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银纳米颗粒/铜纳米线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无酶葡萄糖传感器 被引量:2
1
作者 莫岩 姜云昊 单长胜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1期25-32,共8页
以抗坏血酸为还原剂在均匀的铜纳米线(CuNWs)表面将硝酸银还原,成功制备出不同负载量的Ag纳米颗粒均匀生长在铜纳米线(AgNPs/CuNWs)上的复合材料.利用循环伏安法检测AgNPs/CuNWs修饰电极对葡萄糖的电催化性能,发现Ag颗粒负载量质量分数... 以抗坏血酸为还原剂在均匀的铜纳米线(CuNWs)表面将硝酸银还原,成功制备出不同负载量的Ag纳米颗粒均匀生长在铜纳米线(AgNPs/CuNWs)上的复合材料.利用循环伏安法检测AgNPs/CuNWs修饰电极对葡萄糖的电催化性能,发现Ag颗粒负载量质量分数为5.57%时具有最佳的电流响应,同时对葡萄糖分子表现出良好的电催化活性,灵敏度高达693.1μA(mmol/L)^(-1) cm^(-2),宽线性范围0.01~4.18 mmol/L,低检测限为3.4μmol/L(S/N>3),对血液中的一些干扰物具有出色的抗干扰性,并具有超过两周的高稳定性.此无酶葡萄糖传感器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和高选择性,在电化学无酶葡萄糖检测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线 纳米颗粒 复合材料 电化学无酶葡萄糖传感器
下载PDF
锦纶织物超声波纳米颗粒化学复合镀银层的结构与性能
2
作者 张辉 沈兰萍 常娟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4,88,共4页
为了改善锦纶织物普通化学镀银层的性能,在化学镀银液中分别添加A l2O3,Si3N4,ZrC纳米颗粒,并在超声波辅助条件下对锦纶织物进行了纳米颗粒复合镀银。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能谱仪(EDS)、X射线衍射仪(XRD)和热重分析仪对镀层表面形... 为了改善锦纶织物普通化学镀银层的性能,在化学镀银液中分别添加A l2O3,Si3N4,ZrC纳米颗粒,并在超声波辅助条件下对锦纶织物进行了纳米颗粒复合镀银。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能谱仪(EDS)、X射线衍射仪(XRD)和热重分析仪对镀层表面形貌、成分、结晶度、晶粒大小和织物热性能进行了表征,还测试了织物的阻燃性、耐磨性、结合牢度、耐腐蚀性、抗氧化性和电磁波屏蔽效能。结果表明:与普通化学镀银层相比,纳米颗粒复合镀银层表面光洁、致密,结晶度无明显变化,但晶粒尺寸有所减小;纳米A l2O3复合镀银织物无二次热分解,而纳米Si3N4和纳米ZrC复合镀银织物的二次热分解起始温度均比普通化学镀银织物的低;与普通化学镀银层相比,纳米颗粒复合镀银层的耐磨性、结合牢度和抗氧化性能有所增强,耐盐溶液腐蚀性能相差不大,电磁波屏蔽效能虽有所下降,但幅度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复合 锦纶织物 纳米颗粒 结构 性能
下载PDF
微米铜颗粒对Cu/LDPE/MVQ复合材料非等温结晶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李启刚 蔡水洲 +2 位作者 夏先平 张会平 王英英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4年第3期9-12,共4页
采用注射成型法制备了铜/低密度聚乙烯/甲基乙烯基硅橡胶(Cu/LDPE/MVQ)复合材料和低密度聚乙烯/甲基乙烯基硅橡胶(LDPE/MVQ)复合材料,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复合材料的非等温结晶行为。结果表明,随着冷却速率的加快,复合材料的... 采用注射成型法制备了铜/低密度聚乙烯/甲基乙烯基硅橡胶(Cu/LDPE/MVQ)复合材料和低密度聚乙烯/甲基乙烯基硅橡胶(LDPE/MVQ)复合材料,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复合材料的非等温结晶行为。结果表明,随着冷却速率的加快,复合材料的结晶度逐渐增大。铜颗粒在复合材料中作为异相成核点,同时阻碍着LDPE分子链的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DPE MVQ复合材料 CU LDPE MVQ复合材料 结晶性能 微米颗粒
下载PDF
