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7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RI动态增强技术对垂体微腺瘤的诊断价值
1
作者 余敏 黄宁 +1 位作者 周金林 余燕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7期858-862,共5页
目的探究磁共振动态增强技术(DCE-MRI)在垂体微腺瘤(PM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纳入巴中市中心医院及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120例疑似PMA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后行DCE-MRI检查,以临床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分析DCE-MRI对PMA的诊断价值,对比微... 目的探究磁共振动态增强技术(DCE-MRI)在垂体微腺瘤(PM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纳入巴中市中心医院及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120例疑似PMA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后行DCE-MRI检查,以临床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分析DCE-MRI对PMA的诊断价值,对比微腺瘤组织与邻近组织的DCE-MRI信号强度曲线类型、DCE-MRI参数及不同质地垂体瘤组织的DCE-MRI参数。结果经病理诊断,120例患者中PMA患者阳性83例,阴性37例。DCE-MRI诊断81例阳性,39例阴性,其中漏诊5例,误诊3例,诊断敏感度93.98%,特异度91.89%,准确率93.33%,阳性预测值96.30%,阴性预测值87.18%,Kappa值0.846,与病理诊断具有较高的一致性。PMA组织DCE-MRI信号强度以Ⅱ型、Ⅲ型为主,邻近正常组织以Ⅰ型、Ⅱ型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MA组织K_(ep)、K^(trans)、Ve、MSI值显著低于邻近正常组织,TTP值显著高于邻近正常组织(P<0.05)。83例PMA中23例质硬,60例质软,质硬组K_(ep)、TTP值显著高于质软组(P<0.05),K^(trans)、Ve、MSI值显著低于质软组(P<0.05)。结论DCE-MRI扫描可有效提高PMA检出率,通过扫描获得的TIC类型、DCE-MRI参数可用于鉴别肿瘤病灶大小、范围、质地等,为临床手术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微腺瘤 垂体瘤 磁共振动态增强技术 病理检查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国医大师熊继柏辨治无功能性垂体微腺瘤经验
2
作者 莫谦 关艺美 邓聪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471-475,共5页
垂体腺瘤是常见的颅内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增高。其中,无功能性垂体微腺瘤也有恶变或体积增大引起占位病变等风险,但针对该病目前尚缺乏规范的诊疗指南。国医大师熊继柏认为,阴虚内燥为无功能性垂体微腺瘤的基本病机。若患者不具备垂... 垂体腺瘤是常见的颅内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增高。其中,无功能性垂体微腺瘤也有恶变或体积增大引起占位病变等风险,但针对该病目前尚缺乏规范的诊疗指南。国医大师熊继柏认为,阴虚内燥为无功能性垂体微腺瘤的基本病机。若患者不具备垂体危象或垂体卒中等急症,且无明显垂体占位改变,但以反复多饮多尿、口渴等对患者生活质量有长远影响的症状为主时,属本虚标缓之类,应首先抓主症、固其本,可按“消渴”辨证论治;以益肾固元、养阴生津为法,方选二冬汤合菟丝子丸加味;结合“固本以正元”“祛邪以遏症”“察常以达变”的三层辨证思维,以稳定瘤体大小,降低恶化概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其诊疗思路可为完善或补充无手术指征的垂体腺瘤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腺瘤 无功能性垂体微腺瘤 阴虚内燥 益肾固元 养阴生津 消渴 熊继柏
下载PDF
垂体微腺瘤影像征象与扫描方法分析
3
作者 刘迎春 鲁新宇 +2 位作者 康思佳 刘勇 尧麒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8期17-19,共3页
目的探究CT、MRI不同扫描方法对垂体微腺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经我院临床诊断的垂体微腺瘤61例,女57例,男3例,平均年龄32.66±7.88岁。61例均经MRI平扫及增强检查(常规增强15例、动态增强46例),其中35例行CT检查(平扫26例... 目的探究CT、MRI不同扫描方法对垂体微腺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经我院临床诊断的垂体微腺瘤61例,女57例,男3例,平均年龄32.66±7.88岁。61例均经MRI平扫及增强检查(常规增强15例、动态增强46例),其中35例行CT检查(平扫26例、增强15例)。分析垂体微腺瘤直接征象与间接征象,采用McNemar检验对比分析不同扫描方法的价值。结果MRI平扫垂体微腺瘤显示率62.30%(38/61),常规增强显示率40.00%(6/15),动态增强显示率93.48%(43/46);CT平扫显示率15.38%(4/26),CT增强显示率33.33%(5/15)。