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15篇文章
< 1 2 7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药微针:创新的中药给药方式
1
作者 党海涛 周彦君 +1 位作者 党文 李宁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7期817-825,共9页
中药微针是一种将中药活性成分直接递送至表皮层或真皮层的新型给药方式,可大大减轻患者的痛感,提高透皮给药效率,且能绕过传统中药口服的肝脏首过效应。本文阐述了中药微针的概念、研究进展、存在的问题以及其发展前景。进一步通过介... 中药微针是一种将中药活性成分直接递送至表皮层或真皮层的新型给药方式,可大大减轻患者的痛感,提高透皮给药效率,且能绕过传统中药口服的肝脏首过效应。本文阐述了中药微针的概念、研究进展、存在的问题以及其发展前景。进一步通过介绍中药微针的制备方法和设计因素,总结出影响中药微针机械强度、载药量和透皮深度的主要因素,为中药微针的优化设计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微针 可溶微针 微针制备 微针设计
下载PDF
微针技术在经皮给药系统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崔闻宇 王瑾 《微纳电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95-204,共10页
微针在研发初期主要用于药物的输送,可以克服传统经皮给药的局限性,是继口服和注射之后的一种给药新途径。介绍了微针的类型及其释药机制,阐述了固体、涂层、空心、溶解、水凝胶5种类型微针的给药方式的优缺点及其在经皮给药领域中应用... 微针在研发初期主要用于药物的输送,可以克服传统经皮给药的局限性,是继口服和注射之后的一种给药新途径。介绍了微针的类型及其释药机制,阐述了固体、涂层、空心、溶解、水凝胶5种类型微针的给药方式的优缺点及其在经皮给药领域中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说明了不同的微针类型适用于不同性质的药物输送,当前先进的微针经皮给药系统可以显著提高药物经皮的渗透量,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此外,还对微针在当前发展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其在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针 经皮给药系统 固体微针 涂层微针 空心微针 溶解微针 水凝胶微针
下载PDF
基于DLP 3D打印的高给药效率微针制备工艺
3
作者 常兆敏 刘瑛 +1 位作者 亓剑 郑淑贤 《微纳电子技术》 CAS 2024年第1期144-152,共9页
载药微针可以实现一次性快速药物递送,无需二次药物涂敷与输送过程,但其不佳的载药量与刺入率造成了给药效率差的问题。研发了一种基于数字光处理(DLP)3D打印技术的高给药效率微针(HDMN)制备工艺。通过在载药微针上构建锯齿状针体结构... 载药微针可以实现一次性快速药物递送,无需二次药物涂敷与输送过程,但其不佳的载药量与刺入率造成了给药效率差的问题。研发了一种基于数字光处理(DLP)3D打印技术的高给药效率微针(HDMN)制备工艺。通过在载药微针上构建锯齿状针体结构与阶梯状载药结构来提高载药微针的刺入率与载药量,进而提高给药效率。实验结果表明使用环氧丙烯酸酯(EA)打印微针时,当曝光时间为700 ms、打印层厚为30μm时,打印出的微针实际尺寸与理论尺寸平均误差最小为9.2%。利用旋涂法在微针表面交联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PEGDA)以改善微针生物相容性。显微镜观察发现,当交联层数为1层时,PEGDA均匀地覆盖在微针表面。石蜡膜穿刺实验结果表明,HDMN穿透了2层石蜡膜,而相同实验条件下的传统载药微针仅穿透了1层。药物释放实验结果表明,HDMN相对于传统载药微针在猪皮内留下的模拟药物浓度提升了61%。该研究为后续通过改善微针结构来优化微针性能研究提供了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微针结构 数字光处理(DLP) 载药量 刺入率 高给药效率微针(HDMN)
下载PDF
微针导入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在皮肤屏障功能修复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4
作者 于文渊 耿栋芸 +3 位作者 庄卉如 陆蒋惠文 邱丹丹 赵天兰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7期102-105,共4页
目的探究微针导入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治疗因皮肤炎性衰老导致的皮肤屏障功能下降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5月在本院接受面部皮肤治疗的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重组Ⅲ型人源化胶... 目的探究微针导入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治疗因皮肤炎性衰老导致的皮肤屏障功能下降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5月在本院接受面部皮肤治疗的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与治疗组(微针导入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各15例。治疗后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分别进行主观疗效评价及客观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后4、8、12周,治疗组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皮肤皱纹、纹理、红区、毛孔、弹性、皮肤经皮失水及皮肤含水量改善明显(P<0.05);对照组治疗后油脂改善明显(P<0.05)。治疗后12周,治疗组的总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针导入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对皮肤修复有较好的疗效,可增强皮肤屏障功能,为改善皮肤屏障功能、治疗因皮肤屏障受损引起的炎性衰老提供了新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针 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 炎性衰老 皮肤屏障功能
