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采用微透析法研究雷公藤甲素在正常和糖尿病大鼠皮肤中的药动学差异 被引量:2
1
作者 张紫萍 曾维东 +2 位作者 郭秀彩 赵博欣 邓英光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2641-2643,共3页
目的:研究雷公藤甲素在正常和糖尿病大鼠皮肤中的药动学差异,为其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将1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糖尿病模型组(ip 0.1%链脲佐菌素造模),每组6只。两组大鼠分别于腹部皮肤给予雷公藤甲素乳膏0.5 g后,采用... 目的:研究雷公藤甲素在正常和糖尿病大鼠皮肤中的药动学差异,为其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将1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糖尿病模型组(ip 0.1%链脲佐菌素造模),每组6只。两组大鼠分别于腹部皮肤给予雷公藤甲素乳膏0.5 g后,采用微透析法每30 min收集1管透析液,连续12 h。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MS/MS)技术检测皮下药物浓度,分析比较两组大鼠皮下药物浓度-时间曲线图,并采用Winnonlin 5.0.1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正常组和糖尿病模型组大鼠皮下药物c_(max)分别为(1.54±0.37)、(5.12±1.34)μg/ml,t_(max)分别为(7.32±0.24)、(6.21±0.35)h,AUC0-12 h分别为(12.65±4.64)、(37.43±5.23)μg·h/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引起大鼠皮肤结构的改变会造成雷公藤甲素经皮透过量增加,用药时应酌情减小剂量,以减少毒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甲素 微透析法 皮肤药动学 糖尿病 经皮透过量 大鼠
下载PDF
微透析法测定葛根素的体外血浆蛋白结合率 被引量:2
2
作者 董文彬 陈爱瑛 +2 位作者 程敏 王军青 郑高利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14年第4期395-397,共3页
目的:采用微透析技术测定葛根素的体外血浆蛋白结合率,并与超滤法比较。方法:微透析探针依次浸入含葛根素20、60、200μg/mL的大鼠、人血浆中,灌注器以2.5μL/min的流速依次灌注含葛根素0、10、30、100、300μg/mL的林格氏液,每15分钟收... 目的:采用微透析技术测定葛根素的体外血浆蛋白结合率,并与超滤法比较。方法:微透析探针依次浸入含葛根素20、60、200μg/mL的大鼠、人血浆中,灌注器以2.5μL/min的流速依次灌注含葛根素0、10、30、100、300μg/mL的林格氏液,每15分钟收集1次样品,HPLC分析葛根素浓度。以灌注液与透析液中葛根素的浓度差对灌注液浓度进行线性回归,计算血浆中游离葛根素的浓度,进而计算葛根素的血浆蛋白结合率,并与超滤法进行比较。结果:微透析法测定葛根素与大鼠、人血浆蛋白结合率平均值分别为31.14%、29.92%,超滤法分别为28.57%、28.83%,两种方法结果比较接近。结论:葛根素与大鼠、人血浆蛋白有较低的结合率,微透析法和超滤法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体外血浆蛋白结合率 微透析法 大鼠
下载PDF
小鼠脑内兴奋性氨基酸的体外微透析法测定
3
作者 侯燕芝 吕国蔚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9期860-861,共2页
关键词 缺氧缺血性脑病 体外微透析法 氨基酸 小鼠
下载PDF
微透析法研究金属离子镉与人血清蛋白的相互作用
4
作者 郭明 郑学仿 +2 位作者 由业诚 尹静梅 孔亮 《大连大学学报》 2001年第6期7-12,26,共7页
本文建立了一种新的方法──微透析法用于研究金属离子铺与人血清蛋白(Human Serum Albumin,简称HSA)的相互作用.测定了金属离子Cd2+与HSA之间的结合位点数为1.81和结合常数3.55×105M... 本文建立了一种新的方法──微透析法用于研究金属离子铺与人血清蛋白(Human Serum Albumin,简称HSA)的相互作用.测定了金属离子Cd2+与HSA之间的结合位点数为1.81和结合常数3.55×105M-1微透析回收率Cd2+为58.36%(R.S.D2.1%,n=6).通过各种离子之间的竞争结合建立了通用的判定金属离子的共同结合位点及相对结合强度的方法.证明在HSA上Cd2+和Zn2+有共同的第一结合位点,它们在HSA上有一多元素的共同结合位点.应用本实验方法可以节约蛋白3/4以上,并具有精确、快速、方便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透析法 金属离子 人血清蛋白 HSA 生物无机化学
下载PDF
微透析法测定秋水仙碱体外血浆蛋白结合率及与超滤法比较 被引量:2
5
作者 苏晓丹 覃裕翠 +4 位作者 麦琬婷 陆建媚 韦妍妍 黄秋洁 叶勇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4期583-588,共6页
目的:采用微透析技术研究秋水仙碱的体外血浆蛋白结合率,并与超滤法比较。方法:微透析探针分别浸于含125μg/mL、250μg/mL、500μg/mL秋水仙碱的兔、大鼠血浆中。灌注器以2.5μL/min的流速依次灌注40 min不同浓度的血浆平衡,每60 min... 目的:采用微透析技术研究秋水仙碱的体外血浆蛋白结合率,并与超滤法比较。方法:微透析探针分别浸于含125μg/mL、250μg/mL、500μg/mL秋水仙碱的兔、大鼠血浆中。灌注器以2.5μL/min的流速依次灌注40 min不同浓度的血浆平衡,每60 min间隔采样1次,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秋水仙碱浓度,计算兔、大鼠血浆蛋白结合率,并与超滤法进行比较。结果:秋水仙碱在0.09992~99.9200μg/mL呈良好线性关系,标准方程为A=25052 C-6613.6,r=0.9997;日内精密度和日间精密度相对标准差(RSD)分别为0.36%、0.85%、0.92%和2.53%、1.74%、1.19%;秋水仙碱浓度在13.96μg/mL、52.10μg/mL、71.44μg/mL的回收率分别为(99.53±0.04)%、(99.99±0.13)%、(99.92±0.22)%;秋水仙碱浓度在120μg/mL、250μg/mL、500μg/mL的兔、大鼠血浆体外平均回收率分别为46.43%、35.46%,秋水仙碱浓度为125μg/mL时,兔、大鼠体外血浆8 h内稳定性考察平均值分别为41.22%、30.23%,RSD分别为1.36%、1.01%。在相同浓度相同种属下,低、中浓度秋水仙碱在大鼠血浆中的蛋白结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兔血浆中的蛋白结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秋水仙碱与兔、大鼠血浆有较高的蛋白结合率,微透析法和超滤法结果差异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水仙碱 血浆蛋白结合率 微透析法 超滤法
