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药提取物在肝微粒体和相关自由基模型中反应性的筛选 被引量:3
1
作者 海春旭 王文亮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2004年第5期286-289,共4页
背景与目的 :检验“抗氧化剂复合链”假说指导筛选的复合抗氧化剂在大鼠肝微粒体自由基反应模型中的反应性。材料与方法 :微粒体模型和动物模型和微粒体脂质过氧化活化体系包括 :CCl4、Vc/Fe+ + 、CHP、耗氧量等模型以及相关自由基反应... 背景与目的 :检验“抗氧化剂复合链”假说指导筛选的复合抗氧化剂在大鼠肝微粒体自由基反应模型中的反应性。材料与方法 :微粒体模型和动物模型和微粒体脂质过氧化活化体系包括 :CCl4、Vc/Fe+ + 、CHP、耗氧量等模型以及相关自由基反应模型包括羟胺竞争法发生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抗坏血酸/铜产生羟自由基等模型 ,筛选和测定了中药的水和乙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 ,以及经过筛选组成的复合抗氧化剂对自由基的综合抑制效应。结果 :当归、人参、枸杞、黄芪、党参的水提取液在微粒体CCl4、VC/Fe+ + 、CHP激发模型及自由基模型中 ,均呈现不同程度的脂质过氧化的抑制作用 ,但是 ,人参水提取液除了对VC/Fe+ + 激发模型的抑制作用较弱外 ,均表现出较强的抗氧化作用 ;枸杞、党参、黄芪水提取液除了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模型和枸杞乙醇提取液对CHP模型呈现较强的过氧化刺激作用外 ,各种乙醇提取液对CCl4、VC/Fe+ + 、CHP和摄氧量激发模型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复合抗氧化剂_安体欣对所选模型均呈现较强的自由基生成抑制作用。结论 :中药当归、人参、枸杞、黄芪、党参的水或乙醇单独提取物的抗氧化作用存在局限性 ,在不同模型系统中呈现不同的反应性_即抑制或刺激作用。经过按“抗氧化剂复合链假说”筛选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粒体模型 抗氧化剂 自由基
下载PDF
酶促微粒体脂质过氧化模型的建立
2
作者 孙贵范 李富君 +1 位作者 邱立岩 丁桂英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4期197-199,共3页
动用全外实验,对NADPH/FeSO4诱发的微粒体脂质过氧化(LP)发生条件及反应历程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327℃水浴,微粒体蛋白浓度为1.0mg/ml,pH值7.4的0.1mol/LTris-HCL缓冲液的条件... 动用全外实验,对NADPH/FeSO4诱发的微粒体脂质过氧化(LP)发生条件及反应历程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327℃水浴,微粒体蛋白浓度为1.0mg/ml,pH值7.4的0.1mol/LTris-HCL缓冲液的条件下,150μmol/LNADPH和4.45μmol/l/LFeSO4可使微粒全中丙二醛(MDA)含量于反应15分钟内迅速上升,30分钟时达到高峰,以后趋于平稳。揭示一定比例的NADPH/FeSO4可有效地激发微粒体L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型辅酶Ⅱ 微粒体模型 脂质过氧化
下载PDF
Vc/FeSO_4诱发微粒体脂质过氧化模型的建立
3
作者 李富君 孙贵范 +3 位作者 赵明 刘淑兰 吕秀强 陆春伟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1997年第2期73-75,共3页
运用体外实验、对Vc/FeSO_4。诱发的微粒体脂质过氧化(LP)发生条件及反应历程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37℃水浴30min,微粒体蛋白浓度为1.0mg/ml,4μmol/LFeSO_4.pH值7.4的0.1mol/LTris-HCl缓冲浪的条件下,Vc低浓度(0.25mm... 运用体外实验、对Vc/FeSO_4。诱发的微粒体脂质过氧化(LP)发生条件及反应历程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37℃水浴30min,微粒体蛋白浓度为1.0mg/ml,4μmol/LFeSO_4.pH值7.4的0.1mol/LTris-HCl缓冲浪的条件下,Vc低浓度(0.25mmol/L以下)时可刺激LP,但高浓度的Vc(>0.25mmol/L)则抑制LP,其中Vc为0.05mmol/L时.微粒体中MDA含量于反应后迅速上升,30min达到高峰.以后趋于平稳。揭示:一定比例的Vc/FeSO_4可有效地激发微粒体LP。本研究初步建立了微粒体LP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生毒理学 VC 微粒体模型 过氧化脂质
下载PDF
药物代谢体外模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4
作者 杨本坤 王素军 +1 位作者 莫李立 曾洁 《广东药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6期649-652,共4页
对药物代谢体外模型进行综述。介绍各模型的研究方法、特点和应用进展,为药物代谢的科学评价提供重要的参考。
关键词 药物代谢 微粒体模型 基因重组酶系模型 肝细胞模型 肝灌流模型 肝组织切片模型
下载PDF
三七醇提物对大鼠肝组织体内外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胡军霞 海春旭 梁欣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2011年第3期171-175,180,共6页
