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型胸腺瘤合并伴有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瘤临床病理观察
1
作者 沈艳玲 刘雪青 杨文圣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49-151,共3页
世界卫生组织(WHO)把胸腺上皮性肿瘤分成5种主要的组织学亚型(A型、AB、B1、B2和B3)以及其他少见亚型的胸腺瘤和胸腺癌,包括具有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瘤(micronodular thymoma with lymphoid stroma,MNT)。虽然在部分MNT中可见A型... 世界卫生组织(WHO)把胸腺上皮性肿瘤分成5种主要的组织学亚型(A型、AB、B1、B2和B3)以及其他少见亚型的胸腺瘤和胸腺癌,包括具有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瘤(micronodular thymoma with lymphoid stroma,MNT)。虽然在部分MNT中可见A型胸腺瘤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瘤 A胸腺瘤 伴有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瘤 临床病理
下载PDF
伴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瘤7例临床病理分析
2
作者 赵小晓 谢永辉 章宏峰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437-441,共5页
目的探讨伴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瘤(MNT)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MNT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治疗及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7例MNT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3例;年龄44~71岁,平均年龄58岁... 目的探讨伴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瘤(MNT)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MNT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治疗及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7例MNT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3例;年龄44~71岁,平均年龄58岁。病灶均位于前纵隔,其中3例位于前上纵隔,1例位于左前中纵隔。2例为重症肌无力,4例无症状者胸部CT显示纵隔占位,1例因尿频尿急行前列腺穿刺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PIN),同时全身检查示纵隔占位。镜下2例为单纯MNT,1例合并胸腺囊肿,4例合并其他类型胸腺瘤(2例为AB型胸腺瘤,1例为B2型胸腺瘤,1例为A型胸腺瘤);7例均包膜完整,1例局灶包膜侵犯,其余6例包膜无肿瘤侵犯。镜下MNT示多灶分散或融合的小上皮样结节被大量淋巴细胞间质分隔,微结节由短梭形或卵圆形细胞组成,核染色质均匀,核仁不明显,未见核分裂和坏死。上皮细胞PCK、CK19、CK5/6表达阳性,且CD20、CD5、CD117表达阴性。淋巴间质细胞主要为CD20^(+)/CD79a^(+)B细胞,混有部分CD3^(+)/CD5^(+)/TdT-T细胞。7例MNT均行胸腔镜下纵隔肿物切除术,随访4~55个月,患者均存活且无复发和转移。结论MNT较罕见,无特殊性临床表现,易与其他类型胸腺瘤合并,经病理形态学并结合免疫表型可明确诊断。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患者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肿瘤 伴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瘤 组织学形态 免疫表 鉴别诊断
下载PDF
伴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瘤2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3
3
作者 陈骏 陈亭亭 +3 位作者 吴鸿雁 何建 周强 黄勤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66-770,共5页
目的探讨伴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瘤(micronodular thymoma with lymphoid stroma,MN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结合文献对2例MNT的临床资料、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治疗预后进行分析。结果患者男女各1例,年龄分别为56岁... 目的探讨伴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瘤(micronodular thymoma with lymphoid stroma,MN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结合文献对2例MNT的临床资料、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治疗预后进行分析。结果患者男女各1例,年龄分别为56岁和62岁。临床上均为体检发现,无明显症状,无重症肌无力或自身免疫疾病等,影像学和大体检查均提示为前纵膈囊实性占位。镜检:实性区域表现为大量的短梭形或卵圆形上皮细胞呈小结节状分布,上皮细胞无明显异型,无明显核分裂象。其中1例结节中可见成簇的腺样结构。间质为丰富的淋巴细胞,并可见伴有生发中心的淋巴滤泡形成。