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德国作家与日本作家的森林情结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晓晖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9期119-121,共3页
德国和日本都是森林覆盖率十分高的国家,在这样的地理环境中成长的德国作家和日本作家,在浓郁的森林文化的熏陶和感染下,在创作时不可避免地具有很多其他国家作家不具备的森林情结。本文通过德日森林文化的对比,分析了两国作家的森林情... 德国和日本都是森林覆盖率十分高的国家,在这样的地理环境中成长的德国作家和日本作家,在浓郁的森林文化的熏陶和感染下,在创作时不可避免地具有很多其他国家作家不具备的森林情结。本文通过德日森林文化的对比,分析了两国作家的森林情结在作品中的意义及其产生的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作家 日本作家 森林情结
下载PDF
“那是我这辈子见过的最残忍的敌人”——德国作家“伊斯兰国”见闻
2
作者 尤尔根·图登霍夫 《时代人物》 2015年第11期61-61,共1页
去年,德国专栏作家尤尔根·图登霍夫获准走访极端组织"伊斯兰国"控制地区,事后接受BBC采访时分享了他的见闻和感受。他说,这个组织比他想象的更冷酷,与之对抗更艰巨。他在那里看到"伊斯兰国"的追随者有强大动力,对组织的残忍都... 去年,德国专栏作家尤尔根·图登霍夫获准走访极端组织"伊斯兰国"控制地区,事后接受BBC采访时分享了他的见闻和感受。他说,这个组织比他想象的更冷酷,与之对抗更艰巨。他在那里看到"伊斯兰国"的追随者有强大动力,对组织的残忍都很赞同、支持,且他们分散行动,不容易成为空袭目标。图登霍夫经叙利亚的拉卡进入"伊斯兰国"控制的伊拉克摩苏尔市,在那里呆了6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苏尔 德国作家 尤尔根 空袭目标 专栏作家 父子俩 逊尼派 极端方式 户外广告牌 司法体制
下载PDF
从边缘迈向中心——论新世纪以来德国移民女作家的崛起 被引量:1
3
作者 冯晓春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143-145,共3页
新世纪以来,德国移民女作家频频问鼎各类文学奖项,在德国以及世界文坛广受瞩目,成为德国文坛一支不容忽视的生力军。基于此,逐一介绍目前德国重要的移民女作家及其创作,评价她们的文学表现,探讨她们群体性崛起的原因,并指出女性写作在... 新世纪以来,德国移民女作家频频问鼎各类文学奖项,在德国以及世界文坛广受瞩目,成为德国文坛一支不容忽视的生力军。基于此,逐一介绍目前德国重要的移民女作家及其创作,评价她们的文学表现,探讨她们群体性崛起的原因,并指出女性写作在全球化进程和多元化社会中的巨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移民女作家 新世纪 跨文化写作
下载PDF
魅力长存的探险故事——写在德国作家卡尔·麦著作中文版出版之际
4
作者 豪格.郭林 何悦敏 《全国新书目》 1999年第4期20-20,共1页
中国妇女出版社最近出版了德国作家卡尔·麦的世界探险故事丛书22册中译本,这是件令人高兴的事。卡尔·麦可能是拥有最广泛读者的德国作家了,我想该丛书中文版的面世,将使作者脍炙人口的小说走近普通中国读者。
关键词 卡尔 德国作家 故事 民间文学 中文版 出版
原文传递
德国作家笔下的中国夔州故事
5
作者 李贺来 《全国新书目》 2022年第12期65-67,共3页
本书以清末夔州城为背景,以一位勇敢、善良、乐观的少年纤夫小李为主角,生动而又细致地刻画了清末历史巨变下一位小人物的故事。那些在清末少年眼中的普通家庭、市井生活,尤其是三峡纤夫这一传统文学很少涉及的“领域”,生动地反映了一... 本书以清末夔州城为背景,以一位勇敢、善良、乐观的少年纤夫小李为主角,生动而又细致地刻画了清末历史巨变下一位小人物的故事。那些在清末少年眼中的普通家庭、市井生活,尤其是三峡纤夫这一传统文学很少涉及的“领域”,生动地反映了一个特定时期下特定阶层中国人的生存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作家 市井生活 特定阶层 历史巨变 夔州 普通家庭 清末 小人物
原文传递
阅读的力量——读《德国,一群老鼠的童话》
6
作者 曹丽芳 《作文(5-6年级适用)》 2020年第9期23-23,共1页