下载PDF
水凝胶微针在经皮给药系统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崔闻宇 王妍 +3 位作者 刘美琦 吴廷影 刘迪 王瑾 《微纳电子技术》 CAS 2024年第3期17-33,共17页
微针是一种微凸起阵列组成的微创装置,穿过皮肤角质层形成暂时性微通道,可实现对药物的经皮递送。对微针在经皮给药应用中的优缺点进行了简单阐述,重点介绍了水凝胶微针。综述了水凝胶微针的形成机制、基质材料及制备方法,并对水凝胶微... 微针是一种微凸起阵列组成的微创装置,穿过皮肤角质层形成暂时性微通道,可实现对药物的经皮递送。对微针在经皮给药应用中的优缺点进行了简单阐述,重点介绍了水凝胶微针。综述了水凝胶微针的形成机制、基质材料及制备方法,并对水凝胶微针在疾病诊断和治疗方面的应用进行了介绍,指出了水凝胶微针在生物安全性、制定载药量标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智能化、便携化是未来的微针发展趋势,若可以实现根据患者需求在给药时间、给药部位、给药剂量等方面的精准调控,水凝胶微针将在疾病诊断与治疗方面发挥更大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针 水凝胶 经皮给药 成型技术 通道 创装置
下载PDF
原络配穴微针刺法联合微生态疗法治疗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便秘效果观察
6
作者 管水萍 姜娟娟 +2 位作者 凌舒 金秋芬 朱荣丽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4年第12期1723-1726,1731,共5页
目的 观察原络配穴微针刺法联合微生态疗法治疗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便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5月—2023年2月在南通市中医院ICU住院治疗的肠内营养相关性便秘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 目的 观察原络配穴微针刺法联合微生态疗法治疗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便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5月—2023年2月在南通市中医院ICU住院治疗的肠内营养相关性便秘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病情观察、体位护理、培菲康口服、腹部按摩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原络配穴微针刺法治疗,即将揿针贴埋于合谷穴、列缺穴、冲阳穴、公孙穴,然后用拇指指腹进行按压,每天按压3~4次,留针48 h后更换。2组均连续治疗10 d。观察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Bristol粪便性状评分、Knowles-Eccersley-Scott症状评分(KESS)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统计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KESS症状评分及血清CRP、PCT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治疗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Bristol粪便性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5),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3.33%(35/42)比54.76%(23/42),P<0.05]。治疗期间,2组有个别患者出现胸闷、心慌、皮肤瘙痒、刺痛,治疗组和对照组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9.05%(8/42)比23.81%(10/42),P>0.05]。结论 原络配穴微针刺法联合微生态疗法可有效减轻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便秘的中医证候,可通过改变粪便性状、调节肠道菌群、减轻炎症反应以缓解患者腹痛、腹胀、便秘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内营养 便秘 重症患者 原络配穴微针刺法 生态疗法
下载PDF
超微针刀松解颈肩部激痛点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临床观察
7
作者 倪芳英 孙云廷 +1 位作者 边金 寿升芸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4期356-358,361,共4页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是受凉、熬夜、过度咀嚼、口腔咬合、精神心理压力等多种因素作用下机制未明的,表现为单侧(少数双侧)颞下颌附近酸胀疼痛、张口受限、关节弹响绞锁等症状的颌面疼痛性疾病,常伴...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是受凉、熬夜、过度咀嚼、口腔咬合、精神心理压力等多种因素作用下机制未明的,表现为单侧(少数双侧)颞下颌附近酸胀疼痛、张口受限、关节弹响绞锁等症状的颌面疼痛性疾病,常伴有头痛、耳鸣、颈肩部症状,以20~40岁青壮年女性多见^([1])。有学者发现,TMD患者的头颈姿势异于健康人,呈头前伸、前倾状态^([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紊乱 微针 激痛点 临床观察
