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种海水鱼工厂化循环水养殖中微细颗粒物的赋存特征
1
作者 卢洋 朱弦一 +4 位作者 郭悦 谷晶 杨国军 任同军 王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43-1150,共8页
为了明晰工厂化循环水处理系统对水中微细颗粒物的去除效果,对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和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过程中微细颗粒物的质量、组成和粒径分布的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弧形筛、... 为了明晰工厂化循环水处理系统对水中微细颗粒物的去除效果,对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和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过程中微细颗粒物的质量、组成和粒径分布的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弧形筛、泡沫分离器和生物滤池的工厂化循环水处理工艺,红鳍东方鲀和半滑舌鳎养殖池水中微细颗粒物浓度均稳定在20 mg·L^(-1)左右,且投喂后水中微细颗粒物含量明显增高,微细颗粒物中有机物所占比例均达到90%以上,表明水中微细颗粒物增多是投喂所致。红鳍东方鲀养殖池水中微细颗粒物的粒径主要分布在60~170 nm,半滑舌鳎养殖池水中微细颗粒物的粒径为95~420 nm。养殖池出水经水处理系统处理后,水中留存的微细颗粒物的粒径主要介于95~110 nm之间,表明该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粒径在60~95 nm之间和粒径大于110 nm的微细颗粒物可以被有效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水养殖系统 微细颗粒物 红鳍东方鲀 半滑舌鳎
下载PDF
燃煤烟气中的SO_3对微细颗粒物电除尘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6
2
作者 齐立强 原永涛 史亚微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39-543,共5页
采用BDL粉尘比电阻测定仪、巴柯粒度分析仪和COULTERTM SA 3100TM比表面积分析仪对某燃用准格尔煤电厂飞灰的比电阻、粒度及比表面积进行了分析,研究了烟气中SO3对微细颗粒物导电性能和团聚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锅炉额定工况下当烟气... 采用BDL粉尘比电阻测定仪、巴柯粒度分析仪和COULTERTM SA 3100TM比表面积分析仪对某燃用准格尔煤电厂飞灰的比电阻、粒度及比表面积进行了分析,研究了烟气中SO3对微细颗粒物导电性能和团聚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锅炉额定工况下当烟气中SO3的质量浓度增加约34.3 mg/m3时,飞灰比电阻降低约2个数量级,同时飞灰表面张力减小,黏附力增大,使得微细颗粒团聚为大颗粒,平均粒径增大,比表面积减小,从而使电除尘器效率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除尘器 微细颗粒物 燃煤烟气 SO3 比电阻
下载PDF
湿式相变冷凝除尘技术对微细颗粒物的脱除研究 被引量:31
3
作者 熊英莹 谭厚章 《洁净煤技术》 CAS 2015年第2期20-24,共5页