下载PDF
脉冲式微透析法葡萄糖传感器系统——部分体外实验
6
作者 梁华 赵阳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98-302,共5页
为构建一小型的皮下组织葡萄糖传感器系统,简化其葡萄糖监测前后的校正过程,改进其温度特性,本研究采用了脉冲式微泵和微透析技术,在5-5mM及10mMG.S中对这个葡萄传感器系统进行了葡萄糖恢复的实验。在2040℃的范围... 为构建一小型的皮下组织葡萄糖传感器系统,简化其葡萄糖监测前后的校正过程,改进其温度特性,本研究采用了脉冲式微泵和微透析技术,在5-5mM及10mMG.S中对这个葡萄传感器系统进行了葡萄糖恢复的实验。在2040℃的范围,每5℃为一阶梯进行渐增渐减温度实验。结果显示葡萄糖恢复达(97±2)%;传感器输出电流虽随温度的增高而增加,但温度系数仅3-4%。本系统具有体积小,校正简便的特点,能克服温度的干扰而适用于发热的糖尿病患者血糖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式 微透析法 葡萄糖传感器
下载PDF
血液微透析法结合液质联用的丹参水煎液清醒动物多次给药药动学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朱黎霞 张英丰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2206-2209,共4页
目的采用血液微透析技术进行丹参水煎液清醒动物多次ig给药的药动学研究。方法以丹参水煎液为工具药物,以丹参素为评价指标,以清醒家兔为实验动物,结合微透析采样技术和液质检测技术,进行日内多次给药的药动学研究,以非房室模型获取药... 目的采用血液微透析技术进行丹参水煎液清醒动物多次ig给药的药动学研究。方法以丹参水煎液为工具药物,以丹参素为评价指标,以清醒家兔为实验动物,结合微透析采样技术和液质检测技术,进行日内多次给药的药动学研究,以非房室模型获取药动学参数。结果建立了基于微透析法的清醒动物汤剂多次给药的药动学研究模式,完整采集了整个过程的药动学信息,方法稳健、可靠、简便。结论此模式可为类似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微透析法 丹参水煎液 液质联用 多次给药 药动学
原文传递
微透析法检测帕金森病大鼠纹状体区多巴胺及代谢产物含量
8
作者 赵迎春 刘振国 +2 位作者 陈生弟 余慧贞 李晓艳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7期541-542,共2页
微透析法检测帕金森病大鼠纹状体区多巴胺及代谢产物含量赵迎春刘振国陈生弟余慧贞李晓艳我们应用6-羟多巴胺(6-OHDA)制备偏侧帕金森病(PD)大鼠模型,用微透析技术结合高效液相色谱(HPLC-ECD),检测纹状体区多... 微透析法检测帕金森病大鼠纹状体区多巴胺及代谢产物含量赵迎春刘振国陈生弟余慧贞李晓艳我们应用6-羟多巴胺(6-OHDA)制备偏侧帕金森病(PD)大鼠模型,用微透析技术结合高效液相色谱(HPLC-ECD),检测纹状体区多巴胺(DA)及代谢产物的含量。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颤性麻痹 微透析法 纹状体 多巴胺
原文传递
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8
9
作者 刘睿 谢跃生 +2 位作者 潘桂湘 刘志东 张伯礼 《天津中医药》 CAS 2007年第6期526-528,共3页
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是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量占药物总浓度的百分率,是药物代谢动力学的重要参数之一。它影响药物在体内的分布、代谢与排泄,从而影响其作用强度和时间,并往往与药物的相互作用及作用机制等密切相关。因此,药物血浆... 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是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量占药物总浓度的百分率,是药物代谢动力学的重要参数之一。它影响药物在体内的分布、代谢与排泄,从而影响其作用强度和时间,并往往与药物的相互作用及作用机制等密切相关。因此,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的研究无论对于新药研究开发还是指导临床合理用药都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的方法包括常规的平衡透析法、超滤法、超速离心法、凝胶过滤法等。近年来随着药代动力学及临床药理学的迅猛发展,又产生了一些新的测定方法,如微透析法、高效亲和色谱法(HPAC)、高效前沿分析(HPFA)等。笔者主要对其中的5种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的测定方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蛋白结合率 平衡透析法 超滤法 微透析法 高效亲和色谱法 高效前沿分析法
下载PDF
萘普生核-壳型共聚物纳米胶束的制备及特性 被引量:19
10
作者 冯敏 吴伟荣 潘仕荣 《中国药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509-512,共4页
目的 探讨两亲型可生物降解材料聚乙二醇 聚谷氨酸苄酯 (PEO PBLG)为载体制备萘普生核 壳型纳米胶束。方法 阴离子聚合制备载体 ;超微透析法制备胶束 ,透射电镜观察形态 ,动态光散射测定粒径 ;考察胶束的体外释药特性。结果 不同分... 目的 探讨两亲型可生物降解材料聚乙二醇 聚谷氨酸苄酯 (PEO PBLG)为载体制备萘普生核 壳型纳米胶束。方法 阴离子聚合制备载体 ;超微透析法制备胶束 ,透射电镜观察形态 ,动态光散射测定粒径 ;考察胶束的体外释药特性。结果 不同分子量材料制备的载药胶束平均粒径分别为 12 3.6和 192 .0nm ,含药量为 16 .9%和 2 3.7%。体外释放速率受介质的影响 ,介质为pH7.4的释放曲线方程为Q =1.893t+2 17.7,r =0 .9919。结论 PEO PBLG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萘普生核-壳型共聚物纳米胶束 聚乙二醇-聚谷氨酸苄酯 核-壳型纳米胶束 萘普生 微透析法 药物载体
