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赛金花题材作品的互文性及其德国想象
被引量:1
- 1
-
-
作者
张宗蓝
-
机构
枣庄学院文学院
上海大学文学院
-
出处
《枣庄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90-96,共7页
-
基金
上海地方高校大人文科研究生学术新人培养计划项目(项目编号:B16-0102-14-11)
-
文摘
赛金花曾是晚清驻德使馆里的公使夫人,从晚清到当代以赛金花为题材的作品不绝于缕,主要写她随夫出使欧洲在德国成为上流社会的宠儿,以及庚子国难时,凭借和八国联军总司令瓦德西的交情,挽救京城民众。因赛金花而引发的德国想象在不同时代的文本中具有互文关系和欲望化写作的倾向。赛金花"女色救国"与民间对德国的想象有其一致性,也和晚清使西日记有一定的联系,它们共同塑造了社会集体想象中的异国形象。
-
关键词
赛金花
公使夫人
德国想象
出使日记
互文性
-
分类号
I106
[文学—世界文学]
-
-
题名丝路交往:中国器物与德国镜像
被引量:2
- 2
-
-
作者
潘天波
-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
-
出处
《民族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8-78,共11页
-
基金
陕西省社科基金重大现实问题研究项目“丝路文明互鉴研究”(项目编号:2020ZD11)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
文摘
在全球史视野下,流动的丝路中国器物借助宗教、贸易与殖民扩张等交往路径,以特有的"物的表达"和"匠的精神"范式传递了中国的生活理念、美学思想和人文精神。在丝路交往中,中国器物刺激了德国民众对异域文化的迷恋与想象,进而激活了德国民众艺术创造的动力与哲学智慧,创生了新的文艺样态与生活方式。早期中德丝路交往的器物不仅沟通了中德民众之心,还拓宽了中德民众的思想之域,也或反哺了中国物质文化走向。
-
关键词
丝路交往
中国器物
德国想象
文明互鉴
模仿创生
-
分类号
K86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