为实现微细颗粒物的有效脱除,采用Mastersizer 2000激光粒度仪和低压撞击器对颗粒物进行粒径分析,研究湿式相变冷凝除尘系统对颗粒物的凝聚、脱除性能;通过数值模拟定性考察颗粒物的凝聚作用,预测湿式相变冷凝除尘技术的除尘效果。... 为实现微细颗粒物的有效脱除,采用Mastersizer 2000激光粒度仪和低压撞击器对颗粒物进行粒径分析,研究湿式相变冷凝除尘系统对颗粒物的凝聚、脱除性能;通过数值模拟定性考察颗粒物的凝聚作用,预测湿式相变冷凝除尘技术的除尘效果。结果表明,湿式相变冷凝除尘装置入口颗粒物为峰值2.5μm的单峰分布,中间颗粒物为峰值2和30μm的双峰分布,且大颗粒所占比例高于小颗粒,说明存在显著的颗粒物凝并过程。湿式相变冷凝除尘系统对P M10以下的微细颗粒物有较好的脱除效果,各粒级颗粒物的脱除效率均大于70%,0.1~1μm颗粒物脱除效率在85%以上,明显优于传统除尘设备,表明凝并机制使系统对颗粒物有良好的适应性。流场模拟结果显示管排的存在对流场有明显扰动,可促进微细颗粒物的凝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式相变 凝聚 微细颗粒物 除尘
下载PDF
燃煤锅炉烟气微细颗粒物控制技术 被引量:15
4
作者 张磊 李彦涛 +1 位作者 艾华 李永辉 《工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8-30,共3页
燃煤锅炉排放的微细颗粒物是形成灰霾天气的主要原因之一,也会严重损害生物及人体健康。强化型湿式电除尘器可完全适应燃煤锅炉脱硫后烟气的特点,结合了传统电除尘技术、荷电液滴除尘技术和电凝并除尘技术,可高效率脱除燃煤烟气中微细... 燃煤锅炉排放的微细颗粒物是形成灰霾天气的主要原因之一,也会严重损害生物及人体健康。强化型湿式电除尘器可完全适应燃煤锅炉脱硫后烟气的特点,结合了传统电除尘技术、荷电液滴除尘技术和电凝并除尘技术,可高效率脱除燃煤烟气中微细颗粒物,具有极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锅炉 微细颗粒物 湿式电除尘器
下载PDF
微细颗粒物电凝并技术研究的新进展 被引量:9
5
作者 陈旺生 董伟 +1 位作者 郭俊一 向晓东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08年第5期1-3,共3页
电凝并技术可有效地提高静电除尘器对微细颗粒物的收集效率。介绍了国内外电凝并理论和技术研究的新进展,并提出一种新型的偶极荷电静电凝并除尘器。
关键词 微细颗粒物 电凝并 偶极荷电静电凝并除尘器
下载PDF
黄石城区夏季大气微细颗粒物中正构烷烃污染状况及源解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浩 张勇 +5 位作者 张家泉 周俊杰 卢松炯 汪迎萍 郑敬茹 赵旭德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26-29,43,共5页
通过对典型矿区城市黄石市新老城区大气微细颗粒物(PM10和PM2.5)进行样品采集,并利用热解吸-气质联用法分析其正构烷烃(n-alkane)分布特征和来源。结果表明,老城区大气微细颗粒物中n-alkane的含量明显高于新城区,且都为双峰型分布。通过... 通过对典型矿区城市黄石市新老城区大气微细颗粒物(PM10和PM2.5)进行样品采集,并利用热解吸-气质联用法分析其正构烷烃(n-alkane)分布特征和来源。结果表明,老城区大气微细颗粒物中n-alkane的含量明显高于新城区,且都为双峰型分布。通过对n-alkane的碳优势指数(CPI值)、主碳峰数(Cmax)和植物蜡参数(%WaxC)进行判断,可发现黄石城区大气微细颗粒物中n-al-kane的污染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的燃烧,间或受到陆源高等植物蜡质等生物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石市 大气微细颗粒物 正构烷烃 污染特征 源解析
下载PDF
煤种对煤燃烧过程中微细颗粒物形成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王俊峰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92-194,共3页
