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旋流式微通道热沉传热特性研究
1
作者 李昌辉 刘洪涛 《内燃机与配件》 2024年第2期10-12,共3页
随着微电子设备高度集成化和小型化发展,电子器件发热量增加,其热管理问题是目前的研究热点。本文针对旋流式微通道热沉传热和流动特性开展了数值模拟的研究,讨论了冷却剂流量和均热板材料导热系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微通道不... 随着微电子设备高度集成化和小型化发展,电子器件发热量增加,其热管理问题是目前的研究热点。本文针对旋流式微通道热沉传热和流动特性开展了数值模拟的研究,讨论了冷却剂流量和均热板材料导热系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微通道不同,随冷却剂流量增加,旋流式微通道热沉内冷却剂旋律程度增强,流程增加,导致高温向热沉中心出口位置迁移,高低温差降低。热沉底部均热材料导热系数增加时,加热面上方径向和周向导热增强,导致加热面平均温度和高低温差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通道热沉 旋流 数值模拟 温度分布
下载PDF
不同结构形式微通道热沉的传热性能
2
作者 赵光攀 向立平 +2 位作者 罗振兵 王维龙 倪浪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7-12,共6页
为有效提高微通道热沉的散热性能,设计一种微针肋交错排布微通道热沉,即微针肋垂直于底面或通道侧面的微通道,旨在适当牺牲部分压降的同时提高热沉的换热性能,并与传统矩形微通道热沉做对比。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不同微通道流动特性、... 为有效提高微通道热沉的散热性能,设计一种微针肋交错排布微通道热沉,即微针肋垂直于底面或通道侧面的微通道,旨在适当牺牲部分压降的同时提高热沉的换热性能,并与传统矩形微通道热沉做对比。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不同微通道流动特性、传热特性和熵产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其他几种微通道相比,当采用相邻微针肋间距为1 mm的交错排布微通道SC2时,在牺牲一定压降的同时传热性能得到提高,改善微通道底面温度分布均匀性。相较于传统矩形微通道,在入口雷诺数为716时,其底面最高温度下降25.84 K,热阻下降约55.1%,努塞尔数增大158%左右,整体传热性能CPE达1.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通道热沉 结构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分流式微通道热沉强化传热性能数值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唐巍 孙立成 +3 位作者 刘洪涛 谢果 唐继国 鲍静静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64-868,共5页
分流式微通道热沉MMHS与一般的微通道热沉MHS相比具有更强的传热能力及散热均匀性,在电子芯片等高发热设备冷却方面具有优势。该文通过数值方法模拟了MHS与MMHS单个肋通道内的换热过程,对比分析了两者在总体换热能力及散热均匀性方面的... 分流式微通道热沉MMHS与一般的微通道热沉MHS相比具有更强的传热能力及散热均匀性,在电子芯片等高发热设备冷却方面具有优势。该文通过数值方法模拟了MHS与MMHS单个肋通道内的换热过程,对比分析了两者在总体换热能力及散热均匀性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入口流量在0.57~2.87 kg/h范围时,MMHS微通道平均换热系数比MHS提高1倍以上,同时散热均匀性提高52%以上;MMHS具有的多进口多出口的几何结构和流动过程是MMHS综合换热性能大幅提升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芯片散 均匀性 分流式微通道热沉 微通道热沉
下载PDF
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叠层无氧铜微通道热沉 被引量:17
4
作者 刘云 廖新胜 +1 位作者 秦丽 王立军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9-114,共6页
