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生于微”:儒家“微”本体论及其美学思想内涵 被引量:3
1
作者 王德胜 蔡萍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2-98,共7页
"有生于微"作为儒家本体论思想,不仅包含了仁义思想、重情思想,同时也有着更为丰富的内容、更为有力的美学发生学意义。在美学上,古代儒家不仅形成了"美即善"之中和为美的伦理道德美学,也形成了"美即微"... "有生于微"作为儒家本体论思想,不仅包含了仁义思想、重情思想,同时也有着更为丰富的内容、更为有力的美学发生学意义。在美学上,古代儒家不仅形成了"美即善"之中和为美的伦理道德美学,也形成了"美即微"的形而上的审美追求。言简意赅、以小见大之发"微",情感表达的含蓄之幽"微",微显阐幽之精"微",惩恶而劝善的仁义之深"微",是儒家"微"美学思想的基本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生于 言大义 儒家 微美学
下载PDF
微美学的研究范畴
2
作者 周莹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 2016年第7期26-28,共3页
文章旨在介绍微美学的研究范畴。研究对象是移动互联网平台上的艺术传播和销售等。随着技术发展,移动互联网平台将成为最活跃的信息载体。我们有必要就移动互联网平台上的艺术批评、艺术展览和艺术销售等领域进行深入的研究。对推动移... 文章旨在介绍微美学的研究范畴。研究对象是移动互联网平台上的艺术传播和销售等。随着技术发展,移动互联网平台将成为最活跃的信息载体。我们有必要就移动互联网平台上的艺术批评、艺术展览和艺术销售等领域进行深入的研究。对推动移动平台上的艺术发展有着重大的学术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美学 批评
原文传递
从微电影之“微”看“微美”的兴起 被引量:6
3
作者 高红樱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36-42,共7页
当今时代,微小说、微电影、微访谈、微小品、微信、微博、微视频风生水起,"微文化"悄然崛起,具有即时性、暂时性、幽默性、角落性、批评性、都市性、实验性等特点,一个"微文化"的时代到来了。微,正在成为一种美学潮... 当今时代,微小说、微电影、微访谈、微小品、微信、微博、微视频风生水起,"微文化"悄然崛起,具有即时性、暂时性、幽默性、角落性、批评性、都市性、实验性等特点,一个"微文化"的时代到来了。微,正在成为一种美学潮流,它以网络平台为土壤,以新媒体为传播媒介,因其技术手段的大众化而成为中国人精神史的当代构成。本文在美学的关照下,在新媒体语境中,以微电影为例,从"微"的审美特点出发指出微所包含的微小、微妙、精微、细微、隐蔽、微服的含义分别指向微电影的时长、主题、美学意象、细节、支流、大众这样的审美特征,而微的这些美学特征与微雕、盆景、书法、禅宗、工笔画这些传统艺术有着异曲同工之处。笔者首次提出"微美"和壮美、优美一样,已经成为一个新的美学范畴。而新媒体语境下的微文化如果能够吸收传统微艺术的美学精髓,延续传统微艺术的美学追求,并确立符合其自身特征的审美精神,微美学将会被写进美学教科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 微美学 艺术 美学范畴
下载PDF
以微成趣:传统文化类网络微短剧中的尚“微”美学与美育价值
4
作者 鲁诗原 《当代电视》 CSSCI 2024年第8期20-25,共6页
当下网络微短剧成为资本市场炙手可热的“新赛道”,也是继短视频、网络电视长剧之后的又一类新兴的大众娱乐消费项目。从“野蛮生长”向精品化创作过渡期间,更多主流媒体参与到网络微短剧的创作中,在此背景下产生了一批以传承中华优秀... 当下网络微短剧成为资本市场炙手可热的“新赛道”,也是继短视频、网络电视长剧之后的又一类新兴的大众娱乐消费项目。从“野蛮生长”向精品化创作过渡期间,更多主流媒体参与到网络微短剧的创作中,在此背景下产生了一批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挖掘中华文化内核、激发传统艺术生命为旨归、具有精品意识与审美价值的传统文化类微短剧。这类微短剧以“微”为策略、以充满意味的影像形式为表征,以体量之小、品质之精、切口之确、立意之准、传播之快为特点,契合中国传统的“尚微”美学思想,并显示出与“兴观群怨”相通的诗性特征和寓教于乐、美善合一的美育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类短剧 尚“美学 趣缘群体 美善合一
原文传递
“微批评”的尴尬
5
作者 周莹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 2016年第1期110-111,共2页
活跃在移动互联网平台上的艺术传播包括"微拍""微展""微漫画""微批评"等等,被统称为"微美学"。微拍、微展等借助移动平台转变了传统拍卖和展览形式,获得了得天独厚的优势。然而,微... 活跃在移动互联网平台上的艺术传播包括"微拍""微展""微漫画""微批评"等等,被统称为"微美学"。微拍、微展等借助移动平台转变了传统拍卖和展览形式,获得了得天独厚的优势。然而,微批评并没有因为媒介的更新,而形成新的批评方式。它无法蜕变,主要有三个方面原因。文章在最后还会就提高微批评的水平,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美学 徽批评 移动互联网 艺术
原文传递
作为双重拟像的绘画
6
作者 周莹 《艺术教育》 2017年第7期126-127,共2页
拟像几乎与人类文明同时出现。大众媒介时代的艺术创作具有双重拟像的特征。大众媒介中所有的视觉艺术,或图像本身就是拟像,而反映这种拟像的艺术则是拟像的拟像。文章从"第一层拟像"的意义、拟像与新现实的关系、拟像时代的... 拟像几乎与人类文明同时出现。大众媒介时代的艺术创作具有双重拟像的特征。大众媒介中所有的视觉艺术,或图像本身就是拟像,而反映这种拟像的艺术则是拟像的拟像。文章从"第一层拟像"的意义、拟像与新现实的关系、拟像时代的艺术三个方面展开分析,以期对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微美学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像 微美学 艺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