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庄子·德充符》篇畸人形象的形成与“德”之意蕴
1
作者 贾静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157-159,共3页
《庄子·德充符》篇中的畸人形象是庄子笔下描写畸人最多的篇章。庄子通过对畸人形象的描绘来诠释理想人格。《庄子·德充符》可以说是对“德”充满礼赞的篇章。从不同向度阐述六位畸人形象的形成依据,以及畸人形象蕴含的“德... 《庄子·德充符》篇中的畸人形象是庄子笔下描写畸人最多的篇章。庄子通过对畸人形象的描绘来诠释理想人格。《庄子·德充符》可以说是对“德”充满礼赞的篇章。从不同向度阐述六位畸人形象的形成依据,以及畸人形象蕴含的“德”之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德充符 畸人 之意蕴
下载PDF
多元生命、复调脉络、隐显线索:《庄子·德充符》新解 被引量:1
2
作者 陈赟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23,共23页
《庄子·德充符》迄今为止被视为对形残者所象征的道家“游方之外”的生存方式之赞歌,但这种主流的单一性解释实则并未深入《德充符》的内在逻辑与思想脉络。事实上,《德充符》中存在着三种类型化的人格及其变形。其一,“游方之外... 《庄子·德充符》迄今为止被视为对形残者所象征的道家“游方之外”的生存方式之赞歌,但这种主流的单一性解释实则并未深入《德充符》的内在逻辑与思想脉络。事实上,《德充符》中存在着三种类型化的人格及其变形。其一,“游方之外”的超越性人格,以其对世间性及其机制——方(身体与社会及其礼法秩序)——的超越为特点;此类人格能够“支离其形”,因内德充实而忘其形体,因而对身体残缺超然视之。但超越性人格可游于方外而不能游于方内,形而上(超越性)与形而下(世间性)被置于相互否定的紧张对峙状态。其二,“游方之内”的圆满性人格,能进一步“支离其德”,也就是由忘形而进一步忘德,以至于“上德不德”;这种人格超越了“超越性”,能够融圣于凡、化圆为方;在方内即可游,既可通于方外,又能安于方内;换言之,圆满性人格在超越性与世间性、形而上与形而下之间达成了相即相入、交互内嵌的平衡。上述两种人格都可以做到“游”的境界,但超越性人格无法理解圆满性人格,而圆满性人格却能理解超越性人格。第三种人格则是普通的常人,既不能游于方内,也不能游于方外,但他仍然生活在形而上与形而下的张力性结构中,既可能走向超越性,也可能向形而下沉沦,其生活充满着可上可下的无定性,因而也就是真正的可能性存在。超越性人格在《德充符》中构成显的线索,其代表是形体残缺者、相貌丑陋者,以及老聃;贯穿于全文并三次出现的庄子笔下的孔子则是圆满性人格的符号,相对于超越性人格,这是隐性的线索。常人的代表是常季、子产与惠施:常季是生活在世间但又渴慕超越性的常人亚型;子产则是常人中的“人之君子”,但其人性却被缩减为世间性及其礼法;常人的最下者则是惠施所象征的亚型,它彻底失去了对于超越性的敏感,其生存意味着形而上维度与精神实质的匮乏。《德充符》以三种人格在不同场景中的彼此交会,互为隐显,以达到交互阐释的复调效果,展开对多元人性、世间性与超越性的多元论说。这种由复调性叙事结构、多元人格及其隐显交互而组构的万籁不同的生命场景,无法被化约为身体残缺者因德而忘形的单一线性叙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充符 庄子 超越性人格 圆满性人格 隐显线索
下载PDF
论庄子《德充符》中的残者形象 被引量:1
3
作者 李香珠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73-76,共4页
庄子在《庄子·内篇·德充符》中虚构的几位形残而德全的残者形象是颇有意味的。他不仅借此揭示了当时人们所处的生存困境;也通过与拘泥于形骸之见的形全而德亏者的对照,体现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更为截断人们常规的思维方式,引... 庄子在《庄子·内篇·德充符》中虚构的几位形残而德全的残者形象是颇有意味的。他不仅借此揭示了当时人们所处的生存困境;也通过与拘泥于形骸之见的形全而德亏者的对照,体现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更为截断人们常规的思维方式,引导人们跳过形貌直指人心,体现庄子哲学超理性的特点。这一类形象的成功构想又直接影响了两千多年来中国绘画以及文学作品中对仙人或得道高人形象的塑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充符 残者 人生困境 理性直觉
下载PDF
《庄子·德充符》畸人形象考论
4
作者 卫佳 杨和为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45-49,共5页
