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量残留病监测在ETV6/RUNX1阴性和阳性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预后中的意义
1
作者 刘俊闪 郭明发 +3 位作者 孙佳 史利欢 刘炜 段勇涛 《检验医学》 CAS 2023年第3期209-214,共6页
目的探讨微量残留病(MRD)监测在ETV6/RUNX1融合基因阴性、阳性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儿预后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1年6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34例B-ALL患儿临床资料,其中ETV6/RUNX1融合基因阳性78例(阳性组)、阴性... 目的探讨微量残留病(MRD)监测在ETV6/RUNX1融合基因阴性、阳性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儿预后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1年6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34例B-ALL患儿临床资料,其中ETV6/RUNX1融合基因阳性78例(阳性组)、阴性156例(阴性组)。比较阳性组和阴性组无复发生存期(RFS)差异;统计2个组诱导化疗第15天、第33天和巩固治疗开始前(第12周)MRD检测结果,分别记为MRD1、MRD2、MRD3;分析2个组组内MRD1、MRD2、MRD3在B-ALL患儿预后中的意义。结果与阴性组比较,阳性组RFS延长(P=0.029)。在阴性组内,MRD1阴性和阳性患儿R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D2、MRD3阴性患儿RFS均长于MRD2、MRD3阳性患儿(P<0.05);MRD3阳性是B-ALL患儿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比值比值为=3.678,95%可信区间为1.254~10.785,P=0.018)。在阳性组内。MRD1、MRD2阴性和阳性患儿R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D3阴性患儿RFS长于MRD3阳性患儿;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MRD3阳性并非患儿RF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监测MRD对ETV6/RUNX1融合基因阴性B-ALL患儿预后的意义更大,建议持续监测;对于ETV6/RUNX1融合基因阳性患儿,MRD监测意义较弱,临床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采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残留 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 ETV6/RUNX1融合基因 流式细胞术 预后
下载PDF
多参数流式细胞术动态监测儿童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微量残留病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8
2
作者 郭豆豆 赵文理 +6 位作者 张艳兰 庞丽 车琳 何海龙 柴忆欢 季正华 计雪强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346-1351,共6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儿童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化疗过程中监测不同时间点微量残留病(MRD)水平的临床意义。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8月至2011年9月以流式细胞术监测3个时间点(即诱导化疗第15天、第33天和治疗第12周)的206例B-ALL患儿骨... 本研究旨在探讨儿童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化疗过程中监测不同时间点微量残留病(MRD)水平的临床意义。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8月至2011年9月以流式细胞术监测3个时间点(即诱导化疗第15天、第33天和治疗第12周)的206例B-ALL患儿骨髓的MRD。