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鲁迅早期论文与德国思想界关系初探 被引量:1
1
作者 张芸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65-71,共7页
关键词 鲁迅 德国思想 海克尔 论文
下载PDF
李长之文学批评中的德国思想谱系
2
作者 文学武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4-51,共8页
世界近代思想文化版图上,德意志民族无疑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其幽深的思想土壤诞生了许多思想和文化的巨人。德国思想谱系在中国现代文学批评中影响深远,王国维、鲁迅、郭沫若、宗白华、陈铨等身上都能见到这种影响,而李长之和德国思想... 世界近代思想文化版图上,德意志民族无疑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其幽深的思想土壤诞生了许多思想和文化的巨人。德国思想谱系在中国现代文学批评中影响深远,王国维、鲁迅、郭沫若、宗白华、陈铨等身上都能见到这种影响,而李长之和德国思想文化的关系更是特别密切。李长之不仅译介了大量德国的哲学、美学和文学著作,而且他的批评精神、批评观念、批评体系和方法等方面都渗透着德国思想的精髓,这些异域思想的借鉴使李长之成为中国现代极富个性的批评家,在中西文明互鉴的格局中呈现了开阔的文化视野、中国智慧和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思想谱系 古典精神 李长之 批评精神 批评方法
原文传递
德国经济思想的特色及其启示 被引量:1
3
作者 何正斌 刘瑾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09X期18-20,共3页
在德国经济思想史上,国家的作用一直是受到德国经济学家的重视和强调的。这对德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也产生过不好的影响。为什么德国经济思想如此倾向于国家的作用呢?本文从德国的传统思想、德国经济学家对古典政治经... 在德国经济思想史上,国家的作用一直是受到德国经济学家的重视和强调的。这对德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也产生过不好的影响。为什么德国经济思想如此倾向于国家的作用呢?本文从德国的传统思想、德国经济学家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反思、经济发展状况、制度缺位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它对德国发展的影响,并思考了它对我国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经济思想 国家的作用 国家主义 后进国家
下载PDF
德国文学思想走向现代--19-20世纪之交象征主义、批判现实主义的文学思想 被引量:3
4
作者 张玉能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28-133,共6页
在19—20世纪之交的时候,德国文学思想的现代性主要体现在几个主要文学流派上:哲学上的新康德主义和现象学,文学上的象征主义和现实主义,美学上的马克思主义。在反对德国自然主义文学流派的共同斗争中,象征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以不... 在19—20世纪之交的时候,德国文学思想的现代性主要体现在几个主要文学流派上:哲学上的新康德主义和现象学,文学上的象征主义和现实主义,美学上的马克思主义。在反对德国自然主义文学流派的共同斗争中,象征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以不同的方式反思和批判了启蒙现代性在文学创作上的表现,比较明确地阐述了19—20世纪之交德国文学思想的审美现代性:凸显了"自立的"、"自律的"、"自足的"文学创作和文学本质,从而标志着德国文学思想转向了现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文学思想 启蒙现代性 审美现代性 走向现代
下载PDF
论马克思对德国古典美育思想的批判与超越--基于历史哲学逻辑下的考察 被引量:2
5
作者 朱立元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42-153,178,共13页
