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4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染色体微阵列技术在85例自然流产胚胎组织染色体检测中的应用及致病基因分析
1
作者 陈雨露 白云 高玉青 《中国医学工程》 2024年第4期85-88,共4页
目的探讨染色体微阵列技术在85例自然流产胚胎组织染色体检测中的应用及致病基因。方法选择2021年10月至2023年1月于周口市中心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收治的自然流产并行清宫术的流产样本85例,对流产的绒毛或胎儿组织予以采集,并采用染色体... 目的探讨染色体微阵列技术在85例自然流产胚胎组织染色体检测中的应用及致病基因。方法选择2021年10月至2023年1月于周口市中心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收治的自然流产并行清宫术的流产样本85例,对流产的绒毛或胎儿组织予以采集,并采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检测。分析40例染色体数目异常的染色体微阵列检测结果,早期流产组和晚期流产组流产组织的染色体异常率,流产史组和无流产史组流产组织的染色体异常率,辅助组和未辅助组流产组织的染色体异常率,7例染色体结构异常的染色体微阵列检测结果。结果85例研究对象均检测成功,染色体异常占比55.29%(47/85),染色体数目异常占比47.06%(40/85),染色体结构异常8.24%(7/85);其中染色体数目异常中三倍体例数为28例,占比70.00%(28/40)最高,染色单体为5例,占比12.50%(5/40),多倍体3例,占比7.50%(3/40),嵌合体2例,占比5.00%(2/40),常染色体缺失2例,占比5.00%(2/40);早起流产组流产组织的染色体异常率比晚期流产组高(χ^(2)=7.720,P=0.005);流产史组流产组织的染色体异常率比无流产史组高(χ^(2)=4.942,P=0.026);辅助组与未辅助组流产组织染色体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23,P=0.636);7例染色体结构异常中,拷贝数变异的样本有4例,杂合性缺失的样本有1例,同时存在上述情况的样本有2例;共发现流产相关基因6个,分别为NFATC1、ERCC6L、RPS4X、KANK1、SMARCA2、PMP22。结论自然流产的主要原因在于染色体异常,染色体异常主要与孕周、既往是否存在流产史相关,而与是否采用辅助生殖技术无关,采用染色体微阵列技术检测可明确自然流产的原因,其中NFATC1、ERCC6L、RPS4X、KANK1、SMARCA2、PMP22等的基因变异可能是自然流产的致病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微阵列技术 自然流产 胚胎组织 染色体检测 致病基因
下载PDF
染色体微阵列技术检测父源性t(13;22)非平衡易位22q13缺失综合征一例及文献复习
2
作者 林俊伟 侯红瑛 章钧 《新医学》 CAS 2023年第11期826-831,共6页
目的从遗传学角度分析22q13缺失综合征病因。方法应用G显带的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及全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分析技术(SNP-array)对一例22q13缺失综合征患儿进行遗传学检测,并对患儿父母进行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验证患儿染色体异... 目的从遗传学角度分析22q13缺失综合征病因。方法应用G显带的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及全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分析技术(SNP-array)对一例22q13缺失综合征患儿进行遗传学检测,并对患儿父母进行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验证患儿染色体异常来源。以“t(13;22)”为检索词,在生物医学文献外文数据库(PubMed)、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重庆维普学术期刊数据库进行检索,收集亲代遗传t(13;22)非平衡易位病例进行分析。结果该例患儿母亲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为46,XX,患儿父亲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为46,XY,t(13;22)(q31;q13.3),患儿SNP-array分析结果提示13号染色体长臂q31.1q34存在35.8 Mb片段重复,22号染色体长臂q13.3发生1.1 Mb片段缺失,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为46,XY,der(22)t(13;22)(q31;q13.3)pat。文献复习3例患者病例表现为智力低下、癫痫、面部畸形、房间隔缺损等,其中一例出生11 d死亡。结论患儿遗传父源性der(22)t(13;22)(q31;q13.3)片段,13号染色体存在35.8 Mb重复,为染色体异常,具有致病性;22号染色体存在1.1 Mb缺失,该变异片段包括已知的遗传综合征区域,即22q13缺失综合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技术 染色体非平衡易位 遗传学分析 染色体核型分析 22q13缺失综合征 费伦-麦克德米德综合征
