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IS中线形和球形金属微粒的运动行为和危害性 被引量:30
1
作者 张连根 路士杰 +2 位作者 李成榕 王海青 唐志国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4217-4225,共9页
为了研究气体绝缘组合电器(GIS)中线形和球形两种典型微粒污染物运动行为和危害性,在实验室搭建了以实际126kV GIS设备为原型的2∶1缩比实验腔体,记录了球形和线形微粒在腔体内起跳、碰撞、运动与停止的全过程,对微粒的运动行为特征进... 为了研究气体绝缘组合电器(GIS)中线形和球形两种典型微粒污染物运动行为和危害性,在实验室搭建了以实际126kV GIS设备为原型的2∶1缩比实验腔体,记录了球形和线形微粒在腔体内起跳、碰撞、运动与停止的全过程,对微粒的运动行为特征进行了描述和总结,对两类微粒最终停止位置以及不同停止位置处的危害性进行了统计分析,并通过不同微粒初始位置、不同外施电压下的多次重复性实验论证了实验结果的一般性。研究结果表明:球形微粒起跳后,径向起跳高度2mm左右;线形微粒起跳时,一端首先抬起,然后微粒站立跳动,径向起跳高度5mm左右。球形微粒与绝缘子碰撞会弹回,经过充分运动最终全部停止在外侧弱电场区;线形微粒与绝缘子碰撞作用易形成吸附,吸附于绝缘子的线形微粒易引起局部放电和诱发沿面闪络,危害性高于球形微粒。分析了重力、库仑力、电场梯度力及镜像力对两类微粒运动行为的影响,并论证了接触面镜像力所引起的静摩擦力差异是线形微粒与球形微粒在绝缘子表面吸附情况不同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绝缘组合电器(GIS) 球形微粒 线形微粒 微粒运动行为 微粒危害性
下载PDF
一种基于距离行为模型的改进微粒群算法 被引量:7
2
作者 王辉 钱锋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0期30-32,共3页
提出一种基于距离行为模型的改进微粒群算法,根据微粒所处区域来调整其飞行的速度。在吸引区域微粒加速飞向群体最优位置,在排斥区域按正常速度飞行。为了研究算法的性能,对几种典型高维非线性函数进行了测试。研究结果表明,与基本微粒... 提出一种基于距离行为模型的改进微粒群算法,根据微粒所处区域来调整其飞行的速度。在吸引区域微粒加速飞向群体最优位置,在排斥区域按正常速度飞行。为了研究算法的性能,对几种典型高维非线性函数进行了测试。研究结果表明,与基本微粒群算法相比,改进后的微粒群算法提高了算法的收敛速度和收敛精度,改善了算法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粒群算法 吸引 排斥 距离行为微粒群算法
下载PDF
基于量子行为的微粒群优化算法的图像分割 被引量:4
3
作者 龙海侠 须文波 孙俊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8期54-55,76,共3页
在图像处理中提出的图像颜色分割是一个重要性和具有挑战性的难题。当一幅图像中包含相似的和(或者)非固定的纹理区域时,难以计算出精确的纹理区域和分割区域的最优的数目。在这篇文章中,寻找出了一种实用而广泛的图像分割方法——基于... 在图像处理中提出的图像颜色分割是一个重要性和具有挑战性的难题。当一幅图像中包含相似的和(或者)非固定的纹理区域时,难以计算出精确的纹理区域和分割区域的最优的数目。在这篇文章中,寻找出了一种实用而广泛的图像分割方法——基于量子行为的微粒群优化算法(QPSO)的图像颜色分割方法,把图像分割问题看作一个最优化问题,并且采用QPSO的进化策略聚类颜色特征空间中的区域。QPSO不仅参数个数少,随机性强,并且能覆盖所有解空间,保证算法的全局收敛。文中给出了三幅图像的分割效果,证明了QPSO算法在自动的和无监督的颜色分割上具有很好的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颜色分割 量子行为微粒群优化算法 聚类
下载PDF
基于量子行为微粒群优化算法的图像增强方法 被引量:6
4
作者 孙勇强 须文波 孙俊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02-204,共3页
为了提高图像增强的自适应性和通用性,提出了基于量子行为的微粒群优化算法(QPSO)的图像增强方法,将图像增强作为最优化问题来明确地表示。并且使用了一种新的目标函数评价算法的性能。QPSO没有过多参数需要调整,随机性强,能够保证算法... 为了提高图像增强的自适应性和通用性,提出了基于量子行为的微粒群优化算法(QPSO)的图像增强方法,将图像增强作为最优化问题来明确地表示。并且使用了一种新的目标函数评价算法的性能。QPSO没有过多参数需要调整,随机性强,能够保证算法的高效性和全局收敛性。实例仿真证实了QPSO在图像增强上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增强 基于量子行为微粒群优化算法 目标函数
下载PDF
基于量子行为的微粒群优化算法的数据聚类 被引量:2
5
作者 唐槐璐 须文波 龙海侠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49-51,共3页
在PSO聚类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量子行为的微粒群优化算法(QPSO)的数据聚类。QPSO算法不仅参数个数少、随机性强,并且能覆盖所有解空间,保证算法的全局收敛。PSO与QPSO算法的不同在于聚类中心的进化上,实验中用到四个数据集比较的结... 在PSO聚类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量子行为的微粒群优化算法(QPSO)的数据聚类。QPSO算法不仅参数个数少、随机性强,并且能覆盖所有解空间,保证算法的全局收敛。PSO与QPSO算法的不同在于聚类中心的进化上,实验中用到四个数据集比较的结果,证明了QPSO优于PSO聚类方法。在聚类过程中使用了一种新的度量代替Euclidean标准,实验证明了新的度量方法比Euclidean标准更具有健壮性,聚类的结果更精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类 基于量子行为微粒群优化算法 新的度量
