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肝微血管内皮功能的测定
1
作者 葛新兰 苏一男 +2 位作者 王鹏飞 潘可 李崇辉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12期1278-1283,共6页
目的探索建立测定大鼠肝微血管内皮功能的方法。方法取健康雄性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肝缺血1 h、2 h和3 h组(OPT 1 h,OPT 2 h,OPT 3 h),于再灌注后不同时间分别测定各组大鼠肝微循环血流变化,以局部加热刺激试验和阻... 目的探索建立测定大鼠肝微血管内皮功能的方法。方法取健康雄性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肝缺血1 h、2 h和3 h组(OPT 1 h,OPT 2 h,OPT 3 h),于再灌注后不同时间分别测定各组大鼠肝微循环血流变化,以局部加热刺激试验和阻断后反应性充血(post occlusive reactive hyperemia,PORH)试验分别评价肝微血管内皮功能。结果正常大鼠肝微循环血流基线值为(198.30±8.98)PU,局部加热刺激后血流增加至(239.30±9.84)PU;PORH试验的基线、阻断后和反应性充血后的微循环血流值分别为(204.40±11.80)PU、(94.43±29.26)PU和(268.90±22.16)PU。大鼠肝经历不同时间的缺血和再灌注后,OPT 1 h、OPT 2 h和OPT 3 h组的加热刺激试验各血流值均显著低于Sham组(P<0.05),且OPT 3h组显著低于OPT 1 h组(P<0.01)和OPT 2 h组(P<0.05)。计算各组各时间点加热后的血流增加量?PU,结果表明OPT1 h组在再灌注60 min和90 min时的?PU值分别为(57.33±4.63)PU和(50.30±1.76)PU,明显高于Sham组的(31.40±4.80)PU和(30.00±4.41)PU(P<0.05)。OPT 3 h组在再灌注60 min时的?PU为(18.00±4.66)PU,明显低于Sham组和OPT 1 h组(P<0.05)。Sham、OPT 1 h、OPT 2 h和OPT 3 h组PORH试验的PF-BZ值分别为(187.32±15.00)PU、(144.90±9.94)PU、(91.31±4.48)PU和(26.92±9.43)PU,其中OPT 2 h组和OPT 3 h组的PF-BZ值显著低于Sham组和OPT 1 h组的相应值(P<0.05),且OPT 3 h组低于OPT 2 h组的相应值(P<0.05)。结论大鼠肝微血管具有对局部加热刺激和PORH作出反应的能力;严重的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可导致肝微血管内皮功能障碍,而局部加热刺激试验和PORH试验可以用于评价肝微血管内皮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血管内皮功能 缺血再灌注损伤 局部加热刺激试验 阻断后反应性充血试验
下载PDF
TNF_α引起的微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及其分子机制 被引量:5
2
作者 金惠铭 刘清行 +2 位作者 张国平 张明 沙志一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940-941,共2页
关键词 微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 TNFΑ 分子机制
下载PDF
微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改变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研究热点 被引量:7
3
作者 杨向红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7期528-529,共2页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多种并发症的病理基础,也是糖尿病预后的决定性因素,主要包括糖尿病视网膜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神经病变及糖尿病心肌病变等。目前研究的热点主要涉及两方面,即糖基化终产物及其信号通路在糖尿病病变发生中...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多种并发症的病理基础,也是糖尿病预后的决定性因素,主要包括糖尿病视网膜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神经病变及糖尿病心肌病变等。目前研究的热点主要涉及两方面,即糖基化终产物及其信号通路在糖尿病病变发生中的作用、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改变与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发生。本文就上述两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介绍本研究室的相关研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微血管内皮细胞功能 糖尿病 微血管病变
下载PDF
Shh-PARP-1信号通路在茶多酚拮抗胰岛微血管内皮细胞脂毒性中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2
4
作者 田蜜 雷琪 +1 位作者 鄢韵升 李龙坤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975-981,共7页
目的探讨Sonic Hedgehog(Shh)-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poly(ADP-ribose)polymerase 1,PARP-1]信号通路在茶多酚拮抗胰岛微血管内皮细胞脂毒性中的调控作用。方法以小鼠胰岛微血管内皮MS-1细胞为研究对象,分为正常对照组、溶剂对照组... 目的探讨Sonic Hedgehog(Shh)-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poly(ADP-ribose)polymerase 1,PARP-1]信号通路在茶多酚拮抗胰岛微血管内皮细胞脂毒性中的调控作用。方法以小鼠胰岛微血管内皮MS-1细胞为研究对象,分为正常对照组、溶剂对照组、脂肪酸(0.25mmol/L软脂酸+0.5mmol/L油酸)组、茶多酚(25μmol/L)组、脂肪酸+茶多酚组、PARP-1抑制剂(8μmol/L BYK204165)+脂肪酸组、PARP-1抑制剂+脂肪酸+茶多酚组、Shh抑制剂(2.5μmol/L环巴胺)+脂肪酸组、Shh抑制剂+脂肪酸+茶多酚组及Shh抑制剂+PARP-1抑制剂+脂肪酸+茶多酚组,分别检测各组细胞活力、凋亡水平、一氧化氮(NO)合成及氧化应激相关指标的改变。结果脂肪酸处理后,MS-1细胞存活率下降,细胞凋亡率增高(P<0.05);同时,细胞内NO的含量及总一氧化氮合酶(tNOS)、诱导型NOS(iNOS)和结构型NOS(cNOS)的活性均升高(P<0.05);而且,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增加(P<0.05),抗氧化物质谷胱甘肽(GSH)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水平下降(P<0.05),并增强了PARP-1和磷酸化Shh的表达水平(P<0.05)。茶多酚干预后,各项指标的水平均得以改善(P<0.05);而且,利用BYK204165和环巴胺预处理1h后,茶多酚对脂肪酸的拮抗效应更为显著,各项检测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脂肪酸可诱发胰岛微血管内皮功能损伤,茶多酚具有拮抗脂肪酸毒性的作用,且抑制Shh-PARP-1信号通路能增强茶多酚的保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酚 脂肪酸类 胰岛微血管内皮功能 聚ADP核糖聚合酶1 Sonic Hedgehog蛋白质