下载PDF
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技术联合核型分析在颈项透明层增厚胎儿产前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童克婷 王森林 +3 位作者 李景然 蔡昭方 颜宇辉 朱健生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423-427,共5页
目的探讨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SNP array)技术联合核型分析在颈项透明层(NT)增厚胎儿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在安徽省妇幼保健院因NT增厚而行羊膜穿刺术的胎儿516例,分别运用核型分析技术和SNP array技术... 目的探讨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SNP array)技术联合核型分析在颈项透明层(NT)增厚胎儿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在安徽省妇幼保健院因NT增厚而行羊膜穿刺术的胎儿516例,分别运用核型分析技术和SNP array技术对胎儿羊水细胞进行检测,分析胎儿染色体异常情况;根据NT值分成4组:2.5~2.9 mm组183例、3.0~3.9 mm组261例、4.0~4.9 mm组46例和≥5 mm组26例;根据是否合并其他异常指征包括高龄、超声异常、血清学异常和不良妊娠史等,分为合并其他异常指征组156例和单纯NT增厚组360例。结果在516例NT增厚胎儿中SNP array技术检出致病性染色体异常70例(13.57%);核型分析组为10.66%(55/516),与SNP array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48,P=0.152)。2.5~2.9 mm组染色体异常7.10%、3.0~3.9 mm组13.79%、4.0~4.9 mm组23.91%、≥5 mm组38.46%,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472,P=0.000)。合并其他异常指征组染色体异常25.64%,而单纯NT增厚组为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805,P=0.000)。结论当NT厚度增加或合并其他异常指征时,胎儿发生染色体异常的风险增加。采用SNP array技术联合核型分析的检测模式,可以提高异常染色体的检出率。推荐将3.5 mm和3.0 mm作为单纯NT增厚和NT增厚合并其他异常指征行侵入性产前诊断的截断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技术 核型分析 颈项透明层增厚 产前诊断
下载PDF
iPDMS多肽微阵列技术多重生物芯片在猪病抗体检测中的应用展望
4
作者 盛水兴 俞小红 +2 位作者 徐嘉萍 薛勇 何文峰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 2023年第6期0004-0008,共5页
由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研发的基于固相载体iPDMS(聚合物涂层聚二甲基硅氧烷)多肽微阵列的多重生物芯片检测技术,其在微阵列蛋白质芯片技术上做了重要的提升与改进,主要解决了固相载体上蛋白质连接不牢固以及随着样... 由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研发的基于固相载体iPDMS(聚合物涂层聚二甲基硅氧烷)多肽微阵列的多重生物芯片检测技术,其在微阵列蛋白质芯片技术上做了重要的提升与改进,主要解决了固相载体上蛋白质连接不牢固以及随着样本浓度的扩增产生背景噪音太大干扰检测精确度的问题,适用于临床大样本量检测以及现场快速检测。该技术应用于动物疫病防控中猪病多种抗体同时检测,是一个重要突破。本文以此为基础展开了论述,并对此技术日后的发展和创新做出了展望,给动物疫病多病种抗体同时检测领域工作者以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PDMS 多肽微阵列技术 多重生物芯片 猪病抗体检测
下载PDF
染色体微阵列技术在肠管回声增强胎儿产前诊断中的价值
5
作者 林元波 黄秀琼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23年第12期43-47,共5页