下载PDF
基于量子行为微粒群优化算法的彩色图像增强
6
作者 秦媛媛 《科技信息》 2009年第18期181-182,共2页
为了提高图像增强的自适应性和通用性,本文提出了基于量子行为的微粒群优化算法(QPSO)的彩色图像增强方法,将图像增强作为最优化问题来明确地表示。将在RGB空间表示的降质图像转换到与人类视觉系统特性相适应的HIS颜色空间进行增强,提... 为了提高图像增强的自适应性和通用性,本文提出了基于量子行为的微粒群优化算法(QPSO)的彩色图像增强方法,将图像增强作为最优化问题来明确地表示。将在RGB空间表示的降质图像转换到与人类视觉系统特性相适应的HIS颜色空间进行增强,提出了应用于亮度I分量的新的目标函数。仿真结果证明所提出的方法在彩色图像增强上有很好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图像增强 基于量子行为微粒群优化算法 非完全β函数 目标函数
下载PDF
从核心素养中“微粒观”和“模型认知”角度出发分析电化学装置——高三电化学专题复习课 被引量:6
7
作者 黄毓展 蔡立媚 李震宇 《化学教与学》 2018年第5期52-57,共6页
本研究在学生访谈和文献阅读的基础上,确定电化学装置中学生的学困点;在课堂上对近5年高考中有关电化学装置的考点进行梳理和分析,并从微粒在电化学装置中行为的角度出发,帮助学生建立起解决电化学装置的工作原理问题的思维模型,从而可... 本研究在学生访谈和文献阅读的基础上,确定电化学装置中学生的学困点;在课堂上对近5年高考中有关电化学装置的考点进行梳理和分析,并从微粒在电化学装置中行为的角度出发,帮助学生建立起解决电化学装置的工作原理问题的思维模型,从而可以完整有序地分析电化学装置的工作过程,最后通过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评价教学效果,结果表明该课例的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粒行为 思维模型 电化学装置 高三复习
下载PDF
基于分散微粒群算法的二维模糊最大熵图像分割
8
作者 田杰 曾建潮 侯明冬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9期188-190,共3页
该文研究了基于二维模糊信息熵的图像分割方法,针对二维模糊信息熵图像分割方法求取阈值时存在的计算复杂、时间长、实用性差等问题,提出了基于优化微粒群算法的二维最大熵图像分割方法。DPSO算法对图像的二维阈值空间进行全局搜索,并... 该文研究了基于二维模糊信息熵的图像分割方法,针对二维模糊信息熵图像分割方法求取阈值时存在的计算复杂、时间长、实用性差等问题,提出了基于优化微粒群算法的二维最大熵图像分割方法。DPSO算法对图像的二维阈值空间进行全局搜索,并将搜索得到的二维熵最大值所对应的点灰度-区域灰度均值作为阈值进行图像分割。同时,为了避免该算法收敛到局部最优解的问题,在算法中引入了变异策略。通过实验显示了该算法在收敛性和计算效率上较QPSO在内其它优化算法具有更好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分割 二维模糊最大熵 分散粒子群优化算法 粒子群优化算法 算子行为微粒群优化算法
下载PDF
QPSO算法求解无约束多目标优化问题 被引量:7
9
作者 管芳景 须文波 +1 位作者 孙俊 张春燕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4期3285-3287,3290,共4页
在分析了用基于目标加权的PSO算法(WAPSO)的基础上,研究了利用基于量子行为的微粒群优化算法(QPSO)来解决多目标优化问题。提出了基于目标加权的QPSO算法(WAQPSO),利用WAQPSO算法解决无约束的多目标优化问题,通过典型的多目标测试函数实... 在分析了用基于目标加权的PSO算法(WAPSO)的基础上,研究了利用基于量子行为的微粒群优化算法(QPSO)来解决多目标优化问题。提出了基于目标加权的QPSO算法(WAQPSO),利用WAQPSO算法解决无约束的多目标优化问题,通过典型的多目标测试函数实验,验证了该算法解决无约束多目标问题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子群优化(PSO) 目标加权 多目标优化 无约束优化 具有量子行为微粒群优化算法
下载PDF
基于QPSO的二维模糊最大熵图像阈值分割方法 被引量:8
10
作者 田杰 曾建潮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30-232,共3页
针对运用图像分割方法求取阈值时存在的计算复杂、时间长、实用性差等问题,提出一种新的二维最大熵图像分割方法,该方法利用基于量子行为的微粒群算法对图像的二维阈值空间进行全局搜索,并将搜索到的二维熵最大值所对应的点灰度-区域灰... 针对运用图像分割方法求取阈值时存在的计算复杂、时间长、实用性差等问题,提出一种新的二维最大熵图像分割方法,该方法利用基于量子行为的微粒群算法对图像的二维阈值空间进行全局搜索,并将搜索到的二维熵最大值所对应的点灰度-区域灰度均值作为阈值进行图像分割。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一定优越性,在执行时间与收敛性方面均得到较理想的分割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分割 二维模糊最大熵 量子行为微粒群优化算法
下载PDF
基于向量求值的QPSO算法在多目标优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管芳景 须文波 +1 位作者 孙俊 薛桢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6-48,107,共4页
