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德国早期浪漫派断片的哲学内涵研究——以弗·施莱格尔和诺瓦利斯对费希特哲学的批评为考察中心
1
作者 张熠琳 《探索与批评》 2023年第2期93-103,共11页
德国早期浪漫派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对费希特哲学的继承和批判。费希特对“自我”的考察启发了早期浪漫派同僚对自我的反思以及对综合性的思考。本文从弗·施莱格尔和诺瓦利斯对费希特哲学的批评入手,探究德国早期浪漫派的哲学理路,... 德国早期浪漫派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对费希特哲学的继承和批判。费希特对“自我”的考察启发了早期浪漫派同僚对自我的反思以及对综合性的思考。本文从弗·施莱格尔和诺瓦利斯对费希特哲学的批评入手,探究德国早期浪漫派的哲学理路,剖析“断片”在这一时期的独特发展和深厚的哲学内涵。进而说明,断片不仅是一种文学体裁,更是一种哲学思维模式。只有借助“断片式的思维”才能实现浪漫派无限生成与和谐总汇的最终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早期浪漫派 费希特哲学�弗·施莱格尔诺瓦利斯 断片
下载PDF
本雅明断片诗学研究——从德国早期浪漫派出发
2
作者 张珊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 2023年第2期228-249,共22页
箴言式散文体写作在本雅明创作中占有相当比重,这种被本雅明自己称作“思维意象”的文类可划入西方断片书写的传统之中。本雅明对断片的偏爱,既有来自德国早期浪漫派的直接影响,也源于断片这一文类与其诗学思想和美学精神的内在一致性... 箴言式散文体写作在本雅明创作中占有相当比重,这种被本雅明自己称作“思维意象”的文类可划入西方断片书写的传统之中。本雅明对断片的偏爱,既有来自德国早期浪漫派的直接影响,也源于断片这一文类与其诗学思想和美学精神的内在一致性——断片的中断性、复数性、未完成性、无限性和共时性结构等特征,与本雅明的单子、思维意象和历史唯物主义发展观等概念相互应和。复数性的断片书写成为本雅明的“星丛”和“文学蒙太奇”的最佳文本化呈现,而中断在本雅明的历史哲学中不仅成为历史爆破结晶为单子并形成思维意象的契机,也是在历史中制造裂隙并使一去不返的“曾经”获得救赎的入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尔特·本雅明 德国早期浪漫派 断片 思维意象 单子
下载PDF
德国早期浪漫派的生态伦理思想 被引量:3
3
作者 王国豫 王梦颖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0-54,共5页
德国早期浪漫派的生态伦理思想是西方生态伦理思想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现代生态伦理学创立和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德国早期浪漫派以德国古典哲学中的自然哲学思想为理论基础,将人与自然看作是一个有机整体,在抒发对自然的赞美和热爱之... 德国早期浪漫派的生态伦理思想是西方生态伦理思想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现代生态伦理学创立和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德国早期浪漫派以德国古典哲学中的自然哲学思想为理论基础,将人与自然看作是一个有机整体,在抒发对自然的赞美和热爱之情的同时,还深刻谴责了工业文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表达了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回归自然的向往之情。文章在追溯德国早期浪漫派生态伦理思想的理论基础上,分析了德国早期浪漫主义代表人物生态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早期浪漫派 生态伦理思想 德国古典哲学
下载PDF
论德国早期浪漫派的新启蒙
4
作者 孙成竹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41-150,共10页
在分享启蒙运动基本观念的基础上,在德国语境中,德国早期浪漫派反思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的自我悖反,阐发一种新理性与新史观,引领人们超越启蒙运动的狭隘视野,重新领悟理性与情感、光明与黑暗、生命与死亡以及传统与现代的关系。这场... 在分享启蒙运动基本观念的基础上,在德国语境中,德国早期浪漫派反思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的自我悖反,阐发一种新理性与新史观,引领人们超越启蒙运动的狭隘视野,重新领悟理性与情感、光明与黑暗、生命与死亡以及传统与现代的关系。这场意识领域里的新启蒙,开启了现代性的自我理解的新视界,为现代主义、现象学运动以及马克思主义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史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早期浪漫派 新启蒙 新理性 新史观
