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胶囊法生产酥油茶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陆晓滨 耿建华 +2 位作者 赵祥忠 董贝磊 刘庆军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7-60,共4页
以 β 环状糊精和明胶为壁材 ,优化确定壁材和心材配方 ,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取酥油微胶囊 ,并制得了即食酥油茶。微胶囊的最佳工艺参数为 :m(明胶 )∶m(糊精 ) =1∶5 ,原料经2次均质 ,喷雾干燥进出口温度为 160
关键词 微胶囊法生产 即食酥油茶 喷雾干燥 微胶囊 配方 热饮料
下载PDF
微胶囊法和交联法固定化磷脂酶A_1的比较 被引量:5
2
作者 孙万成 宋龄瑛 +3 位作者 蒋笃孝 李爱军 欧仕益 傅亮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2004年第5期637-641,共5页
 采用不同固定化磷脂酶A1的方法,即交联法和微胶囊法,以壳聚糖和海藻酸钠为载体,戊二醛为交联剂,固定化磷脂酶A1.通过考察固定化载体和固定化酶的性质以及固定化酶的活力回收等,比较两种固定化酶方法的优劣.结果表明,微胶囊包埋法固定...  采用不同固定化磷脂酶A1的方法,即交联法和微胶囊法,以壳聚糖和海藻酸钠为载体,戊二醛为交联剂,固定化磷脂酶A1.通过考察固定化载体和固定化酶的性质以及固定化酶的活力回收等,比较两种固定化酶方法的优劣.结果表明,微胶囊包埋法固定化磷脂酶A1工艺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联 微胶囊法 固定化磷脂酶A1
下载PDF
微胶囊法固定平菇半纤维素酶 被引量:3
3
作者 裴哲 朱启忠 +2 位作者 韩雷强 李希红 张燕华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38-842,共5页
以微胶囊法固定平菇半纤维素酶,探讨固定化条件与固定化酶的酶学性质。结果表明:当海藻酸钠浓度为3%,戊二醛浓度为1%时,固定化酶有较高的活力回收率;固定化酶的最适温度比游离酶提高了10℃,最适pH值较游离酶向酸性范围移动0.4个单位;游... 以微胶囊法固定平菇半纤维素酶,探讨固定化条件与固定化酶的酶学性质。结果表明:当海藻酸钠浓度为3%,戊二醛浓度为1%时,固定化酶有较高的活力回收率;固定化酶的最适温度比游离酶提高了10℃,最适pH值较游离酶向酸性范围移动0.4个单位;游离酶和固定化酶的米氏常数分别为0.906 g/L和0.937 g/L;固定化酶的耐热性较好,在60~80℃下仍能保持较高的酶活力,具有良好的贮存稳定性。常见的大部分金属离子对固定化酶的活力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海藻酸钠 半纤维素酶 微胶囊法 固定化
下载PDF
微胶囊法固定化糖化酶的研究
4
作者 张浩 郭剑霞 侯红萍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3期265-269,共5页
酶或细胞固定化技术是微生物发酵的主要手段之一,它可使生产速率和效率获得显著提高。为确定微胶囊法固定糖化酶的最佳条件,以壳聚糖和海藻酸钠为载体,采用微胶囊法固定糖化酶。试验结果表明,最佳固定化条件为:壳聚糖脱乙酰度为85%、海... 酶或细胞固定化技术是微生物发酵的主要手段之一,它可使生产速率和效率获得显著提高。为确定微胶囊法固定糖化酶的最佳条件,以壳聚糖和海藻酸钠为载体,采用微胶囊法固定糖化酶。试验结果表明,最佳固定化条件为:壳聚糖脱乙酰度为85%、海藻酸钠浓度为3%、戊二醛浓度为1.5%、氯化钙浓度为0.2 mol.L-1。固定化酶的最适作用温度为75℃,比游离酶提高了20℃,最适pH为4.5,比游离酶下降0.5个单位。固定化酶的活力最高达2 013.42 U.g-1干胶,相对活力为89.3%,米氏常数Km为1.28%,半衰期为223 h。采用壳聚糖和海藻酸钠为载体微胶囊法固定糖化酶的方法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海藻酸钠 固定化 糖化酶 微胶囊法
下载PDF
微胶囊化法改善膨胀型阻燃剂与聚丙烯的相容性 被引量:5
5
作者 马志领 高俊刚 +2 位作者 秦江雷 荣伟 袁亚洲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2-33,51,共3页
