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六经时期“君子”概念的变化与孔子的“君子政治”
1
作者 荆雨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20,共8页
在《诗》《书》《易》所代表的"六经"时代,周人在政权合法性的忧患意识下,将"德"赋予了天子、君王及执政阶层的"君子"。在礼坏乐崩的春秋末期,孔子在揭示君子德位分离的现实后,提出了君子德位统一的主张... 在《诗》《书》《易》所代表的"六经"时代,周人在政权合法性的忧患意识下,将"德"赋予了天子、君王及执政阶层的"君子"。在礼坏乐崩的春秋末期,孔子在揭示君子德位分离的现实后,提出了君子德位统一的主张。在孔子那里,居于执政地位的公卿大夫——"君子",更应当成为有德的"君子",并发挥道德引导作用。孔子的"君子政治"思想强调,君子要反思并敬畏自己的政治责任和政治德行,使其从政行为具有存在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孔子 君子政治 德位关系
下载PDF
君子的转身:论中华君子人格的早期嬗变 被引量:3
2
作者 王国雨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0-107,158,159,共10页
“德”“位”关系是考察中华君子人格之诞生和早期嬗变的关键。诞生于宗周礼乐文明中的“君子”最初既是有“位”的尊贵者,也是崇“德”的高尚者。在周初“以德配天”观念和忧患意识的孕育下,君子一开始便以“明德”“敬德”自我要求和... “德”“位”关系是考察中华君子人格之诞生和早期嬗变的关键。诞生于宗周礼乐文明中的“君子”最初既是有“位”的尊贵者,也是崇“德”的高尚者。在周初“以德配天”观念和忧患意识的孕育下,君子一开始便以“明德”“敬德”自我要求和自我训化。可以说君子是含德而生的,西周君子的“令德令仪”和其作为“民之父母”的自我期许所呈现的君子精神、气象和风范奠定了后世君子人格的基本性格。春秋时期,随“君子”所指范围不断扩大和社会阶层流动加剧,“君子”的阶层意涵不断弱化,而道德人格意义不断凸显,出现了“位”与“德”的疏离。到春秋晚期,“君子”概念已经从“德”“位”的自然绾合,过渡到“德”“位”疏离背景下对君子道德人格的理性自觉。至崛起于平民阶层的孔子及其儒家,其理想人格演变为以“德”求“位”的新君子。君子人格寄寓着早期儒者的价值追求。“修己以安人”,“学而优则仕”勾勒了儒家新君子的基本面貌,深刻影响和塑造了后世君子人格的范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君子人格 ”“关系 早期儒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