26例均行CT平扫、MRI平扫、MRI动态增强检查,CT平扫与MRI平扫、CT平扫与MRI动态增强之间诊断结果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6,P=0.000);15例均行CT增强、MRI动态增强,两者之间诊断结果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15例均行MRI平扫、MRI常规增强,两者之间诊断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46例均行MRI平扫、MRI动态增强,两者之间诊断结果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MRI平扫结合动态增强有利于垂体微腺瘤的显示,该方法可作为常规检查技术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 垂体微腺瘤 MRI CT 平扫 增强
下载PDF
动态增强MRI在垂体微腺瘤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1
4
作者 王秀河 黄耀熊 +1 位作者 黄力 刘斯润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02-205,共4页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MRI在垂体微腺瘤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 6 2例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诊断为垂体微腺瘤患者进行MRI平扫、Gd DTPA动态增强扫描及常规延迟增强扫描并分析其MRI信号特征。结果 MRI平扫、动态增强和常规延迟增强扫...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MRI在垂体微腺瘤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 6 2例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诊断为垂体微腺瘤患者进行MRI平扫、Gd DTPA动态增强扫描及常规延迟增强扫描并分析其MRI信号特征。结果 MRI平扫、动态增强和常规延迟增强扫描微腺瘤检出率分别为 4 6 .8% (2 9/ 6 2 )、88.7% (5 5 / 6 2 )和 6 4 .5 % (4 0 /6 2 )。 3种不同的扫描方法病灶检出率有显著差异 (P <0 .0 1)。结论 MRI动态增强扫描、常规延迟增强扫描提高了病灶的检出率 ,其中以动态增强扫描病灶检出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 垂体微腺瘤 动态增强扫描 检出率 动态增强MRI 病灶 平扫 资料
下载PDF
MR动态强化扫描对鉴别垂体微腺瘤与垂体Rathke’s囊肿的价值 被引量:11
5
作者 朱明 姜庆军 +4 位作者 李杰 郁冰冰 许鹏君 杨晓 孙钢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1年第4期489-491,共3页
目的:探讨垂体动态增强扫描并延迟扫描对鉴别垂体微腺瘤与垂体Rathke’s囊肿的价值。方法:对45例垂体微腺瘤与16例垂体Rathke’s囊肿患者的垂体MRI动态增强扫描并延迟扫描的影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观察垂体内病变的强化特点。结果:... 目的:探讨垂体动态增强扫描并延迟扫描对鉴别垂体微腺瘤与垂体Rathke’s囊肿的价值。方法:对45例垂体微腺瘤与16例垂体Rathke’s囊肿患者的垂体MRI动态增强扫描并延迟扫描的影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观察垂体内病变的强化特点。结果:垂体微腺瘤的强化特点为动态增强扫描信号强度弱于正常垂体,延迟扫描信号强度高于正常垂体或与正常垂体相仿。垂体Rathke’s囊肿的强化特点为动态增强扫描信号无明显强化,延迟扫描仍无对比剂进入。结论:延迟扫描对比剂是否进入是垂体微腺瘤与垂体Rathke’s囊肿的主要鉴别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微腺瘤 垂体Rathke’s囊肿 磁共振成像 延迟增强扫描
下载PDF
MRI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在垂体微腺瘤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3
6
作者 陈志安 富熙湖 +2 位作者 范国光 李晓非 吴振华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5期392-393,共2页
关键词 MRI动态增强扫描技术 垂体微腺瘤 诊断
下载PDF
143例功能性垂体微腺瘤的X-刀治疗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王立根 郭艳 +3 位作者 章翔 石梅 宋少军 魏丽春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10-513,共4页
背景与目的:长期以来神经外科经蝶入路手术切除是治疗功能性垂体微腺瘤的主要方法之一,近年来由于放射外科技术的发展,给神经外科医生们提供了新的治疗功能性垂体微腺瘤的方法。本研究旨在探讨X-刀放射外科技术治疗功能性垂体微腺瘤效... 背景与目的:长期以来神经外科经蝶入路手术切除是治疗功能性垂体微腺瘤的主要方法之一,近年来由于放射外科技术的发展,给神经外科医生们提供了新的治疗功能性垂体微腺瘤的方法。本研究旨在探讨X-刀放射外科技术治疗功能性垂体微腺瘤效果。方法:1996年6月至2001年6月我们应用X-刀治疗垂体微腺瘤143例,其中泌乳素(prolactin,PRL)腺瘤73例、生长激素(grouthhormone,GH)腺瘤54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alconticotropinhormone,ACTH)腺瘤13例、混合性(GH+PRL)腺瘤3例。所有病例均为单个等中心单次治疗。结果:X-刀治疗后,随访3~6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8.4月。除失访的31例外,随访到的112例患者中,显效78例(69.7%),有效10例(8.9%),无变化19例(16.8%),进展5例(4.6%)。结论:使用X-刀放射外科治疗功能性垂体微腺瘤是一种安全和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 垂体微腺瘤 X-刀 治疗 分析