目的:探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CMA)在肠管回声增强(echogenic fetal bowel,EB)胎儿产前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2年12月在福州市第一医院因孕中期超声诊断为胎儿EB选择介入性产前... 目的:探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CMA)在肠管回声增强(echogenic fetal bowel,EB)胎儿产前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2年12月在福州市第一医院因孕中期超声诊断为胎儿EB选择介入性产前诊断的112例孕妇,比较肠管回声增强胎儿染色体微阵列分析和染色体核型分析染色体异常检出率。结果:98例EB胎儿核型分析,检出染色体异常8例,检出率为8.16%(8/98),其中染色体非整倍体4例,结构异常4例;CMA技术检出了核型分析发现的8例异常结果。核型分析无法明确的2号染色体片段,经CMA明确为2号染色体q32.1q33.1的重复。CMA同时额外检出了12例的CNVs,额外检出率9.8%(12/112),其中2例为致病性的CNVs。孤立型EB胎儿和非孤立型EB胎儿在致病性异常检出率分别为14.3%、7.2%,两组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313)。结论:CMA作为核型分析的补充可以明确染色体变异片段的大小和致病性,对于核型分析中不明片断可以通过CMA来明确变异的来源。CMA在胎儿EB的遗传学诊断及后续精确的预后评估和遗传咨询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微阵列技术 产前诊断 胎儿 肠管回声增强
下载PDF
用组织微阵列技术分析鼻咽癌变多阶段组织细胞周期蛋白D_1过表达 被引量:14
6
作者 宋鑫 赵晓荣 +3 位作者 王一 周建华 关新元 曹亚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85-389,共5页
为了探讨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在鼻咽癌变多阶段病变组织中的蛋白质表达与鼻咽癌变的关系 ,应用组织微阵列 (tissuemicroarray)技术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yclinD1在鼻咽癌旁粘膜上皮单纯性增生 /化生 (simplehyperplasia/metaplas... 为了探讨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在鼻咽癌变多阶段病变组织中的蛋白质表达与鼻咽癌变的关系 ,应用组织微阵列 (tissuemicroarray)技术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yclinD1在鼻咽癌旁粘膜上皮单纯性增生 /化生 (simplehyperplasia/metaplasia ,SH/SM )、异型增生 /化生 (atypicalhyperplasia/metaplasia,AH/AM )和鼻咽癌 (nasopharyngealcarcinoma,NPC)的蛋白质表达 ,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30 0 % (3/ 10 )、 90 0 % (18/ 2 0 )和6 2 9% (39/ 6 2 ) ,其中在异型增生 /化生中呈“一过性增高” .表明CyclinD1高表达可能为鼻咽癌发生过程中的早期事件 ;异型增生 /化生可能是鼻咽癌变的重要“关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微阵列技术 分析 鼻咽癌变 多阶段组织细胞周期蛋白D1 过表达
下载PDF
应用微阵列技术筛选HBV前-S1蛋白的反式调节基因谱 被引量:5
7
作者 纪冬 成军 +3 位作者 董菁 刘妍 王建军 郭江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871-874,共4页
目的 阐明前 S1蛋白的表达对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肝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影响。方法 以含有HBV全基因组的质粒G376 7(GenBank号 :AF384 371)作为模板 ,应用PCR扩增前 S1蛋白编码基因片段 ,以常规的分子生物学技术构建表达载体 pcDNA3 ... 目的 阐明前 S1蛋白的表达对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肝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影响。方法 以含有HBV全基因组的质粒G376 7(GenBank号 :AF384 371)作为模板 ,应用PCR扩增前 S1蛋白编码基因片段 ,以常规的分子生物学技术构建表达载体 pcDNA3 1(- ) preS1,以脂质体转染肝母细胞瘤细胞系HepG2 ,提取总mRNA ,逆转录为cDNA ,与转染空白表达载体pcDNA3 1(- )的HepG2细胞进行DNA芯片分析并比较。结果 在 115 2个基因表达谱的筛选中 ,发现有 30个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上调 ,38个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下调。结论 前 S1基因的表达对于肝细胞基因表达谱有显著影响。DNA芯片技术是分析反式调节靶基因的有效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 基因表达谱 反式调节基因 肝细胞 蛋白编码基因 微阵列技术 PCDNA3 基因表达水平 表达载体 DNA芯片
下载PDF
用高密度cDNA微阵列技术检测鼻咽癌差异表达基因 被引量:7
8