亚微米级Si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与强化机制 被引量:21
4
作者 才庆魁 贺春林 +2 位作者 赵明久 毕敬 刘常升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865-869,共5页
用粉末冶金法制备了亚微米SiC颗粒增强纯铝基复合材料(Al MMC),对该材料的微观结构和拉伸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5%SiCp(150 nm)/Al MMC的拉伸强度和屈服强度分别为342.3和272.4 MPa,比纯铝分别提高了89.0%和117.9%,其延伸率为6.3... 用粉末冶金法制备了亚微米SiC颗粒增强纯铝基复合材料(Al MMC),对该材料的微观结构和拉伸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5%SiCp(150 nm)/Al MMC的拉伸强度和屈服强度分别为342.3和272.4 MPa,比纯铝分别提高了89.0%和117.9%,其延伸率为6.3%.拉伸断口观察表明,SiCp/Al MMC断裂机制为界面脱粘和SiC团聚体的脆断.该复合材料具有高强度的原因是基体的微观结构发生了变化,用位错密度强化和弥散强化机制对Al MMC的强化作用进行了评估,预测结果与实验值符合得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米SiC颗粒 铝基复合材料 显微结构 拉伸性能
下载PDF
蜂巢复合结构高压静电除尘式车用PM颗粒滤清器设计
5
作者 张君 姜少玮 +1 位作者 张鑫 卓静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5年第29期20-21,共2页
文章提出一种基于静电除尘技术的车用PM颗粒滤清器。根据荷兰科学家罗森加德的铜通静电实验,针对现代环境污染的特点,即PM颗粒物浓度大、微粒小、难清除,结合高压静电除尘技术提出全新的车用PM颗粒滤清器,在不改变汽车现有结构的前提下... 文章提出一种基于静电除尘技术的车用PM颗粒滤清器。根据荷兰科学家罗森加德的铜通静电实验,针对现代环境污染的特点,即PM颗粒物浓度大、微粒小、难清除,结合高压静电除尘技术提出全新的车用PM颗粒滤清器,在不改变汽车现有结构的前提下,吸附类似于PM2.5之类的微小颗粒,具有电路简单、清洁方便、可反复利用、外型美观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静电 静电除尘技术 蜂巢复合结构 车用PM颗粒滤清器 环境污染
下载PDF
二次光热法制备银纳米结构复合材料
6
作者 刘陈晨 张桂菊 《中国科技信息》 2017年第8期89-90,共2页
利用二次紫外曝光及热处理的方法,制备了硅酸盐玻璃基银纳米结构掺杂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镜、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测试手段研究了制备过程中样品的颜色、样品形貌和透射光谱等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经处理后样品由透明无色变为透... 利用二次紫外曝光及热处理的方法,制备了硅酸盐玻璃基银纳米结构掺杂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镜、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测试手段研究了制备过程中样品的颜色、样品形貌和透射光谱等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经处理后样品由透明无色变为透明黄色,可见光波段透过率达到90%,在420 nm处出现银粒子体共振吸收特征峰,内部有大量分布均匀、直径约为300 nm的银纳米颗粒生成。所制备的玻璃基银掺杂复合材料为新型光子学器件的研究和制备提供了有利的方法和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复合材料 纳米颗粒 制备过程 纳米结构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热法 可见光波段 光子学器件
下载PDF
稀土元素对Cu-Ag原位纤维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张晓辉 闫琳 宁远涛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1084-1087,共4页
