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82篇文章
< 1 2 1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D Slicer三维影像重建技术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单明 王毅 +2 位作者 吕波 毛宏亮 程宏伟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65-69,共5页
目的探讨3D Slicer三维影像重建技术在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MVD治疗的56例PTN的临床资料。术前行3D-TOF-MRA、3D-FIESTA扫描,并应用3D Slicer软件进行三维... 目的探讨3D Slicer三维影像重建技术在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MVD治疗的56例PTN的临床资料。术前行3D-TOF-MRA、3D-FIESTA扫描,并应用3D Slicer软件进行三维影像重建,了解血管与神经的关系、责任血管走行并模拟手术;术中显微镜下不能充分暴露或操作困难时,应用神经内镜进行观察及操作。结果55例术中确认存在责任血管,其中12例在神经内镜下确认;1例术中未发现责任血管。53例术前三维重建影像发现的责任血管与术中发现一致;3例术前三维重建影像为阴性,包括术中证实为静脉压迫2例、未发现责任血管1例。42例术后疼痛即刻消失,明显减轻13例,无变化1例。术后出现面部麻木4例、口周疱疹1例,对症治疗后缓解。术后随访15~47个月,BNI疼痛分级Ⅰ~Ⅱ级53例,Ⅲ级2例,Ⅳ级1例;有效率为94.6%。结论应用MVD治疗PTN时,3D Slicer三维影像重建技术有助于术前明确责任血管及其走行,可模拟手术以优化手术规划,减少术中不必要的探查与牵拉。神经内镜可弥补显微镜视野盲区,有助于暴露责任血管,减少责任血管遗漏,并可辅助确认及调整棉片的位置,提高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微血管减压 3D-TOF-MRA 3D-FIESTA 3D Slicer三维重建技 神经内镜
下载PDF
微球囊压迫术与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永泰 朱龙 寇堃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9期13-15,共3页
目的:分析比较微球囊压迫术(PMC)与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三叉神经痛(TN)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时间为2018年1月至2023年1月,研究对象为东海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TN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MVD治疗,观察组采... 目的:分析比较微球囊压迫术(PMC)与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三叉神经痛(TN)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时间为2018年1月至2023年1月,研究对象为东海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TN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MVD治疗,观察组采用PMC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术后3 d,观察组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需要手术治疗的TN患者,选择PMC比MVD临床疗效更确切,术后恢复更快,治疗费用更少,且对机体造成的损伤更小,术后炎症反应更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微球囊压迫 微血管减压 并发症
下载PDF
神经导航及C臂辅助下经皮三叉神经微球囊压迫术与显微镜下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被引量:1
3
作者 肖铮铮 张峰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6期67-70,共4页
目的分析神经导航及C臂辅助下经皮三叉神经微球囊压迫术与显微镜下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84例三叉神经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手术方案将其分为球囊组(42例,神经导航及C臂... 目的分析神经导航及C臂辅助下经皮三叉神经微球囊压迫术与显微镜下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84例三叉神经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手术方案将其分为球囊组(42例,神经导航及C臂辅助下经皮三叉神经微球囊压迫术)和微血管组(42例,神经导航及C臂辅助经显微镜下微血管减压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微血管组术后1年内复发率、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球囊组(P<0.05)。微血管组的手术时长、总住院时长显著长于球囊组(P<0.05)。术后,微血管组的8-羟基脱氧鸟苷(8-OHdG)、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显著高于球囊组(P<0.05)。结论神经导航及C臂辅助下经皮三叉神经微球囊压迫术与显微镜下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均可取得较佳疗效,但后者较前者的预后效果更佳,而前者较后者的手术应激反应更小,在临床选择中需考虑患者的耐受度与适应证合理进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神经导航及C臂辅助 经皮三叉神经微球囊压迫 显微镜下微血管减压
下载PDF
基于3D Slicer的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及神经电生理监测在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
4
作者 刘文浩 叶敏 +2 位作者 张文波 梁明礼 范伟雄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8期1033-1036,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3D Slicer的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及神经电生理监测在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41例行血管减压术的面肌痉挛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通过3D Slicer软件对责任血管进行多模态影像融合分析,确... 目的探讨基于3D Slicer的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及神经电生理监测在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41例行血管减压术的面肌痉挛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通过3D Slicer软件对责任血管进行多模态影像融合分析,确定手术方案,术中进行神经电生理监测以判断减压。观察手术效果并追踪术后复发情况。结果术前建模图像发现40例存在微血管压迫,1例未见微血管压迫。未见微血管压迫的1例经术中证实为岩静脉压迫,1例小脑前下动脉经术中证实为小脑上动脉,其余责任血管判定均与术中所见一致。术前建模图像的责任血管判定正确39例,正确率为95%。41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症状均完全缓解,完全缓解率为100%。术后住院期间1例发生面瘫,1例发生听力下降,经对症处理后很快缓解,术后随访3~36个月无复发。结论在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中联合应用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可直观了解责任血管及周围重要结构解剖情况,配合神经电生理监测可避免术中减压过度或不充分的情况,两项技术的联合应用可有效提高手术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血管减压 多模态影像融合 神经电生理监测 面肌痉挛 责任血管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全内镜微血管减压术在三叉神经痛中的应用