下载PDF
经鼻黏膜进脑给药途径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1
作者 武晓玉 高永良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561-564,共4页
目的 综述近几年来经鼻黏膜进脑给药途径的研究进展。方法 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并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目前经鼻黏膜进脑给药途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机制研究、影响因素、常用的实验方法及研究现状等几个方面。结论 鼻腔与颅腔在解剖... 目的 综述近几年来经鼻黏膜进脑给药途径的研究进展。方法 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并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目前经鼻黏膜进脑给药途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机制研究、影响因素、常用的实验方法及研究现状等几个方面。结论 鼻腔与颅腔在解剖生理上的独特联系使鼻腔给药作为脑内递药途径成为可能 ,为脑部疾病的治疗或常规给药途径下脑内浓度极低药物的疗效发挥提供一种有效的新途径。与脑室内给药相比 ,鼻腔给药这种非侵入性给药方法更简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给药途径 鼻腔给药 脑部疾病 影响因素 小脑延髓池穿刺术 脑部微透析法
下载PDF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微透析液中的多巴胺 被引量:2
12
作者 牛凌梅 连靠奇 +1 位作者 康维钧 李珊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0年第2期235-236,共2页
目的:建立微透析法取样,化学发光测定多巴胺的新方法。方法:利用自制微透析探针收集透析液中的多巴胺进行检测,并考察了透析膜长度、灌流速度、外液浓度对探针回收率的影响。结果:自制探针的回收率与透析膜长度呈正相关,与灌流速度... 目的:建立微透析法取样,化学发光测定多巴胺的新方法。方法:利用自制微透析探针收集透析液中的多巴胺进行检测,并考察了透析膜长度、灌流速度、外液浓度对探针回收率的影响。结果:自制探针的回收率与透析膜长度呈正相关,与灌流速度呈反相关。外液中多巴胺的浓度在25.0-250 mg/L范围内时,所测的发光强度与其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结论:自制微透析探针性能稳定,可进行体液中多巴胺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发光 多巴胺 微透析法
原文传递
Morphology and Properties of Miktoarm Star Styrene-Butadiene Rubber
13
作者 张海燕 可勇 +1 位作者 俞科静 张兴英 《Transactions of Tianjin University》 EI CAS 2011年第3期203-207,共5页
In order to obtain the optimized structure rubber, a novel miktoarm star styrene-butadiene rubber (MS- SBR) was initiated by a multifunctional macromolecular initiator with polydiene arm and Sn-C bond. The propertie... In order to obtain the optimized structure rubber, a novel miktoarm star styrene-butadiene rubber (MS- SBR) was initiated by a multifunctional macromolecular initiator with polydiene arm and Sn-C bond. The properties of MS-SBR were investigated with respect to the morphology,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dynamic viscoelasticity in comparison with those of the blends, natural rubber (NR)/star styrene-butadiene random rubber (S-SBR) blend rubber and cis-l,4-polybutadiene rubber (cis-BR)/S-SBR blend rubber. The samples were analyzed using transmission elec- tron microscopy (TEM), dynamic mechanical thermal analyzer (DMTA),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test. The analy- sis results show that MS-SBR possesses the desired combination of low rolling resistance and high antiskid resistance, and is promising for application in high performance tire trea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BBER morphological structure mechanical property miktoarm star copolymer
下载PDF
Dynamic Study of the Effect of Electroacupuncture on Dopamine in the Striatum for Rats with Cerebral Ischemia and Reperfusion 被引量:6
14
作者 徐鸣曙 葛林宝 徐佳 《Journal of Acupuncture and Tuina Science》 2008年第5期295-297,共3页