下载PDF
MRI同层动态增强对垂体微腺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8
8
作者 秦伟 储成凤 +4 位作者 杨小庆 麦筱莉 金琴娣 张琳琴 孟爱芳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4年第5期311-313,共3页
目的 :分析垂体微腺瘤的MRI同层动态增强特征。方法 :对 40例临床怀疑为垂体微腺瘤的病人行同层动态增强MRI扫描 ,并绘出时间 -信号强度曲线图。结果 :40例病人中共检出垂体微腺瘤 2 6例。同层动态增强后垂体微腺瘤的MRI表现为圆或椭圆... 目的 :分析垂体微腺瘤的MRI同层动态增强特征。方法 :对 40例临床怀疑为垂体微腺瘤的病人行同层动态增强MRI扫描 ,并绘出时间 -信号强度曲线图。结果 :40例病人中共检出垂体微腺瘤 2 6例。同层动态增强后垂体微腺瘤的MRI表现为圆或椭圆形的低或稍低信号 ,似“充盈缺损” ;垂体微腺瘤的最大信号强度多出现在注入造影剂后 3 2~ 96s ,以 64s最明显。结论 :同层MRI动态增强对垂体微腺瘤的诊断有较高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 同层动态增强 垂体微腺瘤 诊断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3DGE序列在垂体微腺瘤诊断中的作用 被引量:12
9
作者 秦永春 申玉琴 马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505-506,共2页
关键词 3DGE序列 垂体微腺瘤 诊断
下载PDF
垂体微腺瘤MRI和CT对照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武 张雪哲 +3 位作者 卢延 洪闻 陆立 黄振国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1997年第4期199-203,共5页
目的:探讨垂体内低信号灶,垂体高度,上缘形状,鞍底骨质凹陷和垂体柄移位对垂体微腺瘤的MRI诊断价值;比较MRI和CT在显示上述征像上的能力。材料和方法:对50例正常对照组垂体腺和41例病理证实的垂体微腺瘤术前MRI进... 目的:探讨垂体内低信号灶,垂体高度,上缘形状,鞍底骨质凹陷和垂体柄移位对垂体微腺瘤的MRI诊断价值;比较MRI和CT在显示上述征像上的能力。材料和方法:对50例正常对照组垂体腺和41例病理证实的垂体微腺瘤术前MRI进行对比观察,并对其中20例微腺瘤进行MRI和CT特征对照研究。结果:对照组与腺瘤组相比垂体腺增高,上缘凸起,内有低信号灶的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1),鞍底凹陷侵独发生率也有显著差别(p<0.05),垂体柄向腺瘤对侧移位发生率无显著差别(p<0.1)。在判断垂体微腺瘤的位置及大小(5.1±2.0/5.2±1.9mm)、鞍隔上抬(16/15)、垂体柄偏位(10/9)以及垂体增大(17/16)上,MRI稍优于CT(p>0.25)。明确鞍底骨质侵蚀CT明显优于MRI(p<0.05)。结论:增大垂体腺内出现低信号灶,伴上缘凸起和鞍底凹陷侵蚀为MRI诊断微腺瘤最可靠征像;MRI在显示上述征像(鞍底骨质侵蚀除外)上优于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微腺瘤 MRI CT 垂体肿瘤 对照研究
下载PDF
DCE-MRI血管功能参数在垂体微腺瘤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玉梅 王青 +3 位作者 何敬振 王芳 王洁琼 徐兴华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7年第2期189-194,共6页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DCE-MRI)血管功能参数在垂体微腺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MRI检查及诊断性治疗证实的34例泌乳素微腺瘤患者、24例单纯泌乳素升高患者及20例健康人的DCE-MRI图像,获得垂体及微腺...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DCE-MRI)血管功能参数在垂体微腺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MRI检查及诊断性治疗证实的34例泌乳素微腺瘤患者、24例单纯泌乳素升高患者及20例健康人的DCE-MRI图像,获得垂体及微腺瘤微血管渗透性定量参数及半定量参数(容量转移常数K^(trans)、Ve、速率常数K_(ep)、达峰时间TTP)。采用t检验分析微腺瘤与邻近正常腺垂体组织各参数值的差异;采用方差分析对比微腺瘤组、单纯泌乳素升高组、健康对照组之间及健康对照组腺垂体左侧、中间、右侧之间各参数之间的差异;两两比较采用最小显著差异法;通过ROC曲线对各参数诊断微腺瘤的敏感度及特异度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垂体中间部位TTP值小于左侧及右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微腺瘤较邻近正常腺垂体组织的K^(trans)、K_(ep)值降低,TTP值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微腺瘤组较单纯泌乳素升高组及健康对照组的K^(trans)、K_(ep)值降低,TTP值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单纯泌乳素升高组较健康对照组的K^(trans)、K_(ep)、TTP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对微腺瘤的诊断,参数K^(trans)、K_(ep)诊断效能均高于TTP。