为了增强多聚磷酸铵 (APP) -季戊四醇 (PT) -三聚氰胺 (M)组成的膨胀型阻燃剂 (IFR)与聚丙烯 (PP)的相容性 ,选用RY界面接枝剂 ,一端含有能与活泼H反应的基团 ,与IFR颗粒表面的—NH— ,—OH基团反应 ,另一端含有与底材相容性好的油性基... 为了增强多聚磷酸铵 (APP) -季戊四醇 (PT) -三聚氰胺 (M)组成的膨胀型阻燃剂 (IFR)与聚丙烯 (PP)的相容性 ,选用RY界面接枝剂 ,一端含有能与活泼H反应的基团 ,与IFR颗粒表面的—NH— ,—OH基团反应 ,另一端含有与底材相容性好的油性基团 ,通过表面接枝的方法 ,将IFR微胶囊化。SEM和流变性实验证明该技术增强了阻燃剂与PP的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胶囊 膨胀型阻燃剂 聚丙烯 界面接枝剂 相容性 PP 油性基团 表面接枝 多聚磷酸铵 季戊四醇
下载PDF
用分子包埋法对BHT进行微胶囊化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0
6
作者 陈梅香 张雅稚 《肉类研究》 2007年第3期22-26,共5页
本文研究以β-环糊精为壁材,采用超声波法对抗氧化剂BHT进行微胶囊化。以产品的包埋率、产率为评定指标,选取最佳心材与壁材的配比,最佳处理时间。结果表明:心材与壁材的最佳比例为12:88,最适超声波时间为45min。
关键词 抗氧化剂BHT 微胶囊分子包埋 Β-环糊精
下载PDF
微胶囊技术在鸡精粉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曹琳娜 陈大坤 +2 位作者 吴广泉 张晓辉 郭德春 《安徽农学通报》 2014年第3期141-142,共2页
采用挤压微胶囊技术对鸡精粉生产应用进行研究。以包埋率和产品质量感官为考察指标,通过试验确定壁材、辅料的选择和用量以及食用香精添加量。结果表明,挤压微胶囊法可应用于鸡精粉生产中,壁材添加量为淀粉5%,辅料添加量为食用二氧化硅0... 采用挤压微胶囊技术对鸡精粉生产应用进行研究。以包埋率和产品质量感官为考察指标,通过试验确定壁材、辅料的选择和用量以及食用香精添加量。结果表明,挤压微胶囊法可应用于鸡精粉生产中,壁材添加量为淀粉5%,辅料添加量为食用二氧化硅0.3%,且可在保证产品风味、质量的前提下,减少20.5%食用香精添加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精粉 挤压微胶囊法 包埋率
下载PDF
蓄热调温纤维制备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王全 王清成 蔡建军 《棉纺织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65-68,共4页
总结当前调温纺织品的制备方法。介绍了调温纺织品的应用现状及其对相变材料性能的要求,重点阐述了中空纤维浸渍法、交联沉积法、涂覆法、复合纺丝法和微胶囊法的调温纤维制备方法,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认为微胶囊熔融纺丝法具有较... 总结当前调温纺织品的制备方法。介绍了调温纺织品的应用现状及其对相变材料性能的要求,重点阐述了中空纤维浸渍法、交联沉积法、涂覆法、复合纺丝法和微胶囊法的调温纤维制备方法,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认为微胶囊熔融纺丝法具有较大优势,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温纤维 相变材料 制备方 微胶囊法 纺织品
下载PDF
光致变色纺织品制备技术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程沛闻 刘茜 孙晗晗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3-190,共8页
光致变色纺织品因迅速的光响应性和反应可逆性等特质,在时尚和智能纺织品领域应用前景广泛。概述光致变色材料的变色原理和分类,探讨光致变色纺织品制备方法(直接接枝、染色及印花、纺丝、层层自组装、微胶囊法)的最新进展,并总结各种... 光致变色纺织品因迅速的光响应性和反应可逆性等特质,在时尚和智能纺织品领域应用前景广泛。概述光致变色材料的变色原理和分类,探讨光致变色纺织品制备方法(直接接枝、染色及印花、纺丝、层层自组装、微胶囊法)的最新进展,并总结各种方法的优缺点。直接接枝法可精确控制材料用量,但部分方法需要专业技术和设备;染色及印花法简便经济,适用于大规模生产,但染料易褪色且可能污染环境;纺丝法将光致变色物质纺入纤维,但制备过程复杂;层层自组装法可精确控制材料结构,提高稳定性,但制备周期长且繁琐;微胶囊法可有效隔离材料,提高稳定性,具有量产潜力,可用于开发智能纺织品。