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分子科学课程教学的微观认识探析
1
作者 高超 赵静 +1 位作者 胡玉洁 李莉 《化工管理》 2024年第24期50-54,共5页
为了提升高分子科学系列课程的教学品质与效果,以具体的高分子化学、物理课程教学为案例,从微观视角分析了目前高分子科学课程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目标和教学评估等方面存在的多种问题与挑战,进而对高分子课程教学进行深度改革... 为了提升高分子科学系列课程的教学品质与效果,以具体的高分子化学、物理课程教学为案例,从微观视角分析了目前高分子科学课程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目标和教学评估等方面存在的多种问题与挑战,进而对高分子课程教学进行深度改革与摸索,涵盖了教学策略的多样性、课程设计的创新性以及教学素材的前沿性。此外,文章探讨了高分子科学教育的深层理解与认知,从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出发,提出了系列改进高分子科学课程考核与评价机制的策略和措施,以达到为国家培养出更多具有扎实专业知识和全面综合素质的应用型高分子专业人才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科学 微观认识 教学模式 评价机制
下载PDF
促进学生微观认识发展的“物质构成奥秘”主题教学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周冬冬 王磊 +5 位作者 黄燕宁 王严 赵志平 蒋俊波 陈涛 耿茜 《化学教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4-29,共6页
在梳理“物质构成奥秘”主题教与学的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挖掘学生问题产生的根源,将“物质构成奥秘”主题的教学定位于促进学生微观认识发展,并提出“物质构成奥秘”主题的认识模型,在初三年级进行该主题新授课的单元整体结构化教学... 在梳理“物质构成奥秘”主题教与学的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挖掘学生问题产生的根源,将“物质构成奥秘”主题的教学定位于促进学生微观认识发展,并提出“物质构成奥秘”主题的认识模型,在初三年级进行该主题新授课的单元整体结构化教学设计与实施研究,并对教学效果进行了检验。在此基础上,提炼促进学生微观认识发展的“物质构成奥秘”主题的有效教学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构成奥秘 认识模型 单元整体教学 微观认识发展 教学策略
下载PDF
从宏观到微观认识头痛 被引量:78
3
作者 于生元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4,共3页
头痛为一非常常见的临床症状,在我国18~65岁的人群中,头痛的年患病率为28.5%。头痛是个全球性问题,不仅给患者带来了痛苦,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为此,世界卫生组织(WHO)于2004年发起了减轻... 头痛为一非常常见的临床症状,在我国18~65岁的人群中,头痛的年患病率为28.5%。头痛是个全球性问题,不仅给患者带来了痛苦,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为此,世界卫生组织(WHO)于2004年发起了减轻头痛负担的全球行动(Lifting the burden:the global campaign against headach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痛 微观认识 宏观 世界卫生组织 经济负担 全球性问题 临床症状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中学生物质变化微观认识水平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黄琼 毕华林 《化学教育》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46-49,65,共5页
物质变化是中学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科学理解物质变化的微观本质,对于中学生理解物质变化的原理,形成正确的物质变化观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问卷测查对中学生物质变化微观认识水平进行了调查,并结合测查中的典型错误指出物质变化教学... 物质变化是中学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科学理解物质变化的微观本质,对于中学生理解物质变化的原理,形成正确的物质变化观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问卷测查对中学生物质变化微观认识水平进行了调查,并结合测查中的典型错误指出物质变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生 物质变化 微观认识 调查研究 物质结构与性质
下载PDF
高中生微观认识学习中科学本质观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梁永平 宁君迎 《化学教育》 CAS 2007年第1期35-37,共3页
帮助学生适当理解科学本质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核心成分之一。本研究的目的是了解高中生微观学习中的科学本质观。调查表明,学生的科学本质观基本处于较为朴素的水平,对科学内容的理解基本处于了解的水平,... 帮助学生适当理解科学本质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核心成分之一。本研究的目的是了解高中生微观学习中的科学本质观。调查表明,学生的科学本质观基本处于较为朴素的水平,对科学内容的理解基本处于了解的水平,在思维方式上几乎只考虑知识是什么和知识有什么用,很少考虑知识的产生式和合理性。影响学生科学本质观的主要因素是教师因素和课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认识 科学本质观 影响因素 教师 课程