作者 张林杰 方嬿 +4 位作者 马英红 鄢践 张晓实 黄必军 曾益新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88-592,共5页
背景与目的:鼻咽癌的发生与发展涉及多个步骤、多个因素的参与,对此目前尚缺乏了解。本研究试图通过大规模检测鼻咽癌的基因差异表达来揭示鼻咽癌的差异表达基因谱,以发现与鼻咽癌发生、发展相关的新的候选基因。方法:用由18000个基因... 背景与目的:鼻咽癌的发生与发展涉及多个步骤、多个因素的参与,对此目前尚缺乏了解。本研究试图通过大规模检测鼻咽癌的基因差异表达来揭示鼻咽癌的差异表达基因谱,以发现与鼻咽癌发生、发展相关的新的候选基因。方法:用由18000个基因构建的高密度cDNA微阵列对21例鼻咽癌分3个样本池分别检测并与鼻咽非癌组织作对比分析,随机选2个基因用半定量RT-PCR验证检测结果。结果:3个样本池鼻咽癌差异表达基因分别为186个、95个和36个,总数达317个,表达上调的277个,表达下调的40个;差异表达基因中2个样本池以上有共同差异表达的基因有23个,表达上调的16个,表达下调的7个;其中3个样本池表达均有差异者6个,5个上调、1个下调,5个上调的基因中2个是已知基因,3个是未知基因,1个下调的是未知基因。结论:本研究揭示了鼻咽癌的基因表达谱,为了解鼻咽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理提供了大量信息,为寻找鼻咽癌相关基因提供了重要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NA微阵列技术 鼻咽癌 差异表达基因
下载PDF
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技术在圆锥动脉干畸形胎儿诊断中的运用 被引量:3
9
作者 林美芳 郑菊 +2 位作者 雷婷 杜柳 谢红宁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51-256,共6页
【目的】研究圆锥动脉干异常胎儿的拷贝数变异(CNV)情况。【方法】运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方法检测圆锥动脉干异常胎儿的CNV,根据CNV的临床意义,将病例分为非良性组(病理性CNV+临床意义未明CNV)和良性组(无CNV+良性CNV),并分析不同临床意... 【目的】研究圆锥动脉干异常胎儿的拷贝数变异(CNV)情况。【方法】运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方法检测圆锥动脉干异常胎儿的CNV,根据CNV的临床意义,将病例分为非良性组(病理性CNV+临床意义未明CNV)和良性组(无CNV+良性CNV),并分析不同临床意义CNV与胎儿超声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研究期间128例染色体正常圆锥动脉干异常胎儿被纳入研究。其CNV检出率为14.1%(18/128),其中包括病理性CNV为5.5%(7/128)、临床意义未明CNV(VOUS)为4.7%(6/128)和良性变异CNV为3.9%(5/128)。此128例胎儿分为良性CNV组(n=115)及非良性CNV组(n=13)。非良性CNV组病例合并心外总异常率(76.9%vs. 43.5%,P=0.037),结构性心外异常率(61.5%vs. 24.2%,P=0.022)、软指标的异常率(61.5%vs. 20.9%,P=0.004)及胸腺异常率(30.8%vs. 0.87%,P=0.000)高于良性CNV组;两组间除持续性左上腔静脉发生率(46.2%vs. 13.9%,P=0.010)存在差异外,合并心内其他异常率无显著差异(53.9%vs. 53.9%,P=1.000)。非良性组的自然死亡率(50%)高于良性组(16.4%),但未达统计学差异。【结论】拷贝数变异是圆锥动脉干异常发生的可能机制之一,合并包括胸腺异常在内的心外异常提示合并拷贝数变异的可能性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前诊断 圆锥动脉干畸形 拷贝数变异 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技术
下载PDF
传统的荧光原位杂交与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技术在植入前遗传学诊断中的比较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静 丁晨晖 +3 位作者 徐艳文 曾艳红 李荣 周灿权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51-256,共6页
【目的】对染色体易位携带者的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GD),随机的采用传统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结合卵裂球活检并新鲜周期移植的策略,或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技术结合滋养外胚层活检并冷冻周期移植的策略,对两种策略的诊断结果及妊娠结局进行比... 【目的】对染色体易位携带者的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GD),随机的采用传统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结合卵裂球活检并新鲜周期移植的策略,或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技术结合滋养外胚层活检并冷冻周期移植的策略,对两种策略的诊断结果及妊娠结局进行比较,以选择最佳的诊断策略。