免疫表型:结节内肿瘤细胞CKpan、CK19、p63、CK5/6均阳性,EMA阴性,上皮细胞巢内可见个别CD3阳性的T淋巴细胞浸润。而囊壁上皮细胞和腺样结构上皮细胞表达相反,EMA阳性,p63、CK5/6阴性。淋巴间质内,淋巴滤泡主要为CD20阳性的B细胞,CD3和CD5阳性的T细胞分布在滤泡间区,非生发中心区域尤其是套区BCL-2阳性。网状纤维染色显示网状纤维包绕多个肿瘤细胞组成的上皮巢团,而非单个上皮细胞。结论 MNT是一种非常罕见的肿瘤,肿瘤细胞p63和CK5/6弥漫阳性对其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作者推测MNT来源于胸腺髓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肿瘤 伴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瘤 P63 CK5 6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伴有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肿瘤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4
4
作者 王蓓 刘宏艳 +2 位作者 张红雷 王秀红 笪冀平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33-438,共6页
目的探讨伴有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预后指标。方法收集中日友好医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间4例伴有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杂交方法进行病理学观察。结... 目的探讨伴有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预后指标。方法收集中日友好医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间4例伴有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杂交方法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患者平均年龄(66.5±10.4)岁,男性1例,女性3例,均表现前纵膈占位,不伴有重症肌无力或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细胞呈微结节状分布,间质内见丰富淋巴细胞及淋巴滤泡形成。其中2例肿瘤细胞异型、核分裂象增多。肿瘤细胞表达CK、CK5/6,异型肿瘤细胞表达CD5、CD117及Bcl-2。3例在肿瘤细胞周边见少数不成熟T淋巴细胞,另1例未见Td T阳性细胞。肿瘤细胞及淋巴细胞均未测到EB病毒。最后诊断2例患者为伴有淋巴样间质微结节型胸腺瘤(micronodular thymoma with lymphoid stroma,MNT),1例为不典型MNT,1例为伴有淋巴样间质微结节型胸腺癌(micronodular thymic carcinoma with lymphoid hyperplasia,MNC)。术后随访4~42个月,无肿瘤复发。结论伴有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肿瘤是一种罕见的胸腺肿瘤,包括了由良性至恶性的系列病变,但预后良好。诊断应结合临床病理特征,排除其他类型的胸腺肿瘤,治疗方法可相对保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瘤 胸腺癌 微结节型 伴淋巴样间质 诊断
下载PDF
伴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瘤2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8
5
作者 丁妍 杨会钗 +1 位作者 刘畅 刘月平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10-213,共4页
目的探讨伴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瘤(micronodular thymoma with lymphoid stroma,MN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MNT的临床资料、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治疗及预后。结果例1为64岁女性,无任何临床症状。... 目的探讨伴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瘤(micronodular thymoma with lymphoid stroma,MN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MNT的临床资料、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治疗及预后。结果例1为64岁女性,无任何临床症状。例2为76岁女性,有重症肌无力。2例肿瘤均位于前纵隔。组织学特征为增生的上皮样微结节由大量淋巴细胞间质分隔,淋巴细胞可形成生发中心。微结节由短梭形肿瘤细胞构成,细胞核温和,卵圆形,未见核分裂和坏死。免疫表型:短梭形上皮细胞CKpan、CK19阳性,CD20、CD5和CD117阴性。淋巴间质中生发中心细胞CD20阳性,间区为CD3和CD5阳性的T淋巴细胞。结论 MNT是一种非常罕见的胸腺肿瘤,依据组织学特征及免疫表型可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肿瘤 伴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瘤 生发中心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混合性A型胸腺瘤与伴有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瘤1例临床病理分析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3
6
作者 倪亚平 笪倩 +3 位作者 袁菲 柳蒋书 顾斌 陈晓炎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1年第7期557-561,共5页