下载PDF
筋结点微针刀松解术治疗冻结期肩周炎临床研究
8
作者 王歆婷 郑士立 +1 位作者 方芳 瞿一新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18期119-123,共5页
目的:观察筋结点微针刀松解术治疗冻结期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冻结期肩周炎患者纳入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取筋结点微针刀松解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小针刀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肩关节功... 目的:观察筋结点微针刀松解术治疗冻结期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冻结期肩周炎患者纳入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取筋结点微针刀松解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小针刀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肩关节功能、疼痛程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为8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摸耳、摸背、内旋、外旋等肩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上述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6%,对照组为2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筋结点微针刀松解术治疗冻结期肩周炎能显著改善患者肩关节功能,减轻疼痛,疗效优于小针刀治疗,且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周炎 冻结期 筋结点 微针刀松解术 疼痛 肩关节功能
下载PDF
输穴极砭微针在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9
作者 胡珊珊 孙赵娜 +1 位作者 刘君 黄河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24年第3期51-54,共4页
目的探讨输穴极砭微针对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气滞热壅证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1月—12月收治的74例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气滞热壅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7例。对照组实施标准干预措施... 目的探讨输穴极砭微针对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气滞热壅证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1月—12月收治的74例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气滞热壅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7例。对照组实施标准干预措施,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输穴极砭微针进行干预。干预3 d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中医症状体征评分、疗效、体温恢复情况、乳房疼痛评分、乳腺通畅程度等结局指标。结果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的体温在72 h内恢复正常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的乳腺通畅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的中医症状体症评分、乳房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输穴极砭微针的应用有助于改善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气滞热壅证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气滞热壅证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乳腺炎 气滞热壅证 哺乳期 极砭微针 输穴
下载PDF
微针在皮肤科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
10
作者 李燕红 李振洁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17期185-188,共4页
微针疗法是一种近年来新兴的治疗方法。近年来其临床应用范围正得到逐渐推广和普及,特别是在皮肤科,微针被推广应用于色素性皮肤病、脱发、痤疮、瘢痕、面部年轻化等多个领域,应用前景非常广阔。微针疗法可以在皮肤表面形成数量巨大而... 微针疗法是一种近年来新兴的治疗方法。近年来其临床应用范围正得到逐渐推广和普及,特别是在皮肤科,微针被推广应用于色素性皮肤病、脱发、痤疮、瘢痕、面部年轻化等多个领域,应用前景非常广阔。微针疗法可以在皮肤表面形成数量巨大而体积细小的微细管道,使药物能够更加容易穿透皮肤的角质层,从而增加药物的经皮吸收,使药物发挥更优的疗效;微针联合他克莫司治疗白癜风,增强疗效、加快疗效出现时间;微针联合米诺地尔治疗,能提高多种脱发疾病的疗效。而相对于激光、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治疗方法,微针治疗瘢痕具有更容易开展,且更加价廉的特点。微针还可用于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神经性皮炎、湿疹、玫瑰痤疮、激素依赖性皮炎等皮肤病。特别是可溶性微针的开发,为微针治疗疾病提供了一个新的安全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针疗法 皮肤病 可溶性微针 新进展
