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造影定量参数曲线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足部微血管损害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康佳 沙晓溪 +1 位作者 张雪 何兰芳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第11期36-38,共3页
目的:分析超声造影及定量参数评估2型糖尿病(T2DM)患者足背区域微循环病变特征。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确诊的糖尿病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simple diabetes group,SDG)组患者28例及糖尿病缺血足(diabetic... 目的:分析超声造影及定量参数评估2型糖尿病(T2DM)患者足背区域微循环病变特征。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确诊的糖尿病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simple diabetes group,SDG)组患者28例及糖尿病缺血足(diabetic ischemic foot group,DIFG)组患者30例,另选取30名无T2DM且体质指数正常者为正常对照(normal control group,NCG)组。所有纳入对象均行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检查,观察足背动脉及深面软组织血流灌注情况,分析感兴趣区造影时间-强度曲线(time intensity curve,TIC)参数,包括上升时间(RT)、上升支斜率(AS)、达峰时间(TTP)、峰值强度(PI)、曲线下面积(AUC)、峰值降半时间(DT/2)。结果:足背动脉TIC参数组间比较显示,DIFG组AS、PI低于NCG组、SDG组,TTP、RT、DT/2长于NCG组、SDG组,AUC小于NCG组、SDG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足背区微循环损害CEUS呈“慢进慢退、低增强”表现。各组间足背区软组织TIC参数对比显示,SDG组AS低于NCG组,AUC小于NCG组;DIFG组AS、PI低于NCG组、SDG组,TTP、RT、DT/2长于NCG组、SDG组,AUC小于NCG组、SDG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EUS可量化足部软组织微循环变化,反映微血流灌注差异性,有望成为评估糖尿病足微血管病变的一种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 糖尿病足 微血管损害
下载PDF
内皮素-1、心钠素与糖尿病气阴两虚证微血管损害的关系 被引量:3
2
作者 褚伟 徐洁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43-243,共1页
关键词 糖尿病 气阴两虚证 微血管损害 内皮素-1 心钠素 药物
下载PDF
糖尿病微血管损害的病理生理与治疗
3
作者 重松宏 廖宏 《日本医学介绍》 2003年第9期402-404,共3页
关键词 糖尿病微血管损害 病理生理学 血糖控制 组织血流改善 感染处理
下载PDF
原发性IgA肾病中的微血管损害 被引量:4
4
作者 姜傥 周建中 +1 位作者 关伟明 彭文兴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24-327,共4页
目的了解原发性IgA肾病中微血管损害及新月体形成(V/C)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以2004年确诊并行肾穿刺活检证实的87例伴V/C损害的原发性IgA肾病与同期135例不伴V/C损害的原发性IgA肾病以及伴有V/C的狼疮肾炎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比... 目的了解原发性IgA肾病中微血管损害及新月体形成(V/C)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以2004年确诊并行肾穿刺活检证实的87例伴V/C损害的原发性IgA肾病与同期135例不伴V/C损害的原发性IgA肾病以及伴有V/C的狼疮肾炎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比较。结果原发性IgA肾病中较常发生V/C损害,发生率为39.19%;而V/C损害受累小球数占肾小球总数的(14.08±12.75)%。37.9%伴V/C损害的IgA肾病患者血清肌酐升高。血压、尿蛋白等临床指标在有与无V/C损害的两组IgA肾病间均无显著性差异。原发性IgA肾病患者的球性硬化发生率(135例/ 222例,64.86%)、球性硬化数与肾小球总数的比率[(26.98±24.68)%]均显著高于LN组[30例/73 例,40.00%,(16.18±18.80)%]。结论原发性IgA肾病中V/C损害发生率较高,出现常缺乏明显临床表现,并可能导致肾单位的缓慢、持续性、“非显性”丢失,最终进展至终末期肾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IGA肾病 微血管损害 IgA肾病患者 球性硬化 新月体形成 肾穿刺活检 2004年 显著性差异 终末期肾衰 发生率 病理特点 狼疮肾炎 病理资料 血清肌酐 临床指标 临床表现 肾小球 尿蛋白 肾单位 持续性 总数
原文传递
