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生物柴油混合燃料对车用高压共轨柴油机微粒排放粒度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
3
1
作者
赖春杰
孙万臣
+3 位作者
李国良
谭满志
陈士宝
邹明森
《汽车工程学报》
2011年第1期53-59,共7页
试验研究了不同添加比例的生物柴油(BTL)混合燃料对高压共轨柴油机微粒(PM)排放的影响,分析了BTL/柴油混合燃料PM粒度分布特征,揭示了BTL添加比例对柴油机PM排放粒度分布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高压共轨柴油机PM排放粒径绝大部分在300nm...
试验研究了不同添加比例的生物柴油(BTL)混合燃料对高压共轨柴油机微粒(PM)排放的影响,分析了BTL/柴油混合燃料PM粒度分布特征,揭示了BTL添加比例对柴油机PM排放粒度分布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高压共轨柴油机PM排放粒径绝大部分在300nm以下,BTL燃料PM粒度分布呈双峰结构,以小粒径核态PM为主,占PM总数的60%以上,随BTL添加比例增加,核态PM数量增多,50nm以上的积聚态PM减少且峰值区域向小粒径方向偏移;石化柴油燃料PM粒度分布呈单峰结构,峰值区域在50~100nm之间,积聚态PM居多。负荷对PM粒度分布影响较大,随着负荷增加核态PM所占比例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共轨柴油机
生物柴油(BTL)
微粒
(
pm
)排放
粒度分布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低温等离子体降低柴油机微粒和NO_x排放试验研究
被引量:
2
2
作者
徐辉
蔡忆昔
+2 位作者
李小华
施蕴曦
李伟俊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418-2423,共6页
为降低柴油机微粒(PM)和NO_x排放,基于介质阻挡放电原理设计低温等离子体(NTP)发生器;利用NTP,对加装柴油机微粒捕集器的柴油机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工况下,柴油机微粒排放的粒径分布呈单峰分布,93%的微粒是超细微粒;柴油机微...
为降低柴油机微粒(PM)和NO_x排放,基于介质阻挡放电原理设计低温等离子体(NTP)发生器;利用NTP,对加装柴油机微粒捕集器的柴油机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工况下,柴油机微粒排放的粒径分布呈单峰分布,93%的微粒是超细微粒;柴油机微粒捕集器(DPF)对微粒数量的捕集效率约为93.8%;NTP活性气体通入后,与未通入NTP的DPF下游微粒的数量密度相比,DPF下游微粒排放的数量密度减小了68%,粒径尺寸在25.5-124.1nm减小幅度相对较大,约为80%,微粒的几何平均直径也有所减小;DPF和NTP活性气体双重作用可在降低微粒排放的同时降低NO_x排放;微粒数量密度减小98%,NO_x转化效率约为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低温等离子体(NTP)
微粒
(
pm
)
氮氧化物(NOx)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大气微粒二次有机碳形成特性研究
被引量:
1
3
作者
樊国恕
李秋明
林锐敏
《过程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823-826,共4页
悬浮微粒为空气污染主要项目之一,且PM1(气动直径小于1 μm之微粒)为引起呼吸道各种病变的最主要污染,因此了解大气环境悬浮微粒之来源与特性,是保护人民健康及空气品质的首要工作.本研究分别于高雄市小港(都会区)与台东县太麻里(郊区)...
悬浮微粒为空气污染主要项目之一,且PM1(气动直径小于1 μm之微粒)为引起呼吸道各种病变的最主要污染,因此了解大气环境悬浮微粒之来源与特性,是保护人民健康及空气品质的首要工作.本研究分别于高雄市小港(都会区)与台东县太麻里(郊区)进行大气悬浮微粒测定,量测大气悬浮微粒中PM1及PM10之质量浓度与分布,并利用元素分析仪分析微粒中之有机碳(organic carbon,OC)与元素碳(elemental carbon,EC)含量.分析研究期间所得样本结果显示,都会区PM1及PM10有机碳(OC)及元素碳(EC)之浓度均较郊区高,且OC浓度又比EC高;而郊区PM1及PM10之OC及EC之含量较都会区之含量高.若以最小比值估计法OCsec=OCtotal-(OC/EC)minxEC,可估算都会区大气微粒PM1及PM10有机碳成分中约有30.4%及33.0%,郊区之PM1及PM10有机碳成分中则约有40.1%及17.6%,为挥发性有机物气固相传输所形成之二次有机碳组成,结果显示较细微粒(PM1)二次有机碳之含量较高,且郊区大气中亦有相当比例之二次有机碳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
微粒
(
pm
1/
pm
10)
总碳(TC)
元素碳(EC)
有机碳(OC)
二次有机碳(OCsec)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生物柴油混合燃料对车用高压共轨柴油机微粒排放粒度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
3
1
作者
赖春杰
孙万臣
李国良
谭满志
陈士宝
邹明森
机构
吉林大学汽车动态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交通技师学院汽车工程系
出处
《汽车工程学报》
2011年第1期53-59,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876039)