下载PDF
爱的美育——试论德国早期浪漫派的教化观 被引量:1
5
作者 黄江 林晖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2-49,共8页
一般而言,人们在考察“审美现代性”的浪漫主义源头时,总是把视角集中在浪漫派的“艺术自律”上,忽视了更大的教育哲学维度。事实上,在整个启蒙教化的时代语境中当,由德国早期浪漫派所实现的“审美现代性”深深地植根于整个德国的教化... 一般而言,人们在考察“审美现代性”的浪漫主义源头时,总是把视角集中在浪漫派的“艺术自律”上,忽视了更大的教育哲学维度。事实上,在整个启蒙教化的时代语境中当,由德国早期浪漫派所实现的“审美现代性”深深地植根于整个德国的教化传统之中。他们经由席勒,综合了康德的第三批判,并追溯至卢梭的《爱弥儿》,结合了当时兴起的有机自然理论,通过一种柏拉图主义式的“存在巨链”试图融合三者。浪漫派试图这样来敉平三位启蒙哲人间的张力和矛盾,从而形成了他们独特的关于爱的美育教化观,以期对抗启蒙理性的机械主义,本文即是对此类问题的集中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育 德国早期浪漫派 有机主义 卢梭 席勒
下载PDF
德国早期浪漫派的反基础主义转向和反讽概念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淑娟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18-129,共12页
18世纪末19世纪初施勒格尔兄弟、诺瓦利斯、施莱尔马赫等德国早期浪漫派学者敏锐地洞悉了启蒙运动以来基础主义哲学体系的专制,从源于费希特的自我意识概念出发,提出了反讽的概念,以作为反基础主义的哲学方案,试图恢复有限物、感性因素... 18世纪末19世纪初施勒格尔兄弟、诺瓦利斯、施莱尔马赫等德国早期浪漫派学者敏锐地洞悉了启蒙运动以来基础主义哲学体系的专制,从源于费希特的自我意识概念出发,提出了反讽的概念,以作为反基础主义的哲学方案,试图恢复有限物、感性因素、个体性在无限彼岸、理性体系、普遍性面前不可消解的地位,并提供了普遍历史意义上的民族精神概念。但是由于浪漫派在主观性的方向上走得太远,个体自我意识难以承担自我设限的重任,陷入了个体的绝对主宰与绝对臣服、追求至善与虚无主义、无限变化与寂静主义、革命性与保守主义的重重悖论,最终错失了启蒙的遗产和个体的自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早期浪漫派 反基础主义 反讽
下载PDF
从荷尔德林的诗歌看德国早期浪漫派的神学倾向
7
作者 郭祺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20-22,共3页
德国浪漫派是欧洲浪漫主义运动的开创者,他们有自己独特的神学倾向。面对"物化"的生活和神性的丧失,通过建立"新神话",唤醒对神的思念和回归,重返精神家园。通过对荷尔德林后期抒情诗的分析,论证在德国浪漫诗哲们... 德国浪漫派是欧洲浪漫主义运动的开创者,他们有自己独特的神学倾向。面对"物化"的生活和神性的丧失,通过建立"新神话",唤醒对神的思念和回归,重返精神家园。通过对荷尔德林后期抒情诗的分析,论证在德国浪漫诗哲们的情感之中包含着追求纯粹的神性及类似宗教感的"诗化"人文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早期浪漫派 神学倾向 回归精神家园 荷尔德林 诗化
下载PDF
黑格尔哲学的形成与德国早期浪漫派
8
作者 王广州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76-81,共6页
成熟期黑格尔对德国早期浪漫派的批判遮蔽了青年时期黑格尔与浪漫派的隐秘渊源,青年黑格尔不但与广义浪漫派圈子中的谢林、荷尔德林有着生活和思想上的密切交往,而且也大量接受了浪漫派核心人物诺瓦利斯和弗雷德里希·施莱格尔的许... 成熟期黑格尔对德国早期浪漫派的批判遮蔽了青年时期黑格尔与浪漫派的隐秘渊源,青年黑格尔不但与广义浪漫派圈子中的谢林、荷尔德林有着生活和思想上的密切交往,而且也大量接受了浪漫派核心人物诺瓦利斯和弗雷德里希·施莱格尔的许多哲学原则和概念,并把它们综合融会为自己哲学体系的建构性因素。德国早期浪漫派是黑格尔的又一秘密诞生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黑格尔 接受 德国早期浪漫派
下载PDF
欧洲市民社会的理性宗教问题——左派政治哲学视域下的德国早期浪漫派
9
作者 黄江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 2020年第2期197-215,共19页