目的探讨混合性A型胸腺瘤与伴有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瘤(MAMNT)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组织起源。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MAMNT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及病理形态学和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性,63岁。胸部CT示前... 目的探讨混合性A型胸腺瘤与伴有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瘤(MAMNT)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组织起源。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MAMNT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及病理形态学和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性,63岁。胸部CT示前纵隔肿物。巨检:肿物大小4.5 cm×3.5 cm×2.0 cm,似有包膜,切面大部分区域呈实性分叶状,灰白灰黄色,质韧,周边部分区域灰褐色,质中,可见大小不等的囊腔。镜检:肿瘤界限清楚,有纤维性假包膜,由厚薄不均纤维组织分隔呈分叶状,伴硬化性间质。肿瘤组织包括A型胸腺瘤及伴有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瘤(MNT)两种成分。前者由实性区及大小不等的囊腔构成,囊腔内瘤细胞形成乳头结构,后者为伴有淋巴滤泡的淋巴样间质中散在多个上皮性微结节,二者之间有过渡,且瘤细胞形态相似。免疫表型:瘤细胞AE1/AE3、CK7、CK19、CK5/6、CK14、p63、p40、Bcl-2及Galectin-3,Ki-67约10%;上皮性微结节内可见S-100、CD1a及Langerin阳性的Langerhans细胞;淋巴细胞表达CD20、CD3、CD5、bcl-2,少量表达TdT,滤泡生发中心Bcl-2阴性。EB病毒原位杂交阴性。Ig基因重排为多克隆性重排。结论 MAMNT罕见,目前国内外仅5例报道(包括本例),其诊断与鉴别诊断主要依据MNT与A型胸腺瘤两种成分的病理形态学及免疫表型,虽然两者组织学结构不同,但细胞学形态及免疫表型相似且有相互移行过渡,提示两者有共同组织学起源或前者可能起源于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胸腺瘤 伴有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瘤 免疫组化 起源
下载PDF
伴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瘤2例报道 被引量:7
7
作者 温祥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12期790-791,共2页
微结节型胸腺瘤(micronodular thymoma with lymphoid stroma,MNT)是一种器官样的胸腺上皮性肿瘤,以丰富的淋巴细胞间质分隔多发性小而分散的或融合性的上皮结节为特征,淋巴细胞间质常含生发中心。该肿瘤十分罕见,占所有胸腺瘤〈5%,... 微结节型胸腺瘤(micronodular thymoma with lymphoid stroma,MNT)是一种器官样的胸腺上皮性肿瘤,以丰富的淋巴细胞间质分隔多发性小而分散的或融合性的上皮结节为特征,淋巴细胞间质常含生发中心。该肿瘤十分罕见,占所有胸腺瘤〈5%,国内尚未见报道。现将我们诊断的2例MNT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回顾性复习2011-06—2014-09间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病理诊断的微结节型胸腺瘤病例2例,约占同期胸腺瘤的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瘤 微结节型 伴淋巴样间质
下载PDF
伴有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瘤6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王丽萍 眭玉霞 +3 位作者 晋龙 罗敏 陈志忠 陈小岩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18年第8期560-563,共4页
目的探讨伴有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瘤(MNT)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诊断与鉴别诊断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MNT的临床相关资料及病理特征,对其进行HE及免疫组化Eili Vision法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6例患者年龄53~77岁,... 目的探讨伴有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瘤(MNT)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诊断与鉴别诊断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MNT的临床相关资料及病理特征,对其进行HE及免疫组化Eili Vision法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6例患者年龄53~77岁,平均年龄61.8岁,男女之比为5∶1。5例为体检时发现,1例以胸闷为主诉检查发现。CT提示均为前纵隔占位。镜检由富于淋巴细胞的间质所分隔的散在或融合成团的上皮细胞结节,淋巴细胞间质中常见含有生发中心的淋巴滤泡结构,背景中可见散在分布的小囊腔;其中1例伴发B2型胸腺瘤,镜下可见丰富的上皮细胞中散在不成熟的淋巴细胞。免疫组化:上皮细胞CK19(+)、EMA(-),上皮细胞巢内可见散在CD3(+)的T淋巴细胞,富于淋巴细胞的间质主要由CD20(+)的B细胞构成淋巴滤泡结构,囊腔被覆上皮CK19和EMA均(+),CD3和CD5(+)的T细胞位于滤泡间区,而CD99(+)的不成熟T细胞主要位于淋巴间质中,上皮细胞团中少见。术后随访,1例不明原因死亡,其余存活,无复发及转移。结论 MNT是一种罕见的胸腺上皮性肿瘤,预后良好。具有特征性病理表现,结合发生部位、影像学资料、组织病理学特点及免疫组化标记可以作出准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伴有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瘤 B2胸腺瘤 免疫组化
