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然道说宇宙悲情——德国观念论视野下的风景画美学 被引量:3
1
作者 胡继华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0-117,共8页
风景不是身外之物,而是宇宙自然通过人的感性生命塑造出的精神外观。以具象的自然事物为符号,去建构象征体系,表现宇宙、人生的奥秘,以及无限的人类精神,这就是德国早期浪漫主义美学之中的"自然象征主义"。这个美学范畴意味着... 风景不是身外之物,而是宇宙自然通过人的感性生命塑造出的精神外观。以具象的自然事物为符号,去建构象征体系,表现宇宙、人生的奥秘,以及无限的人类精神,这就是德国早期浪漫主义美学之中的"自然象征主义"。这个美学范畴意味着,绝对的分裂因此而产生了忧郁的渴念,分裂与渴念构成了自由的必要条件。在分裂和渴念之中执着于解读自然隐秘,就是早期德国浪漫主义诗人、哲人、艺人心目中存留的一道幽美的神圣剪影。通过象征与隐喻,早期德国浪漫主义艺术把风景建构成一种关于自然的新神话,一种写在风景之中的神话。风景艺术家弗里德里希,在超验神性的笼罩下以一颗微妙的诗心去触摸风景,艺术地把自然解读为古老的启示语言,解读为传递灵知的象征媒介。德国浪漫主义与中国古代艺术家之间有一种遥契合,那就是渴望臻于天地不言、花开水流之境,追寻终极实在,超越审美而趋于属灵的真实实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画 美学 德国观念论 自然象征主义 风景艺术 灵知主义
下载PDF
马克思《博士论文》的政治意蕴疏解 ——基于德国观念论法哲学的思想史语境 被引量:2
2
作者 龙霞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2019年第2期179-187,共9页
马克思《博士论文》的政治意蕴主要落脚于"排斥运动"这个关键概念。依据德国观念论法哲学的思想史语境,马克思借助"排斥运动"旨在表达德国观念法哲学的轴心价值原则——"理性存在者的相互承认共同体"。... 马克思《博士论文》的政治意蕴主要落脚于"排斥运动"这个关键概念。依据德国观念论法哲学的思想史语境,马克思借助"排斥运动"旨在表达德国观念法哲学的轴心价值原则——"理性存在者的相互承认共同体"。这项轴心原则,构成了马克思《博士论文》的政治意蕴。厘清马克思思想在德国观念论法哲学中有着确定性的起源,将有助于深化马克思与西方思想传统的关系研究,籍此从思想史的根基深处推动当前仍方兴未艾的马克思政治哲学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观念论法哲学 排斥运动 观念 理性存在者 共同体
下载PDF
在“大道和生学”与德国观念论之间——兼论中西哲学的内容与方法差异
3
作者 李天昀 《衡水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47-50,共4页
钱耕森先生于20世纪末提出了"大道和生学",继承了传统中国哲学中从史伯开始,直到老子、孔子的"和"的哲学思想。而在西方哲学中,尤其在德国观念论中,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等著作中对于谢林的批判最终确立了"... 钱耕森先生于20世纪末提出了"大道和生学",继承了传统中国哲学中从史伯开始,直到老子、孔子的"和"的哲学思想。而在西方哲学中,尤其在德国观念论中,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等著作中对于谢林的批判最终确立了"斗"的哲学的绝对地位。这看似矛盾,实际上在全球化视野中,我们无论支持中国哲学,批判西方哲学,还是支持西方哲学,批判中国哲学,实际上都是中西学者相互冲突,相互交往的不同表现,从理论上都是能够自圆其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耕森 "大道和生学" 德国观念论 中西文化比较
下载PDF
理性与意志关系中的人之自由——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德国观念论与唯意志论的超越理路
4
作者 张乐 赵明杰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5年第3期33-37,共5页
德国观念论将理性主义推至高峰,由此建构了恢宏的辩证逻辑体系,但却用理性的终极存在压抑了人的意志与自由。与此相反,唯意志论在反叛理性并彰显自由之时,又将意志夸大为独立王国使人沦落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另辟蹊径,通过找寻理性与... 德国观念论将理性主义推至高峰,由此建构了恢宏的辩证逻辑体系,但却用理性的终极存在压抑了人的意志与自由。与此相反,唯意志论在反叛理性并彰显自由之时,又将意志夸大为独立王国使人沦落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另辟蹊径,通过找寻理性与非理性因素背后的实践动因,在社会历史领域消解了德国观念论"自在之物"的问题,并且把人的自由构筑在现实基础之上,真正实现了哲学主题的转换,从而完成了对德国观念论和唯意志论的双重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性 意志 自由 德国观念论 唯意志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下载PDF
马克思对德国观念论的批判
5
作者 陈焱 刘彭祥 《中国民族博览》 2016年第1期2-3,共2页
