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定域性电化学增材制造三维微螺旋构件工艺 被引量:1
1
作者 潘佳宝 贾卫平 +2 位作者 吴蒙华 苏晓冰 刘涛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5-105,共11页
针对电化学增材制造已有较多探究,但研究内容多为工艺参数对柱体成形质量的影响,工艺参数对微螺旋构件的影响尚缺乏系统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法研究极间电压、脉冲占空比和初始极间隙对微螺旋结构直径、体沉积速率和表面形貌的影响,采... 针对电化学增材制造已有较多探究,但研究内容多为工艺参数对柱体成形质量的影响,工艺参数对微螺旋构件的影响尚缺乏系统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法研究极间电压、脉冲占空比和初始极间隙对微螺旋结构直径、体沉积速率和表面形貌的影响,采用数字显微镜及扫描电镜对微螺旋构件进行检测,得出极间电压为4.0~4.4 V时,可以制备出直径均匀、形状规整的微螺旋结构,微螺旋结构体沉积速率由210μm^(3)/s增长至5 728μm^(3)/s;而电压增至4.6 V时,微螺旋结构出现大量瘤状沉积。当初始极间隙从5μm增加到20μm时,微螺旋结构平均直径由128μm增长至163μm。极间电压为4.2 V、初始极间隙为10~20μm时,随着初始极间隙的增大,微螺旋结构底部明显变粗,直径波动较大。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三轴联动控制阳极运动轨迹,定域电化学增材制造三维微螺旋构件,是三维金属微结构一种可行的技术方法。试验优化参数为极间电压4.2 V、脉冲占空比60%和初始极间隙5μm时,得到微观形貌质量较好、直径均匀的微螺旋构件(圈数为2圈、螺距为400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材制造 定域电沉积 微螺旋结构 初始极间隙 极间电压 脉冲占空比
下载PDF
石墨化对微螺旋炭纤维形貌和微观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毕辉 寇开昌 +2 位作者 王召娣 王志超 张教强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98-402,共5页
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微螺旋炭纤维,在氩气气氛,2500℃下对其进行石墨化处理.通过扫描电镜,激光拉曼光谱和X射线晶体衍射对石墨化前后微螺旋炭纤维的形貌与微观结构进行了研究,并初步探讨了石墨化机理.结果表明:石墨化处理对微螺旋炭... 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微螺旋炭纤维,在氩气气氛,2500℃下对其进行石墨化处理.通过扫描电镜,激光拉曼光谱和X射线晶体衍射对石墨化前后微螺旋炭纤维的形貌与微观结构进行了研究,并初步探讨了石墨化机理.结果表明:石墨化处理对微螺旋炭纤维具有显著的纯化作用,其螺旋形貌基本保持不变.微观结构更加规整,微螺旋炭纤维的晶面层间距d_(002)(0.3626~0.3378nm)减小,晶粒尺寸L_c(1.6404~3.8590nm)和L_a(2.04~7.21nm)增大,石墨化程度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螺旋炭纤维 石墨化 形貌 观结构
下载PDF
微螺旋炭纤维的制备、微观结构及性能 被引量:4
3
作者 毕辉 寇开昌 +2 位作者 王召娣 王志超 张教强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84-387,304,共5页
以乙炔为碳源,镍粉为催化剂,噻吩作为助催化剂,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微螺旋炭纤维。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激光拉曼光谱、元素分析和热失重分析等分析手段,研究了微螺旋炭纤维的制备工艺,考察了微螺旋炭纤维的形貌、微观结... 以乙炔为碳源,镍粉为催化剂,噻吩作为助催化剂,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微螺旋炭纤维。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激光拉曼光谱、元素分析和热失重分析等分析手段,研究了微螺旋炭纤维的制备工艺,考察了微螺旋炭纤维的形貌、微观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微螺旋炭纤维具有双螺旋结构,单根纤维存在左旋和右旋两种螺旋方向以及圆形和扁形两种纤维截面,同时也可以观察到一些特殊形状的微螺旋炭纤维。微螺旋炭纤维主要由C、Ni、S、H元素组成,且其纤维表面全部由碳元素组成。微观结构整体有序度较差,存在一定量的无定形碳和晶体缺陷。微螺旋炭纤维具有较高的抗氧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螺旋炭纤维 制备 观结构 性能
