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微量吸管法测定红壤颗粒组成的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章明奎 姜宏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49-651,共3页
用微量吸管法对红壤颗粒组成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用土量 4 .0 0 g,吸液量 5 m L的微量吸管法的测定结果稳定 ,与吸管法无明显差异 ,重现性优于比重计法 ,能满足快速测定的需要 .但用土量太少(2 .0 0 g)或吸液量太少 (2 .5 m L)可能... 用微量吸管法对红壤颗粒组成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用土量 4 .0 0 g,吸液量 5 m L的微量吸管法的测定结果稳定 ,与吸管法无明显差异 ,重现性优于比重计法 ,能满足快速测定的需要 .但用土量太少(2 .0 0 g)或吸液量太少 (2 .5 m L)可能会引起较大的偏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吸管 颗粒组成 精度 红壤 土壤测定
下载PDF
用碱化血红蛋白液鉴定微量刻度吸管及稀释棒
2
作者 徐开银 齐华国 《医学检验进修杂志》 1997年第3期136-137,共2页
关键词 碱化血红蛋白液 微量刻度吸管 稀释棒
下载PDF
μkiss新型微流控技术
3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4年第2期161-161,共1页
据Holler C 2024年2月12日(Nat Methods,2024 Feb 12. doi:10.1038/s41592-024-02177-x.)报道μkiss新型微流控技术,它允许研究人员以前所未有的空间和时间精度,将纳米粒子和分子精准地传递到活细胞中。μkiss新型微流控技术利用基于微... 据Holler C 2024年2月12日(Nat Methods,2024 Feb 12. doi:10.1038/s41592-024-02177-x.)报道μkiss新型微流控技术,它允许研究人员以前所未有的空间和时间精度,将纳米粒子和分子精准地传递到活细胞中。μkiss新型微流控技术利用基于微量吸管(micropipette-based)的方案,通过细微的喷流(perfusion flow)在活细胞膜上“刷”上一层小分子和纳米粒子。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利用一个限定在飞升(subfemtoliter)容积内的流动来实现,通过实验和模型的双重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控技术 纳米粒子 微量吸管 活细胞
下载PDF
微量末梢血Lps-PHA诊断伤寒的价值
4
作者 吕春枝 褚坚 +1 位作者 陈祖建 晓琴 《浙江预防医学》 1992年第5期33-32,共2页
近年来,伤寒Lps-PHA作为伤寒早期快速诊断正在被推广。为对该方法进一步深入研究,笔者采取静脉血、末梢血检测伤寒Lps-PHA抗体进行对照,以探讨采用微量末梢血的可行性,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一)材料: 1.标本来源:从我县五凤乡伤寒暴发... 近年来,伤寒Lps-PHA作为伤寒早期快速诊断正在被推广。为对该方法进一步深入研究,笔者采取静脉血、末梢血检测伤寒Lps-PHA抗体进行对照,以探讨采用微量末梢血的可行性,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一)材料: 1.标本来源:从我县五凤乡伤寒暴发点19例及本站门诊病人21例,同时各采取静脉血2m1、耳垂(或指端)末梢血40μ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末梢血 LPS-PHA 早期快速诊断 试验结果 离心沉淀 暴发点 微量吸管 倍比稀释 指端 流行区
下载PDF
氨基酸的两性游离和等电点实验
5
作者 韩红 汤秀玉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1990年第4期240-240,共1页
为了配合理论教学,使学生能较直观地理解氨基酸的两性游离和等电点的含义,我们设计了一个简便易行的醋酸纤维薄膜氨基酸电泳,通电后只需5~10min,经显色后即可观察结果。现介绍如下。一、器材电泳仪,电泳槽,电吹风或烘箱,醋酸纤维薄膜(2... 为了配合理论教学,使学生能较直观地理解氨基酸的两性游离和等电点的含义,我们设计了一个简便易行的醋酸纤维薄膜氨基酸电泳,通电后只需5~10min,经显色后即可观察结果。现介绍如下。一、器材电泳仪,电泳槽,电吹风或烘箱,醋酸纤维薄膜(2cm×8cm),喷雾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电点 电泳槽 点样 磷酸盐缓冲溶液 缓冲液 等量混合 微量吸管 一条线 静电荷 精氨酸
下载PDF
血红蛋白测定的质量控制
6
作者 罗伟国 《体育科研》 1988年第12期17-18,共2页