下载PDF
在化学微观认识学习中发展学生科学本质理解的思考 被引量:18
6
作者 梁永平 《化学教育》 CAS 2006年第3期9-13,共5页
发展学生对于科学本质的理解是科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在化学微观认识学习中发展学生科学本质理解的基本要点是:(1)化学微观认识是建立在事实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2)化学微观认识属于科学理论知识,是人类建构的说明物质微观世界的可... 发展学生对于科学本质的理解是科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在化学微观认识学习中发展学生科学本质理解的基本要点是:(1)化学微观认识是建立在事实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2)化学微观认识属于科学理论知识,是人类建构的说明物质微观世界的可能性认识;(3)化学微观认识之所以合理是因为较为满意的从微观结构的角度解释和预测了物质的性质。发展学生科学本质理解的基本思路是:(1)以WWHW为架构对化学微观认识进行认识论思考;(2)以“横纵关照”为基本技术构建发展科学本质理解的教学目标;(3)设计具有认识论意义的教学主题;(4)通过显性话语发展科学本质理解;(5)通过反思性活动发展科学本质理解;(6)适当评价学生对于科学本质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认识 科学本质
下载PDF
解释和描述——从微观认识的角度看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天思 《江西社会科学》 2000年第9期12-16,共5页
微观认识领域的理解危机,使解释相对退隐而描述空前突现。作为这一变化的集中表现,现代科学从对自然的解释到对自然的描述的重要转变,表明了现代哲学发展的一种新的趋向。
关键词 微观认识 解释 理解 描述 哲学发展趋向
下载PDF
微观认识中的描述问题
8
作者 王天思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1998年第6期4-9,共6页
在微观认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哲学问题得以空前凸显———这就是描述问题。本文试从量子描述入手对微观认识中的描述问题作一初步的系统探讨。一、符号描述和概念描述量子力学的建立,具有一个与以往任何科学理论的建立都完全不同的特... 在微观认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哲学问题得以空前凸显———这就是描述问题。本文试从量子描述入手对微观认识中的描述问题作一初步的系统探讨。一、符号描述和概念描述量子力学的建立,具有一个与以往任何科学理论的建立都完全不同的特点。它不是先有概念体系,而是先有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客体 量子理论 经典物理学 量子力 互补描述 量子现象 微观认识 概念描述 宏观主体 基本粒子
下载PDF
建立马克思主义微观认识理论
9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5-96,共2页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微观认识理论 辩证唯物主义 理论工作 概念描述 微观认识领域
下载PDF
“微观认识论”初探
10
作者 颜泽贤 《现代哲学》 1985年第0期33-36,共4页
量子力学、微观物理学、脑神经生理学、人工智能和电子计算机等科学技术的发展,形成了微观领域一类特殊的认识论问题,这类问题是经典的宏观认识论所不能解决的。因此,在现代科技发展的基础上,就有必要建立认识论的一个新的分支——“微... 量子力学、微观物理学、脑神经生理学、人工智能和电子计算机等科学技术的发展,形成了微观领域一类特殊的认识论问题,这类问题是经典的宏观认识论所不能解决的。因此,在现代科技发展的基础上,就有必要建立认识论的一个新的分支——“微观认识论”。所谓“微观认识论”,它的研究对象应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研究微观领域的认识过程和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理学 认识客体 研究对象 相互作用 微观认识 人脑 思维机制 人工智能 宏观认识 直接经验
下载PDF
立足于水的微观认识渗透化学微粒观 被引量:4
11
作者 赵文宇 《化学教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7-39,共3页
化学微粒观是中学化学的核心观念。以水为认识对象,设计活动、进行实验探究,建立起宏观-微观-符号相联系的思维方式;运用模拟动画、图片进行分析,使学生能够从微观的视角学习化学知识,为建构化学微粒观初步奠定基础。
关键词 水的微观认识 教学策略 初中生 化学微粒观
下载PDF
从美尼尔氏综合征看中医对疾病的微观认识 被引量:2
12
作者 孙青 孙健 《陕西中医》 2012年第12期1692-1693,共2页
美尼尔氏综合征是在1861年由一位名叫美尼尔(meniere)的医生首先揭开了内耳性眩晕的原因。他对人的平衡器官作了解剖研究,发现平衡器官有异常病理改变,压力增大,循环障碍中,致内耳膜迷路积水,保持不了液体平面,从而出现突发性... 美尼尔氏综合征是在1861年由一位名叫美尼尔(meniere)的医生首先揭开了内耳性眩晕的原因。他对人的平衡器官作了解剖研究,发现平衡器官有异常病理改变,压力增大,循环障碍中,致内耳膜迷路积水,保持不了液体平面,从而出现突发性眩晕,耳呜,耳聋或眼球震颤的主要症状。现代医学用微观解剖分析的方法认识清楚此疾病有151年的医学史,我们回顾中医的张仲景在东汉末年的时候对眩晕是怎么认识的,仲景曾认识到“诸如阳气阻遏,燥屎内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尼尔氏综合征 微观认识 疾病 中医 内耳膜迷路积水 内耳性眩晕 微观解剖 突发性眩晕