目的:研究三七(panax notoginseng,PNG)醇提物对大鼠肝组织的体内外抗氧化作用。方法:采用羟自由基(·OH)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两种化学发光体系,观察三七醇提物对化学发光强度的抑制作用;采用过氧基异丙苯(cumene hydroperoxi... 目的:研究三七(panax notoginseng,PNG)醇提物对大鼠肝组织的体内外抗氧化作用。方法:采用羟自由基(·OH)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两种化学发光体系,观察三七醇提物对化学发光强度的抑制作用;采用过氧基异丙苯(cumene hydroperoxide,CHP)、维生素C(V_c)/硫酸亚铁(Fe^(2+))和四氯化碳(CCl_4)/还原型辅酶Ⅱ(NADPH)作为激发剂,建立3种微粒体脂质过氧化(lipid peroxidation,LPO)损伤模型,观察三七醇提物对内二醛(MDA)生成的抑制作用。用^(60)Coγ射线辐照大鼠建立氧化损伤模型,观察三七醇提物对肝组织的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含量及活性的影响,以及对MDA生成的抑制作用。结果:在两种化学发光的体系中,三七醇提物对O_2^-和·OH的抑制率均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且呈明显剂量-效应关系,三七醇提物对O_2^-和·OH的IC_(50)分别为1.25和0.625/mg/ml;3种LPO损伤模型中三七醇提物不同浓度组的MDA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体大鼠氧化损伤模型实验的肝组织中,三七醇提物不同剂量灌胃组[(50、225和450mg/(kg·d)],其MDA的含量均较阳性对照组(仅做^(60)Coγ照射)降低(P<0.05);225和450mg/(kg·d)剂量组CAT活性较阳性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其450mg/(kg·d)剂量组SOD的活性较阳性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而225和1450mg/(kg·d)剂量组GSSG含量较阳性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三七醇提物对体外氧化损伤模型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对辐射引起的大鼠体内肝脏氧化损伤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修复功效,并呈剂量-效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 辐射 抗氧化 微粒体模型 自由基
下载PDF
人肝微粒-小鼠3T3细胞联合模型评价氟咯草酮代谢后的体外细胞毒性 被引量:1
6
作者 胡玥 周谡 +3 位作者 刘诗宏 石劲敏 周志俊 唐黎明 《毒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35-339,共5页
目的建立人肝微粒-小鼠3T3细胞联合模型,并应用该模型评价氟咯草酮代谢后的体外细胞毒性。方法以环磷酰胺和他莫西芬分别作为代谢增毒和代谢减毒的模型药物,建立人肝微粒体-小鼠3T3细胞联合模型。首先将环磷酰胺和他莫西芬分别配制成一... 目的建立人肝微粒-小鼠3T3细胞联合模型,并应用该模型评价氟咯草酮代谢后的体外细胞毒性。方法以环磷酰胺和他莫西芬分别作为代谢增毒和代谢减毒的模型药物,建立人肝微粒体-小鼠3T3细胞联合模型。首先将环磷酰胺和他莫西芬分别配制成一系列浓度的工作溶液,加入人肝微粒体系孵育180 min后离心,将上清液与培养基1∶1混合获得孵育液。将孵育液与未经代谢的细胞供试液同时给予小鼠3T3细胞,给药48 h后,开展CCK-8试验,利用测得的吸光度(A)值,计算细胞供试液及孵育液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以及IC50比值,并以IC50比值为指标评价模型药物的代谢毒性。待测化合物氟咯草酮采用与模型药物相同的方法。结果环磷酰胺IC50比值大于535.31%,经人肝微粒体代谢后对3T3细胞毒性显著增加。他莫西芬IC50比值小于5.58%,经代谢后对3T3细胞毒性显著降低。符合二者作为代谢增毒和代谢减毒代表性药物的特征。氟咯草酮IC50比值大于391.38%,表明经代谢后对3T3细胞毒性增加。结论成功建立人肝微粒-小鼠3T3细胞联合模型。待测化合物氟咯草酮经代谢后毒性增加,为进一步的毒理学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肝微粒体-小鼠3T3细胞联合模型 氟咯草酮 代谢细胞毒性
原文传递
从肠吸收屏障网络进行中药基础研究的思路及探索 被引量:24
7
作者 谭晓斌 贾晓斌 +2 位作者 陈彦 刘中秋 Hu Ming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520-1524,共5页
口服是中药的主要用药方式,需要克服肠道吸收屏障网络作用,发挥其药效。综述了肠吸收屏障网络研究的技术方法体系,对完善这一体系并使之适宜于中药复杂体系的研究提出新的思路,建立适合于中药特点的肠吸收屏障网络研究技术平台。从肠吸... 口服是中药的主要用药方式,需要克服肠道吸收屏障网络作用,发挥其药效。综述了肠吸收屏障网络研究的技术方法体系,对完善这一体系并使之适宜于中药复杂体系的研究提出新的思路,建立适合于中药特点的肠吸收屏障网络研究技术平台。从肠吸收屏障网络角度,探讨中药炮制机制、中药复方配伍机制、中药与化学药联合用药对药物吸收的促进作用及其对生物利用度的影响,为研究中药组分胃肠渗透性,设计现代中药剂型提供依据。从肠吸收屏障网络研究中药,具有广阔的前景,必将推动中药现代化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吸收屏障网络 中药 在体肠灌流模型 CACO-2细胞模型 微粒体模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