5
作者 王天恩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4年第16期64-67,共4页
目的观察全内镜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PT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就诊于医院的82例PTN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1例。研究组实施内镜辅助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血管减压术治疗,对照... 目的观察全内镜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PT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就诊于医院的82例PTN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1例。研究组实施内镜辅助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血管减压术治疗,对照组实施显微镜微血管减压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氧化应激指标、生活质量评分、疼痛程度及手术时间。结果两组术后14 d近期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年远期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14.63%)低于对照组(34.15%)(P<0.05);两组术后3 d的β-内啡肽(β-EP)、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髓过氧化物(MPO)水平高于术前,P物质(SP)、血管活化肠多肽(VI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低于术前,且研究组β-EP、AOPP、MPO水平高于对照组,SP、VIP、SOD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术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内镜微血管减压术治疗PTN能显著缓解患者疼痛,手术远期效果佳,术视视野清晰,能够减轻氧化应激损伤,术后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全内镜微血管减压 临床疗效 疼痛介质 氧化应激指标
下载PDF
神经内镜辅助下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临床研究
6
作者 邓昭健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9期0013-0016,共4页
分析对面肌痉挛患者实施神经内镜辅助下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 使用简单随机化分组手段对我们医院2020年10月-2023年10月就诊的61例面肌痉挛患者分成2组,参照组、治疗组分别使用的是经显微镜微血管减压术、经神经内镜辅助下显... 分析对面肌痉挛患者实施神经内镜辅助下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 使用简单随机化分组手段对我们医院2020年10月-2023年10月就诊的61例面肌痉挛患者分成2组,参照组、治疗组分别使用的是经显微镜微血管减压术、经神经内镜辅助下显微血管减压术,对比两组的手术差异。结果 两组手术后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治疗优良率、术后VAS评分、痉挛症状评分、患者满意度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有很大的差异(P<0.05)。结论 对面肌痉挛患者实施神经内镜辅助下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都很高,可以很好的缓解患者的症状,且很多出现复发的风险,对于改善其生活质量方面的意义也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肌痉挛 神经内镜辅助 微血管减压 疗效
下载PDF
球囊压迫术与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夏英华 闵飞祥 +4 位作者 余桂 冷景兴 杨宇 钟凤英 向晖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74-281,共8页
目的:比较球囊压迫术(percutaneous balloon compression,PBC)与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rimary trigeminal neuralgia,PT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12月在江西省人民医院... 目的:比较球囊压迫术(percutaneous balloon compression,PBC)与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rimary trigeminal neuralgia,PT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12月在江西省人民医院接受住院治疗的119例PTN病人,其中接受MVD手术66例(MVD组),接受PBC手术53例(PBC组),并进行了至少2年的随访。每例病人在术前接受3.0 Tesla磁共振成像,以获得三维飞行时间序列(3D-TOF)。之后按照MRI的检查结果,通过3DSlicer软件对所有纳入研究的病人进行三维重建,并按照压迫程度分为I、II、III型,将其与性别、年龄、侧别、发病区域、是否有糖尿病、高血压、发病时长一起纳入MVD和PBC的术后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风险分析。通过ROC曲线验证风险因素与预后的相关性,对PTN病人进行亚组分析,根据COX回归模型和Kaplan-Meier曲线评估预后结果。结果:MVD组的立即缓解率为92.4%,复发率为11.5%,3年内总体缓解率为81.8%;PBC组的立即缓解率为96.2%,复发率为21.6%,3年内总体缓解率为75.5%;通过卡方检验比较,发现MVD和PBC在术后立即缓解率、复发率、3年内总体缓解率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MVD的多因素COX回归模型提示:血管压迫程度与MVD的预后明显相关;PBC的多因素COX回归模型结果显示:血管压迫程度与PBC的预后无关。基于血管压迫程度对PTN病人进行亚组分析,COX回归模型和Kaplan-Meier曲线结果显示:对于I型(无明确血管压迫)PTN病人来说,MVD和PBC的预后无明显差异,对于II+III型(有明确血管压迫)PTN病人来说,MVD的预后优于PBC。结论:血管压迫程度对上述两种手术方式所取得的手术效果有影响,对于I型PTN病人而言,PBC与MVD的术后无明显差异;对于II+III型PTN病人而言,MVD的预后明显优于PBC,对于不同病人的手术方式选择,血管压迫程度是一个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囊压迫 微血管减压 典型三叉神经痛 血管压迫程度 效果