K^(trans)-K_(ep)联合诊断的诊断效能高于K^(trans)-TTP及TTP-K_(ep)联合。K^(trans)-K_(ep)-TTP三者联合诊断效能最高。结论DCE-MRI功能参数可反映垂体微腺瘤的微血管变化,定量参数K_(ep)对微腺瘤的诊断效能较高,多参数联合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垂体微腺瘤的诊断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垂体 微腺瘤
下载PDF
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在垂体微腺瘤中的价值 被引量:10
12
作者 吴国昌 李伟 +3 位作者 龙晚生 罗学毛 陈曼琼 何义改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2年第3期21-23,共3页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扫描在垂体微腺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4例经临床确诊的垂体微腺瘤患者,行平扫、动态增强扫描及延迟扫描,分析三者的信号特点及检出该病的灵敏度。结果平扫发现19例鞍区占位,15例垂体无明显改变,灵敏度为44.11%;动态...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扫描在垂体微腺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4例经临床确诊的垂体微腺瘤患者,行平扫、动态增强扫描及延迟扫描,分析三者的信号特点及检出该病的灵敏度。结果平扫发现19例鞍区占位,15例垂体无明显改变,灵敏度为44.11%;动态增强扫描发现33例鞍区占位,1例垂体无明显改变,灵敏度为97.06%;延迟扫描发现26例鞍区占位,8例垂体无明显改变,灵敏度为76.47%。在垂体微腺瘤检出率上,动态增强扫描明显高于平扫,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延迟扫描明显高于平扫,具有统计学差异意义(P<0.05);动态增强扫描检出率虽高于延迟扫描,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动态增强对诊断垂体瘤具有较高准确性,动态增强扫描及延迟扫描可作为诊断垂体微腺瘤的影像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微腺瘤 磁共振 动态增强扫描 延迟扫描
下载PDF
泌乳素分泌型垂体微腺瘤多模态MRI:3D VISTA T_(2)WI与常规序列的比较 被引量:8
13
作者 郭睿 肖运平 +3 位作者 杨鹏 冯善臣 周海洋 刘寿堂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53-457,共5页
目的:探讨多模态MRI对激素分泌型垂体微腺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将147例临床确诊的高泌乳素血症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行垂体常规序列平扫和增强扫描(冠状面T_(1)WI、T_(2)WI和增强前后矢状面T_(1)WI)、冠状面动态增强扫描及增强后3D容积... 目的:探讨多模态MRI对激素分泌型垂体微腺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将147例临床确诊的高泌乳素血症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行垂体常规序列平扫和增强扫描(冠状面T_(1)WI、T_(2)WI和增强前后矢状面T_(1)WI)、冠状面动态增强扫描及增强后3D容积采集快速自旋回波(VISTA)序列T_(2)WI。将每例患者的MRI图像按照序列进行组合,得到3组图像集,A组包括常规序列平扫+增强扫描(动态增强扫描和常规增强扫描),B组仅包括增强后3D-VISTA T_(2)WI,C组包括所有序列的图像(A+B)。由3位放射科医师分别对3组图像进行阅片分析,采用McNemar检验比较3组中对泌乳素分泌型垂体微腺瘤的检出效能。结果:单独3D-VISTA T_(2)WI序列对垂体微腺瘤的检出结果与金标准(临床诊断结果)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平扫+增强MRI(A组)及其联合增强后3D-VISTA T_(2)WI(C组)对垂体微腺瘤的诊断结果与金标准(临床诊断结果)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5;P=0.109)。A组对垂体微腺瘤的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49%(34/69)和68%(53/78),B组分别为46%(32/69)和97%(76/78),C组分别为88%(61/69)和97%(76/78);平扫+增强序列结合增强后3D-VISTA T_(2)WI的综合影像组(C组)显示出更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论:对于高泌乳素血症患者,增强后3D-VISTA序列T_(2)WI作为常规MRI序列的重要补充,可明显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及阴性预测值,该序列联合平扫+增强序列在诊断泌乳素型垂体微腺瘤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微腺瘤 泌乳素 磁共振成像 对比增强扫描 容积采集快速自旋回波序列