德国古典美育思想是马克思美育思想的重要来源。马克思对康德、席勒、黑格尔的观念论历史哲学模式及其美育观进行了深刻批判,实现了在唯物史观基础上对德国古典美学、美育思想的革命性超越。这表现在:第一,马克思关于培养自由而全面发... 德国古典美育思想是马克思美育思想的重要来源。马克思对康德、席勒、黑格尔的观念论历史哲学模式及其美育观进行了深刻批判,实现了在唯物史观基础上对德国古典美学、美育思想的革命性超越。这表现在:第一,马克思关于培养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个人作为共产主义最终目的的学说是对康德“人是目的”思想的超越;第二,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自由观是对席勒自由观的审美乌托邦主义的超越;第三,马克思自由劳动时间论是对席勒“审美无时间规定”论的超越;第四,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现代社会异化劳动造成的社会和人性的分裂的批判,超越了席勒对人性分裂的揭露和黑格尔对市民社会的批判;第五,马克思关于个体和人类共同自由发展的理想是对康德、席勒偏重于“族类”发展思想的超越。马克思以人的现实解放为根本目标的历史哲学,实际上也设定了审美教育的根本目的,那就是通过审美和艺术鉴赏,培养人的审美能力和素养,塑造和改善人的美好心灵,全面提升人自身的精神文明素质和自由而全面发展的能力。这对于我们今天在立德树人、铸根塑魂总目标下开展全社会的美育工作有极大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美育思想 德国古典美育思想 历史哲学逻辑 批判 超越
下载PDF
德国设计导向职业教育思想中的“职业能力”问题 被引量:4
6
作者 钟艳华 陈莹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2-15,共4页
阐述了在德国设计导向职业教育思想中技术、工作组织形式和职业教育的关系。职业教育既依赖于技术和工作组织形式,又是独立于这两者之外的变量。它通过工作过程这一媒介.以发展性任务为载体,以建立职业形象为依托,培养设计导向职业... 阐述了在德国设计导向职业教育思想中技术、工作组织形式和职业教育的关系。职业教育既依赖于技术和工作组织形式,又是独立于这两者之外的变量。它通过工作过程这一媒介.以发展性任务为载体,以建立职业形象为依托,培养设计导向职业能力。探讨了德国设计导向职业教育思想中职业能力的内涵、应用、养成及其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设计导向职业教育思想 工作过程 职业能力
下载PDF
二十世纪德国思想界的中国观 被引量:1
7
作者 温馨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49-159,共11页
德国思想界的中国观是影响德国社会整体中国观生成及演变的重要思想来源。与19世纪西方世界负面、贬抑的中国观基本立场不同,20世纪德国思想界对中国的认知呈现出丰富的深度和广度,明显折射了20世纪全球化发展和现代性影响的历史时代特... 德国思想界的中国观是影响德国社会整体中国观生成及演变的重要思想来源。与19世纪西方世界负面、贬抑的中国观基本立场不同,20世纪德国思想界对中国的认知呈现出丰富的深度和广度,明显折射了20世纪全球化发展和现代性影响的历史时代特征。通过中德跨文化哲学和全球史相结合的研究可知,20世纪德国思想界对中国形成的一套基本看法和观点在历史语境、社会变迁、认知主体等多种因素作用下经历了由传统东方乌托邦到欧洲社会经济参照、普遍历史性和共识性交流中的现代中国的观念转向,其中国观的认知立场也经历了由西方中心主义到理性、普遍性和超越中心主义的历史转向。20世纪德国思想界的中国观具备明显的现代性和文明变迁的历史转向特征,特别体现了德国思想界对全球化与整体性的追求,以及德国与中国实现互动的"理性的共识"。回顾和总结20世纪德国思想界的中国观,实证中国在德国思想史发展中的参与及互动,能够为全球化时代的中国形象建构、中国与世界的互相尊重借鉴提供理论尝试和历史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思想 中国观 中德跨文化哲学 全球史 中心主义 历史转向
原文传递
德国文学思想的现代转型 被引量:1
8
作者 张玉能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88-96,共9页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是德国文学思想走向现代的重要历史时期。这一历史时期出现的由德国古典哲学、美学向现代哲学、美学的转型,使得德国文学思想迅速在迟到的德国民族这里走向现代,具有了审美现代性。德国文学思想的审美现代性的特点在...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是德国文学思想走向现代的重要历史时期。这一历史时期出现的由德国古典哲学、美学向现代哲学、美学的转型,使得德国文学思想迅速在迟到的德国民族这里走向现代,具有了审美现代性。德国文学思想的审美现代性的特点在于对启蒙现代性的反思,表现出的主要特点是:民族意识性、象征符号性、非理性化。在这世纪之交的时候,德国文学思想的现代性主要表现为几个主要文学流派:哲学上的新康德主义和现象学,文学上的象征主义和现实主义,美学上的马克思主义。它们分别对德国文学思想的现代化作出了各自的贡献,并共同揭开了德国文学思想的现代序幕,鲜明地体现了审美现代性的基本特征和民族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文学思想 启蒙现代性 审美现代性 走向现代