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重点项目(20080349)
文摘
试验研究了不同添加比例的生物柴油(BTL)混合燃料对高压共轨柴油机微粒(PM)排放的影响,分析了BTL/柴油混合燃料PM粒度分布特征,揭示了BTL添加比例对柴油机PM排放粒度分布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高压共轨柴油机PM排放粒径绝大部分在300nm以下,BTL燃料PM粒度分布呈双峰结构,以小粒径核态PM为主,占PM总数的60%以上,随BTL添加比例增加,核态PM数量增多,50nm以上的积聚态PM减少且峰值区域向小粒径方向偏移;石化柴油燃料PM粒度分布呈单峰结构,峰值区域在50~100nm之间,积聚态PM居多。负荷对PM粒度分布影响较大,随着负荷增加核态PM所占比例逐渐减小。
关键词
高压共轨柴油机
生物柴油(BTL)
微粒
(
pm
)排放
粒度分布
Keywords
common-rail diesel engine
biodiesel
particulate matter(
pm
) emission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分类号
U473.1 [机械工程—车辆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低温等离子体降低柴油机微粒和NO_x排放试验研究
被引量:
2
2
作者
徐辉
蔡忆昔
李小华
施蕴曦
李伟俊
机构
江苏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出处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418-2423,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176067)
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资助项目(PDPA)
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资助项目(2013-ZBZZ-036)
文摘
为降低柴油机微粒(PM)和NO_x排放,基于介质阻挡放电原理设计低温等离子体(NTP)发生器;利用NTP,对加装柴油机微粒捕集器的柴油机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工况下,柴油机微粒排放的粒径分布呈单峰分布,93%的微粒是超细微粒;柴油机微粒捕集器(DPF)对微粒数量的捕集效率约为93.8%;NTP活性气体通入后,与未通入NTP的DPF下游微粒的数量密度相比,DPF下游微粒排放的数量密度减小了68%,粒径尺寸在25.5-124.1nm减小幅度相对较大,约为80%,微粒的几何平均直径也有所减小;DPF和NTP活性气体双重作用可在降低微粒排放的同时降低NO_x排放;微粒数量密度减小98%,NO_x转化效率约为57%.
关键词
柴油机
低温等离子体(NTP)
微粒
(
pm
)
氮氧化物(NOx)
Keywords
diesel engine
non-thermal plasma(NTP)
particulate matter(
pm
)
nitrogen oxide(NOx)
分类号
TK421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动力机械及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气微粒二次有机碳形成特性研究
被引量:
1
3
作者
樊国恕
李秋明
林锐敏
出处
《过程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823-826,共4页
基金
感谢基金(NSC90-2211-E-327-003)研究经费之补助.
文摘
悬浮微粒为空气污染主要项目之一,且PM1(气动直径小于1 μm之微粒)为引起呼吸道各种病变的最主要污染,因此了解大气环境悬浮微粒之来源与特性,是保护人民健康及空气品质的首要工作.本研究分别于高雄市小港(都会区)与台东县太麻里(郊区)进行大气悬浮微粒测定,量测大气悬浮微粒中PM1及PM10之质量浓度与分布,并利用元素分析仪分析微粒中之有机碳(organic carbon,OC)与元素碳(elemental carbon,EC)含量.分析研究期间所得样本结果显示,都会区PM1及PM10有机碳(OC)及元素碳(EC)之浓度均较郊区高,且OC浓度又比EC高;而郊区PM1及PM10之OC及EC之含量较都会区之含量高.若以最小比值估计法OCsec=OCtotal-(OC/EC)minxEC,可估算都会区大气微粒PM1及PM10有机碳成分中约有30.4%及33.0%,郊区之PM1及PM10有机碳成分中则约有40.1%及17.6%,为挥发性有机物气固相传输所形成之二次有机碳组成,结果显示较细微粒(PM1)二次有机碳之含量较高,且郊区大气中亦有相当比例之二次有机碳组成.
关键词
悬浮
微粒
(
pm
1/
pm
10)
总碳(TC)
元素碳(EC)
有机碳(OC)
二次有机碳(OCsec)
分类号
TQ02-55 [化学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生物柴油混合燃料对车用高压共轨柴油机微粒排放粒度分布的影响
赖春杰
孙万臣
李国良
谭满志
陈士宝
邹明森
《汽车工程学报》
2011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低温等离子体降低柴油机微粒和NO_x排放试验研究
徐辉
蔡忆昔
李小华
施蕴曦
李伟俊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大气微粒二次有机碳形成特性研究
樊国恕
李秋明
林锐敏
《过程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