通过4种典型煤种的沉降炉燃烧实验,研究了不同煤种燃烧过程中以PM10为代表的微细颗粒物形成特性,通过热重实验研究了不同煤种的燃烧特性,探讨了燃煤特性对煤燃烧过程中微细颗粒物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温度为1 100℃和1 200℃时,随着... 通过4种典型煤种的沉降炉燃烧实验,研究了不同煤种燃烧过程中以PM10为代表的微细颗粒物形成特性,通过热重实验研究了不同煤种的燃烧特性,探讨了燃煤特性对煤燃烧过程中微细颗粒物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温度为1 100℃和1 200℃时,随着加权平均表观活化能的增大,PM10在总灰中的百分含量呈明显的下降趋势;随着灰熔点和氧气体积分数的增大,PM10在总灰中的百分含量提高;灰分含量越高,燃烧生成的PM10的体积分数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种 燃烧 微细颗粒物
下载PDF
方腔内微细颗粒物运动特性的格子Boltzmann方法模拟 被引量:6
8
作者 蔡新桃 郭照立 +1 位作者 郑林 郑楚光 《计算物理》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55-360,共6页
对Masselot and Chopard提出的模拟气固两相流动的格子Boltzmann-格子气(LBE-LGA)方法进行推广,能够反映两相间拖曳作用.利用该方法研究封闭方腔内的气固两相流运动特性,分析斯托克斯数St和模拟颗粒数目对颗粒群运动的影响,并与文献结... 对Masselot and Chopard提出的模拟气固两相流动的格子Boltzmann-格子气(LBE-LGA)方法进行推广,能够反映两相间拖曳作用.利用该方法研究封闭方腔内的气固两相流运动特性,分析斯托克斯数St和模拟颗粒数目对颗粒群运动的影响,并与文献结果进行比较,表明LBE-LGA方法模拟颗粒运动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固两相流 微细颗粒物 LBE-LGA方法
下载PDF
燃煤过程中Na对微细颗粒物生成特性的影响--合成焦炭法
9
作者 阮仁晖 李广林 +4 位作者 谭厚章 白胜杰 魏博 胡中发 杨富鑫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83-289,共7页
以合成焦炭为载体,研究不同种类的钠元素在煤粉燃烧过程中对微细颗粒物生成特性的影响,并通过向载体中添加煤中常见的矿物元素的氧化物(SiO_2、Al_2O_3),反映煤粉燃烧过程中钠与煤中常规矿物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无机水溶性钠更容易生... 以合成焦炭为载体,研究不同种类的钠元素在煤粉燃烧过程中对微细颗粒物生成特性的影响,并通过向载体中添加煤中常见的矿物元素的氧化物(SiO_2、Al_2O_3),反映煤粉燃烧过程中钠与煤中常规矿物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无机水溶性钠更容易生成稳定的亚微米颗粒物;在缺少氯元素的情况下,有机态钠更容易与煤中的超微米硅铝矿物反应;化学反应和物理捕捉是硅铝矿物捕捉钠元素的两种方式,其中,对于PM1-10的硅铝矿物颗粒,化学反应固定的钠含量是物理捕捉过程的2.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赋存形态 微细颗粒物 合成焦炭
下载PDF
燃煤工业锅炉超低排放改造后微细颗粒物排放特征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朋 谭厚章 +5 位作者 许鑫玮 张思聪 卢旭超 阮仁晖 刘长海 郝宝川 《节能与环保》 2018年第9期71-73,共3页
采用切割器+滤膜的取样系统,对超低排放改造后的循环流化床(CFB)锅炉、链条炉产生和排放的微细颗粒物(PM_(10)、PM_(2.5)和PM_1)进行了现场测试。结果表明,CFB锅炉炉膛出口的微细颗粒物浓度远大于链条炉。CFB锅炉布袋除尘器对微细颗粒... 采用切割器+滤膜的取样系统,对超低排放改造后的循环流化床(CFB)锅炉、链条炉产生和排放的微细颗粒物(PM_(10)、PM_(2.5)和PM_1)进行了现场测试。结果表明,CFB锅炉炉膛出口的微细颗粒物浓度远大于链条炉。CFB锅炉布袋除尘器对微细颗粒物的脱除效率可达98.12%~99.56%,而对应链条炉只有90.0%~93.6%。脱硫塔和湿式电除尘对微细颗粒物联合脱除效率约为50%~60%,脱除效果较为明显。