结果表明:①206例B-ALL患儿中196例诱导化疗后达完全缓解(CR)(CR率95.1%),其1年与3年无事件生存(EFS)率分别为(92.7±1.8)%和(78.7±3.7)%,其中标危、中危、高危组的3年EFS率分别为(85.6±4.9)%、(82.1±5.8)%和(58.1±9.2)%,3组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01);②各时间点上MRD分析显示:MRD水平越高,患儿的3年EFS率越低,其中第15天MRD≥10-2组、第33天和第12周MRD≥10-3组的患儿预后明显不佳;多因素分析显示,第12周MRD≥10-3为独立的不良预后因素;第12周MRD<10-3的3年EFS率为(86.3±4.1)%,MRD≥10-3的3年EFS率为(55.8±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在化疗第33天MRD阴性(MRD<10-4)的98例患儿中有8例复发(复发率为8.2%),在这98例患儿中有39例在第12周时转为阳性(MRD≥10-4),其中5例复发;在第12周时MRD仍为阴性的59例中有3例复发;在第33天MRD阳性的108例患儿中有19例复发(复发率为17.6%),复发率在MRD阳性和阴性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ALL患儿治疗过程中以流式细胞术动态监测MRD可有效地评估治疗反应、判断预后、预测复发及指导化疗方案的调整,其中第15天、第33天及第12周的MRD分别以10-2、10-3、10-3为区分危险度最佳界值,第12周MRD≥10-3为独立的不良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儿童 微量残留 多参数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多参数流式细胞术检测急性髓系白血病微量残留病的预后意义 被引量:8
3
作者 王亚哲 刘艳荣 +6 位作者 主鸿鹄 吴红红 曹晖 常艳 郝乐 江滨 黄晓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3期551-556,共6页
本研究探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检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微量残留病(MRD)的方法和预后意义。采用4色标记的5组抗体组合确定初治患者的白血病相关免疫表型(LAIP),选取敏感的LAIP进行追踪MRD,共检测了随访95例AML患者的601份骨髓标本。以患者... 本研究探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检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微量残留病(MRD)的方法和预后意义。采用4色标记的5组抗体组合确定初治患者的白血病相关免疫表型(LAIP),选取敏感的LAIP进行追踪MRD,共检测了随访95例AML患者的601份骨髓标本。以患者LAIP阳性细胞比例高于正常值+2倍标准差的定为MRD(+),低于此值的为MRD(-)。结果发现:以开始诱导化疗后半年内每2个月分为3组,3组中MRD(+)患者与MRD(-)患者之间的复发率和无复发生存率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1-2个月、3-4个月和5-6个月MRD(+)组的中位无复发生存期分别是11、11.5和11个月,MRD(-)组均未达中位生存期(p<0.05)。进一步比较诱导缓解后与巩固治疗1个疗程后患者MRD检测结果与临床的关系,发现这两个时间点MRD(+)组和MRD(-)组的患者复发率分别为57.14%与0%和91.67%与2.27%(p=0.000和p=0.000)。结论:多参数FCM检测MRD能够有效预测复发,治疗后应连续进行MRD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残留 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干扰素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微量残留病疗效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杨岩 姚程 +4 位作者 王娟 马淑芸 袁长吉 李舜华 易永林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1期38-40,共3页
应用染色体技术和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干扰素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完全缓解后微量残留病28例的疗效。发现治疗后2例Ph'染色体阴转,长期应用干扰素组Ph'染色体阳性率下降,1例bcr/ab1mRNA转为阴性。而短期应用干扰素组无Ph&#... 应用染色体技术和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干扰素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完全缓解后微量残留病28例的疗效。发现治疗后2例Ph'染色体阴转,长期应用干扰素组Ph'染色体阳性率下降,1例bcr/ab1mRNA转为阴性。而短期应用干扰素组无Ph'染色体变化,或bcr/ab1mRNA阴转。按目前我们应用干扰素的剂量、疗程,很难达到有效清除bcr/ab1mRNA阳性细胞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 粒细胞 白血病 微量残留 Α-干扰素
下载PDF
甲基化PCR作为白血病微量残留病检测方法的探索 被引量:4
5