下载PDF
面肌痉挛患者显微血管减压术后复发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涵 南成睿 +2 位作者 郭丽斯 赵宗茂 刘力强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199-202,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面肌痉挛(HFS)患者行显微血管减压术(MVD)后复发的相关因素,进一步建立HFS患者MVD术后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外科行MVD的HFS患者267例,将MVD后未复发的患者与复发的患者的临... 目的通过分析面肌痉挛(HFS)患者行显微血管减压术(MVD)后复发的相关因素,进一步建立HFS患者MVD术后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外科行MVD的HFS患者267例,将MVD后未复发的患者与复发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MVD后HFS复发的危险因素,通过R软件来绘制列线图、校准曲线和受试着工作特征(ROC)曲线图。结果本组患者中,复发的患者有58例,未复发的患者有209例,复发率为21.72%;年龄、异常肌反应(AMR)消失与否、责任血管数量、病程是影响HFS患者MVD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回归分析显示≤55岁、异常肌反应未消失、责任血管2根及以上以及病程5年以上是HFS患者MVD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列线图、校准曲线和ROC曲线显示评估HFS患者MVD术后复发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校准度和区分度。结论年龄≤55岁,病程≥5年,术中AMR未消失,责任血管2根及以上是HFS患者MVD术后复发的危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肌痉挛 微血管减压 危险因素 异常肌反应
下载PDF
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舌咽神经痛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赵田恒 朱徐楠 +3 位作者 杨思源 王嘉禾 陈罡 孙青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70-74,共5页
目的探讨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在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原发性舌咽神经痛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MVD治疗的3例原发性舌咽神经痛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3D-TOF-MRA和3D-FIESTA检查,利用BrainLab软件进行多模态影像融... 目的探讨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在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原发性舌咽神经痛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MVD治疗的3例原发性舌咽神经痛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3D-TOF-MRA和3D-FIESTA检查,利用BrainLab软件进行多模态影像融合,根据影像融合结果行MVD。结果多模态融合影像清晰显示责任动脉与神经的关系,3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责任血管位置与术前多模态融合影像结果一致,术后即刻疼痛明显缓解,术后无出血、颅内感染、脑脊液漏。结论原发性舌咽神经痛进行MVD时,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可清晰显示责任血管,有利于提高手术的准确性、安全性、有效性,减少手术创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舌咽神经痛 微血管减压 多模态影像融合技
下载PDF
顽固性偏头痛显微血管减压术远期疗效
10
作者 郭桐萁 沈旭辉 +2 位作者 王志超 张佩斯 李付勇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290-292,共3页
目的总结顽固性偏头痛行显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 decompression,MVD)治疗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顽固性偏头痛的病例资料,均行MVD并开展7年随访;其中眶上神经痛14例,耳颞神经痛20例,枕大神经痛16例。结果MVD术后切口愈合不... 目的总结顽固性偏头痛行显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 decompression,MVD)治疗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顽固性偏头痛的病例资料,均行MVD并开展7年随访;其中眶上神经痛14例,耳颞神经痛20例,枕大神经痛16例。结果MVD术后切口愈合不良1例,切口感染1例。术后即刻疗效:总治愈率为96%、总有效率为98%。长期随访结果显示:MVD对顽固性偏头痛总有效率92%,总治愈率76%。结论MVD是顽固性偏头痛确切有效治疗手段,可获得满意远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顽固性 微血管减压 视觉模拟评分 远期随访
下载PDF
不同切口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效果
11
作者 刘禹 李锴 +2 位作者 王常伟 刘霄 刘德中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9期3552-3555,共4页