【方法】回顾性的分析了2012年4月至2014年6月,染色体易位携带者行PGD的183个周期资料,其中91个FISH-PGD周期采用D3卵裂球活检并新鲜周期移植的策略,记为FISH组、92个SNPPGD周期采用滋养外胚层活检并冷冻周期移植的策略,记为SNP组。将两组方法的诊断结果及妊娠结局进行比较。【结果】SNP组的无胚胎移植周期低于FIS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诊断正常率SNP组为33.8%,高于FISH组,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率方面,SNP组高于FISH组而早期流产/胎停率则低于FISH组。【结论】SNP-PGD的滋养外胚层活检结合冷冻周期移植的策略有助于获得更好的临床妊娠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易位 植入前遗传学诊断 荧光原位杂交 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技术
下载PDF
cDNA微阵列技术在植物功能基因组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樊金娟 赵开军 徐正进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6-29,共4页
cDNA微阵列 (cDNAMicroarrays)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新型工具 ,以分子杂交为基本原理 ,在检测植物基因表达水平、研究基因表达图谱、特异基因检测以及发现新基因和分离差异表达基因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已成为植物功能... cDNA微阵列 (cDNAMicroarrays)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新型工具 ,以分子杂交为基本原理 ,在检测植物基因表达水平、研究基因表达图谱、特异基因检测以及发现新基因和分离差异表达基因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已成为植物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NA微阵列技术 分子生物学 植物 功能基因组学 基因表达
下载PDF
染色体微阵列技术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2
作者 周祎 谢英俊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28-330,共3页
近年来,染色体微阵列技术(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CMA,又称为基因芯片技术),由于具有容量大、高自动化、大规模效应而逐渐被应用到产前诊断中,为产前诊断提供了新的途径,其在对染色体拷贝数异常(copynu mber variat... 近年来,染色体微阵列技术(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CMA,又称为基因芯片技术),由于具有容量大、高自动化、大规模效应而逐渐被应用到产前诊断中,为产前诊断提供了新的途径,其在对染色体拷贝数异常(copynu mber variation,CNVs)即染色体的数目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阵列技术 产前诊断 染色体 应用 MICROARRAY 基因芯片技术 数目异常 CMA
下载PDF
微阵列技术及其在消化系疾病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新华 张万岱 +1 位作者 肖冰 张振书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3年第7期1054-1058,共5页
微阵列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项前沿生物技术,他利用分子杂交的原理,将生物学中许多不连续的分析过程,移植到固相的递质芯片上,进行样品的多方位分析,首次提供了高通量或平行监测基因表达变化和功能的新方法.已广泛应用于基因表达分析、... 微阵列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项前沿生物技术,他利用分子杂交的原理,将生物学中许多不连续的分析过程,移植到固相的递质芯片上,进行样品的多方位分析,首次提供了高通量或平行监测基因表达变化和功能的新方法.已广泛应用于基因表达分析、新基因发现及功能研究、基因组文库作图、基因突变及多肽性分析、疾病诊断、药物筛选、基因测序等领域.利用基因微阵列研究消化系统疾病将会有助于从整体水平上认识疾病发生中相应的分子事件,更深刻地了解消化系肿瘤与疾病的基因变化路径和机制.本文综述了微列阵技术原理及近年来在消化系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阵列技术 消化系疾病 生物技术 制备方法 消化系肿瘤 抗肿瘤药物
下载PDF