作为中国哲学史上一个杰出的天才,庄子不仅创造了很多迷离惝恍的寓言形象,也创造了很多不合于世俗审美标准的畸人形象,仅《德充符》篇就有六位之多。通过对《德充符》篇这些畸人形象之考释,可以更深入解读庄子的思想及心灵世界。庄子笔... 作为中国哲学史上一个杰出的天才,庄子不仅创造了很多迷离惝恍的寓言形象,也创造了很多不合于世俗审美标准的畸人形象,仅《德充符》篇就有六位之多。通过对《德充符》篇这些畸人形象之考释,可以更深入解读庄子的思想及心灵世界。庄子笔下的畸人形象乃是战国之世社会的真实写照,隐含着庄子对于时代无奈的不满和控诉;另一方面,庄子通过有意挑战以儒家为代表的世俗观念,开创了一种不同于世俗甚或超越世俗的审美眼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德充符 畸人形象 形残
下载PDF
庄子笔下的畸人形象探析——以《德充符》为中心
5
作者 潘小玉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80-83,共4页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一个杰出的天才,庄子不仅创造了很多迷离惝恍的寓言形象,也创造了很多不合于世俗审美标准的畸人形象,以《德充符》篇最为突出。通过对这些畸人形象的分析,可以更深入解读庄子的思想。庄子笔下的畸人形象是战国之世社会...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一个杰出的天才,庄子不仅创造了很多迷离惝恍的寓言形象,也创造了很多不合于世俗审美标准的畸人形象,以《德充符》篇最为突出。通过对这些畸人形象的分析,可以更深入解读庄子的思想。庄子笔下的畸人形象是战国之世社会的真实写照,隐含着庄子对于时代无奈的不满和控诉。同时,畸人形象以其特立独行的存在,在中国文学史上成为一道绚丽的风景,对后世影响极为深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充符 庄子 畸人形象
下载PDF
《庄子·德充符》校注辨正 被引量:5
6
作者 何善周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3年第3期16-33,4,共19页
本文采用传统训诂学、校勘学方法,对《庄子·德充符篇》作了校注辨正,提出了新看法,更切近庄子本意。
关键词 《庄子·德充符 校注 辨正
下载PDF
《庄子·德充符》之“德”辨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庞雯予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55-58,共4页
"德"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概念。庄子在《德充符》描述了众多残疾者的形象,多次提到"德",而其涵义不尽相同,本文将通过梳理《德充符》中所出现的"德"之内涵,分析其正反两面涵义,来把握庄子笔下&q... "德"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概念。庄子在《德充符》描述了众多残疾者的形象,多次提到"德",而其涵义不尽相同,本文将通过梳理《德充符》中所出现的"德"之内涵,分析其正反两面涵义,来把握庄子笔下"德充符"之"德",进而窥探《德充符》一文的主旨与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充符 庄子 残疾
下载PDF
《庄子·德充符》散论 被引量:1
8
作者 杜雁冰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1期37-38,共2页
《庄子·德充符》用六个肢体残缺的形象象征完美的道德,寓"全"于"不全"之中,用"不全"、"无完"来表现全能的、无边无际的道。庄子运用寓言去传达其后的不言之意,寓"不言"于"... 《庄子·德充符》用六个肢体残缺的形象象征完美的道德,寓"全"于"不全"之中,用"不全"、"无完"来表现全能的、无边无际的道。庄子运用寓言去传达其后的不言之意,寓"不言"于"言"之中;让人领悟言外之意的唯一方法就是"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德充符
下载PDF
《庄子》残疾人形象寓意新探——以《德充符》为中心 被引量:3
9
作者 吴益君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232-234,共3页
《庄子》塑造的众多残疾人形象,以《德充符》一篇尤为突出,反映了残疾人从认识自我到完善超越自我的过程,代表了《庄子》中残疾人的精神。《庄子》残疾人新的寓意就在于:他们不是从人道上或是法律上给残疾人以帮助,而是从精神上给现实... 《庄子》塑造的众多残疾人形象,以《德充符》一篇尤为突出,反映了残疾人从认识自我到完善超越自我的过程,代表了《庄子》中残疾人的精神。《庄子》残疾人新的寓意就在于:他们不是从人道上或是法律上给残疾人以帮助,而是从精神上给现实的残疾人以榜样的力量,给他们从精神上指出了一条超越残缺自我的光明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德充符 残疾人 形象寓意