超低排放改造后PM_(10)、PM_(2.5)和PM_1排放因子分别为0.028~0.033kg·t^(-1)、0.025~0.028 kg·t^(-1)和0.014~0.017 kg·t^(-1)。最终排放的PM_(2.5)占PM_(10)的百分比为85.2%~88.6%。这些结果对修订《大气细颗粒物一次源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排放 微细颗粒物 排放因子 CFB 链条炉基金项目: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2018C0303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1544108)
下载PDF
烧结烟气半干法脱硫微细颗粒物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海英 张春奇 +2 位作者 张宇擎 刘东 王锦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022-2029,共8页
通过激光粒度分析仪(LPSA)对烧结烟气微细颗粒物进行粒度分析,获得烧结过程烟气排放的主要微细颗粒物粒径范围及分布特性。运用扫描电镜-能谱分析仪(SEM-EDS)、X射线衍射仪(XRD)对半干法脱硫前后烧结烟气中的微细颗粒物形貌、元素组成... 通过激光粒度分析仪(LPSA)对烧结烟气微细颗粒物进行粒度分析,获得烧结过程烟气排放的主要微细颗粒物粒径范围及分布特性。运用扫描电镜-能谱分析仪(SEM-EDS)、X射线衍射仪(XRD)对半干法脱硫前后烧结烟气中的微细颗粒物形貌、元素组成和物相成分进行分析对比。结果发现:脱硫前后的烧结粉尘颗粒特性存在较大差异。在粒径分布上,脱硫前后粒径范围分别为0.816~60.988μm和0.259~407.850μm,脱硫后中位粒径向小粒径偏移;在颗粒形貌上,大烟道中以不光滑球形和不规则颗粒为主,脱硫后以板块状和片状颗粒为主。在元素和物相组成上,大烟道中颗粒中主要元素为Fe、K、Cl,Fe元素以Fe_2O_3为主,K元素主要以KCl存在,并能观察到明显的立方体KCl颗粒;脱硫后,受脱硫剂影响,颗粒物中主要元素为Ca、O、S,主要以Ca(OH)2、CaSO_3和CaSO4为主,同时还含有一定量的石英、氧化镁及一些不定形玻璃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结烟气 微细颗粒物 粒径分布 颗粒形貌 化学组分
下载PDF
低低温电除尘器脱除微细颗粒物和粉尘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锡尧 陆春媚 +2 位作者 陈勇 杨丁 黄金菊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7年第3期388-392,共5页
在模拟工况条件下,使用多功能试验除尘器、电称低压冲击系统(ELPI)等对PM_(10)、PM_(2.5)、PM_(1.0)等微细颗粒物和粉尘进行低低温电除尘技术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低入口烟气温度下(67~68℃),试验除尘器对微细颗粒物和粉尘的脱除效... 在模拟工况条件下,使用多功能试验除尘器、电称低压冲击系统(ELPI)等对PM_(10)、PM_(2.5)、PM_(1.0)等微细颗粒物和粉尘进行低低温电除尘技术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低入口烟气温度下(67~68℃),试验除尘器对微细颗粒物和粉尘的脱除效率显著高于高入口烟气温度(86~89℃)。在低入口烟气温度下,降低入口风量,微细颗粒物和粉尘脱除效率提高的程度更为显著。因为入口风量降低后,电场风速更低,微细颗粒物和粉尘在电场的停留时间更长,更有利于低低温电除尘器对微细颗粒物和粉尘的捕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低温 电除尘 微细颗粒物 粉尘 脱除效率 PM10 PM2.5 PM1.0
下载PDF
湿电除尘器在微细颗粒物净化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赵玉会 《能源环境保护》 2018年第1期44-46,共3页