下载PDF
伴有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瘤2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9
作者 徐园园 赖均鹏 +4 位作者 毛荣军 谢乐 韩福兰 吴燕杏 曾敏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8年第6期1362-1368,共7页
2例伴有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瘤(micronodular thymoma with lymphoid stroma,MNT)发病年龄52,63岁,均为女性,分别为纵隔囊实性肿物和胸骨上窝实性肿物,无重症肌无力及自身免疫疾病等。瘤组织以丰富淋巴细胞间质分隔的散在上皮性结... 2例伴有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瘤(micronodular thymoma with lymphoid stroma,MNT)发病年龄52,63岁,均为女性,分别为纵隔囊实性肿物和胸骨上窝实性肿物,无重症肌无力及自身免疫疾病等。瘤组织以丰富淋巴细胞间质分隔的散在上皮性结节为特征,上皮性结节的细胞呈梭形或卵圆形,形态温和,未见病理性核分裂及坏死,淋巴细胞间质可见具生发中心的滤泡。免疫组织化学上皮细胞CK,CK5/6,p63(+),CD99散在(+),EMA囊性变区域(+),CD117(-);淋巴细胞间质包含B和T细胞,以CD20(+)的B细胞为主,成熟T细胞CD3,CD5(+),而Td T,CD1α,CD99阳性的未成熟T细胞分布在上皮结节周围,少数散在分布在上皮结节内。MNT非常罕见,具有恶性潜能,恶性MNT具有低度恶性生物学行为,极少数病例可出现死亡,其上皮细胞成分和淋巴细胞间质都有恶变的可能。恶性的MNT很可能是一个连续有移行的过程。MNT的治疗中,完整切除肿物并保证肿物切缘未受肿瘤累及是至关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伴有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瘤 临床病理学特征 复发与转移 生物学行为
下载PDF
伴有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瘤1例
10
作者 黄先明 罗庆丰 +1 位作者 刘志良 陈慧娟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814-814,共1页
患者女性,69岁。体检CT发现左前上中纵隔占位,大小约6.4 cm×5.1 cm,于2019年4月就诊于江西省肿瘤医院,考虑“胸腺瘤”。既往有胆结石、眼部息肉手术史。遂于当月行手术治疗,术后送检组织大小10.0 cm×8.0 cm×5.0 cm,切开... 患者女性,69岁。体检CT发现左前上中纵隔占位,大小约6.4 cm×5.1 cm,于2019年4月就诊于江西省肿瘤医院,考虑“胸腺瘤”。既往有胆结石、眼部息肉手术史。遂于当月行手术治疗,术后送检组织大小10.0 cm×8.0 cm×5.0 cm,切开见一卵圆形灰白质软实性肿物,大小7.0 cm×4.0 cm×4.0 cm,包膜较完整,切面灰白,未见囊性结构及明显出血坏死(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瘤 微结节型胸腺瘤 诊断
下载PDF
伴淋巴样间质微结节型胸腺瘤6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何雪 沈勤 +5 位作者 王璇 陆珍凤 石群立 吴波 周晓军 印洪林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31-534,共4页
目的探讨伴淋巴样间质微结节型胸腺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伴淋巴样间质微结节型胸腺瘤的临床病理学形态及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6例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65岁;所有病例均不伴重症肌无力,胸部CT... 目的探讨伴淋巴样间质微结节型胸腺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伴淋巴样间质微结节型胸腺瘤的临床病理学形态及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6例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65岁;所有病例均不伴重症肌无力,胸部CT诊断为胸腺肿瘤。病理组织学:6例中4例合并其他类型肿瘤,包括B1型胸腺瘤(1例)、A型胸腺瘤(2例)和肺腺癌(1例)。伴淋巴样间质微结节型胸腺瘤病理组织形态相似,均表现为上皮样肿瘤细胞呈微结节状或融合成片状生长,分布于富淋巴细胞的间质中。免疫表型显示肿瘤细胞表达CKpan、CK5/6、p63;淋巴细胞表达TdT、CD3、CD5、CD20;其中2例EBER原位杂交检测阴性。5例随访,未见复发或转移。结论伴淋巴样间质微结节型胸腺瘤是一种少见的肿瘤,好发于前纵隔,可发生于异位颈部,该肿瘤与其他类型胸腺瘤相似,肿瘤细胞呈微结节状散在分布于富淋巴细胞的间质为其特征,淋巴细胞除表达Td T以外,也有CD20表达;此外,该肿瘤可伴发A型/B1型胸腺瘤、甚至肺腺癌。病理诊断时需与微小胸腺瘤、A型/AB型胸腺瘤及淋巴上皮癌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肿瘤 伴淋巴样间质微结节型胸腺瘤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伴淋巴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肿瘤5例临床病理特征 被引量:2