下载PDF
女性垂体泌乳素微腺瘤的治疗方式 被引量:5
14
作者 殷怡华 魏美娟 +1 位作者 冯令达 李士其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83-86,共4页
目的对育龄期女性垂体泌乳素微腺瘤患者药物与手术治疗的疗效、不良反应及并发症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6年6月确诊为垂体泌乳素微腺瘤的女性患者88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药物组26例,手术组62例。随访各组治疗前、... 目的对育龄期女性垂体泌乳素微腺瘤患者药物与手术治疗的疗效、不良反应及并发症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6年6月确诊为垂体泌乳素微腺瘤的女性患者88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药物组26例,手术组62例。随访各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变化、内分泌激素水平以及生殖生育情况,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总治疗有效率为73.9%,其中药物组为69.2%,手术组为75.8%,两组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总受孕率为12/19,活胎率为10/19。药物组活胎率为7/8,明显高于手术组的3/11 (P<0.05)。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3.8%,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24.2%。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药物治疗后1个月泌乳素(PRL)水平是否立即恢复正常、术前PRL值/术后1 d PRL值是否≥20是预测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有生育要求的垂体泌乳素微腺瘤患者应首选药物治疗。治疗后应定期随访PRL水平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治疗后的1~3个月对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是关键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泌乳素微腺瘤 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
下载PDF
磁共振动态增强与三维成像在垂体微腺瘤诊断上的应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柏沙美 江新青 +1 位作者 陈胜利 郑力强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1年第9期868-869,共2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及三维成像在诊断垂体微腺瘤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一组58 例垂体微腺瘤MRI图像资料。结果:磁共振平扫发现9例(16%),动态增强扫描发现41例(70%),三维快速梯度回 波成像(3D-...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及三维成像在诊断垂体微腺瘤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一组58 例垂体微腺瘤MRI图像资料。结果:磁共振平扫发现9例(16%),动态增强扫描发现41例(70%),三维快速梯度回 波成像(3D-FFE)发现 53例(91%)。年扫微腺瘤呈边缘清晰的圆形或椭圆形结节,TI WI呈低信号,T2 W1呈高信 号,鞍隔向上膨隆或垂体柄移位为间接征象。增强动态扫描显示病变增强信号强度低于正常垂体,延迟扫描后变 成等信号或稍高信号。结论:MRI动态增强扫描与3D-FFE明显提高了垂体微腺瘤的正确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肿瘤 磁共振成像 垂体微腺瘤 诊断 三维成像
下载PDF
匙孔动态MRI与常规MRI对催乳激素分泌型垂体微腺瘤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陆武 周胜利 刘雨成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56-357,共2页
关键词 匙孔动态MRI 常规MRI 催乳激素分泌型垂体微腺瘤 比较研究
下载PDF
导航下经蝶显微手术切除垂体微腺瘤 被引量:12
17
作者 贾丕丰 吴劲松 李士其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04年第6期501-503,共3页
目的 研究神经导航技术在经蝶显微切除垂体微腺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在 2 5例垂体微腺瘤经蝶手术中应用神经导航系统指导手术入路 肿瘤方位 切除范围。结果  2 5例垂体微腺瘤均达到镜下全切除 ,并通过术后MRI得到证实 ,且无严重... 目的 研究神经导航技术在经蝶显微切除垂体微腺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在 2 5例垂体微腺瘤经蝶手术中应用神经导航系统指导手术入路 肿瘤方位 切除范围。结果  2 5例垂体微腺瘤均达到镜下全切除 ,并通过术后MRI得到证实 ,且无严重手术并发症。结论 在经蝶显微切除垂体微腺瘤手术中应用神经导航有利于全切病灶 ,降低手术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导航 垂体微腺瘤 经蝶手术