下载PDF
微针疗法治疗脱发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赵良森 张泽荣 廖勇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24年第4期221-225,240,共6页
微针疗法是一种微创治疗技术,通过刺激头皮诱导损伤后自我修复级联反应,促进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的释放,改善毛囊状态并促进毛发生长。微针疗法与局部药物、富血小板血浆/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P/PRF)、口服西药和中药等联合应用,能显著提... 微针疗法是一种微创治疗技术,通过刺激头皮诱导损伤后自我修复级联反应,促进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的释放,改善毛囊状态并促进毛发生长。微针疗法与局部药物、富血小板血浆/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P/PRF)、口服西药和中药等联合应用,能显著提高脱发治疗的有效率。其中,微针联合局部药物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常见的治疗方案,其他联合治疗方法的临床研究仍相对较少,需要更多的研究数据来证实其疗效。尽管微针疗法在脱发治疗中具有一定优势,但其疗效存在个体差异,且患者需要接受疗程化治疗。总体而言,微针疗法联合其他治疗方法对于改善脱发具有重要的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该文综述微针疗法在脱发治疗中的应用及其联合治疗的优势和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发 雄激素性脱发 微针 微针疗法 研究进展 联合治疗
下载PDF
微针疗法治疗痤疮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梁铭怡 陈玉容 廖勇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24年第1期40-43,共4页
微针疗法利用微细针状器械穿刺皮肤形成微损伤,诱导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合成,并促进功效性成分透皮吸收,从而修复皮肤损伤和重塑皮肤组织,射频微针叠加射频能量甚至可破坏皮脂腺并减少皮脂分泌。因此,微针疗法治疗痤疮、瘢痕、黄褐斑和... 微针疗法利用微细针状器械穿刺皮肤形成微损伤,诱导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合成,并促进功效性成分透皮吸收,从而修复皮肤损伤和重塑皮肤组织,射频微针叠加射频能量甚至可破坏皮脂腺并减少皮脂分泌。因此,微针疗法治疗痤疮、瘢痕、黄褐斑和皮肤老化等皮肤问题时,具有疼痛轻、损伤小、恢复快且易操作等临床应用优势。近年来微针疗法被广泛用于痤疮治疗,其单一治疗或与药物及其他治疗技术如激光、化学剥脱术等联合治疗均可有效改善痤疮皮损,且可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兹系统综述微针疗法治疗痤疮的研究进展,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 寻常 微针疗法 射频微针 治疗
下载PDF
微针电化学传感器的最新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康跃军 付昕伟 +7 位作者 王波 杜珊 潘圳森 刘定沂 雷佳仪 梁洁 于云龙 钟莉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16,共15页
生物传感器是近几十年来引起广泛关注的医疗检测设备.然而,许多传感器的稳定性或便携性较差,并且传统的体液样品采集方法费力且耗时,因此限制了其在临床诊断方面的应用.微针是一种微创透皮设备,能够与小型电化学传感器相结合制备出各种... 生物传感器是近几十年来引起广泛关注的医疗检测设备.然而,许多传感器的稳定性或便携性较差,并且传统的体液样品采集方法费力且耗时,因此限制了其在临床诊断方面的应用.微针是一种微创透皮设备,能够与小型电化学传感器相结合制备出各种生物分析平台,其技术已成为生物传感领域的重要方法,为改进现有生物传感器开辟了新道路.采用微针阵列作为标准电极的创新性配置,可以提高电化学传感器的检测性能.在基于微针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中,通常利用导电聚合物、酶、纳米颗粒及其复合材料修饰微针电极,以实现组织间质液内的葡萄糖、乳酸、酒精、尿素、氨基酸、治疗药物或生物信号的无痛透皮检测或可穿戴式监测.另外,微针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体液采样方法,可通过直接提取间质液用于进一步的电化学传感.这不仅避免了传统间质液提取技术所需要的大型仪器,而且非侵入性方法的使用进一步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简化了体液采集过程.这两类基于微针的电化学传感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疾病生物标志物分析、常规生化指标检测和治疗药物监测等领域.该综述概述了微针电化学传感器的类型、传感构建模式及应用等方面的最新进展,并列举了不同微针电化学传感器的工作电极构造以及检测能力,最后对近年研究报道的微针电化学传感器的优势和局限性进行了总结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针 电化学传感器 创传感器 组织间质液
下载PDF
微针注射胶原蛋白及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4
作者 洪圣蓉 吴剑波 +2 位作者 谢君 黄竹君 张志英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86-89,共4页