12
作者 赵丽娜 袁静萍 +2 位作者 黄亚冰 任家材 何惠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55-858,共4页
目的探讨伴淋巴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肿瘤(micronodular thymic neoplasm with lymphoid stroma,MTN)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MTN的临床特点、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5例患者中2例为伴淋巴... 目的探讨伴淋巴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肿瘤(micronodular thymic neoplasm with lymphoid stroma,MTN)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MTN的临床特点、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5例患者中2例为伴淋巴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癌(micronodular thymic carcinoma with lymphoid hyperplasia,MNC),3例为伴淋巴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瘤(micronodular thymoma with lymphoid stroma,MNT)。患者年龄49~68岁,平均60岁。肿瘤均位于前纵隔,肿瘤最大直径0.5~6 cm,5例患者临床主诉症状不一,胸部CT偶然发现。镜下肿瘤与周围组织均界限清楚,1例为囊性,4例为实性。肿瘤上皮均呈结节状,实性巢状、梁状细胞岛被丰富的淋巴间质分隔,细胞岛内无淋巴细胞或仅有散在个别淋巴细胞浸润。上皮细胞呈不同程度的非典型性,呈短梭形、卵圆形~上皮样,胞质嗜酸,细胞核卵圆形或长梭形,核分裂象不等。5例肿瘤组织内均未见坏死。免疫表型:肿瘤细胞CK19、p63弥漫阳性,其中2例MNC上皮细胞CD5、CD117弥漫阳性,间质淋巴细胞CD20、CD3阳性,个别TDT阳性淋巴细胞散在分布于肿瘤细胞及淋巴间质中。Ki-67增殖指数为1%~15%;EBER原位杂交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MTN包括MNC和MNT,好发于前纵隔,大部分患者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肿瘤 微结节型 伴淋巴样间质 多房胸腺囊肿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伴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瘤5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江美辰 郑巧灵 杨映红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234-1236,共3页
目的探讨伴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瘤(micronodular thymoma with lymphoid stroma,MN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0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病理科诊断的5例MNT的临床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 目的探讨伴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瘤(micronodular thymoma with lymphoid stroma,MN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0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病理科诊断的5例MNT的临床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5例MNT中3例男性,2例女性。年龄49~64岁,中位年龄53岁,其中1例有咳嗽胸闷症状,其余4例均无症状。随访5例均未见复发转移。镜下5例肿瘤均境界清楚,有较完整的包膜,均有MNT典型的组织学表现:于大量淋巴细胞背景中见微结节状的上皮细胞巢,形态温和,罕见核分裂象,上皮巢内淋巴细胞稀少,背景淋巴细胞丰富,可见初级淋巴滤泡和伴有生发中心的次级淋巴滤泡形成。免疫表型:上皮细胞均表达CK、p63、CK5/6、CK19,背景淋巴细胞主要表达CD20,大部分为成熟的B淋巴细胞。原位杂交检测示5例上皮细胞及背景淋巴细胞均未见EBER表达。结论MNT是一种比较罕见的胸腺瘤类型,大部分预后较好。其好发于前纵隔,偶有其他部位的报道。其虽具有典型的组织形态学特征,仍需与其它类型胸腺瘤和淋巴瘤进行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肿瘤 微结节型 伴淋巴样间质 朗格汉斯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伴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瘤7例临床病理分析
14
作者 何晓顺 詹升华 +2 位作者 黄山 干文娟 郭凌川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22年第7期638-642,共5页