下载PDF
微螺旋炭纤维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3
4
作者 李宁 寇开昌 +3 位作者 晁敏 张冬娜 吴广磊 马利鹏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41-544,共4页
采用溶剂热法合成出硫化镍,并将其作为催化剂,催化热解乙炔制备出微螺旋炭纤维.通过SEM、FT-IR和XRD分析了催化剂和微螺旋炭纤维的形貌和微观结构.结果表明:硫化镍催化颗粒表面光滑、为规则的六方相结构,直径为1-2μm;微螺旋炭... 采用溶剂热法合成出硫化镍,并将其作为催化剂,催化热解乙炔制备出微螺旋炭纤维.通过SEM、FT-IR和XRD分析了催化剂和微螺旋炭纤维的形貌和微观结构.结果表明:硫化镍催化颗粒表面光滑、为规则的六方相结构,直径为1-2μm;微螺旋炭纤维具有双螺旋结构,截面为矩形,具有相同的螺径.微螺旋炭纤维分子结构中既含有不饱和的C=C双键,又含有饱和的-CH2-和-CH3基团,其微观结构整体有序度较差,存在一定量的无定型炭和晶体缺陷,石墨化度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螺旋炭纤维 溶剂热 硫化镍 观结构 催化热解
下载PDF
CVD法制备微螺旋炭纤维的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毕辉 寇开昌 +1 位作者 张教强 陈碧波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59-564,共6页
以乙炔为碳源,Ni粉为催化剂,含硫化合物噻吩为助催化剂,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CVD)制得了微螺旋炭纤维。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考察了微螺旋纤维的微观形貌,发现所得的纤维几乎为双螺旋,同时通过对影响微螺旋炭纤维生长因素研究,发现有... 以乙炔为碳源,Ni粉为催化剂,含硫化合物噻吩为助催化剂,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CVD)制得了微螺旋炭纤维。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考察了微螺旋纤维的微观形貌,发现所得的纤维几乎为双螺旋,同时通过对影响微螺旋炭纤维生长因素研究,发现有利于微螺旋炭纤维生长的最佳反应条件:反应温度为750℃,噻吩温度为30℃,H2/C2H2=3,反应时间为2h,石墨棒竖直起来放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螺旋炭纤维 化学气相沉积 制备
下载PDF
微螺旋炭纤维手性复合吸波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王召娣 寇开昌 +1 位作者 毕辉 张较强 《炭素技术》 CAS CSCD 2008年第1期16-20,共5页
微螺旋炭纤维独特的螺旋手性结构赋予其优异的吸波性能,本文结合自身实验,综述了微螺旋炭纤维复合吸波材料的研究进展,并分析其吸波机理在螺旋手性结构引起的电磁波交叉极化,同时对发展更好的微螺旋炭纤维手性复合吸波材料提出了可行建议。
关键词 微螺旋炭纤维 螺旋手性结构 吸波性能 反射衰减 交叉极化
下载PDF
轴表面矩形微螺旋槽织构对唇形油封密封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江华生 孟祥铠 +1 位作者 彭旭东 李伟荣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1704-1710,共7页
基于唇形油封的反向泵送作用密封原理,提出了一种轴表面矩形微螺旋槽织构,以提升油封密封性能;建立了油封唇口稳态的符合质量守恒的流体润滑理论模型,考虑了油封唇口表面粗糙形貌和弹性变形的影响,采用有限元法求解流体压力控制方程,获... 基于唇形油封的反向泵送作用密封原理,提出了一种轴表面矩形微螺旋槽织构,以提升油封密封性能;建立了油封唇口稳态的符合质量守恒的流体润滑理论模型,考虑了油封唇口表面粗糙形貌和弹性变形的影响,采用有限元法求解流体压力控制方程,获得了泵送率和摩擦扭矩等性能参数,研究了矩形微螺旋槽织构参数和轴转速对油封密封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泵送率具有随微螺旋槽角度的增大而呈先缓慢增大后逐渐减小,且螺旋角最佳值约25°,随微螺旋槽深度、线数和轴转速的增大而增大等变化规律;摩擦扭矩具有随微螺旋槽角度、深度的增大而减小,随微螺旋槽线数的增大而增大,随轴转速的增大而呈先增大后减小以至趋于稳定等变化规律。研究结果为轴表面微槽织构提高油封密封性能的设计与应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形油封 泵送率 摩擦扭矩 微螺旋 织构参数 轴转速