德国作家维里·费尔曼写的长篇小说——《德国,一群老鼠的童话》,是一部用童话演绎历史的奇书。在一座灰色的大宅子里,活跃着一群老鼠。每晚熄灯后,老鼠们便从洞子里爬出,在各个房间奔跑嬉戏,在厨房和储藏室里大啃大嚼。可是有一天... 德国作家维里·费尔曼写的长篇小说——《德国,一群老鼠的童话》,是一部用童话演绎历史的奇书。在一座灰色的大宅子里,活跃着一群老鼠。每晚熄灯后,老鼠们便从洞子里爬出,在各个房间奔跑嬉戏,在厨房和储藏室里大啃大嚼。可是有一天,一只叫威利巴尔德的超级老鼠在其帮凶的拥戴下,自立为鼠帮大头领,种种倒行逆施跟当年法西斯的所作所为如出一辙,但他终究未能逃脱覆亡的命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作家 童话 老鼠
下载PDF
多事之秋——在杭州的德国摄影家
7
作者 沈奇岚 《大美术》 2004年第12期38-43,共6页
这是一个高密度的事件。灵感由王小慧开始。最初的想法,是王小慧将在杭州西湖边的新落成的中国美院美术馆中进行艺术巡回展。曾经协助过上海市政府邀请德国作家到上海采风写作的她,这次收到了杭州市政府同样的邀请和委托。她说:杭州风... 这是一个高密度的事件。灵感由王小慧开始。最初的想法,是王小慧将在杭州西湖边的新落成的中国美院美术馆中进行艺术巡回展。曾经协助过上海市政府邀请德国作家到上海采风写作的她,这次收到了杭州市政府同样的邀请和委托。她说:杭州风景秀丽,请作家来描绘,不如让摄影家来直接拍摄,那将呈现出他们眼中的别样杭州。于是,这九位德国摄影家来了。通过王小慧积极的联络,其中的几位摄影家甚至放弃了在科隆举办的艺术博览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采风 中国美院 德国作家 巡回展 艺术博览会 摄影大师 瓦尔特 肖像摄影 摄影集 拍摄对象
下载PDF
舒曼《幻想曲集》的双重音乐性格——以《夜晚》和《冲动》为例
8
作者 杨敏玲 杨楠 《艺术家》 2023年第4期65-67,共3页
舒曼《幻想曲集》的最终定稿时间很短,1837年7月4日至19日,仅16天。部分标题的创作灵感来源于德国作家霍夫曼所写的《卡罗风格的幻想故事》,如“奇妙的梦境”“夜晚”“寓言”等。《夜晚》《冲动》是八首乐曲中的前两首,也是风格迥异的... 舒曼《幻想曲集》的最终定稿时间很短,1837年7月4日至19日,仅16天。部分标题的创作灵感来源于德国作家霍夫曼所写的《卡罗风格的幻想故事》,如“奇妙的梦境”“夜晚”“寓言”等。《夜晚》《冲动》是八首乐曲中的前两首,也是风格迥异的两首作品,它们分别代表着截然不同的两种性格,一个是埃塞比乌斯式的诗意,另一个则是弗洛列斯坦式的英雄气息,二者的结合成了舒曼钢琴音乐的一种艺术特色。这部作品和声新颖,节奏丰富,是舒曼在进入鼎盛期之前的一部极为重要的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曼 弗洛列斯坦 《冲动》 德国作家 音乐性格 鼎盛期 幻想故事 创作灵感
下载PDF
品味咖啡 品味人生——读《全球上瘾:咖啡如何搅动人类历史》有感
9
作者 杜建 《中国信用卡》 2023年第7期88-89,共2页
德国作家海因里希・爱德华・雅各布在《全球上瘾:咖啡如何搅动人类历史》一书中以优雅文字详尽叙述了咖啡从进入人类社会到形成全球产业的历史过程。笔者通过了解咖啡的历史,品味咖啡,表达自己的人生感悟。
关键词 德国作家 人生感悟 海因里希 雅各布 咖啡 品味 上瘾 搅动
下载PDF
浅谈艺术歌曲演唱教学中想象力的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冉光彪 戴莉蓉 《音乐探索》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40-41,共2页
在声乐教学中,想象力的发挥和运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而这个问题又往往不太被人们关注。艺术的歌唱除了必需的、扎实的基本功外,还应该具备充分的艺术感受力和想象力。德国作家冉·保罗说:“想象使一切片断事物,使缺陷世界变为... 在声乐教学中,想象力的发挥和运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而这个问题又往往不太被人们关注。艺术的歌唱除了必需的、扎实的基本功外,还应该具备充分的艺术感受力和想象力。德国作家冉·保罗说:“想象使一切片断事物,使缺陷世界变为完整世界,它能使一切事物完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受力 歌曲演唱 教学效果 德国作家 完整化 人的声音 歌词内容 歌唱能力 乐府传声 声乐理论