根据从海涅以降的传统看法,德国浪漫派的固有形象始终是作为一种反动文学的代表。本文秉承海涅等人的左派政治思想传统,将德国浪漫派重新置于他们所处的时代语境中去。通过厘清左派传统中关于德国浪漫主义的一系列争论,从而拨正"... 根据从海涅以降的传统看法,德国浪漫派的固有形象始终是作为一种反动文学的代表。本文秉承海涅等人的左派政治思想传统,将德国浪漫派重新置于他们所处的时代语境中去。通过厘清左派传统中关于德国浪漫主义的一系列争论,从而拨正"反动文学"这一刻板印象,继而重新辨析早期浪漫派的市民社会问题。早期浪漫派那代人面对启蒙现代性所带来的诸多裂伤,给出了自己关于市民社会的分层化"有机国家"解答。最后再深入回复到早期浪漫派的宗教问题,即他们对于市民社会所给出的人本主义理性宗教方案。这一方案结合了当时最为激进的费希特哲学和斯宾诺莎主义,充分说明了早期德国浪漫派是他们时代的改革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德国浪漫 市民社会 理性宗教 海涅 斯宾诺莎 费希特
下载PDF
切入现实:马克思对德国早期浪漫派的批判与超越 被引量:11
10
作者 刘森林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4-25,204,共22页
在对马克思哲学的形成史及其思想观点的考察中,应该关注德国早期浪漫派对其思想形成的影响。马克思哲学对德国早期浪漫派的继承、批判与超越,从哲学现实观上明显体现出来。在德国早期浪漫派推崇个体性、具体性从而凸显直接现实的基础上... 在对马克思哲学的形成史及其思想观点的考察中,应该关注德国早期浪漫派对其思想形成的影响。马克思哲学对德国早期浪漫派的继承、批判与超越,从哲学现实观上明显体现出来。在德国早期浪漫派推崇个体性、具体性从而凸显直接现实的基础上,马克思借助科学的方法论原则致力于把握更高的本质现实,进而达到了直接现实与本质现实的统一。从本质现实的角度看,浪漫反讽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是一种外在批判,只有把它提升为内在批判,才能真正把握和改进现实。针对德国早期浪漫派批评现代社会所导致的虚无主义倾向问题,马克思进一步揭示了现代虚无主义的社会经济基础。针对德国早期浪漫派强调应重视在现代化中日益边缘化的地方性、民族性的历史,马克思把它们纳入全球性视野,在一种更广阔、更根本的现实中加以审视,防止了地域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极端化。在对德国早期浪漫派所提出问题的继续追思中,马克思完成了对德国早期浪漫派的批判与超越,建构了科学的哲学现实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德国早期浪漫派 个体性 本质现实 国际主义
原文传递
“断片”不断——德国早期浪漫派的断片形式评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李伯杰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25-31,共7页
“断片”不断———德国早期浪漫派的断片形式评析李伯杰“断片”(Fragment)这一概念在欧洲文学体裁的流变中逐渐具有了三个主要的含义。其一是真正意义上的残篇,即以不完整的形式流传下来的作品;二是指由于某种原因如作者... “断片”不断———德国早期浪漫派的断片形式评析李伯杰“断片”(Fragment)这一概念在欧洲文学体裁的流变中逐渐具有了三个主要的含义。其一是真正意义上的残篇,即以不完整的形式流传下来的作品;二是指由于某种原因如作者的逝世、兴趣转移或无暇顾及等而未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早期浪漫派 施莱格尔 形式逻辑 诺瓦利斯 矛盾律 传统思维方式 学术论文 充足理由律 因果关系 反讽
原文传递
在碎片中渴望无限——论德国早期浪漫派的断片、机智与天才 被引量:1
12
作者 匡宇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77-195,共19页
断片式文本长期在欧洲文学-哲学书写传统中占有一席之地,德国早期浪漫派也创作了大量的断片作品。本文通过对施莱格尔和诺瓦利斯等人关于断片写作与机智、天才等相关问题的思考和阐释,力图提供一条通向德国早期浪漫派诗学理想与哲学内... 断片式文本长期在欧洲文学-哲学书写传统中占有一席之地,德国早期浪漫派也创作了大量的断片作品。本文通过对施莱格尔和诺瓦利斯等人关于断片写作与机智、天才等相关问题的思考和阐释,力图提供一条通向德国早期浪漫派诗学理想与哲学内涵的理解路径。总体而言,机智作为无限性与统一性的散点式闪现,可以被把握为一种具有精神奠基作用的意识逻辑。机智是一种非演绎式的意识构造,并且可以成为各种精神-表达可能方式的根源与指引。天才赋予了机智以化学性,并使得这种意识生成的纯粹形式得以可能。当天才与机智相结合,就是一种断片式的创造天赋。由于天才与自我的实现相关联,所以作为断片式创造天赋,机智可以被理解为某种自我的实现形式。它所涉及的,是人的实现和自我的实现。因而,断片写作、机智和天才都是归属于作为人类精神和活动之目标的自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早期浪漫派 断片 机智 天才
原文传递