贝伐珠单抗相关性血栓性微血管病肾损害一例 被引量:3
5
作者 廖兵 李剑波 +5 位作者 邱亚桂 张涤华 杨诗聪 叶子茵 陈文芳 黄锋先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20年第4期348-350,共3页
病例资料患者,男性,36岁,因“发现皮肤斑块2年余,双下肢水肿3月余”于2018年3月12日入院。患者于2016年2月出现颈部及胸部皮肤斑块并进行性扩大,2017年4月于外院行皮肤活检明确诊断“淋巴结外NK/T细胞淋巴瘤”。2017年6月起予“贝伐珠单... 病例资料患者,男性,36岁,因“发现皮肤斑块2年余,双下肢水肿3月余”于2018年3月12日入院。患者于2016年2月出现颈部及胸部皮肤斑块并进行性扩大,2017年4月于外院行皮肤活检明确诊断“淋巴结外NK/T细胞淋巴瘤”。2017年6月起予“贝伐珠单抗(500 mg静滴)联合吉西他滨(1.8 g静滴)、奥沙利铂(200 mg静滴)、培门冬酶(3750 IU肌肉注射)及地塞米松(10 mg静滴)”化疗,每月1疗程,共8疗程,同时予对症支持治疗,2018年1月22化疗结束。化疗前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提示血压、肾功能、尿常规、心脏彩超结果无明显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伐珠单抗 血栓性微血管病肾损害
下载PDF
心肌声学造影诊断高血压心肌微血管功能损害的探讨
6
作者 迟东升 王鹏 +8 位作者 靳凤霞 刘俭 陈小林 谢志斌 李琦 吴平生 许顶立 查道刚 刘伊丽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5期328-331,共4页
目的 :探讨心肌声学造影诊断高血压心肌微血管病变的可行性。材料和方法 :应用心肌声学造影测量 2 4例高血压病患者和 8例对照组注射潘生丁前后心肌的A值、β值和A·β值 ,并计算出A、β比值和冠脉微血管的血流储备(CMVFR)。结果 :... 目的 :探讨心肌声学造影诊断高血压心肌微血管病变的可行性。材料和方法 :应用心肌声学造影测量 2 4例高血压病患者和 8例对照组注射潘生丁前后心肌的A值、β值和A·β值 ,并计算出A、β比值和冠脉微血管的血流储备(CMVFR)。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高血压病患者注射潘生丁后A、β和A·β值增加幅度明显降低 ,β比值以及CMVFR显著降低 ;A值与DBP、A·β值与SBP呈正相关 (r =0 .45 ,0 .3 9) ;RatioA、Ratioβ和CMVFR与SBP(r =-0 .44 ,-0 .48,-0 .5 7)、Ratioβ和CMVFR与DBP呈负相关 (r =-0 .45 ,-0 .47)。 结论 :高血压病患者心肌微血管储备功能受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声学造影 诊断 高血压 心肌微血管功能损害 并发症 潘生丁
下载PDF
黄蛭益肾胶囊联合连续血液净化治疗42例血栓性微血管病肾损害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赵志军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21年第3期255-256,共2页
目的:通过回顾性收集血栓性微血管病损害病例,观察黄蛭益肾胶囊联合连续血液净化治疗对血栓性微血管病肾损害的疗效。方法:收集本院2013~2018年期间收治42例血栓性微血管病肾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临床分组为:西药组及黄蛭益肾胶囊联合组... 目的:通过回顾性收集血栓性微血管病损害病例,观察黄蛭益肾胶囊联合连续血液净化治疗对血栓性微血管病肾损害的疗效。方法:收集本院2013~2018年期间收治42例血栓性微血管病肾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临床分组为:西药组及黄蛭益肾胶囊联合组,西药组系常规连续血液净化联合西药治疗,黄蛭益肾胶囊联合组系在西药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黄蛭益肾胶囊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后患者的实验室检查指标结果。结果:共入选42例,其中男11例,女31例。西药组中,6例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恶性高血压),6例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4例合并妊娠,3例合并腹泻,7例无明确病因;蛭益肾胶囊组,6例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恶性高血压),4例合并腹泻,3例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3例无明确病因;两组病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西药组比较,黄蛭益肾胶囊组血肌酐、蛋白尿及CRP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年龄、性别、高血压、eGFR、尿素氮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西药组比较,黄蛭益肾胶囊联合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卡方值=1.28,P值为0.527。结论:黄蛭益肾胶囊联合连续血液净化治疗,对血栓性微血管病肾损害具有一定的疗效,其具体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蛭益肾胶囊 血栓性微血管病肾损害