下载PDF
艺术·死亡·欲望:《死于威尼斯》和《魂断威尼斯》的互文性解读 被引量:2
11
作者 程润峰 李安斌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77-79,共3页
《魂断威尼斯》(Morte a Venezia,1971)改编自德国作家、192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托马斯?曼(Thomas Mann)的小说《死于威尼斯》(Der Tod in Venedig,1911),讲述了年过半百的作曲家古斯塔夫?阿申巴赫(Aschenbach)来到威尼斯城休养,却痴狂... 《魂断威尼斯》(Morte a Venezia,1971)改编自德国作家、192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托马斯?曼(Thomas Mann)的小说《死于威尼斯》(Der Tod in Venedig,1911),讲述了年过半百的作曲家古斯塔夫?阿申巴赫(Aschenbach)来到威尼斯城休养,却痴狂地迷恋上美少年塔奇奥(Tadzio),而无暇顾及此时横行的霍乱,最终染疾而亡的故事。“互文性”(Intertextuality)是由后结构主义符号学家朱丽娅?克里斯蒂娃(Kristeva)结合巴赫金的对话理论而提出来的概念,她认为所有的文本都是由其他文本编织、拼贴而成,是一种“马赛克的建构”。[1]简而言之,“互文性”就是指在文本主体性以外的相互关系。而对于电影与文学尤其是“经典改编”来说,二者之间的关系便是“跨媒介互文性”。一部电影在被制作和被阐释的过程中,既可能包含对文学等其他艺术形式的映射,也可能包括对过往电影的指涉,还有可能包括对性别、地域、宗教等诸多文化要素的投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作家 结构主义符号学 克里斯蒂娃 古斯塔夫 诺贝尔文学奖 对话理论 互文性 马赛克
下载PDF
为爱读书:电影《朗读者》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董丽丽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80-82,共3页
12年前,凯特·温斯莱特凭借《泰坦尼克号》中高贵的露丝惊艳了世界,却与金像奖擦肩而过。12年后,电车售票员汉娜终于为她加冕桂冠,也让更多人了解到《朗读者》,这部超越了爱情的界限,集历史、家庭、伦理、救赎等主题于一身的电影。... 12年前,凯特·温斯莱特凭借《泰坦尼克号》中高贵的露丝惊艳了世界,却与金像奖擦肩而过。12年后,电车售票员汉娜终于为她加冕桂冠,也让更多人了解到《朗读者》,这部超越了爱情的界限,集历史、家庭、伦理、救赎等主题于一身的电影。该片改编自德国作家本哈德·施林克的同名小说,故事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的西德,15岁的少年麦克爱上了36岁的售票员汉娜,在他们约会时,麦克是总为她朗读文学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朗读者 汉娜 《泰坦尼克号》 人物形象分析 同名小说 金像奖 德国作家 露丝 施林克 哈德
下载PDF
被误读的唐伯虎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继文 《青年记者》 2010年第2Z期79-80,共2页
唐寅(唐伯虎)在我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人物,尤其《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更是尽人皆知,耳熟能详,且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然而,正像德国作家舒尔茨(Gerhard Schulz)在他著的《诺瓦利斯传》中开篇写到的:"对一个诗人的流行看法象诺瓦... 唐寅(唐伯虎)在我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人物,尤其《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更是尽人皆知,耳熟能详,且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然而,正像德国作家舒尔茨(Gerhard Schulz)在他著的《诺瓦利斯传》中开篇写到的:"对一个诗人的流行看法象诺瓦利斯这样受到偏见如此巨大的影响,这是罕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作家 法象 朱宸濠 文徵明 秋香 吴中四才子 Schulz 明成 祝枝山 舒尔