作者 赵瑜 李红华 +6 位作者 薄剑 靖彧 王书红 王全顺 窦立萍 孙敬芬 于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2期455-458,共4页
本实验研究探讨以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CR)作为白血病微量残留病(MRD)检测方法的可行性。将Id4基因呈完全甲基化的HL-60细胞和Id4基因呈完全非甲基化的Hek937细胞按不同比例混合,实验分为3组:A组为10%HL-60+9%Hek937,B组为1%HL... 本实验研究探讨以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CR)作为白血病微量残留病(MRD)检测方法的可行性。将Id4基因呈完全甲基化的HL-60细胞和Id4基因呈完全非甲基化的Hek937细胞按不同比例混合,实验分为3组:A组为10%HL-60+9%Hek937,B组为1%HL-60+99%Hek937,C组为0.1%HL-60+99.9%Hek937。用MS-PCR方法检测不同白血病细胞比例下Id4基因甲基化情况。结果表明,HL-60细胞仅有155bp的Id4基因甲基化特异性扩增,呈Id4基因完全甲基化;Hek937细胞仅有156bp的Id4基因非甲基化特异性扩增,呈Id4基因完全非甲基化。A、B、C组同时有155bp的Id4基因甲基化和156bp的Id4基因非甲基化特异性扩增,显示Id4基因甲基化表达。结论:MS-PCR方法可从0.1%比例含量的白血病细胞样本中检测到Id4基因甲基化,加之Id4基因甲基化在不同类型白血病中差异不明显,因此用MS-PCR检测Id4基因甲基化状态可以作为一种检测各种类型白血病微量残留病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微量残留 Id4基因甲基化 MS—PCR
下载PDF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治疗中微量残留病与泼尼松窗口治疗反应比较的探讨 被引量:2
6
作者 邵静波 蒋慧 夏敏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673-675,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微量残留病(MRD)和糖皮质激素窗口疗效的相关性。方法2005年1月-2007年7月37例ALL初发患儿接受糖皮质激素窗口治疗7d,根据外周血幼稚细胞计数,分为泼尼松反应良好(PGR)和泼尼松反应不良(PPR)两组...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微量残留病(MRD)和糖皮质激素窗口疗效的相关性。方法2005年1月-2007年7月37例ALL初发患儿接受糖皮质激素窗口治疗7d,根据外周血幼稚细胞计数,分为泼尼松反应良好(PGR)和泼尼松反应不良(PPR)两组,监测MRD并与窗口结果对临床预后预测进行比较。结果①33/37例有MRD合适标记,其中治疗1年内MRD<0.01%者为30/33例(90.91%),MRD≥0.01%者为3/33例(9.09%),两组临床缓解与复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32/37例为PGR(占86.49%);5/37例为PPR(占13.51%)。MRD结果和泼尼松窗口治疗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4/37例未检出MRD标记,2/4例缓解(50.00%)。结论MRD结果和泼尼松窗口治疗反应,均能够作为评判ALL预后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儿童 早期治疗 微量残留
下载PDF
实体瘤患者微量残留癌细胞检测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王翠红 殷正丰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44-446,共3页
手术切除原发瘤后,微量残留癌细胞(minimal residual cancer cell,MRCC)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转移是所有治疗方法的靶标。由于以PCR为基础的检测系统灵敏度非常高,MRCC分子特征的鉴定将提供有关转移潜能、药靶可利用性、药物敏感性或治疗耐... 手术切除原发瘤后,微量残留癌细胞(minimal residual cancer cell,MRCC)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转移是所有治疗方法的靶标。由于以PCR为基础的检测系统灵敏度非常高,MRCC分子特征的鉴定将提供有关转移潜能、药靶可利用性、药物敏感性或治疗耐受性等方面的信息,弥补了原发瘤与通过影像技术等传统方法发现转移之间分析的缺陷,从而有助于治疗方案选择、治疗效果监测和预后预测,最终使患者从个体化医疗中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体瘤 微量残留癌细胞 检测 临床应用 诊断 治疗 预后
下载PDF
实时荧光定量PCR在监测微量残留性白血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4
8
作者 罗建蓉 贾永前 《华西医学》 CAS 2006年第2期417-418,共2页