Object: To observe the dynamic changes of dopamine (DA) in the striatum with the process of duplicating cerebral ischemia and reperfusion (CIR) model on rats. And observe the effect of electroacupuncture (EA) o... Object: To observe the dynamic changes of dopamine (DA) in the striatum with the process of duplicating cerebral ischemia and reperfusion (CIR) model on rats. And observe the effect of electroacupuncture (EA) on such changes. Methods: Using microdialysis sampling,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 detecting technology, dynamic sampling from experimental animals at multiple moments to observe the changes of dopamine in striatum with ischemia. And observe the effect of EA at Fengchi (GB 20) on such changes. Result: About the extracellular level of DA in normal group, sham-operation group and sham-operation + EA group, no significant changes were observed during the measuring period. The extracellular level of DA peaked at 15-45 min after MCAO and 0-30 min (P〈0.05) after reperfusion. A rising trend was also observed following 120 min after reperfusion. After EA, the extracellular level of DA was significant lower than ischemia group following 90 min after reperfusion (P 〈0.05). And there was no peak again. Conclusion: EA at Fenchi (GB 20) can regulate the disorder of DA. EA can improve the integrity neurological function. This may be one of the mechanisms of acupuncture treating the lesion of cerebral ischemia and reperfu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ACUPUNCTURE Chromatography High Pressure Liquid MICRODIALYSIS Points Fengchi (GB 20) DOPAMINE RATS
原文传递
Proteomic study provides new clues for complications of hemodialysis caused by dialysis membrane 被引量:2
15
作者 Kaiguang Yang Jianhui Liu +7 位作者 Jingdi Sun Yuan Zhou Qun Zhao Senwu Li Lukuan Liu Lihua Zhang Jiuyang Zhao Yukui Zhang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18期1251-1255,共5页
The complications of hemodialysis accompanied the hemodialysis and threaten the patients’life.Besides the loss of nutrient substance,such as amino acid and vitamin,we found new clues that the adsorbed proteins on com... The complications of hemodialysis accompanied the hemodialysis and threaten the patients’life.Besides the loss of nutrient substance,such as amino acid and vitamin,we found new clues that the adsorbed proteins on common-used polysulfone-based dialysis membrane might be the reason according to the qualitative proteomic study by ionic liquid assisted sample preparation method.Our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adsorbed proteins on the membrane were related with complement activation,blood coagulation,and leukocyte-related biological process.The quantitative proteome further demonstrated some significant changes of signal proteins in the post-dialysis plasma after the hemodialysis,such as beta-2-microglobulin and platelet factor-4,which would further verify these new clu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teomic study Complications of hemodialysis Dialysis membrane Ionic liquid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