DNA微阵列技术在CYP2C19基因多态性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邱萍英 许莹 +2 位作者 胡国艳 王华成 林裕龙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490-492,共3页
目的探讨DNA微阵列技术检测CYP2C19基因多态性的应用价值。方法用PCR结合DNA微列阵技术检测300例精神疾病患者的CYP2C19基因型,并用DNA测序法验证DNA微列阵技术检测结果的可靠性。结果 CYP2C19基因型检测结果分别为快代谢型109例(36.3%)... 目的探讨DNA微阵列技术检测CYP2C19基因多态性的应用价值。方法用PCR结合DNA微列阵技术检测300例精神疾病患者的CYP2C19基因型,并用DNA测序法验证DNA微列阵技术检测结果的可靠性。结果 CYP2C19基因型检测结果分别为快代谢型109例(36.3%),中等代谢型158例(52.7%),慢代谢型33例(11.0%);DAN微阵列技术检测结果与DNA测序法结果完全一致;患者性别之间基因型和表型所占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DNA微阵列技术检测CYP2C19基因多态性具有快速、准确的特点,可替代DNA测序法用于个体化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微阵列技术 基因多态性 DNA测序 基因变异
下载PDF
甘蔗多样性微阵列技术(DArT)标记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1
15
作者 高轶静 黄东亮 +4 位作者 李双喜 段维兴 王泽平 杨翠芳 张革民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20-724,共5页
[目的]建立成熟、稳定的甘蔗多样性微阵列技术(Diversity array technology,DArT)标记体系,为甘蔗的遗传多样性分析、遗传图谱构建及标记辅助育种等提供新的分子标记方法.[方法]以7份不同种属的甘蔗材料为样本,优化基因组复杂性降低... [目的]建立成熟、稳定的甘蔗多样性微阵列技术(Diversity array technology,DArT)标记体系,为甘蔗的遗传多样性分析、遗传图谱构建及标记辅助育种等提供新的分子标记方法.[方法]以7份不同种属的甘蔗材料为样本,优化基因组复杂性降低方法并建立甘蔗DArT标记体系,同时应用该体系分析7份材料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获得了基于PstⅠ/TaqⅠ酶切组合的最优基因组复杂性降低方法,利用该方法建立了DArT体系.利用DArT体系分析了7份材料之间遗传进化关系,发现供试7份材料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497~0.811,平均值为0.569.以遗传相似系数0.546为阀值,可以将供试材料分为三大类,其中第一类的GT29号、拔地拉和割手密GXS85-30均为甘蔗属材料,与预期相一致;第二类为河八王2号和滇蔗茅2号,第三类为芒84-8和斑茅GXA87-36.[结论]建立的甘蔗DArT标记体系具有有效性,其遗传相似性分析结果与材料预期的亲缘关系密切程度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多样性微阵列技术 遗传多样性 遗传进化 亲缘关系
下载PDF
膜微阵列技术的建立及检测细菌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毅 韩金祥 +2 位作者 黄海南 梁浩 黄海燕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21-223,共3页
目的 探讨膜微阵列技术检测细菌的可行性。方法 在细菌的 1 6SrRNA基因内设计了通用引物和特异性探针 ,将探针点在膜上制备微阵列 ,再与地高辛标记的DNA杂交 ,比较了随机引物标记法和PCR掺入标记法的灵敏度 ,探讨了硝酸纤维素膜和尼... 目的 探讨膜微阵列技术检测细菌的可行性。方法 在细菌的 1 6SrRNA基因内设计了通用引物和特异性探针 ,将探针点在膜上制备微阵列 ,再与地高辛标记的DNA杂交 ,比较了随机引物标记法和PCR掺入标记法的灵敏度 ,探讨了硝酸纤维素膜和尼龙膜作基片的可行性 ,并比较了不同的固定条件和杂交条件下的杂交结果 ,以标准菌株DNA为样本 ,建立起微阵列技术。结果 随机引物标记法和PCR掺入标记法的灵敏度均为 0 .1pg ;尼龙膜较之硝酸纤维素膜可更好的结合寡核苷酸 ,经紫外线交联 3min ,与杂交液 3(5×SSC ,5g/LSDS ,1 %封闭剂 )在 5 5℃杂交结果最好。标准菌株除结核杆菌、变形杆菌外 ,均能与其对应的特异探针杂交。结论 利用膜微阵列技术检测细菌有快速、敏感、特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阵列技术 检测 细菌条件 优化 地高辛标记 DNA杂交
下载PDF
应用cDNA微阵列技术研究MMP1,TIMP1基因在肺癌中的表达 被引量:1
17
作者 欧阳取长 胡成平 +4 位作者 梁清华 石林阶 吴鄂生 杨红忠 潘频华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27-228,共2页