介绍了湿电除尘器的基本原理、组成、结构分类、布置形式和工艺特点,应用效果表明,湿电除尘器可将烟气粉尘颗粒物排放浓度控制在10 mg/m3以内,对烟气中颗粒汞、氧化汞的脱除效率可达到60%以上,应用湿电除尘器需注意清灰冲洗液污水处理... 介绍了湿电除尘器的基本原理、组成、结构分类、布置形式和工艺特点,应用效果表明,湿电除尘器可将烟气粉尘颗粒物排放浓度控制在10 mg/m3以内,对烟气中颗粒汞、氧化汞的脱除效率可达到60%以上,应用湿电除尘器需注意清灰冲洗液污水处理、收尘极水膜分布和设备内金属材料防腐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电除尘器 微细颗粒物 净化
下载PDF
燃煤锅炉烟气微细颗粒物控制技术研究
14
作者 初建 《化工管理》 2016年第19期182-183,共2页
雾霾天气的形成,与燃煤锅炉烟气微细颗粒物的排放有着直接的关系。基于这种认识,本文在分析燃煤锅炉烟气微细颗粒物控制的重要性的基础上,对微细颗粒物的传统控制技术和新型控制技术展开了研究,从而为燃煤锅炉烟气除尘系统改造提供指导。
关键词 燃煤锅炉 烟气 微细颗粒物 控制技术
下载PDF
入口烟道喷雾对WFGD脱除微细颗粒物效率的影响
15
作者 李俊 顾琦 +1 位作者 范怀强 黄红 《环境影响评价》 2019年第5期59-62,共4页
在研究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装置(WFGD)对微细颗粒物协同脱除效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雾化凝并原理的烟道入口水喷雾技术。该技术通过在吸收塔入口喷雾少量平均粒径为20μm的清水,促进微细水雾颗粒与微细粉尘颗粒的聚结,使微细粉尘... 在研究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装置(WFGD)对微细颗粒物协同脱除效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雾化凝并原理的烟道入口水喷雾技术。该技术通过在吸收塔入口喷雾少量平均粒径为20μm的清水,促进微细水雾颗粒与微细粉尘颗粒的聚结,使微细粉尘粒径长大,从而提高WFGD系统对微细颗粒物的捕集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电厂 湿法烟气脱硫(WFGD) 微细颗粒物捕集效率 雾化凝并
下载PDF
湿式相变凝聚技术协同湿式电除尘器脱除微细颗粒物研究 被引量:20
16
作者 谭厚章 熊英莹 +1 位作者 王毅斌 曹瑞杰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710-2714,共5页
针对传统除尘设备对0.1~2μm微细颗粒物的超低脱除能力,本文首次提出了将湿式相变凝聚除尘与湿式静电除尘两者结合,以强化微细颗粒之间的团聚与长大而实现高效脱除的新型除尘方法。基于饱和烟气中可凝结气体的强制相变冷凝作用原理,同... 针对传统除尘设备对0.1~2μm微细颗粒物的超低脱除能力,本文首次提出了将湿式相变凝聚除尘与湿式静电除尘两者结合,以强化微细颗粒之间的团聚与长大而实现高效脱除的新型除尘方法。基于饱和烟气中可凝结气体的强制相变冷凝作用原理,同时考虑惯性、拦截、布朗扩散和热泳力作用等综合脱除机制,自行开发与设计了湿式相变凝聚器。该装置协同湿式电除尘器在江苏省某600 MW机组进行了工程化示范研究,并采用低压撞击器得到了凝聚器开关状态下系统进、出口的颗粒物粒度分布。结果表明:饱和烟气的相变冷凝与柔性管排的合理布置可明显提高微细颗粒物的凝聚效果;加装湿式相变凝聚器可以显著增加微细颗粒物的脱除效率,同时能够保证系统出口颗粒物排放浓度小于2 mg·m^(-3)。该技术的提出为燃煤烟气的"近零排放"指出了新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式相变凝聚 湿式电除尘器 微细颗粒物 脱除
原文传递
铁矿烧结过程微细颗粒物排放行为 被引量:3
17
作者 穆固天 春铁军 +2 位作者 朱梦飞 王臻 龙红明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7-24,34,共9页