关键词 微量残留 荧光定量PCR在 抗白血病 监测 造血干细胞移植 实时 无病生存期 白血病复发 形态学方法 总生存期
下载PDF
流式细胞术在急性白血病微量残留测定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郭芳 王升 +1 位作者 张琰 陈院朝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6年第12期2276-2277,共2页
目的:流分析式细胞术在急性白血病微量残留(MRD)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7月河南省安阳地区医院收治的86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其中急性髓细胞白血病54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32例,自诱导缓解后每次化疗前行骨髓... 目的:流分析式细胞术在急性白血病微量残留(MRD)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7月河南省安阳地区医院收治的86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其中急性髓细胞白血病54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32例,自诱导缓解后每次化疗前行骨髓穿刺检查,标本经流式细胞仪分析,根据初次免疫分型结果行MRD测定,MRD≥0.1%为MRD阳性标准。结果 MRD阳性患者复发率高于MRD阴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发现急性白血病MRD阳性至疾病复发的时间为1~12个月,多数病例在发现急性白血病MRD阳性4个月左右出现细胞形态学复发。结论流式细胞术测定MRD能够预测疾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微量残留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流式细胞术检测急性白血病中枢神经系统微量残留病变
10
作者 张爱梅 王宁玲 +2 位作者 翟志敏 刘芝璋 徐友和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1期74-75,共2页
目的 探讨流式细胞术在儿童急性白血病脑脊液寻找幼稚细胞方面的价值。方法 对 2 2例急性白血病患儿的脑脊液 (CSF)除常规检查外 ,另同时使用离心沉淀涂片法和流式细胞仪技术进行幼稚细胞检测。结果 经流式细胞术(FCM)检测 2 2例急... 目的 探讨流式细胞术在儿童急性白血病脑脊液寻找幼稚细胞方面的价值。方法 对 2 2例急性白血病患儿的脑脊液 (CSF)除常规检查外 ,另同时使用离心沉淀涂片法和流式细胞仪技术进行幼稚细胞检测。结果 经流式细胞术(FCM)检测 2 2例急性白血病患儿的脑脊液中 8例发现幼稚细胞 ,而离心沉淀涂片法仅 3例检出幼稚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式细胞术 检测 急性白血病 中枢神经系统 微量残留病变
下载PDF
肿瘤特异基因跟踪检测小儿微量残留白血病的研究
11
作者 顾龙君 马志贵 +5 位作者 薛惠良 况少青 董硕 陈竺 叶裕春 蒋慧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5期253-256,共4页
应用 PCR 技术,以 SIL-TAL-1、HRX 基因相合的,和 bcr/ab1以及 PML-RAR_α4种融合基因作为肿瘤特异标志,对7例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和16例小儿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cytic leukemia,A... 应用 PCR 技术,以 SIL-TAL-1、HRX 基因相合的,和 bcr/ab1以及 PML-RAR_α4种融合基因作为肿瘤特异标志,对7例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和16例小儿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cytic leukemia,APL)在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后的微量残留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作系统的跟踪检测。结果所有的小儿 ALL 和 APL 在 CR 后均存在MRD,MRD 持续检测阴性,提示可能临床治愈,若 MRD 持续阳性或由阴转阳则提示将发生骨髓复发。检测的灵敏度是10^(-4)~10^(-6)。白血病 MRD 的跟踪检测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ALL 微量残留 PCR 肿瘤特异基因
下载PDF
流式细胞术检测儿童急性白血病中枢神经系统微量残留病变
12
作者 王宁玲 翟志敏 +2 位作者 祖庆 张爱梅 杨正修 《安徽医药》 CAS 2003年第1期48-49,共2页
关键词 流式细胞术 检测 儿童 急性白血病 中枢神经系统 微量残留病变