思想史语境中德国小说观念的现代转型——以德国早期浪漫派对歌德《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的回应为中心
13
作者 杨明强 《中外文化与文论》 2021年第2期181-196,共16页
本文主要探讨1800年前后德语文学小说观念的现代转型及与当时思想语境的关联。由诺瓦利斯对歌德《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评价的变化出发,文章首先探讨歌德与以诺瓦利斯、弗·施莱格尔为代表的德国早期浪漫派小说观念的区别,... 本文主要探讨1800年前后德语文学小说观念的现代转型及与当时思想语境的关联。由诺瓦利斯对歌德《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评价的变化出发,文章首先探讨歌德与以诺瓦利斯、弗·施莱格尔为代表的德国早期浪漫派小说观念的区别,继而分析歌德《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与诺瓦利斯的《海因里希·冯·奥夫特尔丁根》两部小说在主人公气质、爱情观念等方面的差异,最后把歌德与诺瓦利斯小说文本形态的差异纳入作者教育观念的差异之中进行考察。概言之,德国小说观念的现代转型不是单纯的文学现象,歌德和浪漫派小说中截然对立的人格是以内在性为导向的德国教育观念的缩影,它对后来的文学史和思想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德 德国早期浪漫派 小说 《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 《奥夫特尔丁根》 教育模式
原文传递
卢卡奇对浪漫主义复杂态度的考察
14
作者 曹学聪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24年第9期60-61,共2页
卢卡奇在其1962年出版的《小说理论》的“序言”中就曾自述德国早期浪漫派为其提供了哲学思考的出发点。但吊诡的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卢卡奇都被视为一个坚定而顽固的浪漫主义的反对者和批判者。卢卡奇对浪漫派的态度为何会发生如... 卢卡奇在其1962年出版的《小说理论》的“序言”中就曾自述德国早期浪漫派为其提供了哲学思考的出发点。但吊诡的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卢卡奇都被视为一个坚定而顽固的浪漫主义的反对者和批判者。卢卡奇对浪漫派的态度为何会发生如此大的转变?我们又该怎样理解这种转变?他对浪漫主义的批判是否意味着浪漫派对其思想影响的消失?他对德国浪漫派的态度与他一贯追求的理想有没有内在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浪漫 德国早期浪漫派 浪漫主义 卢卡奇 复杂态度 《小说理论》 批判者 内在关联
原文传递
超越“诗与远方”:对浪漫派现实观的历史唯物主义审视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森林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5-32,共8页
经验现实与完美的形而上存在都构成浪漫反讽的对象。如果仅仅匆匆地反讽一下经验现实就不顾一切地追随远方而去,丧失在反讽经验当下与追求"诗与远方"之间的合理张力,浪漫反讽就会走向虚幻、梦幻,即使再辅以艺术创作之法来塑... 经验现实与完美的形而上存在都构成浪漫反讽的对象。如果仅仅匆匆地反讽一下经验现实就不顾一切地追随远方而去,丧失在反讽经验当下与追求"诗与远方"之间的合理张力,浪漫反讽就会走向虚幻、梦幻,即使再辅以艺术创作之法来塑造更理想化的"现实",结果也是如此。浪漫诗人在大地与远方之间开辟的浪漫通道,效果十分有限。只有在具备坚实的社会物质基础和历史基础上,无产阶级主导的创造性实践,才能真正地应对现实,找到积极地推进现实的有效方法。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践"是对浪漫派"反讽"和"艺术创作"策略的真正替代和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早期浪漫派 现实
原文传递
施莱尔马赫关于自身意识学说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黄毅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8-72,共5页
由于康德认识论的二元论,他的自身意识学说有三方面的特点:自发性、二元性和反思性,因此他无法解决自身意识的循环和无限倒退问题。施莱尔马赫通过把直接的自身意识视为感性与知性以及思维与行动共同的中介,即情感,并在情感中发现了共... 由于康德认识论的二元论,他的自身意识学说有三方面的特点:自发性、二元性和反思性,因此他无法解决自身意识的循环和无限倒退问题。施莱尔马赫通过把直接的自身意识视为感性与知性以及思维与行动共同的中介,即情感,并在情感中发现了共属的世界意识和上帝意识,从而不仅解决了康德的难题,而且突破了近代哲学的主客二元思维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意识 德国早期浪漫派 绝对依赖感 施莱尔马赫