在分析了VEGA和VEPSO解决多目标问题的基础上,研究了基于量子行为的微粒群优化算法(QPSO)解决多目标问题,并提出一种基于向量求值的QPSO多目标优化算法,即VEQPSO。在VEQPSO算法中改进了粒子的进化公式,通过典型的多目标测试函数所做的实... 在分析了VEGA和VEPSO解决多目标问题的基础上,研究了基于量子行为的微粒群优化算法(QPSO)解决多目标问题,并提出一种基于向量求值的QPSO多目标优化算法,即VEQPSO。在VEQPSO算法中改进了粒子的进化公式,通过典型的多目标测试函数所做的实验,验证了该算法解决多目标问题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GA VEPSO 多目标优化 具有量子行为微粒群优化算法
下载PDF
基于QPSO的数据聚类及在图像颜色分割中的应用
12
作者 须文波 胡永钢 +1 位作者 龙海侠 孙俊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9期39-41,48,共4页
聚类算法在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等许多地方有广泛的应用,探索了基于QPSO的数据聚类及其在图像分割中的应用,提出了一种新的距离度量的聚类算法,在分析PSO聚类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QPSO聚类算法,给出了相应的实验结果和算法讨论。
关键词 聚类 基于量子行为微粒群优化 新的度量 图像分割
下载PDF
基于QPSO算法的图像颜色分割
13
作者 龙海侠 须文波 孙俊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18-219,共2页
目前不同种类的纹理区域组成的彩色图像分割还是一个难点。当一幅图像中包含相似的和(或)非固定的纹理区域时,难以计算出精确的纹理区域和分割区域的最优数目。描述了基于量子行为的微粒群优化算法(QPSO)的图像颜色分割方法,把图像分割... 目前不同种类的纹理区域组成的彩色图像分割还是一个难点。当一幅图像中包含相似的和(或)非固定的纹理区域时,难以计算出精确的纹理区域和分割区域的最优数目。描述了基于量子行为的微粒群优化算法(QPSO)的图像颜色分割方法,把图像分割问题看作一个最优化问题并且采用QPSO的进化策略聚类颜色特征空间中的区域。QPSO不仅参数个数少、随机性强,并且能覆盖所有解空间,保证算法的全局收敛。给出了三幅图像的分割效果,证明了QPSO算法在自动的和无监督的纹理分割上具有很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图像分割 量子行为微粒群优化算法 聚类
下载PDF
基于AQPSO算法的图像增强研究
14
作者 孙勇强 《科技信息》 2009年第23期144-145,共2页
首次将AQPSO算法成功地用于解决图像增强问题,并且使用了一种新的目标函数评价算法的性能。AQPSO比较接近于高水平智能群体的社会有机体的学习过程,能保证种群不断地进化,稳定性强,仿真结果证明AQPSO算法在图像增强算法中有很好的性能。
关键词 图像增强 适应性的基于量子行为微粒群优化算法 目标函数
下载PDF
Microstructure and abrasive wear behaviour of anodizing composite films containing Si C nanoparticles on Ti6Al4V alloy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松梅 郁秀梅 +3 位作者 刘建华 于美 吴量 杨康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12期4415-4423,共9页
Anodized composite films containing Si C nanoparticles were synthesized on Ti6Al4 V alloy by anodic oxidation procedure in C4O6H4Na2 electrolyte.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 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scopy(EDS) ... Anodized composite films containing Si C nanoparticles were synthesized on Ti6Al4 V alloy by anodic oxidation procedure in C4O6H4Na2 electrolyte.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 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scopy(EDS) and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XPS) were employed to characterize the morphology and composition of the films fabricated in the electrolytes with and without addition of Si C nanoparticles. Results show that Si C particles can be successfully incorporated into the oxide film during the anodizing process and preferentially concentrate within internal cavities