采用ELPI+设备(荷电低压撞击器)对铁矿烧结过程微细颗粒物进行在线检测与采样,利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EDS)对采集的颗粒物形貌特征进行分析,研究铁矿烧结过程中微细颗粒物的排放行为。研究结果表明,PM10大量释放集中在烧结升温... 采用ELPI+设备(荷电低压撞击器)对铁矿烧结过程微细颗粒物进行在线检测与采样,利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EDS)对采集的颗粒物形貌特征进行分析,研究铁矿烧结过程中微细颗粒物的排放行为。研究结果表明,PM10大量释放集中在烧结升温段,且颗粒物质量浓度与数目浓度在粒径分布上有较大差异,其中质量浓度峰值区间为5.37~10.00μm,数目浓度峰值区间为0.10~0.16μm;形貌特征上,微细颗粒物呈规则的球形、方块形和片状;不同粒径物质组成差异明显,其中颗粒物中的K、Na主要以KCl和NaCl的形式存在,含量随颗粒物粒级的增大而略有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矿烧结 微细颗粒物 排放行为 形貌特征
原文传递
锅炉烟气中微细颗粒的湿式相变凝聚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朱立平 谭厚章 +4 位作者 熊英莹 惠润堂 许芸 庄柯 张方炜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10-212,215,共4页
通过相变凝聚原理,开发了一种特殊的相变凝聚装置;并将其应用到锅炉烟气中微细颗粒凝聚和脱除。通过在工业锅炉尾部加装新型湿式凝聚和除尘装置的工业试验表明:加装湿式相变凝聚装置后,可以有效保证除尘器出口烟尘排放浓度≤20 mg/m3,... 通过相变凝聚原理,开发了一种特殊的相变凝聚装置;并将其应用到锅炉烟气中微细颗粒凝聚和脱除。通过在工业锅炉尾部加装新型湿式凝聚和除尘装置的工业试验表明:加装湿式相变凝聚装置后,可以有效保证除尘器出口烟尘排放浓度≤20 mg/m3,除尘效率在8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凝聚 微细颗粒物 锅炉 烟气
下载PDF
固定源排气中可凝结颗粒物排放与测试探讨 被引量:36
19
作者 裴冰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12,共4页
阐述了可凝结颗粒物的定义及国内外颗粒物的测定方法,并就可凝结颗粒物的量级及危害进行了初步讨论,提出可凝结颗粒物应为被忽略的固定源颗粒状污染物,揭示出我国现存颗粒物采样方法存在的问题,并对此问题进行探讨,指出下一步工作的方向。
关键词 固定源 可凝结颗粒物 微细颗粒物
下载PDF
典型滤料对PM_(1.0)/PM_(2.5)/PM_(10)细颗粒物捕集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柳静献 常德强 +3 位作者 毛宁 邱乾胜 陈小松 孙熙 《中国环保产业》 2013年第6期22-25,共4页
空气中微细颗粒物是造成我国雾霾天气频发的主要原因,滤料是控制细颗粒物的核心材料。通过实验手段,就目前市场上几种常用滤料对微细颗粒物的过滤性能进行研究。数据表明,滤料在进入稳定过滤状态后,对全尘计重效率高达99.99%以上;滤料对... 空气中微细颗粒物是造成我国雾霾天气频发的主要原因,滤料是控制细颗粒物的核心材料。通过实验手段,就目前市场上几种常用滤料对微细颗粒物的过滤性能进行研究。数据表明,滤料在进入稳定过滤状态后,对全尘计重效率高达99.99%以上;滤料对PM1.0、PM2.5、PM10的计重效率分别在40.12%~83.17%、72.73%~95.45%、92.31%~99.32%;滤料对直径为2~2.5μm、5~10μm粒子的计数效率分别在55.23%~95.34%、89.77%~98.89%。这些滤料尽管对全尘的效率较高,但对细粒子的效率尚低,针对PM2.5的新型滤料亟待研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滤料 微细颗粒物 过滤 效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