最后,简要介绍光致变色纺织品在光信息储存和太阳紫外线检测等领域的应用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致变色 智能纺织品 变色原理 制备方 微胶囊法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定型相变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施韬 方云 +1 位作者 张海祥 朱春新 《材料导报(纳米与新材料专辑)》 EI 2015年第2期437-439,442,共4页
介绍了多孔基吸附法、微胶囊法、溶胶-凝胶法、压制烧结法4种制备定型相变材料的方法,定型相变材料的制备解决了固-液相变材料在发生相变时的泄漏问题。阐述了定型相变材料在建筑节能上的应用及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最后对应用于... 介绍了多孔基吸附法、微胶囊法、溶胶-凝胶法、压制烧结法4种制备定型相变材料的方法,定型相变材料的制备解决了固-液相变材料在发生相变时的泄漏问题。阐述了定型相变材料在建筑节能上的应用及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最后对应用于建筑节能上的定型相变材料发展趋势进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基吸附 微胶囊法 溶胶-凝胶 压制烧结 建筑节能
下载PDF
光致变色材料在纺织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1
作者 范菲 《棉纺织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80-84,共5页
探讨光致变色材料在纺织中的应用现状。介绍了接枝法、染色法、印花法、纺丝法、后整理法、化学交联法在纺织中的应用情况;阐述了有机类光致变色化合物的光致变色性能优缺点及适用性。指出:用涂层法通过化学交联反应将壁壳中含有功能基... 探讨光致变色材料在纺织中的应用现状。介绍了接枝法、染色法、印花法、纺丝法、后整理法、化学交联法在纺织中的应用情况;阐述了有机类光致变色化合物的光致变色性能优缺点及适用性。指出:用涂层法通过化学交联反应将壁壳中含有功能基团的微胶囊共价交联到棉织物上,得到的光致变色织物具有优良的结合牢度、水洗牢度、热稳定性、耐酸碱性和较鲜艳的颜色。认为:微胶囊化光致变色化合物能够显著拓宽光致变色材料在纺织品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致变色材料 微胶囊法 纺织品 共价交联 热稳定性 结合牢度
下载PDF
芳香纤维的生产及应用 被引量:8
12
作者 霍英 《合成纤维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6-57,共2页
用共混法生产芳香纤维,简要介绍了芳香母粒的制备,芳香母粒的加入对纺丝及纤维性能的影响。 试验说明,随着芳香母粒含量的增加,出现纺丝困难,纤维的断裂强度下降。生产中一般控制芳香母粒质量 分数5%左右。芳香纤维可应用于芳香汽车装... 用共混法生产芳香纤维,简要介绍了芳香母粒的制备,芳香母粒的加入对纺丝及纤维性能的影响。 试验说明,随着芳香母粒含量的增加,出现纺丝困难,纤维的断裂强度下降。生产中一般控制芳香母粒质量 分数5%左右。芳香纤维可应用于芳香汽车装饰布、芳香羊绒衫、芳香远红外保健被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香纤维 共混 芳香母粒 制备 功能纤维 复合 微胶囊法 芳香羊绒衫 芳香汽车装饰布 芳香远红外保健被
下载PDF
探伤用荧光磁粉制造工艺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锦鑫 马紫峰 +1 位作者 黄永昌 李国强 《新技术新工艺》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38-39,共2页
在总结国内外探伤用荧光磁粉制造技术的基础上 ,提出了微胶囊法制备荧光磁粉的新思路 ,对工艺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作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和探索 ,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关键词 探伤 荧光磁粉 制造工艺 微胶囊法
