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恩格斯关于“人类认识继承性原则”的论述及其启示——基于《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论点理解 |
郑昭华
|
《凯里学院学报》
|
2023 |
0 |
|
2
|
感性活动之为马克思哲学主导原则的意义 |
陈立新
|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
2002 |
2
|
|
3
|
关于审美活动的哲学思考 |
许明
|
《福建论坛(文史哲版)》
|
1987 |
0 |
|
4
|
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超越:从感性直观到感性活动 |
刘丹
|
《哲学进展》
|
2023 |
0 |
|
5
|
试论莱布尼茨的充足理由原则对后世哲学的影响 |
陈默
|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0 |
|
6
|
两种不同的哲学原则及其归宿——兼论谢林与黑格尔哲学的差异 |
王修和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8 |
1
|
|
7
|
关于德国古典哲学的真理观问题 |
董英哲
|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79 |
0 |
|
8
|
略谈哲学的改革 |
朱德生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1989 |
0 |
|
9
|
哲学如何把握人的类特性 |
萧诗美
|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
2006 |
0 |
|
10
|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 |
魏用中
|
《领导之友》
|
2002 |
0 |
|
11
|
论康德“哲学转向”的意义 |
方哲
|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9 |
2
|
|
12
|
见解精辟,反映现状——《西方哲学史教程》评介 |
高国希
|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8 |
0 |
|
13
|
时代·哲学的功能·哲学史 |
金延
|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7 |
0 |
|
14
|
与党的实际工作相结合是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根本途径 |
石华翼
|
《甘肃理论学刊》
|
1983 |
0 |
|
15
|
恩格斯关于哲学基本问题命题的研究方法问题 |
郑守林
|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1997 |
0 |
|
16
|
德国古典哲学及其演变讨论会纪要 |
程志民
郭良
|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
1991 |
0 |
|
17
|
哲学史研究中的方法论典范──《德国古典哲学逻辑进程》简介 |
少泉
|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4 |
0 |
|
18
|
明代天主教在中国的传播及其文化效应 |
黄启臣
|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4 |
2
|
|
19
|
学活哲学 用活哲学 |
李凡夫
|
《江淮论坛》
|
1964 |
0 |
|
20
|
简论马克思异化概念的特点 |
李高峰
|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
1982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