目的探讨伴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瘤(MNT)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21年3月经手术切除且病理确诊的7例MNT患者的影像学和病理学资料,并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7例患者CT或MRI检查显示,前纵隔(n=6)或中... 目的探讨伴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瘤(MNT)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21年3月经手术切除且病理确诊的7例MNT患者的影像学和病理学资料,并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7例患者CT或MRI检查显示,前纵隔(n=6)或中纵隔(n=1)实性、囊实性或囊性占位性病变。7例患者均行手术完整切除肿物。镜检可见散在或融合的上皮样细胞结节分布在富含淋巴细胞的间质中,局灶可见淋巴滤泡形成。1例患者合并不典型A型胸腺瘤。免疫表型:上皮细胞CKpan、CK19、CK5/6均表达,伴不典型A型胸腺瘤者局灶表达CD20,上皮巢内散在郎格汉斯细胞表达CD1α、S-100,间质淋巴细胞主要为成熟B淋巴细胞表达CD20,T淋巴细胞表达CD3和CD5,上皮巢内及周围散在未成熟T淋巴细胞表达TDT。7例术后随访10~56个月,均无复发和转移。结论MNT是一种少见的胸腺上皮源性肿瘤,结合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影像学资料方可确诊。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患者预后较好。MNT可伴发不典型A型胸腺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瘤 微结节型 淋巴样间质 不典A胸腺瘤
下载PDF
伴有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瘤4例报道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水仙 李时荣 +1 位作者 宝鲁日 徐晓艳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17年第11期818-823,共6页
目的探讨伴有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瘤(MNT)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对4例伴有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瘤进行组织学观察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其临床影像学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4例中,男女各2例,发病年龄52~69岁,平均61岁。CT... 目的探讨伴有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瘤(MNT)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对4例伴有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瘤进行组织学观察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其临床影像学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4例中,男女各2例,发病年龄52~69岁,平均61岁。CT均提示纵隔内胸腺区不规则软组织密度影,密度较均匀。肉眼观察:肿物最大径2~6 cm,切面实性,灰白、灰黄色,质地中等。镜下见肿瘤大部分包膜完整,境界清楚,只有1例一小处似有包膜侵犯;高倍镜下显示上皮样肿瘤细胞呈结节状分布,结节呈多发性散在或局部融合,细胞形态温和,呈短梭形或卵圆形,胞质粉染,细胞核卵圆形,核仁不明显,未见明显核异型及核分裂象。间质内可见丰富的淋巴细胞,部分区域可见初级淋巴滤泡或伴有生发中心的次级淋巴滤泡。免疫组化:结节内肿瘤细胞CK5/6、CK19、CD57和p63均(+),EMA(-);上皮细胞巢内可见个别CD3、Td T阳性的T淋巴细胞;淋巴间质内淋巴滤泡主要为CD20阳性的B淋巴细胞,CD3和CD5阳性的T淋巴细胞分布在淋巴滤泡间区,非生发中心区域尤其是套区bcl-2(+);Ki-67增殖指数在上皮性结节中低表达,在未成熟的淋巴细胞中高表达;并发现langerhans细胞标记物CD1α和Langerin在上皮细胞巢内散在星状分布。结论 MNT非常罕见,肿瘤细胞p63和CK5/6弥漫(+),推测MNT可能来源于胸腺髓质上皮细胞;另外本文主要强调MNT中langerhans细胞的增生及其特有的组织病理学特征,从而更好、更全面地了解这种罕见的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肿瘤 伴有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瘤 LANGERHANS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伴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瘤临床病理分析
16
作者 朱亚平 宋鹏涛 +5 位作者 石麒麟 夏慧 张晓岚 朱文娟 陆敏雅 姚佳凯 《浙江实用医学》 2018年第2期111-113,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伴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2例伴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组2例均为体检发现,肿块巨检,例1最大径3.5cm,切面呈实性;例2肿瘤最大... 目的探讨伴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2例伴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组2例均为体检发现,肿块巨检,例1最大径3.5cm,切面呈实性;例2肿瘤最大径3.8cm,切面呈囊性,肿瘤边界清;镜下特征:多发性散在或局部融合的上皮性结节,上皮细胞形态温和,瘤细胞呈梭形或卵圆形,细胞核呈卵圆形,无明显异型性及核分裂像,由淋巴组织间质分隔,淋巴组织可见具有明显生发中心的滤泡,周边有套区和增宽的边缘区环绕,淋巴组织中无上皮细胞,无胸腺小体及血管周围间隙,部分可见浆细胞;免疫组化:肿瘤性上皮细胞CKpan、CK19、p63阳性表达,间质中淋巴细胞CD20、CD79a、CD3及CD45RO均部分阳性表达,未成熟的T细胞CD99、TDT、CD10在上皮细胞团周围散在阳性表达,上皮结节内极少量阳性表达。随访2个月~1年2例肿瘤均未复发。结论伴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瘤是胸腺瘤的一种罕见亚型,其诊断主要依据组织学特征及免疫组化,需与A/AB型胸腺瘤、淋巴结转移癌、淋巴上皮样癌及伴有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癌鉴别,总体预后良好,但仍不排除其具有恶性生物学特性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结节型 胸腺瘤 鉴别诊断