目的分析不同切口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面肌痉挛(HFS)的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6月至2023年11月周口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7例HFS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其中竖切口组(49例)接受竖切口MVD,横切口组(48例)接受耳后... 目的分析不同切口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面肌痉挛(HFS)的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6月至2023年11月周口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7例HFS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其中竖切口组(49例)接受竖切口MVD,横切口组(48例)接受耳后横切口MVD,观察两组手术基础指标、面部美观满意度、并发症状况以及围手术期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分值、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结果与竖切口组相比,横切口组手术时长与切口长度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P<0.05)。术后12 h横切口组VAS评分均低于竖切口组,且改善幅度大于竖切口组(P<0.05)。横切口组术后12 h波间期、潜伏期以及波幅的BAEP均高于竖切口组(P<0.05)。横切口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竖切口组(P<0.05)。横切口组面部美观满意度高于竖切口组(P<0.05)。结论与竖切口相比,耳后横切口MVD治疗HFS效果确切,可明显改善手术效果,减轻术后疼痛度,增强BAEP,减少并发症,并提升面部美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切 微血管减压 面肌痉挛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下载PDF
微血管减压术患者发生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因素分析
12
作者 李博然 马艳辉 王天龙 《北京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118-122,共5页
目的 探讨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 MVD)患者发生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 PONV)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2年1月4日至2023年3月25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行MVD的患者385例。根据术后24 h内... 目的 探讨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 MVD)患者发生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 PONV)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2年1月4日至2023年3月25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行MVD的患者385例。根据术后24 h内是否发生PONV分为PONV组(203例)和非PONV组(182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VD患者发生PONV的影响因素。结果 385例患者中男164例,女221例,年龄24~80岁,平均(56.3±11.0)岁;其中面肌痉挛148例,三叉神经痛237例。术后24 h内发生PONV 203例,发生率为52.7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无吸烟史(OR=0.290,95%CI:0.161~0.521,P=0.000)、血管与神经粘连(OR=2.381,95%CI:1.115~5.084,P=0.040)、责任血管数量越多(OR=2.426,95%CI:1.132~5.198,P=0.023)、垫片数量越多(OR=1.665,95%CI:1.187~2.335,P=0.003)、麻醉时间越长(OR=1.006,95%CI:1.001~1.012,P=0.031)、未预防使用止吐剂(OR=0.535,95%CI:0.300~0.953,P=0.034)、使用七氟烷(OR=33.315,95%CI:14.102~78.707,P=0.000)、术后镇痛泵舒芬太尼使用量越多(OR=1.029,95%CI:1.010~1.049,P=0.003)的患者术后更容易发生PONV。结论 MVD患者PONV发病率较高,手术操作、患者本身因素、术中麻醉及术后镇痛等因素均可导致PONV的发生。在MVD手术时长一定的情况下,对于术中血管与神经粘连、责任血管数量多的患者预防性使用止吐剂、减少术中吸入类麻醉药物使用、术后采用多模式镇痛以减少阿片类药物的使用量,能够有针对性的预防PONV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血管减压 后恶心呕吐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和三维稳态进动快速成像序列在原发性舌咽神经痛显微血管减压术的应用价值
13
作者 岳勇 张磊 +1 位作者 宋海洋 金澎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468-470,共3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3D-TOF-MRA和3D-FIESTA高分辨序列成像在原发性舌咽神经痛(primary glossopharyngeal neuralgia,pGN)显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术前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 目的探讨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3D-TOF-MRA和3D-FIESTA高分辨序列成像在原发性舌咽神经痛(primary glossopharyngeal neuralgia,pGN)显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术前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MVD治疗25例pGN患者资料。术前均行3.0T MRI 3D-TOF-MRA和3D-FIESTA序列扫描,观察舌咽神经和相邻血管关系,可分为:无接触、接触、压迫,其中接触或压迫神经的血管被认为是责任血管。均采用MVD治疗,以术中观察到的责任血管作为“金标准”。结果25例患者MVD术中均可见症状侧神经血管接触或压迫,MRI成像分析结果与术中观察结果相一致23例,不一致2例(1例责任血管术前MRI认定为椎动脉,术中发现为椎动脉核小脑后下动脉;另1例术前MRI未发现责任血管,术中发现责任血管为小脑后下动脉分支血管)。MRI 3D-TOF-MRA和3D-FIESTA序列成像检查显示症状侧血管压迫准确率为92%(23/25),与术中观察具有良好的一致性(κ=0.855,P<0.05)。结论MRI 3D-TOF-MRA和3D-FIESTA序列成像可清晰显示pGN患者舌咽神经和邻近血管关系,有助于判断责任血管,可作为MVD术前评估重要的辅助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咽神经痛 微血管减压 磁共振 3D-TOF-MRA 3D-FIESTA
下载PDF
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中侧方扩散反应价值分析
14
作者 刘二勇 李红伟 +3 位作者 尤浩君 张志中 邵轶普 杨波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4年第2期24-26,共3页