下载PDF
面愈贴促进Balb/c小鼠急性面神经损伤后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机制
5
作者 刘小青 赵格 +2 位作者 梁晓燕 郑翠娟 张睿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4年第7期603-610,共8页
目的 研究面愈贴促进急性面神经损伤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和可能的机制。方法 随机将120只无特定病原体(SPF)雄性Balb/c小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n=40)、模型组(Model组,n=40)和治疗组(M+MYT组,n=40)。模型组和M+MYT组小鼠压榨面神经主干... 目的 研究面愈贴促进急性面神经损伤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和可能的机制。方法 随机将120只无特定病原体(SPF)雄性Balb/c小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n=40)、模型组(Model组,n=40)和治疗组(M+MYT组,n=40)。模型组和M+MYT组小鼠压榨面神经主干建立急性面神经损伤模型。造模成功后,M+MYT组小鼠给予面愈贴贴敷治疗24 h, Sham组和Model组不做处理。各组每24 h进行面神经功能评分。术后第9天采集脑干面神经核、面神经主干组织和眼球静脉血样本;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面神经主干和面神经核神经元的形态变化;免疫荧光和蛋白质免疫印迹分别检测小鼠面神经核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内皮素-1(ET-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小鼠血清MCP-1、TNF-α、iNOS、eNOS、ET-1和VEGF表达;硝酸还原法检测血清中一氧化氮(NO)浓度。结果 术后第9天,M+MYT组小鼠面神经功能评分低于Model组(P<0.05);HE染色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显示,M+MYT组面神经核神经元和神经纤维的损伤较Model组明显改善;免疫荧光、蛋白质免疫印迹和ELISA检测显示,M+MYT组MCP-1、TNF-α、iNOS、ET-1和VEGF表达显著低于Model组(P<0.05),而eNOS表达高于Model组(P<0.05);硝酸还原法显示,NO浓度以M+MYT组最高,Sham组最低(P<0.01)。结论 面愈贴可降低急性面神经损伤后MCP-1、TNF-α、iNOS、ET-1及VEGF表达,增强eNOS和NO表达,有效控制炎症,保护微血管内皮功能,降低血管通透性,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面神经损伤 微血管内皮功能 炎症 BALB/C小鼠
下载PDF
冠状微血管痉挛性心绞痛患者血浆氧自由基的变化
6
作者 邓志华 李菊香 +4 位作者 罗伟 袁勇 董剑廷 张励庭 黄炫生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05年第5期311-313,共3页
目的探讨氧自由基在冠状微血管痉挛性心绞痛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和硫代巴比妥的方法检测冠状微血管痉挛性心绞痛组20例及对照组26例病人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法和硝酸还原酶法检测两组人群... 目的探讨氧自由基在冠状微血管痉挛性心绞痛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和硫代巴比妥的方法检测冠状微血管痉挛性心绞痛组20例及对照组26例病人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法和硝酸还原酶法检测两组人群血浆中内皮素、一氧化氮水平。结果冠状微血管痉挛性心绞痛组血浆内皮素和丙二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一氧化氮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氧自由基通过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导致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微血管痉挛性心绞痛 氧自由基 冠状动脉微血管内皮功能障碍
下载PDF
心脏X综合征与血浆血栓调节蛋白、选择素E的关系 被引量:3
7
作者 赵洋 张金国 尉希清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11-413,共3页
目的:观察心脏X综合征(CSX)与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M)、选择素E(Es)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住院诊断为CSX的患者40例(CSX组),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组血浆TM与Es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目的:观察心脏X综合征(CSX)与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M)、选择素E(Es)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住院诊断为CSX的患者40例(CSX组),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组血浆TM与Es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CXS组血浆TM水平[(8.30±4.51)μg/L∶(5.92±2.85)μg/L,P<0.05]和Es[(1.94±1.56)ng/ml∶(1.18±0.72)ng/ml,P<0.05]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血浆TM(OR=1.69,P=0.04)与Es(OR=2.42,P=0.03)是影响CSX的危险因素。结论:血浆TM及Es水平升高与CSX相关,微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及炎症反应在CSX发生的病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X综合征 血栓调节蛋白 选择素E 微血管内皮功能障碍 炎症反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