建立了叠层无氧铜微通道热沉的散热模型,通过理论计算和近似分析,优化了微通道热沉的结构参数;在t=200μm, ωc=60μm, ωf=100μm,p=2. 02×106 Pa时,可获得最小热沉热阻Rthm =4. 205×10-3 K·cm2 /W。根据优化结果,考虑... 建立了叠层无氧铜微通道热沉的散热模型,通过理论计算和近似分析,优化了微通道热沉的结构参数;在t=200μm, ωc=60μm, ωf=100μm,p=2. 02×106 Pa时,可获得最小热沉热阻Rthm =4. 205×10-3 K·cm2 /W。根据优化结果,考虑微通道取向对液压降的影响,设计了一种新型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叠阵用五层结构叠层无氧铜微通道热沉,并结合实际工艺制备了无氧铜微通道热沉。在实际工作中,优化结果往往要跟实际工艺相结合,如优化所得的水压降为 2 02×106 Pa,这在实际工艺中较难实现。但在热沉实际工作的水压降条件下,热阻为 4. 982×10-3 K·cm2 /W,它能满足高功率激光器叠阵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通道热沉 模型 结构参数 液压降
下载PDF
复杂结构微通道热沉液体强化传热过程的热力学分析 被引量:16
5
作者 翟玉玲 夏国栋 +1 位作者 刘献飞 李艺凡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3403-3409,共7页
微通道液体流动与传热是一个典型的不可逆过程,有必要减小传递过程中的不可逆损失大小,提高其有效利用程度,属于'质'的范畴。首先,根据热力学第一及第二定律,推导出了熵产率及热能传输系数,指出降低微通道热沉内液体温度梯度净... 微通道液体流动与传热是一个典型的不可逆过程,有必要减小传递过程中的不可逆损失大小,提高其有效利用程度,属于'质'的范畴。首先,根据热力学第一及第二定律,推导出了熵产率及热能传输系数,指出降低微通道热沉内液体温度梯度净值可以提高热能的有效利用程度;然后,基于前期的研究基础,设计出新型复杂结构微通道热沉,并模拟其三维流动与传热过程,对比分析微通道热沉结构的变化对熵产率及热能传输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降低流体温度梯度的净值可以减少热能不可逆损失的大小,使热沉底面温度更均匀,有利于延长微电子器件的寿命;最后,由强化传热因子、熵产率及热能传输系数的定义指出用强化传热因子来评价微通道的综合传热性能更合理,而应该用熵产率及热能传输系数来评价能量的不可逆大小及利用程度。总之,热力学第一定律为微通道的综合传热性能提供了评价标准,而热力学第二定律指出了影响微通道内部强化传热的本质因素,二者相互联系,为微通道的优化设计提供热力学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通道热沉 强化传 熵产 强化传因子
下载PDF
联箱形式对微通道热沉流动与传热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陆规 段远源 王晓东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45-354,共10页
建立了微通道热沉的三维数值模型,同时求解流体Navier-Stockes方程、能量方程和固体区域的导热方程,模型计算结果与文献报道实验数据吻合较好.设计了新型的微通道热沉,采用本文模型对其性能进行分析计算.通过在联箱内加入隔板,设计了1—... 建立了微通道热沉的三维数值模型,同时求解流体Navier-Stockes方程、能量方程和固体区域的导热方程,模型计算结果与文献报道实验数据吻合较好.设计了新型的微通道热沉,采用本文模型对其性能进行分析计算.通过在联箱内加入隔板,设计了1—6弯头新型联箱微通道热沉,通过提高每程流速和引入交替顺逆流动,降低微通道热沉的热阻并提高其均温特性,并与直通型和Z型联箱设计比较.在8种联箱设计中,蛇形弯头联箱的热阻和均温特性均优于Z型和直通联箱,即便增大Z型和直通联箱制冷剂供液泵功,其热阻和均温性也很难达到低泵功下蛇形弯头联箱的性能.蛇形弯头数大于4时,底部中心线温度分布曲线基本重合,再增大弯头数,对降低热阻和提高均温性均无明显贡献,同时会增加额外的泵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通道热沉 联箱 蛇形流场 均温性
下载PDF
纳米流体矩形微通道热沉结构参数多目标优化 被引量:6
7
作者 史晓军 李珊 +1 位作者 魏亚东 高建民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6-61,132,共7页