目的:观察微针注射胶原蛋白及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武汉大学中南医院2023年3月-2023年4月收治的60例黄褐斑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微针注射氨甲环酸治疗,观察组给予微针注射胶原蛋白联合氨甲环... 目的:观察微针注射胶原蛋白及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武汉大学中南医院2023年3月-2023年4月收治的60例黄褐斑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微针注射氨甲环酸治疗,观察组给予微针注射胶原蛋白联合氨甲环酸治疗。统计两组治疗疗效,检测两组面部图像分析参数水平,并评估两组黄褐斑面积和严重指数(Melasma area and severity index,MASI)评分差异。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治疗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面部图像分析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L^(*)值均明显升高(P<0.05),a^(*)值、b^(*)值、色斑、棕斑和红色区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且观察组L^(*)值高于对照组(P<0.05),a^(*)值、b^(*)值、色斑、棕斑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前,两组MAS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ASI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MAS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针注射胶原蛋白联合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可改善患者色素沉着,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针注射 胶原蛋白 氨甲环酸 黄褐斑 色素沉着
下载PDF
防风通圣散联合微针导入米诺地尔治疗脾胃湿热型雄激素性脱发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5
作者 卢晨 史思怡 +4 位作者 张玉波 倪飞 朱梦欢 张汪林 王建锋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35-40,共6页
目的观察防风通圣散加减方联合微针导入米诺地尔治疗脾胃湿热型雄激素性脱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脾胃湿热型雄激素性脱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微针导入米诺地尔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防... 目的观察防风通圣散加减方联合微针导入米诺地尔治疗脾胃湿热型雄激素性脱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脾胃湿热型雄激素性脱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微针导入米诺地尔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防风通圣散加减方。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脱发症状、脾胃湿热症状、皮肤镜下毛发相关指标、脂质代谢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在提高皮肤镜下每平方厘米毛发数、直立再生毛发数,降低皮肤镜下毳毛数、单一毛囊单位数和褐色毛周征数方面,以及在降低脱发、头皮瘙痒、头发油腻、头屑、新发不生症状积分方面,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后口干口苦、纳呆、便溏、身重乏力积分和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降低(P<0.05),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无明显改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善(P>0.05)。结论防风通圣散加减方联合微针导入米诺地尔治疗脾胃湿热型雄激素性脱发疗效确切,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风通圣散 米诺地尔 微针 雄激素性脱发 皮肤镜
下载PDF
师彬“微针通脉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证治机理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文霞 颜纯淳 +4 位作者 张阔 王义善 姜雪佳 赵虹飞 王从安 《针灸临床杂志》 2024年第4期91-95,共5页
介绍师彬教授应用“微针通脉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理论基础及临床经验。师彬教授认为神经根型颈椎病作为颈椎病的一种常见、高发类型,基本病机在于“经脉不通,气血失调”,因而其治疗贵在条达阻滞之经气,以使气血调和、经脉通畅。“... 介绍师彬教授应用“微针通脉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理论基础及临床经验。师彬教授认为神经根型颈椎病作为颈椎病的一种常见、高发类型,基本病机在于“经脉不通,气血失调”,因而其治疗贵在条达阻滞之经气,以使气血调和、经脉通畅。“微针通脉法”具有循经取穴、灵活辨证,多针浅刺、以痛为腧,轻针调气、重视刺序的三大治疗特色;以求达到解结通络、条达气血与扶正祛邪的目的,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过程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针通脉法 神经根型颈椎病 师彬 临床经验
下载PDF
微针射频与二氧化碳点阵激光治疗面部萎缩性痤疮瘢痕的前瞻性半脸对照研究
17
