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YPO_4·2H_2O∶Eu^(3+)花状微米结构的合成及荧光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晓蓉 任建学 +2 位作者 欧阳艳 黄以能 何晓燕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7-69,73,共4页
在无添加剂条件下,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花状独居石结构的YPO_4·2H_2O∶Eu^(3+)橙红色荧光粉。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光致发光光谱(PL)等分析手段对样品的结构、形貌以及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了Eu^(3+)掺... 在无添加剂条件下,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花状独居石结构的YPO_4·2H_2O∶Eu^(3+)橙红色荧光粉。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光致发光光谱(PL)等分析手段对样品的结构、形貌以及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了Eu^(3+)掺杂浓度、pH值、磷酸量、合成温度对合成纳米材料的发光性能以及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合成的花状独居石结构的YPO_4·2H_2O∶Eu^(3+)橙红色荧光粉,在392nm紫外光激发下,观察到YPO_4·2H_2O∶Eu^(3+)的发射主峰位置在589nm处。当条件分别为掺杂浓度29%、pH=8、磷酸添加量为7mL、合成温度为80℃时样品具有最强的发光强度。在紫外灯照射下,样品呈现出明亮的橙红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PO4·2H2O∶Eu3+ 发光性能 花状微米结构 橙红色荧光粉
下载PDF
微米花状BiOCl珠光颜料的制备及其吸油量的测定 被引量:2
2
作者 侯东霞 姚超 李为民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87-190,194,共5页
通过五水硝酸铋水解法制备微米花状结构氯氧化铋(BiOCl)晶体。探究反应温度、时间和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对BiOCl晶体形貌的影响,利用XRD、FE-SEM、FT-IR和TGA等表征方法对BiOCl晶体进行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在CTAB表面... 通过五水硝酸铋水解法制备微米花状结构氯氧化铋(BiOCl)晶体。探究反应温度、时间和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对BiOCl晶体形貌的影响,利用XRD、FE-SEM、FT-IR和TGA等表征方法对BiOCl晶体进行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在CTAB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水解温度为90℃,水解反应2h可以得到微米花状BiOCl晶体,并具有良好的珠光性能。通过对所制备的BiOCl晶体进行吸油量测定,该微米花状BiOCl珠光颜料的表面亲油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米花状结构 氯氧化铋 珠光颜料 吸油量
下载PDF
N-甲基-2-[4-二甲基氨基]苯基-3,4-富勒烯基吡咯烷微米花的控制合成及性能研究
3
作者 黄飞 马昕 +3 位作者 胡雪倩 李长江 吴孔林 魏先文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4-118,共5页
以富勒烯C60、4-(N,N-二甲基氨基)苯甲醛为原料,通过1,3-偶极环加成反应合成了N-甲基-2-[4-二甲基氨基]苯基-3,4-富勒烯基吡咯烷(NMDAPF)。首次采用表面活性剂协助自组装的方法制备出该C60衍生物的微米花状结构,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以富勒烯C60、4-(N,N-二甲基氨基)苯甲醛为原料,通过1,3-偶极环加成反应合成了N-甲基-2-[4-二甲基氨基]苯基-3,4-富勒烯基吡咯烷(NMDAPF)。首次采用表面活性剂协助自组装的方法制备出该C60衍生物的微米花状结构,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选区电子衍射(SAED)、拉曼光谱(Raman)、热重分析(TGA)和荧光光谱(PL)进行表征,考察了溶液浓度、醇与溶剂体积比、表面活性剂种类、表面活性剂浓度以及温度对其形貌和晶体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CCl4溶剂中,该C60衍生物溶液浓度为1.0mg/mL,异丙醇与CCl4体积比为4∶1,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表面活性剂,其浓度为5.0mmol/L,温度为20℃时,NMDAPF晶态形貌为规整的微米花状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3-偶极环加成 富勒烯C60衍生物 微米花状结构 性能研究
下载PDF
共沉淀法合成NaLa(MoO_4)_2∶Eu^(3+)红色荧光粉及其发光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欧阳艳 张晓蓉 +1 位作者 许艳红 何晓燕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28-130,134,共4页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微米花状,四方晶系的NaLa(MoO4)2∶Eu3+红色荧光粉。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光致发光光谱等分析手段对样品的结构、形貌以及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了结构控制剂种类、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添加量、Eu3+...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微米花状,四方晶系的NaLa(MoO4)2∶Eu3+红色荧光粉。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光致发光光谱等分析手段对样品的结构、形貌以及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了结构控制剂种类、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添加量、Eu3+掺杂浓度、反应物浓度等系列对合成NaLa(MoO4)2∶Eu3+发光材料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合成的微米花状NaLa(MoO4)2∶Eu3+红色荧光粉为四方晶系,在464nm紫外激发下,观察到其发射主峰位置在615nm。当反应条件分别为PVP=0.75g、Eu3+掺杂浓度10%、反应物浓度为0.12mol/L时样品具有最强的发光强度。在紫外灯照射下,样品呈现出明亮的红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La(MoO4)2∶Eu3+ 微米花状结构 红色荧光粉 发光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