为了开发高效低阻的纳米流体微通道热沉,对单层矩形纳米流体微通道热沉几何结构参数进行了多目标优化。设计变量为高宽比α和微通道宽度与间距比β,优化目标是使全局热阻和泵功最小。对Pareto最优解进行K均值聚类分析发现,在5个聚类点... 为了开发高效低阻的纳米流体微通道热沉,对单层矩形纳米流体微通道热沉几何结构参数进行了多目标优化。设计变量为高宽比α和微通道宽度与间距比β,优化目标是使全局热阻和泵功最小。对Pareto最优解进行K均值聚类分析发现,在5个聚类点的最高点和最低点之间存在有效权衡点,让泵功和热阻均处于较优范围内。实际设计中可以根据泵功或所需的热阻来选择最优结构参数。相对于高宽比,热阻和泵功对微通道宽度与间距比更敏感。尤其当β大于1.15时,其对热阻和泵功的影响非常强烈。相对于热阻,泵功对设计变量更敏感,在α和β的设计空间内,泵功的变化幅度约为360%,而热阻的变化幅度只有135%。纳米流体的热阻比去离子水显著减小,且随泵功的增大,去离子水和纳米流体热阻之差有缓慢增大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通道热沉 纳米流体 多目标优化 结构参数
下载PDF
大功率激光二极管列阵的硅基微通道热沉研制 被引量:4
8
作者 杨涛 何叶 刘婷婷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2170-2175,共6页
为了提高大功率激光二极管列阵的散热效率以便提高其寿命和波长稳定性,研制了一种封装集成度较高的屋脊式硅基微通道热沉。将田口稳健设计方法用于微通道热沉的优化设计,利用正交试验和信噪比分析实现了参数的稳健优化。以(110)单晶硅... 为了提高大功率激光二极管列阵的散热效率以便提高其寿命和波长稳定性,研制了一种封装集成度较高的屋脊式硅基微通道热沉。将田口稳健设计方法用于微通道热沉的优化设计,利用正交试验和信噪比分析实现了参数的稳健优化。以(110)单晶硅作为基片,采用KOH各向异性刻蚀和硅-玻璃-硅三层阳极键合方法制作出了通道宽度约为50μm的微通道热沉,通道壁面粗糙度优于0.1μm。采用激光二极管芯片对样品进行了封装和测试,利用砷化镓激光波长的温度漂移系数估算出了中间激光二极管的有源区温升,从而计算出了热沉的热阻。测试结果表明,该微通道热沉的单位面积热阻约为0.070 cm2.K/W,与有限元分析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二极管列阵 微通道热沉 稳健设计 数值传分析 封装
下载PDF
复合型微通道热沉设计与制作技术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媛媛 孙娜 +4 位作者 常慧曾 王伟 任浩 徐会武 安振峰 《微纳电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688-692,共5页
从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可靠性封装和应用考虑,利用商用有限元软件Abaqus与CFdesign对微通道热沉材料、结构进行优化设计,结合相应的制造工艺流程制备实用化复合型微通道热沉。微通道热沉尺寸为27 mm×10.8 mm×1.5 mm,并利用大... 从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可靠性封装和应用考虑,利用商用有限元软件Abaqus与CFdesign对微通道热沉材料、结构进行优化设计,结合相应的制造工艺流程制备实用化复合型微通道热沉。微通道热沉尺寸为27 mm×10.8 mm×1.5 mm,并利用大功率半导体激光阵列器件对所制备热沉进行散热能力、封装产生的"微笑效应"进行了测试,复合微通道热沉热阻约0.3 K/W,"微笑"值远小于无氧铜微通道封装线阵列,可以控制在1μm以下。复合型微通道热沉能满足半导体激光阵列器件高功率集成输出的散热需求与硬焊料封装的可靠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器 复合型微通道热沉 匹配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纳米流体微通道热沉的性能强化 被引量:5
10
作者 林林 王晓东 王振华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169-180,共12页
基于对纳米流体热导率及黏度公式的筛选,本文发展了纳米流体微通道热沉的三维流固耦合模型,分析了热沉结构、纳米颗粒种类、粒径、体积分数及基液种类等关键参数对热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纳米颗粒随机运动引起的附加热耗散强化了... 基于对纳米流体热导率及黏度公式的筛选,本文发展了纳米流体微通道热沉的三维流固耦合模型,分析了热沉结构、纳米颗粒种类、粒径、体积分数及基液种类等关键参数对热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纳米颗粒随机运动引起的附加热耗散强化了纳米流体的对流换热,显著提高了热沉的冷却性能;(2)纳米流体的强化作用依赖于热沉结构,且依赖关系不同于纯流体,需对纳米流体作为冷却剂的热沉结构进行优化;(3)颗粒体积分数增加,热沉热阻降低,但压降升高,综合考虑热阻和压降,最佳的冷却剂为0.5%体积分数的水基Al2O3纳米流体,相对于纯水,其使热阻降低了10.1%,压降仅增加0.38%;(4)颗粒粒径对热阻影响较小,考虑纳米流体稳定性,推荐使用小粒径的纳米颗粒;(5)Al2O3纳米颗粒优于TiO2,CuO最差,最优的基液为水,依次为乙二醇和机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流体 微通道热沉 强化 耦合传模型