作者 胡雅坤 陈梅 +4 位作者 杨海晶 刘俊丽 王晓丹 粟倩雅 王飞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66-469,共4页
目的:通过前瞻性、自身半脸对照研究,比较侵入性微针射频与超脉冲二氧化碳(CO_(2))点阵激光治疗面部萎缩性痤疮瘢痕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6例面部萎缩性痤疮瘢痕患者,面部两侧随机分为微针射频侧与超脉冲CO_(2)点阵激光侧。治疗间... 目的:通过前瞻性、自身半脸对照研究,比较侵入性微针射频与超脉冲二氧化碳(CO_(2))点阵激光治疗面部萎缩性痤疮瘢痕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6例面部萎缩性痤疮瘢痕患者,面部两侧随机分为微针射频侧与超脉冲CO_(2)点阵激光侧。治疗间隔2个月,共治疗2次,记录治疗后患者的不良反应、患者自评疼痛度及满意度。由医生通过分析治疗前、后患者面部影像数据评估疗效。结果:经过2次治疗,所有患者面部双侧痤疮瘢痕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痤疮瘢痕权重评分均下降(P<0.01)。对于V形、M形瘢痕,微针射频侧疗效优于CO_(2)点阵激光侧(P<0.05)。对于U形瘢痕,两种治疗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O_(2)点阵激光侧相比,微针射频侧治疗疼痛评分更高(P<0.01),不良反应更少。结论:微针射频与CO_(2)点阵激光均能有效改善面部萎缩性痤疮瘢痕,微针射频不良反应更少。对于U形瘢痕,两种治疗疗效相近,而对于较深的V形瘢痕和较大的M形瘢痕,微针射频疗效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针射频 二氧化碳点阵激光 痤疮瘢痕
下载PDF
微针载药系统在局部器官组织疾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王柏霖 丁晓航 +3 位作者 于文渊 汪川 张帆 于洋 《中国医药》 2024年第7期1087-1090,共4页
近年来,微针由于其微尺寸(500~1000μm长度)和高表面积,可以通过皮肤无痛和有效地给药而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除了基于微针的经皮给药取得巨大成功外,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微针的应用已经扩展到各种器官的应用,包括脱发、眼部疾病和口... 近年来,微针由于其微尺寸(500~1000μm长度)和高表面积,可以通过皮肤无痛和有效地给药而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除了基于微针的经皮给药取得巨大成功外,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微针的应用已经扩展到各种器官的应用,包括脱发、眼部疾病和口腔黏膜治疗的递送。本文讨论了目前脱发、眼部疾病、口腔疾病及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并概述了微针载药系统在这四种非皮肤器官组织疾病中应用的最新进展。同时强调了未来微针载药系统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生物医学设备 微针 药物递送
下载PDF
微针电极监测在生物医学中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19
作者 吴佳俊 闫肖肖 +3 位作者 李志彪 徐芳 刘萍先 唐刚 《医学综述》 CAS 2024年第18期2272-2280,共9页
微针在最近几十年间得到迅速发展,并在透皮给药等领域有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近年来,伴随微电子技术的兴起和发展,微针电极监测技术在生物医学、环境监测、化学分析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尤其是在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应用得到... 微针在最近几十年间得到迅速发展,并在透皮给药等领域有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近年来,伴随微电子技术的兴起和发展,微针电极监测技术在生物医学、环境监测、化学分析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尤其是在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应用得到了很大发展。微针电极监测是在微纳米尺度上进行的电化学检测技术,通过不同材料制备微针电极在人体间质液中对血糖、乳酸、pH值等生理信号进行实时监测,并因其具有高灵敏度、低噪声、高时空分辨率、微创无痛等优点,在生物医学领域显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针电极 生物医学 间质液 实时监测 创无痛
下载PDF
微针在促伤口愈合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陈雅婷 吴玥 +3 位作者 邓子贤 张云晴 武世勋 沈秉正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57-564,共8页
严重机械性创伤以及慢性疾病所导致的皮肤损伤(如糖尿病足溃疡)的愈合过程,常伴随着组织损害、微生物感染、强烈的炎症反应和增生性瘢痕形成等挑战。近年来,微针在促进伤口愈合方面应用广泛。根据作用方式不同,微针制剂分为以下5类:实... 严重机械性创伤以及慢性疾病所导致的皮肤损伤(如糖尿病足溃疡)的愈合过程,常伴随着组织损害、微生物感染、强烈的炎症反应和增生性瘢痕形成等挑战。近年来,微针在促进伤口愈合方面应用广泛。根据作用方式不同,微针制剂分为以下5类:实心微针、空心微针、包衣微针、可溶性微针和水凝胶微针。本文综述了不同类型微针的制备方法和特点,并总结了其在止血、抑菌、抗炎、胶原蛋白沉积增强和血管新生等关键愈合环节发挥作用的方式,以期为未来的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针 药物递送 伤口愈合 抗菌 抗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