下载PDF
糖尿病肾脏微血管病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8
作者 孙永胜 杨亦彬 《现代医药卫生》 2010年第4期544-546,共3页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慢性微血管病变在肾脏的表现,而蛋白尿的出现则提示糖尿病肾脏广泛微血管损害。近年研究发现许多促血管生成因子在DN发生、发展中扮演重要作用。
关键词 肾脏微血管病变 糖尿病肾病 血管生成因子 微血管损害 糖尿病肾脏 蛋白尿
下载PDF
心肌造影超声心动图诊断犬急性高血糖心肌微血管功能损害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迟东升 刘伊丽 +3 位作者 刘俭 陈小林 王鹏 冯金华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4期284-287,共4页
目的 探讨犬急性高血糖对冠状动脉和心肌微血管血流量及血流储备的影响。方法  16条杂种犬 ,静脉注射双嘧达莫前后 ,应用血流仪和心肌造影超声心动图 (MCE)测量基础状态和高血糖状态时冠状动脉前降支和心肌微血管的血流量。结果 应... 目的 探讨犬急性高血糖对冠状动脉和心肌微血管血流量及血流储备的影响。方法  16条杂种犬 ,静脉注射双嘧达莫前后 ,应用血流仪和心肌造影超声心动图 (MCE)测量基础状态和高血糖状态时冠状动脉前降支和心肌微血管的血流量。结果 应用双嘧达莫前 ,基础状态和高血糖状态的前降支和心肌微血管的血流量 [( 13 .94± 2 .92 )ml/min对 ( 15 .0 5± 8.61)ml/min和 ( 4 5 .49± 14 .2 8)ml/min对 ( 4 8.62± 2 9.5 9)ml/min ,P >0 .0 5 ]以及微血管密度 ( 5 7.0 5± 7.87对 68.65± 10 .0 0 ,P >0 .0 5 )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应用双嘧达莫后 ,前降支血流量和血流储备无明显变化 ,而心肌微血管的血流量 [( 91.71± 42 .67)ml/min对 ( 4 1.16± 2 3 .15 )ml/min ,P <0 .0 1]、血流速度 [( 1.11± 0 .61)ml/min对 ( 0 .67± 0 .2 7)ml/min ,P <0 .0 5 )、血管密度 ( 86.78± 2 1.84对 65 .18± 2 8.5 8,P <0 .0 1)和血流储备 ( 2 .15± 1.3 0对 0 .84±0 .44 ,P <0 .0 1)明显下降。结论 急性高血糖减少双嘧达莫负荷后的心肌微血管的血流量、血流储备和血管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造影 超声心动图 诊断 急性高血糖 心肌微血管功能损害 实验
原文传递
芪明颗粒在眼病中的应用
10
作者 冯玮 张玉佳 +4 位作者 罗蕾 邹平 王权婷 刘夏男 谢碧华 《中医眼耳鼻喉杂志》 2024年第4期223-227,共5页
芪明颗粒是由多种中药组成的一种中药制剂。多项试验发现该药品具有改善眼部血液循环、促进眼部营养代谢,抗炎减轻眼部炎症反应,以及提高眼部免疫功能的作用。目前芪明颗粒主要应用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干眼症、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糖尿... 芪明颗粒是由多种中药组成的一种中药制剂。多项试验发现该药品具有改善眼部血液循环、促进眼部营养代谢,抗炎减轻眼部炎症反应,以及提高眼部免疫功能的作用。目前芪明颗粒主要应用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干眼症、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眼肾损害,尤其在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方面效果突出。随着芪明颗粒的作用机制不断被挖掘,其在眼科领域的应用也愈加广泛。本文概述了目前芪明颗粒在眼科主要几种疾病的应用,供大家进一步了解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明颗粒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干眼症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眼肾损害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机制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杜丽坤 孙宇 +1 位作者 徐洪涛 王冰梅 《吉林中医药》 2014年第4期334-336,共3页
现代医学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多认为代谢紊乱与微血管损害在病变中起着重要作用,与神经营养因子、自身免疫功能及遗传因素等有密切联系,治疗方法局限,以对症治疗为主。中医学认为,日久耗气伤阴,肝肾亏虚,瘀血内阻,脉... 现代医学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多认为代谢紊乱与微血管损害在病变中起着重要作用,与神经营养因子、自身免疫功能及遗传因素等有密切联系,治疗方法局限,以对症治疗为主。中医学认为,日久耗气伤阴,肝肾亏虚,瘀血内阻,脉络不通为本病病因病机。本虚为肝肾气阴亏虚,标实为燥热内盛、瘀血阻络。根据其临床表现,辨为肝肾亏虚,脉络瘀阻证,治疗以补益肝肾、化瘀通络为法,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微血管损害 脉络瘀阻