目的探讨面肌痉挛(HFS)微血管减压术(MVD)中侧方扩散反应(LSR)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9-10—2022-03行MVD治疗的92例HFS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均行LSR监测。在术后1周、1 a时,根据Cohen分级标准评估术... 目的探讨面肌痉挛(HFS)微血管减压术(MVD)中侧方扩散反应(LSR)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9-10—2022-03行MVD治疗的92例HFS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均行LSR监测。在术后1周、1 a时,根据Cohen分级标准评估术后疗效,0级为治愈。结果92例均监测到LSR,术中充分减压后LSR消失81例(消失组),LSR未消失11例(未消失组)。2组患者术后均随访1 a。术后1周时,LSR消失组的治愈率、缓解率优于LSR未消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a时,2组治愈率、缓解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FS行MVD术中采用LSR监测,有助于辨别、确认、避免遗漏责任血管。术中LSR消失提示近期疗效较好,但对长期疗效的预测价值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肌痉挛 微血管减压 侧方扩散反应
下载PDF
神经内镜联合显微镜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15
作者 沈江江 刘志红 刘宝辉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8-212,共5页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联合显微镜行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78例行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资料,其中常规显微镜组(A组)36例,神经内镜联合显微镜微血管减压术(B组)42例,分析比较两组术中...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联合显微镜行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78例行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资料,其中常规显微镜组(A组)36例,神经内镜联合显微镜微血管减压术(B组)42例,分析比较两组术中责任血管发现率、手术并发症及术后疗效。结果B组责任血管发现率(95.2%)明显高于A组责任血管发现率(80.6%)、治愈率(97.6%)高于A组(83.3%),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B组(14.3%)比A组(30.6%)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神经内镜联合显微镜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有助于避免责任血管遗漏,提高责任血管发现率和手术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微血管减压 神经内镜 显微镜
下载PDF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研究
16
作者 卢熊伟 詹傲 +2 位作者 岳林 张召 卫正洪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7期0049-0052,共4页
探究三叉神经痛患者临床采取显微血管减压术的实际治疗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近一年(2022年11月至2023年10月)收治的84例三叉神经痛患者进行相关治疗研究,将其按照三叉神经痛治疗措施的不同对照分组,即参照组(射频热凝术)和研究组(显微血... 探究三叉神经痛患者临床采取显微血管减压术的实际治疗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近一年(2022年11月至2023年10月)收治的84例三叉神经痛患者进行相关治疗研究,将其按照三叉神经痛治疗措施的不同对照分组,即参照组(射频热凝术)和研究组(显微血管减压术),分析比较两组三叉神经痛患者临床治疗期间的氧化应激指标、疼痛介质指标、并发症、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三叉神经痛患者治疗期间的氧化应激指标、疼痛介质指标改善程度均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期间只有1例患者出现口唇疱疹,而参照组射频热凝术治疗期间高达7例患者出现口唇疱疹、共济失调等并发症(P<0.05);研究组三叉神经痛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 三叉神经痛患者临床采取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高于射频热凝术,该治疗手段可有效缓解疼痛,控制并发症,但会加剧氧化应激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血管减压 三叉神经痛 治疗效果 氧化应激指标
下载PDF
神经内镜在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进展
17
作者 农佳兴 唐一平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17期180-184,共5页
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神经外科疾病,临床表现为一个或多个分支所支配的颜面部区域骤然发生尖锐性疼痛,发作呈阵发性、闪电样。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目前广泛认可的发病机制为血管压迫学说,常用的治... 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神经外科疾病,临床表现为一个或多个分支所支配的颜面部区域骤然发生尖锐性疼痛,发作呈阵发性、闪电样。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目前广泛认可的发病机制为血管压迫学说,常用的治疗方案分为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其中手术包括射频消融术、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球囊压迫术、甘油注射三叉神经节手术等,针对基础条件好及适应证明确的患者,MVD常作为首选治疗。近些年来,神经内镜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其在治疗原发性TN方面的应用日益广泛。现就神经内镜在TN MVD中的应用进展做一综述,为今后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神经内镜 微血管减压 显微镜
下载PDF
微血管减压术联合感觉根部分切断术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氧化应激指标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侯青 王翀昊 +3 位作者 孙慧渊 张慧娟 方庆娟 王珅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4年第7期822-825,共4页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MVD)联合感觉根部分切断术(PSR)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氧化应激指标皮质醇(Cor)、髓过氧化物酶(M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2月在河北省张家...