研究了稀土添加剂Ce、Y和Gd对Cu-Ag原位纤维复合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制备了具有高强度和高导电性相结合的Cu-Ag-Ce原位纤维复合材料.结果表明:添加少量稀土元素Ce、Y或Gd,使Cu-Ag原位纤维复合材料铸态树枝晶状结构演化为胞状树枝晶、... 研究了稀土添加剂Ce、Y和Gd对Cu-Ag原位纤维复合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制备了具有高强度和高导电性相结合的Cu-Ag-Ce原位纤维复合材料.结果表明:添加少量稀土元素Ce、Y或Gd,使Cu-Ag原位纤维复合材料铸态树枝晶状结构演化为胞状树枝晶、明显的胞状和不规则胞状晶结构,富Ag相有球化倾向.稀土Ce可提高材料的综合性能,Y和Gd对材料的综合性能没有提高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原位复合材料 显微结构 合金 性能
下载PDF
铜粉表面化学镀银及表征 被引量:2
8
作者 江学良 杨浩 +1 位作者 王维 陈乐生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11期37-42,共6页
铜-银复合粉末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热稳定性及高电导性,在电子浆料、导电填料等众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利用化学镀的方法,采用氯化亚锡为敏化剂,甲醛为还原剂,合成了用于电子浆料的铜-银复合粉末.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表征了复... 铜-银复合粉末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热稳定性及高电导性,在电子浆料、导电填料等众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利用化学镀的方法,采用氯化亚锡为敏化剂,甲醛为还原剂,合成了用于电子浆料的铜-银复合粉末.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表征了复合粒子的晶型和形貌结构,研究了敏化剂氯化亚锡、反应温度、还原剂及镀液的pH值对材料晶型和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甲醛为还原剂,经过敏化处理后,当镀液pH值为10时,在50℃下,合成的银包铜粉电接触材料有较好的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 敏化 还原 化学镀 微米颗粒
下载PDF
高速微米颗粒冲击法制备超疏水金属表面 被引量:2
9
作者 张友法 余新泉 +2 位作者 陈锋 周荃卉 李康宁 《金属制品》 2010年第3期31-35,共5页
超疏水金属表面具有自净、耐蚀、减阻、抗结冰等独特性能,应用前景广阔。为克服现有制备工艺复杂、成本较高的局限,采用简便的高速微米颗粒冲击法,冲击颗粒为直径180μm的棕刚玉,气动喷射压力0.8 MPa,冲击时间3~7 min,冲击处理后经质... 超疏水金属表面具有自净、耐蚀、减阻、抗结冰等独特性能,应用前景广阔。为克服现有制备工艺复杂、成本较高的局限,采用简便的高速微米颗粒冲击法,冲击颗粒为直径180μm的棕刚玉,气动喷射压力0.8 MPa,冲击时间3~7 min,冲击处理后经质量浓度为6 g/L的NaOH溶液和去离子水清洗,再经氟硅烷乙醇溶液氟化处理并烘干,成功地在金属表面构建了微纳复合结构。制备的钢表面与水滴接触角160°,滚动角2.0°,铝合金表面与水滴接触角152°,滚动角2.2°,具有超疏水性。该制备方法简便,成本低,易工业化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米颗粒冲击 微纳复合结构 氟化 超疏水
下载PDF
增强体颗粒预氧化对AlCuMgAg基复合材料强度与韧性影响
10
作者 肖代红 《中国材料科技与设备》 2008年第3期39-41,共3页
预先对增强体颗粒进行表面氧化处理,然后采用压铸浸渗法制备了体积分数为50%的SiC颗粒增强AlCuMgAg基复合材料。通过力学性能测试与扫描电镜观察,研究了SiC颗粒表面氧化处理对复合材料抗拉强度与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度的预氧化... 预先对增强体颗粒进行表面氧化处理,然后采用压铸浸渗法制备了体积分数为50%的SiC颗粒增强AlCuMgAg基复合材料。通过力学性能测试与扫描电镜观察,研究了SiC颗粒表面氧化处理对复合材料抗拉强度与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度的预氧化可以提高基体与颗粒之间的界面结合强度,使复合材料抗拉强度得到提高,但其韧性稍有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增强体颗粒 预氧化 强度 韧性