下载PDF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细胞生物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爱玲 朱秀安 曹安民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6-98,共3页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主要的致盲眼病。几十年来,内分泌学家和眼科学家一直认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和周细胞在糖尿病视网膜病理改变中发挥了主导作用,而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处于从属的地位。最新研究显示,DR除了微血管病理改变外,还是...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主要的致盲眼病。几十年来,内分泌学家和眼科学家一直认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和周细胞在糖尿病视网膜病理改变中发挥了主导作用,而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处于从属的地位。最新研究显示,DR除了微血管病理改变外,还是一种神经组织的慢性退行性变。在DR过程中,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不仅能和血管内皮细胞、周细胞发生信息交流,而且神经元、胶质细胞彼此之间也能发生信息交流。根据这些已经取得的进展,神经视网膜可能在DR的形成以及病变的修复中担负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细胞生物学的角度对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微血管损害 神经变性 细胞生物学
下载PDF
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机制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5
13
作者 陈飞 《实用全科医学》 2005年第5期458-459,共2页
关键词 糖尿病性神经病变 神经病变机制 研究新进展 脂代谢异常 神经营养因子 多元醇通路 微循环障碍 微血管损害 结构和功能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QT离散度的研究
14
作者 宋相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9期759-760,共2页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QT离散度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研究252例2型糖尿病患者QT离散度的变化及其与糖尿病病程、血糖水平及有慢性并发症患者的相关性。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的QTcd与对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 .01), 而且...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QT离散度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研究252例2型糖尿病患者QT离散度的变化及其与糖尿病病程、血糖水平及有慢性并发症患者的相关性。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的QTcd与对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 .01), 而且与糖尿病病程和血糖浓度密切相关; 有慢性并发症者QTcd与无并发症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 01)。结论 QTcd测定是评价糖尿病患者微血管损害简便、有效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患者 QT离散度 糖尿病病程 慢性并发症 QTCD 微血管损害 临床意义 血糖水平 血糖浓度 无并发症 显著性 相关性 组间差
下载PDF
从络病理论预防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
15
作者 马忠军 耿晓云 《中国民间疗法》 2010年第1期52-52,共1页
关键词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 络病理论 重症一氧化碳中毒 预防 大脑缺氧 微血管 迟发型脑病 微血管损害
下载PDF
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新面孔 被引量:1
16