下载PDF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德国文学思想走向现代——马克思主义文学思想 被引量:1
9
作者 张玉能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23-30,101,共9页
在19—20世纪之交的时候,德国文学思想的现代性主要显现为几个主要文学流派:哲学上的新康德主义和现象学,文学上的象征主义和现实主义,美学上的马克思主义,它们分别对德国文学思想的现代化作出了各自的贡献。它们共同揭开了德国文学思... 在19—20世纪之交的时候,德国文学思想的现代性主要显现为几个主要文学流派:哲学上的新康德主义和现象学,文学上的象征主义和现实主义,美学上的马克思主义,它们分别对德国文学思想的现代化作出了各自的贡献。它们共同揭开了德国文学思想的现代序幕,鲜明地体现了审美现代性的基本特征和民族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文学思想 启蒙现代性 审美现代性 走向现代
下载PDF
德国园林建设思想对青岛园林城市形态的影响
10
作者 曲劲松 张延龙 江灏 《陕西林业科技》 2011年第5期53-57,共5页
青岛市是由德国殖民者始建的城市,由于在开埠时德国殖民者引入了先期合理规划、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态环境建设和注重管理养护的理念,从而构架了青岛市与中国传统城市风格明显不同的、东西方园林风格兼收并蓄的园林城市形态,形成了青... 青岛市是由德国殖民者始建的城市,由于在开埠时德国殖民者引入了先期合理规划、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态环境建设和注重管理养护的理念,从而构架了青岛市与中国传统城市风格明显不同的、东西方园林风格兼收并蓄的园林城市形态,形成了青岛市城市园林景观涵纳古今中外风格于其中却能杂而不乱、变化中见统一的特点。本文从社会历史角度和风景园林景观角度论述德国园林建设思想对青岛市园林城市形态特征形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园林建设思想 青岛 园林城市
下载PDF
哈曼的伦敦之行及其思想史意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曹卫东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0-96,共7页
哈曼是最早对启蒙运动提出系统批判和深刻质疑的思想家之一,在德国思想史乃至西方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 地位。1757-1759年的伦敦之行是哈曼思想历程中的转折点,由此,他离开了德国主流的启蒙路线,转而皈依基督教,试 图开辟一条全新但却另... 哈曼是最早对启蒙运动提出系统批判和深刻质疑的思想家之一,在德国思想史乃至西方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 地位。1757-1759年的伦敦之行是哈曼思想历程中的转折点,由此,他离开了德国主流的启蒙路线,转而皈依基督教,试 图开辟一条全新但却另类的启蒙路线。作为思想史事件,哈曼的伦敦之行对德国思想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曼 伦敦之行 德国思想
下载PDF
陶行知与德国文化教育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冬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1-6,123,共7页
陶行知与杜威以及美国进步主义教育思想的关系一直是陶行知研究的热点,却很少有人考察欧洲的文化和教育思想对陶氏的启迪和影响,如近代德国教育学和教育家。为此本文试图通过梳理陶行知著作中的相关论述,并依据相关的历史背景和人物线索... 陶行知与杜威以及美国进步主义教育思想的关系一直是陶行知研究的热点,却很少有人考察欧洲的文化和教育思想对陶氏的启迪和影响,如近代德国教育学和教育家。为此本文试图通过梳理陶行知著作中的相关论述,并依据相关的历史背景和人物线索,揭示陶行知对德国文化和教育思想的吸纳和扬弃。同时,通过与民国时期第一群直接接受德国教育学的几位学者的关联,剖析解读陶行知1938年访德期间对纳粹德国教育的观察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行知 德国文化 德国教育思想 教育家
下载PDF
为什么说“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
13
作者 胡湘理 宋洁 《新湘评论》 2023年第7期35-35,共1页