下载PDF
相变调温材料在纺织领域中的发展及应用 被引量:8
14
作者 程浩南 《化纤与纺织技术》 2017年第4期36-40,共5页
介绍相变调温材料的国内外发展情况、分类和生产方法及在纺织领域的应用。其中相变调温材料分固-气型、液-气型、固-液型和固-固型四类,常用生产方法为纺丝法、相变材料微胶囊法、中空纤维填充法和后整理法四种。相变调温材料在消防服... 介绍相变调温材料的国内外发展情况、分类和生产方法及在纺织领域的应用。其中相变调温材料分固-气型、液-气型、固-液型和固-固型四类,常用生产方法为纺丝法、相变材料微胶囊法、中空纤维填充法和后整理法四种。相变调温材料在消防服的设计、服装面料设计、医疗纺织品设计都有应用。相变调温纺织材料的生产将更多的应用微胶囊法,微胶囊的小型化及环保性能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与此同时,在设计调温纺织品时,与其他生理保健功能的复合化也将是研究的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调温材料 纺织领域 生产方 微胶囊法
下载PDF
建筑相变材料的封装技术 被引量:1
15
作者 余保英 张亚梅 《江苏建材》 2009年第2期14-16,共3页
概述了建筑相变材料的发展历程及研究现状。在对储能机理分析的基础上,归纳了建筑相变材料的性能要求。介绍了目前研制建筑相变材料用到的各类主要封装技术以及这些封装技术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指出建筑相变材料存在的问题,预测了发展... 概述了建筑相变材料的发展历程及研究现状。在对储能机理分析的基础上,归纳了建筑相变材料的性能要求。介绍了目前研制建筑相变材料用到的各类主要封装技术以及这些封装技术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指出建筑相变材料存在的问题,预测了发展趋势,最后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材料 封装技术 微胶囊法 纳米复合技术
下载PDF
自修复防腐蚀涂层技术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6
作者 谢婵 贾宇 +3 位作者 薛名山 罗一丹 殷祚炷 洪珍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71-181,共11页
防腐蚀涂层广泛应用于强酸、强碱、海洋高盐雾等恶劣环境。这些涂层具有优异的防腐蚀功能,但是在使用过程中,涂层容易被外界环境破坏,因此迫切需要开发具有自修复功能的防腐蚀涂层技术。文中介绍了目前制备自修复防腐蚀涂层的3种主要方... 防腐蚀涂层广泛应用于强酸、强碱、海洋高盐雾等恶劣环境。这些涂层具有优异的防腐蚀功能,但是在使用过程中,涂层容易被外界环境破坏,因此迫切需要开发具有自修复功能的防腐蚀涂层技术。文中介绍了目前制备自修复防腐蚀涂层的3种主要方法:微胶囊法、微管路法和本征修复法。其中,微胶囊法和微管路法可以比较容易地将愈合剂或缓蚀剂填充在胶囊或3D网络中。本征修复法利用材料的固有属性实现自修复功能,在理论上可以完成无限次的自修复过程。微管路法能够源源不断地提供两阶段愈合剂到材料受损表面,但是该方法成本较高,并且管路设计难度较大。此外,对自修复防腐蚀涂层技术目前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腐蚀涂层 自修复 微胶囊法 微管路 本征修复
下载PDF
粉末橡胶技术及其发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赵宇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2004年第9期5-8,共4页
本文综述了粉末橡胶技术及其开发研究的进展 ,重点介绍并分析了粉碎法、凝聚法及辐照交联法制备粉末橡胶的技术及其应用情况 。
关键词 粉末橡胶 粉碎 凝聚 辐照交联 干燥 微胶囊法
下载PDF
建筑相变材料及其封存方式浅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沈心媛 陈柯宇 +3 位作者 丁一帆 陈彪 吴静玉 陈伟 《江苏建材》 2018年第4期9-12,共4页
基于相变材料储能机理上,对建筑相变材料应用及封装方式进行分析,着重关注了微胶囊技术相变焓的变化情况,同时对未来应用于建筑领域的相变材料封装方式提出建议与措施。
关键词 相变材料 封装技术 微胶囊法
下载PDF
有机相变储能墙板在建筑节能领域的应用进展