下载PDF
微螺旋炭纤维金属镀层的制备 被引量:2
8
作者 吴海维 寇开昌 +2 位作者 毕辉 赵清新 王志超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71-475,共5页
对CVD法制备的微螺旋炭纤维进行粗化、敏化、活化等前处理,在其表面增加了活性基团,考察了不同工艺参数下利用碱性镀液的施度效果,并用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EDX)对化学镀各处理步骤以及镀镍效果进行分析表征。... 对CVD法制备的微螺旋炭纤维进行粗化、敏化、活化等前处理,在其表面增加了活性基团,考察了不同工艺参数下利用碱性镀液的施度效果,并用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EDX)对化学镀各处理步骤以及镀镍效果进行分析表征。研究表明,适当的温度及pH值条件下,利用碱性化学镀,能成功地在微螺旋炭纤维表面镀上一层均匀地、磷含量低的Ni-P镀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螺旋炭纤维 化学镀 镀层
下载PDF
空气中电火花沉积微螺旋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振龙 金柏冬 +2 位作者 曹国辉 肖凯 赵万生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17-720,744,共5页
为深入研究电火花沉积微型结构方法,提出了一种新的微细电火花沉积方法.对微细电火花沉积加工的基本原理进行分析,预测了其实现条件,使用通用的电火花成形加工机床,在空气介质和特定电参数下用铜电极可以沉积出微三维螺旋结构.实验得出... 为深入研究电火花沉积微型结构方法,提出了一种新的微细电火花沉积方法.对微细电火花沉积加工的基本原理进行分析,预测了其实现条件,使用通用的电火花成形加工机床,在空气介质和特定电参数下用铜电极可以沉积出微三维螺旋结构.实验得出了电参数和工作介质对微螺旋结构的影响.在只使用z轴进给的情况下,在高速钢工件表面沉积出外径为0.19 mm、线径为0.1 mm,高度为3.39 mm的19圈微螺旋结构.测试显示微螺旋材料呈明显的分层结构,具有较强的耐腐蚀性,其成分取决于工具电极材料,但电极中的Zn被氧化为ZnO.此外,在实验基础上对微螺旋结构的形成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火花沉积 三维结构 微螺旋结构 工艺参数
下载PDF
微螺旋炭纤维的微波电磁参数及其环氧复合材料的吸波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召娣 寇开昌 +2 位作者 毕辉 张教强 赵清新 《中国胶粘剂》 CAS 2008年第4期1-5,共5页
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了微螺旋炭纤维(CMCs),研究了其在频率为8.2 ̄12.4GHz范围内的微波介电特性;以环氧树脂为胶粘剂制备了CMCs/环氧复合吸波涂层,并对其吸波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CMCs含量的增加,复介电参数实部ε′、虚部... 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了微螺旋炭纤维(CMCs),研究了其在频率为8.2 ̄12.4GHz范围内的微波介电特性;以环氧树脂为胶粘剂制备了CMCs/环氧复合吸波涂层,并对其吸波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CMCs含量的增加,复介电参数实部ε′、虚部ε″和介电损耗tanδ均有所增加,当CMCs含量为1% ̄5%时,ε″和tanδ增幅很小;当CMCs含量为10%时,两者增幅显著增大。ε′表现出高频减小的趋势,同时tanδ表现出高频增大的趋势,这些均有利于实现高频吸波。磁损耗tanξ较小且CMCs含量对其影响不明显。CMCs/环氧复合吸波涂层的反射率随着CMCs含量的增加而明显减小,表现出高频衰减略有增加的趋势,同时出现多吸收峰,这有利于实现宽频吸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螺旋炭纤维 介电参数 反射率 吸波性能
下载PDF
微螺旋混合器的混合实验研究及数值模拟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石栋 张仁元 +1 位作者 陈观生 王灵秀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4期13-16,共4页
设计一种结构简单、没有专门扰流装置的被动式微螺旋混合器.并介绍混合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分析,得出混合质量分数与灰度的关系.建立数学和物理模型,通过通用商业CFD软件进行数值模拟,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比较吻合.