下载PDF
孤寂的戏剧——聚斯金德的文学世界 被引量:7
14
作者 艾晓明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23-28,85,共7页
小说的实验从本世纪初开始 ,无论是普鲁斯特的长篇巨著 ,还是卡夫卡的短篇小说 ,其革新意义无不是在方法的探求。新的观察和想象的方法 ,使小说在分析认识人性方面敞开了新的空间 ,而且 ,这些方法 ,使小说了解到它自身的潜能。德国作家... 小说的实验从本世纪初开始 ,无论是普鲁斯特的长篇巨著 ,还是卡夫卡的短篇小说 ,其革新意义无不是在方法的探求。新的观察和想象的方法 ,使小说在分析认识人性方面敞开了新的空间 ,而且 ,这些方法 ,使小说了解到它自身的潜能。德国作家帕特里克·聚斯金德的小说聚焦于个人 ,着重描写个人状况和内心经验 ,这看上去是缩小了叙事的范围 ,他所用的叙事手法也不复杂 ,但他运用已有方法的精湛技巧 ,他的语言意象和观察人性的深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作家帕特里克·聚斯金德 孤寂的戏剧 小说创作方法
下载PDF
李斯特与《浮士德》 被引量:2
15
作者 葛明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1988年第2期56-59,共4页
1830年七月,柏辽兹向李斯特推荐了歌德的诗剧《浮士德》。从那时起,李斯特一直以极大的兴趣面对着这部巨著,若干年后写下了一系列与《浮士德》有关的作品。几乎就在同一时期,欧洲众多的作曲家如柏辽兹、舒曼、古诺、瓦格纳等人也都写出... 1830年七月,柏辽兹向李斯特推荐了歌德的诗剧《浮士德》。从那时起,李斯特一直以极大的兴趣面对着这部巨著,若干年后写下了一系列与《浮士德》有关的作品。几乎就在同一时期,欧洲众多的作曲家如柏辽兹、舒曼、古诺、瓦格纳等人也都写出或酝酿一些关于《浮士德》的作品。 什么使他们如此感兴趣?李斯特又从浮士德博士身上发现了什么?得到了什么灵感与启示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士德》 浮士德博士 李斯特 柏辽兹 舒曼 瓦格纳 钢琴独奏曲 德国作家 浮士德精神 施皮斯
下载PDF
报告文学的真实与虚构 被引量:2
16
作者 肖成韵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2期57-63,共7页
被人们赞誉为文艺战线的轻骑兵、时代的晴雨表的报告文学,是时代的骄子。自德国作家盖粤尔格·弗尔斯特尔(1754—1794)揭露资产阶级殖民政策、反对种族压迫的报告文学《环游世界的旅行证》(1772—1775)和《莱茵河下游景色》(1791—1... 被人们赞誉为文艺战线的轻骑兵、时代的晴雨表的报告文学,是时代的骄子。自德国作家盖粤尔格·弗尔斯特尔(1754—1794)揭露资产阶级殖民政策、反对种族压迫的报告文学《环游世界的旅行证》(1772—1775)和《莱茵河下游景色》(1791—1794)问世以来,各国作家在此起彼伏的革命斗争的振奋和鼓舞下,纷纷采用报告文学这种新体裁,及时反映了社会发展中的风云变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战线 德国作家 种族压迫 殖民政策 生活本质 细节描写 革命斗争 巴比塞 卡波特 奥维奇金
下载PDF
平均主义经济基础质疑 被引量:1
17
作者 连庆中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4期11-15,共5页