曾有一位外国友人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中国有五千多年文明史和14亿多人口,为什么要用一个外国人的思想当作自己的指导思想呢?这个问题看似有些刁钻,他说的外国人的思想,当然是指马克思主义,它的主要创建人正是德国思想家、政治学... 曾有一位外国友人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中国有五千多年文明史和14亿多人口,为什么要用一个外国人的思想当作自己的指导思想呢?这个问题看似有些刁钻,他说的外国人的思想,当然是指马克思主义,它的主要创建人正是德国思想家、政治学家卡尔·马克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建人 外国友人 政治学家 卡尔·马克思 德国思想 指导思想 中国化 时代化
下载PDF
本雅明的历史哲学 被引量:5
14
作者 郭军 《国外理论动态》 CSSCI 2003年第8期37-42,共6页
瓦尔特·本雅明(walter Beniamin,1892-1940),德国著名思想家,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本文要介绍的是他的历史哲学思想。本雅明的历史哲学是马克思主义与神学的奇特融合。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出发。他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技术... 瓦尔特·本雅明(walter Beniamin,1892-1940),德国著名思想家,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本文要介绍的是他的历史哲学思想。本雅明的历史哲学是马克思主义与神学的奇特融合。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出发。他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技术的进步意味着社会的倒退,它不能给人类带来全面的解放。本雅明批判了线性进步的历史观,但是他的历史哲学又建立在一种宗教的弥赛亚主义之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雅明 历史哲学思想 德国思想 马克思主义 神学 宗教 弥赛亚主义 单纯技术进步论 本原回归
下载PDF
充分发挥“计划”环节的教育价值
15
作者 黄进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20年第6期61-61,共1页
曾经有老师和我讨论:游戏需要做计划吗?没有计划就不能玩得更好?如果一切都要计划好,那么还会有即兴和创造性的内容吗?在某种程度上,我同意他的看法。目的性和计划性,往往体现了理性控制的力量;而游戏有很强的流动性、生成性。德国思想... 曾经有老师和我讨论:游戏需要做计划吗?没有计划就不能玩得更好?如果一切都要计划好,那么还会有即兴和创造性的内容吗?在某种程度上,我同意他的看法。目的性和计划性,往往体现了理性控制的力量;而游戏有很强的流动性、生成性。德国思想家席勒将游戏视为极具审美教育价值的活动,这一观念也是在强调游戏的感性功能。但是,当我们将"计划"看作是对后面要发生的事情的想象和期待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思想 理性控制 创造性 生成性 计划性 游戏 审美教育价值 目的性
下载PDF
费尔巴哈哲学与马克思哲学关系之我见
16
作者 潘峻岭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29-32,40,共5页
在费尔巴哈哲学与马克思哲学的关系中,费尔巴哈对马克思恩格斯既没有产生如某些学者所认为的巨大的思想影响,以至于在其思想发展进程中存在一个"费尔巴哈阶段",也不是另一种观点所认为的,马克思恩格斯自始至终走的就是独立自... 在费尔巴哈哲学与马克思哲学的关系中,费尔巴哈对马克思恩格斯既没有产生如某些学者所认为的巨大的思想影响,以至于在其思想发展进程中存在一个"费尔巴哈阶段",也不是另一种观点所认为的,马克思恩格斯自始至终走的就是独立自主的哲学道路,与费尔巴哈没有多少关系。费尔巴哈哲学对青年马克思恩格斯起到的,是一种灯塔似的思想指引作用。在费尔巴哈哲学的指引下,马克思恩格斯突破了黑格尔思辨唯心主义体系,逐步创立了唯物主义历史观。在他们思想发展的进程中,马克思恩格斯受到了费尔巴哈的思想启示,但却从未在费尔巴哈处停留,没有所谓的"费尔巴哈阶段",也不存在所谓的"费尔巴哈派",应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地看待费尔巴哈哲学与马克思哲学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尔巴哈派 青年马克思 19世纪德国社会思想环境 灯塔说
下载PDF
教育与信念 被引量:1
17
作者 肖川 《基础教育课程》 2016年第6期1-1,共1页
相信信念的力量,是人文精神的应有之义,也是心灵力量和教育力量的重要源泉。按哲学家贺麟的话说:"惟有抽象的观念,乃作为理性动物的人所独具,而为禽兽所无有,故抽象观念实为人之所以异于禽兽最可宝贵的精神力量。"真正的教育是精神... 相信信念的力量,是人文精神的应有之义,也是心灵力量和教育力量的重要源泉。按哲学家贺麟的话说:"惟有抽象的观念,乃作为理性动物的人所独具,而为禽兽所无有,故抽象观念实为人之所以异于禽兽最可宝贵的精神力量。"真正的教育是精神创生和灵魂的感召。因为人只能由人来建树,心灵只能由心灵来感召,所以,教师将是一个永恒的职业。没有教育信念的教师决不可能成为好的教育者。教育是一种基于信念的行为。这意味着只有基于信念的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力量 人文精神 贺麟 活着 哲学问题 课堂教学 德国思想 雅斯贝尔斯 艺术修养 彻底性