下载PDF
《庄子·德充符》讲疏(上)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鍾陵 《高校教育管理》 1997年第3期1-22,共22页
关键词 《人间世》 《庄子·德充符 《齐物论》 《庄子》 林云铭 不言之教 《养生主》 兀者 林希逸 孔子
下载PDF
论《庄子·德充符》“德性”伸展之向度 被引量:1
11
作者 唐亚萍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3期328-332,共5页
通过分析庄子《德充符》中几位形体残缺,但内在形象光辉之人,论述了道德是如何充实于人心的,即道德充实,显现于外在,散发美的光华,就是德充之符验。认为在庄子的视野中,这种充实于心的道德与人性、道性,以及自由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道... 通过分析庄子《德充符》中几位形体残缺,但内在形象光辉之人,论述了道德是如何充实于人心的,即道德充实,显现于外在,散发美的光华,就是德充之符验。认为在庄子的视野中,这种充实于心的道德与人性、道性,以及自由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道德与它们何以相容,这是研究庄子"德性"应该关注的核心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德充符 人性 道性 自由
下载PDF
“翣”考——也谈谈《庄子·德充符》中“翣”
12
作者 杨敏姣 《课外语文(下)》 2015年第9期216-217,共2页
本文拟对《庄子·德充符》:“战而死者,其人之葬也不以要资;刖者之履。无为爱之。”进行分析,考释名物词“翣”。通过从工具书的义项、相似形制名物对比、大小语境等方面切入研究,对“翣”释义进行解读。
关键词 《庄子·德充符 棺饰
下载PDF
《庄子·德充符》讲疏(下)
13
作者 王鍾陵 《高校教育管理》 1997年第4期1-22,共22页
关键词 寓言 《庄子·德充符 《人间世》 林希逸 林云铭 命运感 内保之而外不荡 《逍遥游》 《养生主》 天命观
下载PDF
论《庄子·德充符》之贵德忘形思想
14
作者 孟玲 《怀化学院学报》 2017年第9期48-51,共4页
《庄子·德充符》描写了六位形残貌丑的有德者。庄子通过德与形的对比充分阐发了其贵德忘形思想。德是人得之于道的常心,形指人得之于道的形骸外之事;德是形的根本,形是德的寓所;成德与否由人心决定,而形的得失由命决定。面对德与形... 《庄子·德充符》描写了六位形残貌丑的有德者。庄子通过德与形的对比充分阐发了其贵德忘形思想。德是人得之于道的常心,形指人得之于道的形骸外之事;德是形的根本,形是德的寓所;成德与否由人心决定,而形的得失由命决定。面对德与形,人应该"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并通过在心上下工夫,最后达到"才全而德不形"的理想人格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德充符 忘形
下载PDF
《德充符》义理探微
15
作者 孙明君 《文史知识》 2023年第5期88-90,共3页
一德充符郭象《庄子注》曰:“德充于内,物应于外,外内玄合,信若符命而遗其形骸也。”林希逸曰:“符,应也。有诸已则可以应诸外。充,足也。德充于已,则随所应而应之。”(方勇《庄子纂要》贰,学苑出版社,2018,679页)《德充符》通过对一群... 一德充符郭象《庄子注》曰:“德充于内,物应于外,外内玄合,信若符命而遗其形骸也。”林希逸曰:“符,应也。有诸已则可以应诸外。充,足也。德充于已,则随所应而应之。”(方勇《庄子纂要》贰,学苑出版社,2018,679页)《德充符》通过对一群畸形人的描写主要展示庄子的德论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注》 德充符 林希逸 学苑出版社 郭象 形骸
原文传递
才全德不形:庄子哲学之最高境界--对《德充符》人物特征的把度 被引量:2
16
作者 周中兴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34-136,共3页
庄子面对世间种种人世差别,提出"齐物"与"因乎天理"的处世哲学,对个人精神价值的实现提出"才全而德不形"的道德论说,意欲促使世人破除外形残全之观念,注重自身内在之德性。《德充符》为《庄子》内七篇之... 庄子面对世间种种人世差别,提出"齐物"与"因乎天理"的处世哲学,对个人精神价值的实现提出"才全而德不形"的道德论说,意欲促使世人破除外形残全之观念,注重自身内在之德性。《德充符》为《庄子》内七篇之第五篇。庄子于其中刻意以肢体残缺者作为主角,借其与正常人的对话来逐步彰显主旨,通过对形之好残、才之全缺、德之显隐三概念对比,提出德失则形无所成、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才全而德不形等观念,进一步展示了其"有人之形,无人之情"的博大境界,彰显了庄子哲学之最高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才全不形 庄子哲学 德充符