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MVD)联合感觉根部分切断术(PSR)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氧化应激指标皮质醇(Cor)、髓过氧化物酶(M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2月在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医院接受治疗的86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MVD治疗,联合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PSR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睡眠状况、疼痛介质及氧化应激指标水平,随访6个月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情况。结果术后4周,联合治疗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4周的睡眠时间、催眠药物、睡眠质量、入睡、日间功能、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各项评分水平均较术前升高,联合治疗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4周的血清SOD、GSH-Px、Cor、MPO水平均较术前升高,相比于对照组,联合治疗组血清SOD、GSH-Px水平较高,血清Cor、MPO水平则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4周的血清SOD、GSH-Px、Cor、MPO水平均比术前升高,相比于对照组,联合治疗组血清SOD、GSH-Px水平较高,血清Cor、MPO水平则均较低(P<0.05)。联合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MVD联合PSR有助于缓解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疼痛情况,减轻患者术后氧化应激反应,提高其睡眠状况,效果显著,同时降低患者的复发率,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微血管减压 感觉根部分切断
下载PDF
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微血管减压术后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
19
作者 孙华东 陈昌平 +1 位作者 任骥 张恒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7期774-777,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微血管减压术后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三六三医院行微血管减压术的252例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部位是否感染将其分为感染组(n=30)和非感染组(n=222)... 目的探讨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微血管减压术后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三六三医院行微血管减压术的252例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部位是否感染将其分为感染组(n=30)和非感染组(n=222)。收集患者一般资料、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前血清蛋白水平、抗生素使用情况、住院时间,分析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微血管减压术后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体重指数(BMI)、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切口长度、糖尿病、术前血清蛋白水平均是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微血管减压术后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180 min、切口长度≥8 cm、术前血清蛋白﹤30 g/L均是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微血管减压术后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180 min、切口长度≥8 cm、术前血清蛋白﹤30 g/L均是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微血管减压术后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各影响因素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可降低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面肌痉挛 微血管减压 部位感染 多因素分析
下载PDF
时机理论的护理干预在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效果评估
20
作者 赖凤娣 周亚梅 郑丽丹 《广州医药》 2024年第9期1033-1037,1059,共6页
目的探讨时机理论的护理干预在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3年6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三叉神经痛患者85例,均实施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通过奇偶数抽签的方式分组,即对照组(n=43,予以常规护理)与... 目的探讨时机理论的护理干预在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3年6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三叉神经痛患者85例,均实施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通过奇偶数抽签的方式分组,即对照组(n=43,予以常规护理)与观察组(n=42,实施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基于时机理论的护理干预),通过专业调查表对两组患者疼痛、负面情绪及生活质量进行全面评估。结果观察组出院时数字分级评分表(NRS)、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分别为(2.13±0.57)(42.45±3.17)(42.45±3.17)分,低于对照组的(3.23±0.78)(52.34±4.45)(48.23±3.23)分(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功能、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心理健康及总体健康状态等维度评分分别为(38.12±8.27)(42.22±9.12)(52.34±8.23)(64.11±8.92)(70.12±9.03)(34.46±6.18)(71.34±8.17)(75.24±8.46)分,高于对照组的(35.23±8.13)(38.56±9.23)(45.03±8.11)(60.57±8.23)(65.23±8.78)(30.14±6.13)(66.23±8.08)(72.12±8.35)分(P<0.05)。结论三叉神经痛患者实施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同时,采取基于时机理论的护理干预不仅可减轻其疼痛程度,改善其负面情绪,还可全面提高其生活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机理论的护理干预 三叉神经痛 微血管减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