下载PDF
入口流动方式对双层微通道热沉传热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翟玉玲 夏国栋 杜墨 《中国科技论文》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2050-2053,2058,共5页
提出了双层微通道热沉两种新的流动方式,逆流CB-DL(逆流B形式)与逆流CC-DL(逆流C形式),并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这两种流动方式对热沉整体温度分布及传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流动方式顺流P-DL与逆流CA-DL对比,采用CB-DL流动方式时,... 提出了双层微通道热沉两种新的流动方式,逆流CB-DL(逆流B形式)与逆流CC-DL(逆流C形式),并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这两种流动方式对热沉整体温度分布及传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流动方式顺流P-DL与逆流CA-DL对比,采用CB-DL流动方式时,热沉底面温度先升高后下降,温度最高点集中在热沉的中部,温度分布相对均匀;而且当泵功PP>0.05 W时,与其他入口流动方式对比,采用逆流CB-DL的底面温差及热阻最小,这是由逆流CB-DL的流动特点决定的,当流体流入上层通道时,由于上层流体带走的热量小于下层的,流体受热温度稍微提高,这时上层受热温度升高的流体流入下层,减小了下层流体的入口温度与底面温度的温差,因而有效地减少流体与底面温度的不可逆损失,从的角度说明有效提高了热能的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传 双层微通道热沉 流动方式 泵功
下载PDF
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实用化微通道热沉 被引量:2
12
作者 尧舜 丁鹏 +2 位作者 刘江 曹银花 王智勇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718-1721,共4页
根据大功率半导体器无氧铜微通道热沉的实用化制备工艺特点,利用商用CFD软件FLUENT对微通道热沉内部微通道散热区层间折转通道宽度和热沉前端面壁厚度进行优化设计,并采用化学腐蚀结合扩散焊技术制备无氧铜微通道热沉,微通道尺寸为27 mm... 根据大功率半导体器无氧铜微通道热沉的实用化制备工艺特点,利用商用CFD软件FLUENT对微通道热沉内部微通道散热区层间折转通道宽度和热沉前端面壁厚度进行优化设计,并采用化学腐蚀结合扩散焊技术制备无氧铜微通道热沉,微通道尺寸为27 mm×11 mm×1.5 mm.利用低电光转换效率大功率半导体激光阵列器件对所制备热沉进行散热能力测试,激光阵列宽1 cm,腔长1 000μm,条宽200μm,填充因子为50%,微通道热沉热阻0.34 K/W,能满足半导体激光阵列器件高功率集成输出的散热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导体激光器 微通道热沉
下载PDF
铜铝微通道热沉的三维数值结构优化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骥 史忠山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102-109,共8页
在恒定泵功0.05 W条件下,对水冷铜基和铝基微通道热沉对流换热进行详细数值模拟和结构优化。通过将数值预测结果与前人已发表的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所使用的数值模型的正确性。同时讨论在恒定泵功下微通道几何结构对微通道热沉中温度... 在恒定泵功0.05 W条件下,对水冷铜基和铝基微通道热沉对流换热进行详细数值模拟和结构优化。通过将数值预测结果与前人已发表的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所使用的数值模型的正确性。同时讨论在恒定泵功下微通道几何结构对微通道热沉中温度分布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水冷铜基微通道热沉最优的几何结构参数为通道深为580μm,通道宽为90μm,通道密度为100个/cm;铝基微通道热沉最优的几何结构参数为通道深为620μm,通道宽为80μm,通道密度为100个/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冷 微通道热沉 数值模拟 优化