下载PDF
马克思实践思想形成过程中的三次转变
17
作者 常国栋 《黑龙江史志》 2022年第12期25-27,共3页
实践性是马克思哲学一个重要特质,在马克思实践思想形成过程中发生了三次转变,促使其哲学拥有了区别于德国古典哲学的鲜明的品质:第一,受到德国早期浪漫派思想的影响,马克思试图通过柏林法学计划来实现自己的梦想,陷入了应有与现有之间... 实践性是马克思哲学一个重要特质,在马克思实践思想形成过程中发生了三次转变,促使其哲学拥有了区别于德国古典哲学的鲜明的品质:第一,受到德国早期浪漫派思想的影响,马克思试图通过柏林法学计划来实现自己的梦想,陷入了应有与现有之间的矛盾;第二,在加入青年黑格尔派后,马克思在博士论文中指出了伊比鸠鲁的缺陷,敏锐地察觉到了哲学与世界的关系;第三,参加工作后,面对社会实践,直观感受到黑格尔哲学对现实的无力。经由这三次转变,马克思走上了一条与思辨哲学截然不同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早期浪漫派 黑格尔哲学 青年马克思
下载PDF
一种“内在批评”:论本雅明早期艺术批评学说的要旨 被引量:5
18
作者 姚云帆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5-26,共12页
本雅明的《论德国浪漫派的艺术批评概念》是其早期艺术批评学说的重要著作。通过对康德反思判断学说的改造,本雅明将德国浪漫派的“反思”概念作为其艺术批评概念的认识论基础;通过对德国早期浪漫派自然认识论的阐释和改造,他将“观察... 本雅明的《论德国浪漫派的艺术批评概念》是其早期艺术批评学说的重要著作。通过对康德反思判断学说的改造,本雅明将德国浪漫派的“反思”概念作为其艺术批评概念的认识论基础;通过对德国早期浪漫派自然认识论的阐释和改造,他将“观察”和“实验”概念引入其对德国早期浪漫派艺术批评学说的阐释,提出了艺术的“自身批评”“内在批评”和“可批评性”这三个关键概念,此三者最终成为本雅明以艺术作品为中心的内在批评学说得以成立的基础。本雅明的内在批评学说并非一种以作品为中心的内部研究,而是一种打通艺术内部风格学要素和社会历史语境的全新的艺术批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历史语境 艺术批评 德国早期浪漫派 批评性 本雅明 批评模式 认识论基础 德国浪漫
原文传递
人的全面发展:从浪漫主义到历史唯物主义 被引量:1
19
作者 赵锦英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30-36,共7页
对浪漫主义的重新认识,使得探讨浪漫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颇具意义。在人的全面发展问题上,德国早期浪漫派担忧启蒙主义引发的社会失衡、分裂和伴随着专业化的片面发展,强调综合和统一,推崇个性、拒斥普遍性的压迫和宰制,以及尊崇... 对浪漫主义的重新认识,使得探讨浪漫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颇具意义。在人的全面发展问题上,德国早期浪漫派担忧启蒙主义引发的社会失衡、分裂和伴随着专业化的片面发展,强调综合和统一,推崇个性、拒斥普遍性的压迫和宰制,以及尊崇艺术、批评唯科学主义等思想,表达了一种全面发展的诉求。马克思以自己的方式继承和吸收了它的相关思想,特别是通过历史唯物主义找到一种新的方式解决了困扰浪漫派的难题,在生产方式的内在逻辑及其变革中发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之道,才使得浪漫派关于人全面发展的思想获得了新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发展 浪漫主义 德国早期浪漫派 马克思 历史唯物主义
原文传递
“碎片”概念的历史演变
20
作者 张熠琳 《文艺评论》 2023年第6期1-9,共9页
“碎片”作为文学和文化学的关键概念,在历史进程中被不同的视角理解和阐释。随着德国早期浪漫主义的兴起,碎片式的写作方式得到青睐和重视,短小精炼的形式包含着主体对诗与世界的哲学思考。19世纪以降,碎片成为思想家们对生活和社会进... “碎片”作为文学和文化学的关键概念,在历史进程中被不同的视角理解和阐释。随着德国早期浪漫主义的兴起,碎片式的写作方式得到青睐和重视,短小精炼的形式包含着主体对诗与世界的哲学思考。19世纪以降,碎片成为思想家们对生活和社会进行文化批判性描述的关键术语,影响着人们对世界的认知。齐美尔、法兰克福学派、福柯、德里达、罗兰·巴特等人都对碎片给予关注,他们或将碎片视为趋向整体和完美的“希望的碎片”,或将其视为对整体和意义进行解构的颠覆力量。碎片的内涵被大大扩宽,传达了思想家们对社会、艺术和文学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片 整体 德国早期浪漫派 法兰克福学 文化批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