下载PDF
伴有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瘤临床病理特征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立娟 曹友德 +2 位作者 曾敏 邹凌凤 曹晓静 《重庆医学》 CAS 2019年第17期2983-2987,共5页
目的探讨伴有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瘤(MNT)的临床病理特点、生物学行为、免疫表型、鉴别诊断及其来源。方法收集重庆医科大学分子医学检测中心已手术治疗的MNT 2例,对其临床症状、病理特征、免疫表型、临床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研... 目的探讨伴有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瘤(MNT)的临床病理特点、生物学行为、免疫表型、鉴别诊断及其来源。方法收集重庆医科大学分子医学检测中心已手术治疗的MNT 2例,对其临床症状、病理特征、免疫表型、临床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研究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男女各1例,年龄分别为73、70岁。肿瘤大小分别为2.50 cm×2.50 cm×2.00 cm及1.20 cm×0.70 cm×0.50 cm,边界清楚,切面呈实性,灰白色,质地中等。镜检显示肿瘤主要由温和的上皮样细胞及淋巴细胞组成,上皮细胞呈团状或岛状分布,短梭形,细胞异型性较小,细胞核仁不清楚,细胞核分裂罕见,其间被淋巴细胞间隔,局灶见淋巴滤泡形成。免疫组织化学(IHC)检测显示肿瘤性上皮细胞:高分子角蛋白(CKH)、细胞角蛋白19(CK19)、CK、P63、CD57均为阳性,上皮膜抗原(EMA)、波形蛋白(Vimentin)为阴性;间质淋巴细胞:CD5、CD3主要表现为非生发中心阳性,CD20主要表现为淋巴滤泡中心阳性,Bcl-2表现为非生发中心及淋巴套区阳性,上皮结节周围及结节内少量不成熟T细胞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dT)阳性,上皮内散在细胞CD1a、S100、Langerin阳性。结论MNT是一种非常罕见的肿瘤,镜下特点比较典型,IHC检测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伴有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瘤 病理特征 免疫表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前纵隔微结节型胸腺瘤伴有淋巴样间质一例
18
作者 张小伟 黄必飞 +1 位作者 张晶 蒋红权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50-351,共2页
伴有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瘤是一种十分少见的特殊类型胸腺瘤,其预后相对良好。本文报道1例发生于前纵隔的该肿瘤,经胸腔镜下纵隔肿物切除术,术后随访9个月,未见复发与转移。该肿瘤的治疗方案首选外科手术完整切除,对于不能完整手... 伴有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瘤是一种十分少见的特殊类型胸腺瘤,其预后相对良好。本文报道1例发生于前纵隔的该肿瘤,经胸腔镜下纵隔肿物切除术,术后随访9个月,未见复发与转移。该肿瘤的治疗方案首选外科手术完整切除,对于不能完整手术切除的病例,术后需密切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瘤 微结节型
原文传递
伴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瘤8例临床病理分析
19
作者 余昶 孙文勇 《肿瘤学杂志》 CAS 2022年第7期602-606,共5页
[目的]探讨伴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瘤(micronodular thymoma with lymphoid stroma,MNT)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MNT,总结其临床资料、影像学及病理学特点。[结果] 8例均见于前纵隔,男性略多见。无重症肌无力,影像学表... [目的]探讨伴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瘤(micronodular thymoma with lymphoid stroma,MNT)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MNT,总结其临床资料、影像学及病理学特点。[结果] 8例均见于前纵隔,男性略多见。无重症肌无力,影像学表现为边界清晰有包膜、密度均匀的肿物,常伴囊性变。镜下特征为肿瘤性上皮微结节被丰富的淋巴间质分隔,间质内无上皮,常见淋巴滤泡。上皮细胞表达CK19、P63,不表达CD5、EMA、CD20,上皮周边围绕或结节内散在分布TdT阳性的不成熟T淋巴细胞,间质淋巴细胞及淋巴滤泡以CD20阳性的B细胞为主。8例患者均行胸腔镜纵隔肿物切除术,随访4~77个月无复发及转移。[结论] MNT是一类非常少见的胸腺上皮肿瘤,诊断依靠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检测,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手段,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瘤 微结节型 伴淋巴样间质 诊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