下载PDF
把书读薄
18
作者 王惠玲 《党政干部论坛》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48-48,共1页
有的人读书.越读越厚.有的人则越读越薄.实际上.读书的过程是一个由厚变薄的过程.开始读书,越读越厚,待到读懂了.读通了、读精了.书,也就越读越薄了.读书要认真.要真正读进去.要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去理解书本知识,这样,书便越读越厚.一... 有的人读书.越读越厚.有的人则越读越薄.实际上.读书的过程是一个由厚变薄的过程.开始读书,越读越厚,待到读懂了.读通了、读精了.书,也就越读越薄了.读书要认真.要真正读进去.要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去理解书本知识,这样,书便越读越厚.一本《资本论》,博大精深.每一个概念,每一个原理,都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具体内容,它们是在概括大量实际材料的基础上形成的科学理论.“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极精辟的一个定义,要理解它、掌握它,必须联系实际去思索:产品是不是商品?粮食在什么情况下才成为商品?废品是商品吗?待你把这些实际问题都弄懂了,才能真在把握商品的内涵.这个思考理解的过程,无形中增加了书的含量,书,也就越读越厚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读 成反比 理论体系 叔本华 德国思想 精思 腰点 一意 一本 得其所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文学思想与德国文学思想的现代走向
19
作者 张玉能 《华中学术》 2009年第1期70-86,共17页
马克思主义的文学思想,不仅开辟了世界和德国无产阶级文学思想的新天地,而且在社会历史的层面为19—20世纪之交德国文学思想走向现代打开了新局面。具体说来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文学思想把19—20世纪之交的德国文学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实践... 马克思主义的文学思想,不仅开辟了世界和德国无产阶级文学思想的新天地,而且在社会历史的层面为19—20世纪之交德国文学思想走向现代打开了新局面。具体说来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文学思想把19—20世纪之交的德国文学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实践唯物主义基础上引向现代的发展道路。它具体表现为: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多层次、多角度、开放性地定位文学艺术,倡导现实主义的美学原则,弘扬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文学艺术的批判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文学思想 德国文学思想 走向现代
原文传递
主持人语
20
作者 李洋 《艺术广角》 2021年第1期115-115,共1页
本文所访谈的对象德国哲学家彼得·斯洛特戴克(Peter Sloterdijk)是当今欧洲最活跃、最多产的文化理论家,被认为是继海德格尔之后最有影响力的德国思想家之一。斯洛特戴克的哲学代表作是《犬儒理性批判》(1983),在完成这部富有争议... 本文所访谈的对象德国哲学家彼得·斯洛特戴克(Peter Sloterdijk)是当今欧洲最活跃、最多产的文化理论家,被认为是继海德格尔之后最有影响力的德国思想家之一。斯洛特戴克的哲学代表作是《犬儒理性批判》(1983),在完成这部富有争议的作品后,他连续出版了《气泡》《球体》《泡沫》——"《球体》三部曲",提出了具有生态哲学色彩的"球体学"体系,主要关注现代性条件下如何定义人的存在,重新思考孤独、困惑、无根等典型的现代性主体体验,斯洛特戴克认为,现代性与后启蒙时代的主体危机本质上是一场"球体学危机"(sphereological),即人类栖居其中几千年的"薄膜"逐渐破坏,以及人类为了提供意义、躲避非人外表而创造的共享空间的破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享空间 主持人 德国思想 人的存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