下载PDF
淋巴细胞白血病基因诊断及微量残留白血病检测──PCR技术应用
13
作者 曹萍 钟美佐 +4 位作者 李晓林 刘英男 程英妮 齐振华 谢兆霞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1期26-27,29,共3页
淋巴细胞白血病基因诊断及微量残留白血病检测──PCR技术应用湖南医科大学附属湘雅医院血液病研究室(410008)曹萍,钟美佐,李晓林,刘英男,程英妮,齐振华,谢兆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目前通用的诊断分型方法均基于形态学和... 淋巴细胞白血病基因诊断及微量残留白血病检测──PCR技术应用湖南医科大学附属湘雅医院血液病研究室(410008)曹萍,钟美佐,李晓林,刘英男,程英妮,齐振华,谢兆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目前通用的诊断分型方法均基于形态学和组织化学[1],某些情况下难免遇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残留白血病 克隆性重排 淋巴细胞白血病 基因诊断 基因重排 PCR技术 免疫表型 白血病细胞 免疫分型 淋巴白血病
下载PDF
以降钙素基因高度甲基化为分子基因标志检测白血病微量残留病
14
作者 唐义平 邓承祺 +3 位作者 杜琼 李戈 张晋琳 缪世锟 《医学科技》 2001年第1期6-9,共4页
目的:探讨以降钙素基因高度甲基化为白血病克隆的分子基因标志,检测白血病微量残留病,并预测预后的可能性。方法:用限制性内切酶消化 DNA,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29例急性白血病和8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患者的降钙素基因的甲... 目的:探讨以降钙素基因高度甲基化为白血病克隆的分子基因标志,检测白血病微量残留病,并预测预后的可能性。方法:用限制性内切酶消化 DNA,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29例急性白血病和8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患者的降钙素基因的甲基化程度。对降钙素基因高度甲基化阳性者,以降钙素基因高度甲基化为白血病克隆的分子基因标志,应用PCR技术定期追踪检测骨髓微量残留病。结果:20例白血病完全缓解后均存在微量残留病。完全缓解后微量残留病持续阳性或转阴后再次出现阳性,提示将发生骨髓复发,能提早2~11个月预示疾病的复发。微量残留病较早转阴并持续长期阴性者可能获得长期生存。结论:以降钙素基因高度甲基化为白血病克隆的分子基因标志,应用PCR 技术能起到监测白血病骨髓微量残留病的作用,为预测白血病的预后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残留 降钙素基因 高度甲基化 多聚酶链反应 白血病
下载PDF
筑巢式PCR等多项指标对小儿急性白血病微量残留病的监测
15
作者 谷仁凯 卢洁 +3 位作者 孙立荣 李学荣 庞秀英 董增义 《青岛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4期235-238,共4页
①目的 探讨采用筑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PCR)等多项指标监测小儿急性白血病(AL)微量残留病(MRD)的临床意义。②方法 对152 例AL在形态学、免疫学和细胞遗传学(MIC)分型诊断的基础上,结合Nest-... ①目的 探讨采用筑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PCR)等多项指标监测小儿急性白血病(AL)微量残留病(MRD)的临床意义。②方法 对152 例AL在形态学、免疫学和细胞遗传学(MIC)分型诊断的基础上,结合Nest-PCR,姐妹染色单体交换(SCE)、染色体核型分析方法进行MRD监测。③结果 对58 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进行了T细胞受体(TCR)Vδ2Dδ3 基因重排监测,其中83% 的B-ALL和25% 的T-ALL具有此基因重排,检测灵敏度为10- 5~10- 6 .对44 例ALL进行了MRD动态监测,结果显示化疗期间PCR由阴性转为阳性或持续阳性者,易引起骨髓复发、死亡。PCR转阴时间有明显个体差异性。持续完全缓解3 年以上的ALL病儿PCR持续阴性可作为停药治疗的可靠指标。对76 例AL进行了SCE动态监测,结果表明SCE频率变化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呈平行关系。对61 例AL进行了染色体核型动态监测,结果表明初发AL染色体核型正常者亦有DNA 严重损伤。④结论 在MIC分型诊断的基础上,采用Nest-PCR,SCE,染色体核型分析等多项指标进行AL的MRD动态监测、综合分析评价,对指导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微量残留 聚合酶链反应 儿童 急性
下载PDF
聚合酶链反应微量残留病检测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作用
16