下载PDF
微纤包覆铜铬银浸渍炭对CO的催化氧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罗超 樊栓狮 +1 位作者 鄢瑛 张会平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88-92,101,共6页
以不锈钢纤维和商用铜铬银浸渍炭催化剂为主要原材料,采用"湿法造纸-高温烧结"工艺制备了微纤包覆铜铬银浸渍炭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N2吸附法考察微纤复合材料的结构和浸渍炭的孔径分布与比表面积.结果表明,浸... 以不锈钢纤维和商用铜铬银浸渍炭催化剂为主要原材料,采用"湿法造纸-高温烧结"工艺制备了微纤包覆铜铬银浸渍炭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N2吸附法考察微纤复合材料的结构和浸渍炭的孔径分布与比表面积.结果表明,浸渍炭颗粒被较好地包覆在了不锈钢纤维形成的三维网状结构中,浸渍炭的孔结构特性基本不变,比表面积略有增加.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和化学吸附仪(TPR)考察微纤包覆工艺对浸渍炭活性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大部分活性组分被还原.CO在颗粒浸渍炭固定床、微纤包覆浸渍炭固定床以及二者床层高度比例为1∶1的结构化固定床上的催化氧化实验表明,微纤包覆过程使得商业铜铬银浸渍炭对CO的催化活性降低,与复合材料表征结果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纤复合材料 浸渍炭 CO催化氧化 结构化固定床
下载PDF
微米铜银复合结构与纳米银混合连接材料制备与高频感应快速烧结方法研究
12
作者 吴卓寰 刘威 +3 位作者 温志成 王一平 田艳红 王春青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6-33,共8页
利用置换反应实现了微米铜银复合结构颗粒的制备,在试验中改变反应温度、反应物比例及反应时间从而确定了制备微米铜银复合结构颗粒的最优反应参数。合成了粒径大小均匀,分散性良好的纳米银颗粒,平均粒径为14.33 nm左右。通过计算设计... 利用置换反应实现了微米铜银复合结构颗粒的制备,在试验中改变反应温度、反应物比例及反应时间从而确定了制备微米铜银复合结构颗粒的最优反应参数。合成了粒径大小均匀,分散性良好的纳米银颗粒,平均粒径为14.33 nm左右。通过计算设计了两种颗粒的混合比例,按照该比例制备了微米铜银复合结构与纳米银混合焊膏并制备成三明治结构用于高频感应加热烧结,成功实现了微米铜银复合结构与纳米银混合焊膏对铜-铜基板的连接,并研究了在高频感应加热条件下,功率大小对微观连接界面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加热功率的增加会使界面的孔隙等缺陷减少,致密性显著提高。加热功率26 kW下,烧结时间15 s时,剪切强度可达48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米铜银复合结构颗粒 纳米 高频感应加热 快速连接
原文传递
一种石墨烯-氯化银/银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13
《电工材料》 CAS 2016年第5期45-45,共1页
本发明涉及一种石墨烯-氯化银/银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其由石墨烯纳米片、氯化银纳米颗粒和银纳米颗粒复合而成,所述银纳米颗粒覆盖在所述氯化银纳米颗粒表面形成氯化银/银复合粒子,所述氯化银/银复合粒子包裹在所述... 本发明涉及一种石墨烯-氯化银/银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其由石墨烯纳米片、氯化银纳米颗粒和银纳米颗粒复合而成,所述银纳米颗粒覆盖在所述氯化银纳米颗粒表面形成氯化银/银复合粒子,所述氯化银/银复合粒子包裹在所述石墨烯纳米片层结构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复合材料 氯化 制备方法 石墨 应用 纳米颗粒 复合粒子 片层结构
下载PDF
银修饰开放纳米腔复合结构的增强拉曼特性
14
作者 吕振寅 孙宁 +1 位作者 王宁 张洁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253-260,共8页