血红蛋白是红细胞的主要成份,在正常情况下,每个红细胞均含有一定数量的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由四条多肽链(合称珠蛋白)各结合一个亚铁血红素组成,一分子血红蛋白能和四分子 O2结合成氧合血红蛋白(HbO2)。由于血红蛋白在人体的生命... 血红蛋白是红细胞的主要成份,在正常情况下,每个红细胞均含有一定数量的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由四条多肽链(合称珠蛋白)各结合一个亚铁血红素组成,一分子血红蛋白能和四分子 O2结合成氧合血红蛋白(HbO2)。由于血红蛋白在人体的生命活动中具有最基本的生理功能,因此无论是体质调研、选材还是医务监督,往往选择血红蛋白的测定作为评定的指标之一。血红蛋白测定的方法很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红蛋白测定 氧合血红蛋白 珠蛋白 亚铁血红素 体质调研 微量吸管 高铁血红蛋白 医务监督 多肽链 质量控制
下载PDF
土壤中的氯丹经皮吸收的情况
7
作者 卫邦栋 《环境卫生学杂志》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15-115,共1页
氯丹是农业上广泛使用的杀虫剂。由于它在土壤中的残留性高,目前只用于杀灭白蚁。本研究试图通过体内和体外试验,确定氯丹实际通过土壤经皮吸收的精确剂量,以便评估氯丹对人体的真正危险度。本研究用的土壤样本,按Yolo县土壤样本65-加... 氯丹是农业上广泛使用的杀虫剂。由于它在土壤中的残留性高,目前只用于杀灭白蚁。本研究试图通过体内和体外试验,确定氯丹实际通过土壤经皮吸收的精确剂量,以便评估氯丹对人体的真正危险度。本研究用的土壤样本,按Yolo县土壤样本65-加利福尼亚-57-8号配制。土壤样本分别通过10目、20目和40目过筛。最后用80目过筛,取未通过80目筛孔的部分土壤用于实验。在土壤样本中加入<sup>14</sup>C标记的氯丹,充分混合,使土壤氯丹含量约为67mg/kg。用含有氯丹的丙酮溶液作对照。使得最后用于体外和体内试验的氯丹浓度,在土壤中为2.7μg/cm<sup>2</sup>,在丙酮中为3.0μg/cm<sup>2</su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吸收 丙酮溶液 体外试验 体内试验 应用剂量 尼亚 上壤 脂溶性 微量吸管 体内研究
下载PDF
免疫组织化学操作技术及有关注意事项
8
作者 桑肇瑞 《肿瘤学杂志》 CAS 1989年第4期40-43,共4页
免疫组织化学工作的开展势在必行。其操作技术与病理外检常规工作不尽相同。故将我科开展此项技术一年多以来的点滴经验体会介绍如下,供初次开始此项工作时之参考。我们选用目前最实用的 PAP 和 ABC 法。按下列程序操作:(一)PAP 法①... 免疫组织化学工作的开展势在必行。其操作技术与病理外检常规工作不尽相同。故将我科开展此项技术一年多以来的点滴经验体会介绍如下,供初次开始此项工作时之参考。我们选用目前最实用的 PAP 和 ABC 法。按下列程序操作:(一)PAP 法①石蜡切片经常规脱蜡、入水后灭活内源性过氧化物酶。方法是滴加3%H<sub>2</sub>O<sub>2</su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操作技术 免疫组织化学 石蜡切片 程序操作 工作浓度 阴性对照 冲洗法 假阴性结果 贴剂 微量吸管
下载PDF
俞氏脚气灵药水的薄层质量控制
9
作者 刘家承 李开基 苏素莲 《海峡药学》 1997年第S1期137-138,共2页
关键词 对照药材 马蹄金 蛇床子素 鸡矢藤 脚气 供试液 泉州市 微量吸管 试验方法 展开剂
下载PDF
蒸馏水法测定血红蛋白的实验研究
10
作者 李范 于桂英 张玉凤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1992年第2期102-106,共2页
目前测定血红蛋白的光电比色法多采用国际上的标准方法氰化膏铁血红蛋白法(简称HiCN法)。但是由于HiCN法中的氰化物对人体有害,试剂在室温中不易保存,废液又可污染环境。为此我们改用蒸馏水代替氰化试剂,克服了上述缺点,又不需配制试剂... 目前测定血红蛋白的光电比色法多采用国际上的标准方法氰化膏铁血红蛋白法(简称HiCN法)。但是由于HiCN法中的氰化物对人体有害,试剂在室温中不易保存,废液又可污染环境。为此我们改用蒸馏水代替氰化试剂,克服了上述缺点,又不需配制试剂,很容易推广和采用。现将试验结果介绍如下。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比色法 温中 试验结果 标准曲线 微量吸管 正常参考值 蛋白浓度 线性范围 参考液 光密度值
下载PDF
血常规检验不同抽血方式知多少
11
作者 庞春勇 《时尚育儿》 2019年第3期100-100,共1页
在常规体检中血常规检验是一项重要的组成,也是最基础的检查项目,其主要是对血液中的血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生理指标情况进行反应,与参考值对比后预估疾病是否发生,从而为各种疾病的诊断提供参考数据。目前临床上进行血常规检验的... 在常规体检中血常规检验是一项重要的组成,也是最基础的检查项目,其主要是对血液中的血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生理指标情况进行反应,与参考值对比后预估疾病是否发生,从而为各种疾病的诊断提供参考数据。目前临床上进行血常规检验的采血方法主要包括两种,分别是末梢血和静脉采血,而不同的采血方式会使检测结果存在一定的误差,因此在选择采血方法时必须要谨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检验 末梢采血 末梢血 微量吸管 采血部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