下载PDF
神经导航下经蝶手术治疗激素分泌型垂体微腺瘤 被引量:5
18
作者 许志勤 苏长保 +7 位作者 王任直 任祖渊 杨义 马文斌 李永宁 幸兵 连伟 姚勇 《医学研究杂志》 2012年第6期39-42,共4页
目的总结神经导航下经蝶手术治疗激素分泌型垂体微腺瘤的经验和疗效。方法对59例神经导航下经蝶激素分泌型垂体微腺瘤手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既往经蝶手术后复发性垂体微腺瘤7例,位于垂体侧方或深部的微腺瘤45例,颅底异常增厚3例... 目的总结神经导航下经蝶手术治疗激素分泌型垂体微腺瘤的经验和疗效。方法对59例神经导航下经蝶激素分泌型垂体微腺瘤手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既往经蝶手术后复发性垂体微腺瘤7例,位于垂体侧方或深部的微腺瘤45例,颅底异常增厚3例,蝶窦气化不良1例,双侧颈内动脉间距狭窄3例。结果所有病例均成功完成手术,肿瘤全部切除57例,近全切除2例。术后出现一过性水、电解质紊乱31例,无死亡和永久性并发症。垂体泌乳素(prolactin,PRL)腺瘤2例均治愈。垂体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腺瘤10例,治愈8例,进步1例,无效1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腺瘤47例,治愈39例,进步1例,无效7例;其中复发性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7例,治愈6例,无效1例。结论神经导航可以使部分经蝶垂体微腺瘤切除手术准确、安全、微创、有效,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经蝶激素分泌型垂体微腺瘤切除手术的适应证,并能有效避免术者和患者接受X线的辐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微腺瘤 神经导航 经蝶手术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垂体泌乳素微腺瘤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凌聪 胡细玲 +1 位作者 何海勇 蔡梅钦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9期198-200,共3页
目的:通过对中医联合溴隐亭和单纯溴隐亭治疗垂体泌乳素微腺瘤的效果比较,探讨规范、更有效的垂体泌乳素微腺瘤的药物治疗方法。方法:将入选的50例垂体泌乳素微腺瘤女性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5例。两组病人分别接受中药加溴隐亭和单纯... 目的:通过对中医联合溴隐亭和单纯溴隐亭治疗垂体泌乳素微腺瘤的效果比较,探讨规范、更有效的垂体泌乳素微腺瘤的药物治疗方法。方法:将入选的50例垂体泌乳素微腺瘤女性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5例。两组病人分别接受中药加溴隐亭和单纯溴隐亭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在降低催乳素水平、治愈率、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并做相应的统计学处理。结果:两组治疗后催乳素水平在治疗后3个月有显著差异,在6个月和9个月均无显著差异;两组治疗前后的催乳素水平均有显著差异;两组的治愈率有显著差异,有效率无显著差异。结论:中西医结合与单纯西药对降低血泌乳素水平均有效,中西医结合在改善月经及促进怀孕方面较单纯应用溴隐亭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微腺瘤 泌乳素 溴隐亭 中西医结合
下载PDF
230例垂体ACTH微腺瘤经蝶手术治疗经验总结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天锡 赵卫国 +3 位作者 卞留贯 孙青芳 宁光 陈家伦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149-151,共3页
目的回顾分析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微腺瘤诊断和手术治疗结果。方法1983年9月至2009年12月经蝶手术治疗ACTH微腺瘤230例。术前内分泌学检查患者均见血尿皮质醇水平增高,昼夜节律消失;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小剂量(2 mg)不抑制97%(223/... 目的回顾分析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微腺瘤诊断和手术治疗结果。方法1983年9月至2009年12月经蝶手术治疗ACTH微腺瘤230例。术前内分泌学检查患者均见血尿皮质醇水平增高,昼夜节律消失;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小剂量(2 mg)不抑制97%(223/230例);大剂量(8 mg)抑制89.5%(220/230例)。术前影像学(CT/MRI)检查结果:阳性占67%(154/230例),阴性占33%(76/230例)。结果随访2~26年,平均6.7年。其中根治196/230例(85%),未根治34例(15%)结论垂体微腺瘤0级(≤4 mm)在CT/MRI上多未能发现。大部分病例可在术中探查到肿瘤,其中最小者仅2 mm大小。术中冰冻切片示垂体增生者可行垂体次全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欣病 微腺瘤 经蝶手术 根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