作者 王国蓉 徐燕 +1 位作者 冯四洲 邱录贵 《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 2004年第3期250-253,共4页
微量残留病(MRD)检测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几种常见的白血病移植治疗采用PCR检测MRD的临床研究近况作一综述。
关键词 聚合酶链反应 微量残留 检测 造血干细胞移植 白血病
下载PDF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微量残留病的PCR监测
17
作者 雷炜 谷仁凯 +1 位作者 卢洁 董增义 《青岛医学院学报》 1997年第4期296-298,共3页
①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微量残留病(MRD)检测的临床意义。②方法应用筑巢式多聚酶链反应(nestedPCR)对32例ALL进行T细胞受体(TCR)Vδ2Dδ3基因重排检测。③结果18例B系ALL中有1... ①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微量残留病(MRD)检测的临床意义。②方法应用筑巢式多聚酶链反应(nestedPCR)对32例ALL进行T细胞受体(TCR)Vδ2Dδ3基因重排检测。③结果18例B系ALL中有15例(72.2%)、4例T系ALL中有1例(25.0%)存在TCRVδ2Dδ3基因重排。同时对16例进行39例次微量残留病动态监测,其中6例MRD-PCR阴性病人随访5.17~16.17年,无1例复发;10例MRD-PCR阳性者,2例分别于阳性后0.25,1.00年骨髓复发,1例有复发倾向,余7例随访4.33~6.25年无复发。④结论MRD-PCR阴性者预后良好,可望长期生存,治疗时应以MRD-PCR转阴为停止化疗的可靠指标,对MRD-PCR阳性者应定期监测MRD变化,结合病人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淋巴细胞性 微量残留 急性 PCR
下载PDF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微量残留病(MRD)的监测方法和指标的研究
18
作者 徐凯红 黄宗干 唐宗山 《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 2002年第3期135-136,148,共3页
白血病微量残留病 (MRD)被认为是白血病复发的主要根源 ,近年来 ,PCR ,FISH ,流式细胞技术的不断发展 ,及对MRD新标记物的探索 。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髓细胞性 微量残留 MRD
下载PDF
多聚酶链反应检测急淋白血病微量残留病灶及其临床应用
19
作者 丁燕玲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431-432,共2页
应用多聚酶链反应 (PCR)扩增IgH重排产生的CDR -Ⅲ序列和TcRr基因的重排序列 ,检测 2 2例急淋白血病 2 3份骨髓标本 ,其中 1例初治急淋白血病标本检出IgH重排和TcRr重排 ,2 1例获缓解的患儿骨髓标本有 4例检出残留白血病细胞。阳性病例... 应用多聚酶链反应 (PCR)扩增IgH重排产生的CDR -Ⅲ序列和TcRr基因的重排序列 ,检测 2 2例急淋白血病 2 3份骨髓标本 ,其中 1例初治急淋白血病标本检出IgH重排和TcRr重排 ,2 1例获缓解的患儿骨髓标本有 4例检出残留白血病细胞。阳性病例在 1周至半年不等出现白血病复发或死亡。本方法MRLC检测敏感性为 10 -4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聚酶链反应 白血病 微量残留病灶
下载PDF
多聚酶链反应检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微量残留病的进展
20
作者 戴木水 洪文德 《山西白血病》 1993年第3期183-186,共4页
白血病复发的主要原因是体内残留白血病细胞克隆的再增殖,因此如何早期、微量、特异地检测微量残留病(MRD)显得十分重要。目前常用的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及DNA印迹杂交等不能发现少于1%~5%的微量残留白血病细胞(MRLC);双色免疫... 白血病复发的主要原因是体内残留白血病细胞克隆的再增殖,因此如何早期、微量、特异地检测微量残留病(MRD)显得十分重要。目前常用的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及DNA印迹杂交等不能发现少于1%~5%的微量残留白血病细胞(MRLC);双色免疫荧光加流式细胞仪虽能检到10^(-1)水平,但操作复杂、假阴性高。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通过体外扩增肿瘤特异性靶DNA或mRNA已使MRD的检测水平达10^(-4)~10^(-7)。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是克隆性疾病,其肿瘤特异性基因重排和染色体异位等可作扩增靶用于MRD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微量残留 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