为了进一步提升传统金属纳米结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衬底的检测灵敏度和均匀性,提出了银修饰开放纳米腔多孔阳极氧化铝模板(AAO)复合结构的SERS新衬底,利用Ag NPs(Ag nanoparticles)表面的局域表面等离子共振效应、银纳米粒子之间... 为了进一步提升传统金属纳米结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衬底的检测灵敏度和均匀性,提出了银修饰开放纳米腔多孔阳极氧化铝模板(AAO)复合结构的SERS新衬底,利用Ag NPs(Ag nanoparticles)表面的局域表面等离子共振效应、银纳米粒子之间的热点效应,以及AAO结构的开放纳米腔的腔增强效应,实现了高灵敏度分子检测。采用液-液界面自组装方法将Ag NPs修饰到AAO腔体中;利用FDTD(finite difference time domain)仿真软件对结构的电磁场分布特性进行了研究;开展了系统的拉曼测试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Si O_(2)-Ag NPs衬底,AAO-Ag NPs的拉曼光谱强度提高了4.7倍;以R6G(rhodamine 6G)为探针分子,AAO-Ag NPs衬底的最大分析增强因子约为2.38×10^(10),检测极限可达10^(-16) mol/L;此外,实验验证了该复合结构的多分子检测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光学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 纳米颗粒 阳极氧化铝模板 复合结构
原文传递
Ag微米管阵列修饰的聚合物光子晶体光纤制备工艺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杨兴华 王丽莉 杨晟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65-268,共4页
以聚合物光子晶体光纤空气孔阵列为模板,制备了Ag微米管阵列修饰的聚合物光子晶体光纤.讨论了银氨溶液和葡萄糖溶液浓度以及反应时间和温度对银微米管形貌的影响.在Ag(NH3)2+与C6H6O浓度比为2,反应时间为20min,温度为65℃条件下光纤孔... 以聚合物光子晶体光纤空气孔阵列为模板,制备了Ag微米管阵列修饰的聚合物光子晶体光纤.讨论了银氨溶液和葡萄糖溶液浓度以及反应时间和温度对银微米管形貌的影响.在Ag(NH3)2+与C6H6O浓度比为2,反应时间为20min,温度为65℃条件下光纤孔洞表面获得了规则的Ag微米管状结构,并对Ag的生长机理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聚合物光纤 微米 多功能光纤 金属-光纤复合
下载PDF
三维金字塔立体复合基底表面增强拉曼散射特性 被引量:5
16
作者 吴美梅 张超 +2 位作者 张灿 孙倩倩 刘玫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51-259,共9页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化学反应检测、医学诊断和食品分析等领域的高灵敏度光谱技术.基底结构的构建对提高探针分子的SERS信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本文利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包裹银纳米颗粒制备了一种三维金字塔立...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化学反应检测、医学诊断和食品分析等领域的高灵敏度光谱技术.基底结构的构建对提高探针分子的SERS信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本文利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包裹银纳米颗粒制备了一种三维金字塔立体复合SERS基底,实现了对罗丹明6G (R6G)分子的高灵敏度检测.通过调节银纳米颗粒在PMMA丙酮溶液中的分散密度,实现了光在金字塔谷内的有效振荡,既保证了三维结构高密度的"热点"效应,又避免了由于金属-分子相互作用引起的吸附探针分子变形导致的信号失真等问题.同时,有效防止了银纳米颗粒的氧化,为探针分子提供更大的电磁增强作用范围,使增强的拉曼信号产生稳定的输出.此研究结果不仅提供了一种高性能、可重复使用的SERS基底的有效策略,也会对未来设计改进三维结构的SERS基底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 纳米颗粒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三维金字塔立体复合结构