下载PDF
V型微通道热沉的加工与测试 被引量:3
14
作者 韩宾 高杨 王保安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09-111,共3页
基于MEMS技术的V型微通道冷却器具有低热阻、低流量,高效率以及体积小等特点,能够对激光二极管阵列和其他高功率密度器件进行快速、高效地散热,成为一种新型的散热方案。介绍了V型微通道热沉的加工工艺,并利用研制的V型微通道热沉样品,... 基于MEMS技术的V型微通道冷却器具有低热阻、低流量,高效率以及体积小等特点,能够对激光二极管阵列和其他高功率密度器件进行快速、高效地散热,成为一种新型的散热方案。介绍了V型微通道热沉的加工工艺,并利用研制的V型微通道热沉样品,模拟热源加载,进行了测试热沉散热性能的试验。通过试验数据得到微通道热沉的面积热阻仅为0.054 3 K.cm2/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机械系统 微通道热沉 工艺
下载PDF
微通道热沉的稳健优化设计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涛 何叶 李磊民 《系统仿真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2630-2633,2637,共5页
将田口稳健设计方法用于硅基微通道热沉的优化设计,建立了微通道热沉的简化性能分析模型,确定了影响其散热性能的关键参数,利用正交试验和信噪比分析实现了参数的稳健优化。利用外部监控程序对CAD和CAE软件的脚本进行动态修改,并且创建... 将田口稳健设计方法用于硅基微通道热沉的优化设计,建立了微通道热沉的简化性能分析模型,确定了影响其散热性能的关键参数,利用正交试验和信噪比分析实现了参数的稳健优化。利用外部监控程序对CAD和CAE软件的脚本进行动态修改,并且创建专门的进程来执行修改后的脚本,采用共享文件和延时的方法实现主进程、几何建模进程和性能分析进程的同步运行,实现了稳健设计过程的自动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健优化设计 设计自动化 微通道热沉 计算流体力学分析 分析
下载PDF
微通道热沉几何结构的多参数反问题优化 被引量:2
16
作者 林林 吴睿 张欣欣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34-740,共7页
提出微通道热沉几何结构的多参数反问题优化方法,其正向求解器是微通道热沉三维数值模型,反向求解器为简化的共轭梯度法,分析泵功的变化对热沉几何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热沉换热面积和热表面热流密度恒定的条件下,随着泵功的增加,相... 提出微通道热沉几何结构的多参数反问题优化方法,其正向求解器是微通道热沉三维数值模型,反向求解器为简化的共轭梯度法,分析泵功的变化对热沉几何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热沉换热面积和热表面热流密度恒定的条件下,随着泵功的增加,相应的最优热沉几何结构参数随之变化,即最优热沉的流道数和流道高宽比增加,流道比降低;泵功的增加使最优热沉的全局热阻降低,但在高泵功下全局热阻的降低幅度远低于在低泵功下的降低幅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通道热沉 简化的共轭梯度法 反问题结构设计
下载PDF
用于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列阵散热的微通道热沉的研制 被引量:2
17
作者 唐裕霞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年第1期80-83,共4页
理论分析了微通道热沉的热阻的组成,采用微机械加工技术和铜直接粘接技术(DBC)制作了冷却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列阵的5层结构的无氧铜微通道热沉;通过测试,用其封装的808 nm线阵二极管激光器准连续输出功率达38.5 W,无氧铜微通道热沉热阻... 理论分析了微通道热沉的热阻的组成,采用微机械加工技术和铜直接粘接技术(DBC)制作了冷却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列阵的5层结构的无氧铜微通道热沉;通过测试,用其封装的808 nm线阵二极管激光器准连续输出功率达38.5 W,无氧铜微通道热沉热阻为0.645℃/W,热沉的表面温度均匀性好,能有效散热,满足散热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导体激光器 微通道热沉
下载PDF
基于热阻网络模型的铜基微通道热沉设计优化
18
作者 华珍 马驰骋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0年第6期14-19,24,共7页