原文传递
庄子德论新诠——以《德充符》为中心 被引量:1
17
作者 孙明君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68-174,206,共8页
"德"是庄子哲学的重要概念,庄子在《德充符》中对"德"的概念进行了集中阐论,形成了一个严密的理论体系。《德充符》中"德"的基本内涵表现为"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的处世原则,这一处世原... "德"是庄子哲学的重要概念,庄子在《德充符》中对"德"的概念进行了集中阐论,形成了一个严密的理论体系。《德充符》中"德"的基本内涵表现为"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的处世原则,这一处世原则需要通过心的修行不断内化,并臻于"游心于德之和"的境界。"与物为春"告诉我们庄子之德不是冰冷的,它具有春天般的温暖。为了达成"成和之修""游心于德之和"的修行与境界,庄子主张"忘形"与"无情"。《德充符》不仅在心(灵府)、形(形骸)的层面探讨修德之法,还间接论及修德在精神层面的体现。庄子的德论是庄子道论思想在现实世界的落实。孔孟的道德是一种人伦道德,庄子的道德是一种自然道德。在中国古代道德哲学发展史上,庄子的德论占有重要的一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德充符 安之若命 成和之修 与物为春
原文传递
德不外显 与物为春——《庄子·德充符》哀骀它的寓言形象分析
18
作者 涂薇 《读写月报》 2020年第31期40-42,共3页
哀骀台它来自于《庄子·德充符》,是庄子寓言中一个十分有趣和深刻的人物。他无口才、无地位、无钱财且奇丑无比,却能让每一个走近他的人无法离开:在庄子的故事里,女人宁做哀马台它的小妾也不愿嫁作他人妻,国君更是始而“传国”,卒... 哀骀台它来自于《庄子·德充符》,是庄子寓言中一个十分有趣和深刻的人物。他无口才、无地位、无钱财且奇丑无比,却能让每一个走近他的人无法离开:在庄子的故事里,女人宁做哀马台它的小妾也不愿嫁作他人妻,国君更是始而“传国”,卒以“授之国”,还唯恐他不答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德充符 不外显 与物为春 寓言形象
原文传递
试论道家的道德观
19
作者 晏贵年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1989年第1期73-80,共8页
在中国伦理史上,道家作为一个与儒墨相对立的学派,其思想经历了一个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我们说,老子是先秦道家的创始人,而老子以后,道家又分为两大流派,一是庄周所倡导的老庄流派,一是齐国道家所倡导的黄老学派。黄老学派后来与法... 在中国伦理史上,道家作为一个与儒墨相对立的学派,其思想经历了一个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我们说,老子是先秦道家的创始人,而老子以后,道家又分为两大流派,一是庄周所倡导的老庄流派,一是齐国道家所倡导的黄老学派。黄老学派后来与法家合流,形成了“黄老刑名之学”。我们今天所说的道家,一般说来,是指以老庄为代表的一派。这一道德观念的总的倾向是:以保存个人的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周 黄老学 中国伦理 天地万物 坐忘 道未始有封 德充符 心斋 天下母
下载PDF
庄子形德观探析——以畸人为中心的考察
20
作者 任天然 《黑河学刊》 2020年第3期22-25,共4页
存在形态的多样性、独特性是庄子所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在其作品中利用形色各异的人物来显示庄子之道,或真实,或假托。其中对于畸人的形象勾画,表明了这类特殊群体的内在品质丝毫不逊于健全人,对于“德”的显现也起了推动作用。而《庄子... 存在形态的多样性、独特性是庄子所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在其作品中利用形色各异的人物来显示庄子之道,或真实,或假托。其中对于畸人的形象勾画,表明了这类特殊群体的内在品质丝毫不逊于健全人,对于“德”的显现也起了推动作用。而《庄子·德充符》一文便是对畸人价值的肯定,是对畸人肉体残缺性与精神完满性的思辨,其本质是对于“德”的充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德充符 畸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