19
作者 闫威林 徐伊菲 +5 位作者 李金玲 苗蔚 彭进 程文喜 林浩伟 尚蒙娅 《安徽化工》 CAS 2022年第6期1-8,共8页
建筑领域的能耗在世界能源消耗中占比高达35%,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来降低建筑能耗对于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具有积极意义。基于相变材料的潜热储能技术可提高建筑材料的热容,促进建筑节能,有助于推进我国能源结构转型,实现碳达峰和碳... 建筑领域的能耗在世界能源消耗中占比高达35%,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来降低建筑能耗对于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具有积极意义。基于相变材料的潜热储能技术可提高建筑材料的热容,促进建筑节能,有助于推进我国能源结构转型,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墙板具有表面积大、安装方便、易于翻新等优点,不仅可以直接用于节能建筑的构建,还可用于原有建筑结构的翻新。相变储能墙板的应用效果受安装位置、墙板结构、相变材料含量等因素的影响。有关相变储能墙板的研究越来越多,但是缺乏对有机相变储能墙板应用效果、影响因素、研究不足等问题的分析。分析了有机相变储能墙板在建筑节能领域的应用,简述了相变储能的历史发展,介绍了直接混合法、浸渍法、宏封装法、定形相变法以及相变胶囊法制备的有机相变储能墙板在建筑中的应用效果,重点分析了定形相变法和相变胶囊法,总结了相变储能墙板的安装位置、墙板结构、胶囊结构等因素对其储热性能的影响,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节能 潜热储能 有机相变储能墙板 微胶囊法 安装位置
下载PDF
RP-HPLC determination of lycopene in microcapsules 被引量:2
20
作者 卢定强 陆晓云 +1 位作者 陆凯丰 胡继军 《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CAS 2007年第1期65-68,共4页
Aim A RP- HPLC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lycopene in microcapsules was established. Methods The HPLC assay was performed on an Alltima Cls (4.6 mm × 250 mm, 5μm) column with a mixture of methanol-THF-water ... Aim A RP- HPLC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lycopene in microcapsules was established. Methods The HPLC assay was performed on an Alltima Cls (4.6 mm × 250 mm, 5μm) column with a mixture of methanol-THF-water (66:30:4, V/V/V) as mobile phase at a flow rate of 1.5 mL·min^-1 and the UV detection wavelength was 472 nm. Results The linear range of lycopene was 3.6-18 μg·mL^-1, r = 0.999 8, the average recovery was from 99.81% to 101.06% with RSD less than 1.83%. The RSD of intra-day and interday precision were less than 3.34%. Conclusion The method is simple, accurate and suitable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lycopene in microcapsu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P-HPLC LYCOPENE MICROCAPSULES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