研究表明微通道的截面形状、尺寸以及数量显著影响流体在通道中的传热性能。基于热阻网络模型和计算流体力学(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模拟,对适用于流动沸腾散热的铜基微通道设计进行了热性能分析。根据实验和模拟计算结果,... 研究表明微通道的截面形状、尺寸以及数量显著影响流体在通道中的传热性能。基于热阻网络模型和计算流体力学(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模拟,对适用于流动沸腾散热的铜基微通道设计进行了热性能分析。根据实验和模拟计算结果,在确保微通道内热边界层发展区满足恒定壁温条件下,8个平行的尺寸为200μm高,800μm宽,10 mm长的铜基微通道阵列即可满足一般的流动沸腾应用所需要的对流散热量(如6 kW/m^2)。该微通道热沉设计可以在30 min内达到稳定,也可以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将目标系统维持在稳定的合理工作温度。此外,实验结果表明在微通道入口处的流体冲击流动可以提高微通道壁面与工作流体之间的对流换热系数,并且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壁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沸腾传 对流换冷却 恒定壁温 铜基微通道热沉 阻网络模型 CFD模拟
下载PDF
雷达功率组件的金刚石微通道热沉激光加工工艺 被引量:4
19
作者 姜海涛 崔健磊 +1 位作者 殷东平 梅雪松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61-268,共8页
为研究雷达功率组件金刚石微通道热沉的加工难题,开展了飞秒激光加工多晶金刚石微流道的工艺研究,仿真模拟了飞秒激光作用于金刚石表面的温度场分布,以及诱导去除过程,理论与实验研究了金刚石的烧蚀阈值,系统研究了激光能量、扫描速度... 为研究雷达功率组件金刚石微通道热沉的加工难题,开展了飞秒激光加工多晶金刚石微流道的工艺研究,仿真模拟了飞秒激光作用于金刚石表面的温度场分布,以及诱导去除过程,理论与实验研究了金刚石的烧蚀阈值,系统研究了激光能量、扫描速度、扫描次数、焦点位置等参量及其优化工艺参数对金刚石微槽尺寸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飞秒激光功率大于0.3 W时,激光作用于金刚石的最高温度超过材料去除的气化温度,温度最高位置处于光斑中心,功率不会改变温度场的分布情形;飞秒激光加工金刚石的烧蚀阈值为1.80 J/cm2,金刚石微槽深度与激光功率、扫描次数正相关,与扫描速度负相关,与正负离焦量基本成对称分布关系,而金刚石微槽表面宽度则变化不明显;在激光功率为5 W,扫描速度为100 mm/s,扫描次数为30,离焦量为-0.5 mm的优化参数下,加工出的金刚石微槽结构形状规则,截面侧壁锥度控制在3°以内,表面无残渣、裂纹、崩边等缺陷,且内部也无裂纹等缺陷,加工一致性较高,实现了微通道的“冷”加工,可满足雷达功率组件金刚石热沉对微通道的高质量加工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秒激光 金刚石 微通道热沉 通道尺寸 截面形貌
下载PDF
叶脉型微通道热沉设计及散热特性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谭慧 宗宽 +2 位作者 熊长武 翁夏 杜平安 《工程设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77-483,共7页
为改善相控阵天线多热源阵面温度的均匀性,基于植物叶脉优良的传质特性,提出一种用于相控阵多热源阵面的叶脉型微通道热沉。首先,对叶脉型微通道热沉的流动特性和散热特性进行仿真分析,得到热沉的热源温度分布。然后,以热源温度标准差... 为改善相控阵天线多热源阵面温度的均匀性,基于植物叶脉优良的传质特性,提出一种用于相控阵多热源阵面的叶脉型微通道热沉。首先,对叶脉型微通道热沉的流动特性和散热特性进行仿真分析,得到热沉的热源温度分布。然后,以热源温度标准差最小化为目标,进一步优化叶脉型微通道结构,得到了非对称叶脉型微通道拓扑结构。最后,采用金属3D打印加工了铝基微通道热沉样件并进行散热性能测试。数值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平行微通道热沉,叶脉型微通道热沉不仅强化了传热,而且使得热源温度更均匀,压力损失更小;实验结果验证了叶脉型微通道热沉优良的散热性能。研究结论可为相控阵多热源阵面的热沉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叶脉 微通道热沉 特性 温度均匀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