长期以来,把平均主义看成小农经济的产物,看成小私有者的思想表现已经成了定论。早在1931年,斯大林同志在同德国作家埃米尔·路德维希谈话时就指出:“平均主义的根源是个体农民的思想方式,是平分一切财富的心理,是素朴的农民‘共产... 长期以来,把平均主义看成小农经济的产物,看成小私有者的思想表现已经成了定论。早在1931年,斯大林同志在同德国作家埃米尔·路德维希谈话时就指出:“平均主义的根源是个体农民的思想方式,是平分一切财富的心理,是素朴的农民‘共产主义’的心理。”①毛泽东同志也明确地表述过这样的观点:“绝对平均主义的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农民 思想方式 德国作家 埃米尔 极端民主化 社会分配 《太平经》 分配政策 按资分配 平等观
下载PDF
新形而上学与人类学的统一——恩斯特·布洛赫与《希望的原理》
18
作者 夏也 《学术评论》 2013年第6期73-75,共3页
德国作家马丁·瓦尔泽把恩斯特·布洛赫(Ernst Bloch,1885-1977)誉为"操马克思-恩格斯语言的预言家。"布洛赫哲学思想的要旨就是把马克思主义与弥赛亚主义融为一体,使形而上学成为真理与现实。布洛赫是一位以马克思... 德国作家马丁·瓦尔泽把恩斯特·布洛赫(Ernst Bloch,1885-1977)誉为"操马克思-恩格斯语言的预言家。"布洛赫哲学思想的要旨就是把马克思主义与弥赛亚主义融为一体,使形而上学成为真理与现实。布洛赫是一位以马克思主义为杠杆,弘扬"希望"、梦想以及"乌托邦"(Utopie)精神的人,他既接受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概念,又接受了马克思的未来哲学概念,同时把犹太教的弥赛亚主义要素、音乐哲学要素融人人的理想图像中,从而奠定了一种自然的人的哲学和人的自然的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洛赫 恩斯特 人的哲学 音乐哲学 德国作家 黑格尔的辩证法 卢卡奇 瓦尔泽 BLOCH 葛兰西
下载PDF
不会结果的鲜花——海泽中篇小说试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朱祖谋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1期38-43,共6页
德国作家保尔·海泽(1830—1914)的名字,在被人们(包括他的同胞)遗忘了近半个世纪之后,又被大家记起,并第一次由扬武能同志介绍给了中国读者。作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德语作家(1910),作为在他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创作生涯中,显... 德国作家保尔·海泽(1830—1914)的名字,在被人们(包括他的同胞)遗忘了近半个世纪之后,又被大家记起,并第一次由扬武能同志介绍给了中国读者。作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德语作家(1910),作为在他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创作生涯中,显示了“渗透着理想的非凡的艺术才能”的大诗人,尤其是作为“现代心理中篇小说的创造者”,而被人们纪念和推崇,本该是他受之无愧的。今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泽 德国作家 诺贝尔文学奖 中短篇小说 保尔 十九世纪 艺术才能 现实生活 现代文明 安妮
下载PDF
对法西斯教育的历史反省——《流浪人,你若到斯巴……》的一种解读
20
作者 潘宜超 孙燕 《中学语文》 2020年第21期48-49,共2页
德国作家海因里希·伯尔的小说《流浪人,你若到斯巴……》,讲述的是一个原来文科中学八年级的学生(文中的"我"),在参军三个月后,因身负重伤,又被送回到已经变成战地医院的母校进行治疗的故事。"我"在战争中,失... 德国作家海因里希·伯尔的小说《流浪人,你若到斯巴……》,讲述的是一个原来文科中学八年级的学生(文中的"我"),在参军三个月后,因身负重伤,又被送回到已经变成战地医院的母校进行治疗的故事。"我"在战争中,失去了双臂和右腿,也是战争的受害者。但奇怪的是,文中的"我"并未表现出对战争的憎恶,相反,在轰鸣的炮声中,"我"想的是"多么出色的炮队啊""令人惬意的炮声",甚至想到自己的名字有可能镌刻在阵亡战士纪念碑上,认为自己是为国捐躯,将青史留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史留名 德国作家 身负重伤 斯巴 流浪人 八年级 纪念碑 法西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