下载PDF
(Au,Ag)/Si复合纳米颗粒薄膜的微结构与光谱特性 被引量:13
17
作者 王取泉 赵同云 +4 位作者 杨柏峰 Niu Feng 周正国 熊贵光 田德诚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539-544,共6页
采用复合靶共溅射方法制备了(Au,Ag)/Si复合纳米颗粒薄膜,分别采用MaxwelGarnet理论和微分有效媒质(DEM)理论计算了Ag/Si复合薄膜的吸收光谱,实验测量结果与DEM理论计算更接近,讨论了(Au... 采用复合靶共溅射方法制备了(Au,Ag)/Si复合纳米颗粒薄膜,分别采用MaxwelGarnet理论和微分有效媒质(DEM)理论计算了Ag/Si复合薄膜的吸收光谱,实验测量结果与DEM理论计算更接近,讨论了(Au,Ag)/Si体系复合薄膜共振吸收峰宽化的微观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纳米颗粒 薄膜 结构 光谱特性
原文传递
CN2767145一种金刚石和钛和镍和银复合结构
18
《磨料磨具通讯》 2006年第5期17-17,共1页
一种金刚石和钛和镍和银复合结构。金刚石表面有一钛层;在所述的钛层上有一镍层,在所述的镍层的表层有一银层。本实用新型优点主要在于:这种金刚石界面与复合镀层有强力金属键结合的金刚石,可以提高金刚石与结合剂的结合强度和把持... 一种金刚石和钛和镍和银复合结构。金刚石表面有一钛层;在所述的钛层上有一镍层,在所述的镍层的表层有一银层。本实用新型优点主要在于:这种金刚石界面与复合镀层有强力金属键结合的金刚石,可以提高金刚石与结合剂的结合强度和把持力;提高金刚石颗粒的颗粒强度;赋予表面镀层金刚石较高的导热性,对金刚石起隔离保护作用,使其在高温烧结和高温磨削发生氧化、石墨化、溶剂化或生成碳化物。具有Ti—Ni—Cu复合镀层的金刚石主要用于树脂结合剂的磨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表面 复合结构 镍层 树脂结合剂 复合镀层 高温烧结 金刚石界面 金刚石颗粒
原文传递
高强高导Cu-Ag合金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23
19
作者 张雷 颜芳 孟亮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3年第5期15-17,54,共4页
采用先进的冷变形加工结合中间热处理的方法,可使Cu-Ag系合金获得细密的双相纤維复合组织,以达到使合金同时具有高强度和高导电性的双重目的。综述了这种新型合金的研究现状,展望了其进一步发展前景。
关键词 CU-AG合金 电导率 力学性能 合金 冷变形加工 热处理 双相纤维复合组织 导电性 结构
下载PDF
Ag,Cu离子注入石英玻璃光学吸收谱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蒋昌忠 宋亮 +1 位作者 任峰 陈海波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3-46,共4页
用Mie理论和Maxwell Garnett(M G)理论对Ag,Cu单元素注入石英玻璃的吸收谱进行了模拟,得到了与实验结果一致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吸收峰.模拟结果显示,吸收峰来源于Ag和Cu注入石英玻璃后形成纳米颗粒的光吸收.假定Ag,Cu双元素注入石英玻... 用Mie理论和Maxwell Garnett(M G)理论对Ag,Cu单元素注入石英玻璃的吸收谱进行了模拟,得到了与实验结果一致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吸收峰.模拟结果显示,吸收峰来源于Ag和Cu注入石英玻璃后形成纳米颗粒的光吸收.假定Ag,Cu双元素注入石英玻璃后形成合金结构,M G理论模拟结果与实验吻合良好,说明形成合金结构的可能性很大.同时,用电子自由程理论对金属颗粒的介电函数进行了修正,给出了可以反映共振吸收峰的峰宽和强度随颗粒尺寸变化的模拟结果,为光开关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英玻璃 光学吸收谱 MIE理论 Maxwell-Garnett理论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吸收 离子注入 金属纳米颗粒 离子 离子 玻璃基体复合材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