作者 韩辰宇 张敏 《浙江临床医学》 2016年第12期2350-2352,共3页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世界范围内最主要的致盲眼病之一。目前DR的发生机制尚未明确,因此缺少针对病因的有效治疗,DR常导致患者进行性的视功能损害甚至完全失明。多年来,眼科学家和内分泌学家主要研究视网...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世界范围内最主要的致盲眼病之一。目前DR的发生机制尚未明确,因此缺少针对病因的有效治疗,DR常导致患者进行性的视功能损害甚至完全失明。多年来,眼科学家和内分泌学家主要研究视网膜毛细血管微循环的改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手段的不断更新,有研究者发现,在DR的发生发展中,除有视网膜微血管损害以外,还有进行性的神经组织的退行性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高迁移率族蛋白 视网膜毛细血管 视功能损害 微血管损害 致盲眼病 世界范围 发生机制
下载PDF
老年糖尿病的并发症及其特点 被引量:1
17
作者 藤澤智巳 廖宏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07年第11期6-7,共2页
调查发现,在日本的糖尿病患者中,约40%以上为〉65岁的老年人。随着人口老龄化与生活方式的欧美化,预计今后老年糖尿病患者将会显著增加。老年糖尿病患者长期的微血管损害与大血管损害给生活质量带来极大影响。在决定治疗方针时,应... 调查发现,在日本的糖尿病患者中,约40%以上为〉65岁的老年人。随着人口老龄化与生活方式的欧美化,预计今后老年糖尿病患者将会显著增加。老年糖尿病患者长期的微血管损害与大血管损害给生活质量带来极大影响。在决定治疗方针时,应考虑到糖尿病并发症的严重程度。本文介绍老年糖尿病并发症的必要管理及其有关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并发症 老年糖尿病 糖尿病患 人口老龄化 血管损害 微血管损害 生活方式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四成糖尿病患者有视网膜病变
18
作者 方家华 《家庭健康(医学科普)》 2017年第11期38-38,共1页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指糖尿病导致的视网膜微血管损害所引起的一系列典型病变,是一种影响视力甚至致盲的慢性进行性眼病。糖尿病可引起两种类型的视网膜病变。非增生型和增生型。非增生型患者视网膜出现动脉瘤、出血斑、棉绒斑、静脉串...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指糖尿病导致的视网膜微血管损害所引起的一系列典型病变,是一种影响视力甚至致盲的慢性进行性眼病。糖尿病可引起两种类型的视网膜病变。非增生型和增生型。非增生型患者视网膜出现动脉瘤、出血斑、棉绒斑、静脉串珠样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患者 微血管损害 增生型 进行性 动脉瘤 串珠样
下载PDF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有妙招
19
作者 柏牧 《医师在线》 2017年第17期31-31,共1页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之一,近年来大量的临床及实验研究显示,代谢异常、微血管损害、血液黏稠、血流缓慢、凝血机制失调、血小板功能异常等对DPN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 血小板功能异常 治疗 微血管损害 实验研究 代谢异常 血液黏稠
下载PDF
糖尿病的三级预防
20
作者 刘勤知 刘秀参 《家庭医学(上半月)》 1994年第4期30-30,共1页
糖尿病是一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慢性、多发性疾病。据估计,我国约有1000万名患者,还有约1000万名糖耐量试验不正常而无糖尿病症状的化学糖尿病(IGT)。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均寿命延长,到2000年,我国上述两种糖尿病人将分别超过1500万人... 糖尿病是一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慢性、多发性疾病。据估计,我国约有1000万名患者,还有约1000万名糖耐量试验不正常而无糖尿病症状的化学糖尿病(IGT)。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均寿命延长,到2000年,我国上述两种糖尿病人将分别超过1500万人。 糖尿病的病因,还不十分清楚。临床上一般分为两大类:①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②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前者约占10%,发病早,病情重,必须用胰岛素治疗;后者约占90%,一般发病晚,病情较轻,饮食治疗或口服降糖药,多数病人血糖可控制在正常水平。 糖尿病对人体的危害很大,除能引起糖、脂、水等代谢紊乱以外,主要是损害微血管和大血管。微血管损害可导致视网膜病或肾病,使之失明和肾功能衰竭,大血管损害可以引起冠心病、脑卒中、下肢坏死等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糖尿病症状 三级预防 餐后2小时血糖 葡萄糖耐量试验 体力活动 微血管损害 脂代谢紊乱 医疗费用 慢性并发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