关键词 微螺旋混合器 数值模拟 灰度
下载PDF
自攻型正畸微螺旋种植体稳定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陈岩 牛一山 +2 位作者 赵文婷 咏梅 斯琴毕力格 《内蒙古医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144-148,共5页
目的:实验研究自攻型正畸微螺旋种植体即刻负载持续中重度水平力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8枚自攻型钛合金微螺旋种植体种植于一只犬下颌骨颊侧的牙根间区,即刻负载约150g持续水平力。种植体植入时选择控制最高植入转矩在5.5 Ncm~7.3 Ncm... 目的:实验研究自攻型正畸微螺旋种植体即刻负载持续中重度水平力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8枚自攻型钛合金微螺旋种植体种植于一只犬下颌骨颊侧的牙根间区,即刻负载约150g持续水平力。种植体植入时选择控制最高植入转矩在5.5 Ncm~7.3 Ncm,并且用Periotest测量种植体的稳定性,其值低于+9;观察9wk后,测量种植体稳定性及最高旋出转矩。结果:实验过程中未见种植体松动,脱落。最高去除转矩力值(5.9±1.2)Ncm。Periotest值在后牙区低于+9,在下颌骨中段在+10~+18间。结论:即刻负载的自攻型微种植体有良好的生物机械性能,即刻负载对自攻型正畸微种植体的生物整合未见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 微螺旋种植体 自攻 即刻负载 稳定性
下载PDF
国产钨丝微螺旋圈栓塞治疗颅内囊状动脉瘤 被引量:2
13
作者 余泽 马廉亭 +3 位作者 秦尚振 徐国政 龚杰 杨铭 《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1996年第1期46-47,共2页
颅内囊状动脉瘤80%有自发蛛网膜下腔出血史,传统的根治方法.是直接手术夹闭或切除。自从1971年Serbinenko发明了可脱性球囊导管以来,为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近年来,血管内治疗技术的发展.
关键词 钨丝微螺旋 栓塞治疗 颅内囊状动脉瘤 疗效观察
下载PDF
石墨化对微螺旋炭纤维热氧化动力学的影响
14
作者 毕辉 寇开昌 +2 位作者 王召娣 王志超 张教强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64-368,共5页
以乙炔为碳源,镍粉为催化剂,噻吩为助催化剂,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微螺旋炭纤维;在氩气气氛中,2500℃下对所制微螺旋炭纤维进行石墨化处理。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微螺旋炭纤维的螺旋形貌和微观结构,用热重法研究微螺旋炭纤维的耐氧... 以乙炔为碳源,镍粉为催化剂,噻吩为助催化剂,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微螺旋炭纤维;在氩气气氛中,2500℃下对所制微螺旋炭纤维进行石墨化处理。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微螺旋炭纤维的螺旋形貌和微观结构,用热重法研究微螺旋炭纤维的耐氧化性能,并探讨了微螺旋炭纤维的氧化动力学行为。结果表明:石墨化处理对微螺旋炭纤维具有显著的纯化作用,其螺旋形貌基本保持不变。微螺旋炭纤维的氧化反应较好地服从一级反应。微螺旋炭纤维石墨化前后的氧化反应活化能分别为263.004kJ/mol和297.191kJ/mol。石墨化处理明显提了微螺旋炭纤维的抗氧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螺旋炭纤维 热分解 动力学
下载PDF
新型催化剂制备微螺旋碳纤维的研究
15
作者 李宁 寇开昌 +3 位作者 晁敏 吴广磊 张冬娜 侯梅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69-71,84,共4页
利用溶剂热法制备了硫化镍,并以它为催化剂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催化制备了微螺旋碳纤维。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微螺旋碳纤维的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发现产物几乎全部为双螺旋碳纤维,同时通过研究影响微螺旋碳纤维生长的因素,发现微螺旋碳... 利用溶剂热法制备了硫化镍,并以它为催化剂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催化制备了微螺旋碳纤维。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微螺旋碳纤维的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发现产物几乎全部为双螺旋碳纤维,同时通过研究影响微螺旋碳纤维生长的因素,发现微螺旋碳纤维的最佳生长条件为:反应温度750℃,气体流量110sccm,噻吩温度30~35℃,反应时间90min。FT-IR结果表明,微螺旋碳纤维分子结构中既含有不饱和的C=C双键,又含有饱和的-CH2-和-CH3基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剂 微螺旋碳纤维 观结构
下载PDF