下载PDF
数学教学方法的微观认识
13
作者 李希文 庞雷 《大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9年第4期10-11,共2页
在数学教师们长期不懈的努力下,新的优秀的教学方法不断产生出来。这些方法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师的教学水平,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然而,在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吸收上还存在着如何在旧有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接受和吸收新教法以适应教学发... 在数学教师们长期不懈的努力下,新的优秀的教学方法不断产生出来。这些方法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师的教学水平,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然而,在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吸收上还存在着如何在旧有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接受和吸收新教法以适应教学发展需要的问题,存在着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使教学活动达到最优化的问题。由于各种原因,在选择和吸收的过程中常常使人丢弃了自身优点或走了许多弯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教学 微观设计 宏观设计 教学方法 微观认识
下载PDF
论宏观认识论与微观认识论 被引量:1
14
作者 郭立田 《求是学刊》 1986年第6期24-28,共5页
关键词 微观认识 宏观认识 认识活动 认识客体 认识主体 认识功能 认识结构 马克思主义哲学 正解 认识的对象
下载PDF
基于宏观实验事实发展学生微观认识的教学活动设计——以“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为例
15
作者 孙静 于守丽 《教学仪器与实验》 2012年第10期6-8,共3页
对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教学内容和价值进行初步分析,结合学生对于离子反应基本概念遇到的障碍,阐述了如何恰当借助宏观实验事实发展学生对微观的认识。
关键词 离子反应 实验事实 微观认识教学活动设计
下载PDF
发生认识论:一个运用系统理论研究微观认识论的范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黄少华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1期27-34,共8页
传统认识论对人类认识活动的研究,基本上处于外在南宏观描述水平。现代认识论则把研究的重心转向思维的内在结构和微观机制,即转向微观认识论的研究。与传统的宏观认识论立足于认识的内容和形式、对认识进存共时性静态分析的研究模式不... 传统认识论对人类认识活动的研究,基本上处于外在南宏观描述水平。现代认识论则把研究的重心转向思维的内在结构和微观机制,即转向微观认识论的研究。与传统的宏观认识论立足于认识的内容和形式、对认识进存共时性静态分析的研究模式不同,现代微观认识论立足于认识的结构和功能,并以自我调节为核心原理,把人类认识活动看成是一个具有自我调节机制的自组织系统,对其进行历时性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结构 微观认识 皮亚杰发生认识 认识活动 微观机制 系统科学 自我调节机制 数理逻辑 传统认识 功能活动
下载PDF
从微观知识转向微观认识——人教版“分子和原子(2)”教学设计 被引量:2
17
作者 戴芳 《广西教育》 2017年第42期85-87,共3页
本文设计"走进微观世界、认识微粒模型、建构微粒概念、丰富微粒认识"等四个板块教学,让学生想象在显微镜下的分子、描述分子的构成、画分子模型、书写表达式、推测生成物等,通过学习活动体验知识形成过程,在认知上,由微观知识向微观... 本文设计"走进微观世界、认识微粒模型、建构微粒概念、丰富微粒认识"等四个板块教学,让学生想象在显微镜下的分子、描述分子的构成、画分子模型、书写表达式、推测生成物等,通过学习活动体验知识形成过程,在认知上,由微观知识向微观认识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和原子 微观认识 教学设计
下载PDF
微观认识启蒙的教学策略 被引量:1
18
作者 汪定用 《基础教育研究》 2017年第24期61-62,共2页
初中化学微粒观的教学关键在于形成微观认识。微观认识启蒙教学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依托想象,实现宏观认识向微观认识的转向;从假设到验证,建构微观认识发展的科学逻辑;引导体会与内化,积淀微观认识,促进微观认识启蒙教学的有效开展。
关键词 微观认识 分子和原子 教学策略
下载PDF
微观认识与中医药发展初探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贵池 《中华医学写作杂志》 2002年第1期46-47,共2页
关键词 微观认识 中药研究 中医药发展
下载PDF
微观认识领域的特殊性不能成为否定反映范畴的依据
20
作者 蔡祁明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S2期28-30,共3页
宏观认识与微观认识二者之间的区别无非是认识对象的不同并由此而产生的认识方式方法不同 ,而在认识的本质上二者是相同的 ,都是主体客体间的相互作用 ,即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微观认识并不能因为认识对象。
关键词 微观认识 宏观认识 反映范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