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 1 (MMP1 )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 1 (TIMP1 )基因在肺鳞癌、肺腺癌中的表达。方法 :利用含 4 0 96个基因的cDNA微阵列检测肺鳞癌、肺腺癌组织与正常肺组织的差异表达基因 ,重点分析MMP1 ,TIMP1在肺鳞癌与肺... 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 1 (MMP1 )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 1 (TIMP1 )基因在肺鳞癌、肺腺癌中的表达。方法 :利用含 4 0 96个基因的cDNA微阵列检测肺鳞癌、肺腺癌组织与正常肺组织的差异表达基因 ,重点分析MMP1 ,TIMP1在肺鳞癌与肺腺癌中的表达。结果 :MMP1 ,TIMP1基因在肺鳞癌与肺腺癌中均表达上调。结论 :MMP1 ,TIMP1在肺鳞癌、肺腺癌中均出现表达上调 ,可作为肺鳞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 cDNA微阵列技术 研究 MMP1 TIMP1基因 肺癌 表达
下载PDF
高密度cDNA微阵列技术检测乳腺癌差异表达基因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林杰 王曦 罗畅民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1期9-11,共3页
目的 描绘乳腺癌的基因差异表达谱 ,以寻找乳腺癌新的肿瘤相关候选基因和分子标志。方法 用含 1 4 0 0 0个cDNA克隆的表达微阵列检测乳腺癌组织、乳腺癌旁组织及乳腺非癌组织的mRNA表达 ,并分析其表达的差异。结果 乳腺癌组织与乳腺... 目的 描绘乳腺癌的基因差异表达谱 ,以寻找乳腺癌新的肿瘤相关候选基因和分子标志。方法 用含 1 4 0 0 0个cDNA克隆的表达微阵列检测乳腺癌组织、乳腺癌旁组织及乳腺非癌组织的mRNA表达 ,并分析其表达的差异。结果 乳腺癌组织与乳腺非癌组织比较有 80个差异表达基因 ,乳腺癌组织与乳腺癌旁组织比较有 57个差异表达基因 ,乳腺癌旁组织与乳腺非癌组织比较有 2 9个差异表达基因 ,在乳腺癌组织与乳腺非癌组织和乳腺癌旁组织比较中有 1 4个差异表达基因是一致的。结论 用微阵列技术对乳腺癌的肿瘤相关基因和分子标志作初步探索 ,为了解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cDNA微阵列技术 检测 乳腺癌 差异表达基因 基因表达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DNA微阵列技术的研究应用进展 被引量:8
19
作者 陈执中 《药物生物技术》 CAS CSCD 2001年第6期357-360,共4页
DNA微阵列技术(DNA microarray technology)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应用 DNA微阵列进行基因功能研究的新的生物技术。根据近几年文献结合国内DNA微阵列产品综述微阵技术及其在基因功能研究,疾病分型,... DNA微阵列技术(DNA microarray technology)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应用 DNA微阵列进行基因功能研究的新的生物技术。根据近几年文献结合国内DNA微阵列产品综述微阵技术及其在基因功能研究,疾病分型,基因诊断以及新药筛选中的研究应用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微阵列 微阵列技术 基因功能研究 基因诊断新药筛选
下载PDF
颈项透明层厚度增厚胎儿应用染色体微阵列技术效果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敏 曾静 +1 位作者 曾云 吴丽芳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第13期21-24,共4页
目的探讨染色体微阵列技术(CMA)在颈项透明层(NT)厚度增厚胎儿中的应用效果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8月广东省惠州市第二妇幼保健院妊娠早期NT筛查异常(≥2.5 mm)胎儿203例,行传统染色体核型分析及CMA检测,分析两种检... 目的探讨染色体微阵列技术(CMA)在颈项透明层(NT)厚度增厚胎儿中的应用效果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8月广东省惠州市第二妇幼保健院妊娠早期NT筛查异常(≥2.5 mm)胎儿203例,行传统染色体核型分析及CMA检测,分析两种检测方法胎儿染色体数目异常数发生情况。根据NT值分为四组,2.5~2.9 mm组、3.0~3.9 mm组、4.0~4.9 mm组及≥5.0 mm组,比较不同NT值组间胎儿染色体异常的发生率。结果传统核型分析检出染色体异常70例(34.98%),CMA额外检出7例致病性拷贝数变异(CNVs),共77例(37.93%);随着NT值的增加,胎儿染色体异常发生率也随之增加(P<0.05);7例染色体核型正常的胎儿经CMA检出的CNVs具有致病性,与传统染色体核型分析检测结果比较,CMA检测的检出率提高了3.45%(7/203)。结论随胎儿NT值升高发生染色体异常风险随之增大,CMA能检测传统核型分析无法检出的染色体拷贝数变异,临床上采用CMA检测在NT增厚胎儿的遗传学分析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项透明层 染色体微阵列技术 核型分析 妊娠期筛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