与稀土金属三元结合物光谱性质研究
12
作者 郑立新 《安徽科技》 2006年第11期53-54,共2页
关键词 稀土金属 胶束催化 CTAB 光谱性质 三元 结合物 微相吸附-光谱修正 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
下载PDF
Effect of pyrolysis temperature on properties of ACF/CNT composites
13
作者 王丽平 黄柱成 +1 位作者 张明瑜 廖兴盛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10期2746-2750,共5页
Activated carbon fiber/carbon nanotube(ACF/CNT) composites were fabricated by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CVD) process.The effects of pyrolysis temperature on properties of ACF/CNT composites,including BET specific surf... Activated carbon fiber/carbon nanotube(ACF/CNT) composites were fabricated by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CVD) process.The effects of pyrolysis temperature on properties of ACF/CNT composites,including BET specific surface area,mass increment rate and adsorption efficiency for rhodamine B in solution,were investigat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yrolysis temperature is a key factor affecting the qualities of ACF/CNT composites.The mass increment rate and BET specific surface area sharply de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pyrolysis temperatures from 550 ℃ to 850 ℃ and the minimum diameter of CNTs appears at 750 ℃.The maximum adsorption efficiency of ACF/CNT composites for rhodamine B is obtained at 650 ℃.ACF/CNT composites are expected to be useful in adsorption fie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F/CNT composites pyrolysis temperature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BET specific surface area ADSORPTION
下载PDF
Engineering the electronic and strained interface for high activity of PdMcore@Ptmonolayer electrocatalysts for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 被引量:7
14
作者 Haoxiong Nan Ya-Qiong Su +6 位作者 Cheng Tang Rui Cao Dong Li Jia Yu Quanbing Liu Yijie Deng Xinlong Tian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16期1396-1404,M0004,共10页
Alloyed nanoparticles with core-shell structures provide a favorable model to modulate interfacial interaction and surface structures at the atomic level,which is important for designing electrocatalysts with high act... Alloyed nanoparticles with core-shell structures provide a favorable model to modulate interfacial interaction and surface structures at the atomic level,which is important for designing electrocatalysts with high activity and durability.Herein,core-shell structured Pd3M@Pt/C nanoparticles with binary PdM alloy cores(M=Fe,Ni,and Co)and a monolayer Pt shell were successfully synthesized with diverse interfaces.Among these,Pd3Fe@Pt/C exhibited the best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 catalytic performance,roughly 5.4 times more than that of the commercial Pt/C catalyst used as reference.The significantly enhanced activity is attributed to the combined effects of strain engineering,interfacial electron transfer,and improved Pt utilization.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simulations and extended X-ray absorption fine structure analysis revealed that engineering the alloy core with moderate lattice mismatch and alloy composition(Pd3Fe)optimizes the surface oxygen adsorption energy,thereby rendering excellent electrocatalytic activity.Future researches may use this study as a guide on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ly effective core-shell electrocatalysts for various energy conversions and other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 Fuel cells Diverse interfaces Pt monolayer Interface engineering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