机械可脱性微螺旋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
16
作者 章翔 付洛安 +4 位作者 吴景文 孙立军 李侠 蒋晓帆 刘先珍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3期2179-2181,共3页
目的 总结使用机械可脱性微螺旋圈 (MDS N)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经验 ,探讨其适应证、疗效及并发症 .方法 对 2 9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行股动脉Seldinger s法穿刺 ,用MDS N系统送入合适大小的微螺旋圈到达动脉瘤腔内填塞动脉瘤 .结果 本... 目的 总结使用机械可脱性微螺旋圈 (MDS N)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经验 ,探讨其适应证、疗效及并发症 .方法 对 2 9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行股动脉Seldinger s法穿刺 ,用MDS N系统送入合适大小的微螺旋圈到达动脉瘤腔内填塞动脉瘤 .结果 本组完全栓塞 2 6例 ,次全栓塞 3例 ,载瘤动脉保持通畅 ,无死亡或永久性并发症 ,患者恢复良好 .结论 使用MDS N治疗颅内动脉瘤是一种有效、安全、经济的方法 ,其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随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可脱性微螺旋 栓塞治疗 颅内动脉瘤
下载PDF
机械性可脱性微螺旋圈治疗颅内动脉瘤二例报道
17
作者 郑彦 李善泉 罗其中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S1期81-85,共2页
关键词 微螺旋 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机械性 基底动脉 导管 机械手 前交通动脉瘤 神经外科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
下载PDF
微螺旋碳纤维/高密度聚乙烯复合材料电渗流行为及机制 被引量:2
18
作者 蒋迪波 殷明志 彭焕英 《中国胶粘剂》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20-23,共4页
以微螺旋碳纤维(CMCs)作为复合材料的导电填料,以高密度聚乙烯(HDPE)作为复合材料的基体树脂,研究了CMCs/HDPE基复合材料的电渗流行为、渗流阈值附近复合材料的导电机制。结果表明:CMCs/HDPE复合材料存在明显的渗流行为,其渗流阈值为6.2... 以微螺旋碳纤维(CMCs)作为复合材料的导电填料,以高密度聚乙烯(HDPE)作为复合材料的基体树脂,研究了CMCs/HDPE基复合材料的电渗流行为、渗流阈值附近复合材料的导电机制。结果表明:CMCs/HDPE复合材料存在明显的渗流行为,其渗流阈值为6.28%(CMCs的体积分数)或9.77%(CMCs的质量分数);当CMCs的体积分数接近于渗流阈值时,CMCs/HDPE复合材料的导电方式由隧道效应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螺旋碳纤维 高密度聚乙烯 渗流阈值 复合材料 导电机制
下载PDF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微螺旋圈栓塞治疗2例报告
19
作者 朱政鸣 刘科 +2 位作者 徐小川 方波 蔡晓和 《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1996年第4期291-292,共2页
我科自1994年11月至1996年3月,采用微螺旋圈栓塞治疗颈内动脉一海绵窦瘘(CCF)2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关键词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微螺旋圈栓塞 治疗 疗效观察
下载PDF
基于动态多焦点双光子聚合的微螺旋结构制备 被引量:4
20
作者 谢辰 孙世贤 +1 位作者 贾而穑 胡明列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200-207,共8页
微螺旋结构在微机器人、手性超材料中有重要应用,不同的应用对螺旋结构有着不一样的要求。基于飞秒激光双光子聚合技术可以直写任意三维微结构,然而,单焦点逐点直写的效率较低。基于结构光场的单步曝光方案能够实现高效制备,但目前受限... 微螺旋结构在微机器人、手性超材料中有重要应用,不同的应用对螺旋结构有着不一样的要求。基于飞秒激光双光子聚合技术可以直写任意三维微结构,然而,单焦点逐点直写的效率较低。基于结构光场的单步曝光方案能够实现高效制备,但目前受限于复杂而专业的光场调控技术,仅能制备较有限的微螺旋结构。针对微尺度多螺旋结构,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多焦点的制备方案。该方案将光斑的螺旋运动轨迹分解为由动态全息图控制的圆周运动和由z轴位移台控制的线性扫描,最终成功制备了直径、螺线数、螺距与手性等特征灵活可控的多重微螺旋结构。所提微螺旋结构制备方案兼具经济性及高效灵活的优势,对于微机器人、手性超材料和生物工程等领域的相关研究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微螺旋 双光子聚合 多焦点 空间光调制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