and micro-cracks. The ball-on-disk sliding tests indicate that Si C-containing oxide films register much lower wear rate than the oxide films without Si C under dry sliding condition. Si C particles are likely to melt and then are oxidized by frictional heat during sliding tests. Potentiodynamic polarization behavior reveals that the anodized alloy with Si C nanoparticles results in a reduction in passive current density to about 1.54×10-8 A/cm2, which is more than two time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Ti O2 film(3.73×10-8 A/cm2). The synthesized composite film has good anti-wear and anti-corrosion properties and the growth mechanism of nanocomposite film is also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6Al4V alloy anodic oxidation Si C nanoparticle composite film
下载PDF
A review of fundamental factors affecting diesel PM oxidation behaviors 被引量:8
16
作者 GAO JianBing MA ChaoChen +2 位作者 XING ShiKai SUN LiWei HUANG LiYong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3期330-345,共16页
Diesel particulate matter(DPF) is usually employed to meet the stringent regulations on particulate matter(PM) emissions for diesel engine. To resolve the DPF regeneration problem, comprehensive information about the ... Diesel particulate matter(DPF) is usually employed to meet the stringent regulations on particulate matter(PM) emissions for diesel engine. To resolve the DPF regeneration problem, comprehensive information about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PM oxidation behaviors must be understood. Large amounts of factors related to PM oxidation activity have been investigated, however, some relations are still ambiguous. This paper reviews the factors related to PM oxidation activity that the factors are divided into the engine-correlated and engine-uncorrelated factors. The methods with both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to test the oxidation behaviors are introduced. The microstructure and ingredient being fundamental factors affecting PM oxidation behaviors are as the principle line to correlate PM oxidation behaviors and engine-correlated factors. The relations of engine-correlated factors with oxidation behaviors are obtained though advanced technologies that are mutual complementation. The engine-uncorrelated factors are also reviewed that these factors are vital to oxidation activity changes. Multiple-factor analysis rather than single-factor analysis should be developed to make the oxidation behaviors of diesel PM more clea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esel PM oxidation behaviors microstructure ingredient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