马克思早期哲学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早期手稿中对黑格尔的批判和扩展到经济领域的资本主义,以及费尔巴哈对黑格尔的异化概念的使用;在过度时期宣言强调与费尔巴哈的差异;最后一个阶段总结在他著名的"序言"里并概述了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早期哲学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早期手稿中对黑格尔的批判和扩展到经济领域的资本主义,以及费尔巴哈对黑格尔的异化概念的使用;在过度时期宣言强调与费尔巴哈的差异;最后一个阶段总结在他著名的"序言"里并概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德国观念论 黑格尔 异化 历史唯物主义
下载PDF
马克思的哲学贡献——以马克思对德国观念论的继承与评判为视角
6
作者 玛丽娜.冯.贝科娃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7-21,共5页
在德国古典哲学的语境下,马克思对哲学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在马克思思想的内部关系中,哲学思想对经济和政治思想的贡献是不容忽视的;其二,在西方哲学史的外部关系中,马克思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回应了二元论的问题。通过... 在德国古典哲学的语境下,马克思对哲学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在马克思思想的内部关系中,哲学思想对经济和政治思想的贡献是不容忽视的;其二,在西方哲学史的外部关系中,马克思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回应了二元论的问题。通过考察"异化"和"活动"两个概念,实践、异化、人、活动等概念在马克思这里发生了转变。继费希特的"自我"和黑格尔的"绝对精神"之后,马克思主要关注的是现实社会关系中的人,活动是人的实践活动,异化是人与人相互作用的一个结果,是使人与世界相疏远的过程。马克思要寻求人的真正解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 异化 德国观念论
下载PDF
何谓悲剧的"形而上学"?——卢卡奇《悲剧的形而上学》中的浪漫主义与德国观念论
7
作者 陆凯华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 CSSCI 2017年第1期35-51,共17页
卢卡奇早年的《悲剧的形而上学》影响深远,但在对其背后思想资源的梳理过程中,学界忽视了卢卡奇这一时期受到的来自'德国观念论'的影响。本文认为,卢卡奇有意在《悲剧的形而上学》中通过浪漫主义的语言,言说德国观念论的问题。... 卢卡奇早年的《悲剧的形而上学》影响深远,但在对其背后思想资源的梳理过程中,学界忽视了卢卡奇这一时期受到的来自'德国观念论'的影响。本文认为,卢卡奇有意在《悲剧的形而上学》中通过浪漫主义的语言,言说德国观念论的问题。本文将通过对悲剧'形而上学'的多重内涵的阐发,揭示卢卡奇在'前黑格尔主义时期'对观念论的理解路径与问题意识,并说明其与《历史与阶级意识》中'资产阶级二律背反'所具有的互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卢卡奇悲剧的形而上学 德国观念论 浪漫主义 费希特 谢林
下载PDF
《大乘起信论》的当代新格义——从德国观念论转向批判理论的试探
8
作者 林远泽 《汉语佛学评论》 2018年第1期25-48,共24页
一、前言佛教源起于印度,传入中国后大盛于东亚。但面对当前生活处境的挑战,佛教是否还能融通东西方思潮、再造新义,为人类提供宗教性的生命智慧选项?对佛教之世界性意义的提问,预设新的格义佛学如何可能的问题。
关键词 《大乘起信论》 大乘佛学 如来藏 批判理论 格义佛学 阿赖耶识 佛学理论 唯识学 德国观念论
下载PDF
自由的历险——从“德国观念论”到《资本论》 被引量:3
9
作者 白刚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7-113,191-192,共7页
作为马克思思想直接理论来源的德国古典哲学和英国古典经济学,它们共同的理论取向就是追求人之为人的"理性自由"。但古典哲学受其"观念论"影响,看重的是"精神自由",其自由仍然是"虚化"的;古典... 作为马克思思想直接理论来源的德国古典哲学和英国古典经济学,它们共同的理论取向就是追求人之为人的"理性自由"。但古典哲学受其"观念论"影响,看重的是"精神自由",其自由仍然是"虚化"的;古典经济学受其"经验论"影响,看重的是"经济自由",其自由仍然是"物化"的。在二者之间自由还存在一个需要弥合和超越的"张力"。在《资本论》中,马克思通过"政治经济学批判",既超越了自由的"虚化",又超越了自由的"物化",进而建构了每个人全面发展的"自由王国",最终走向了自由的"现实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 自由的历险 德国观念论 古典经济学 《资本论》
原文传递
德国观念论美学中的直观理论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剑澜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8-68,共11页
直观是德国观念论美学中的一个重要而复杂的概念,围绕这个概念展开的各种论述关系到现代美学的合理性、意义及限度等基本问题。康德从批判主义立场把直观限于感性的范围,同时将更高级的直观排除在审美活动之外,从而止步于审美内在价值... 直观是德国观念论美学中的一个重要而复杂的概念,围绕这个概念展开的各种论述关系到现代美学的合理性、意义及限度等基本问题。康德从批判主义立场把直观限于感性的范围,同时将更高级的直观排除在审美活动之外,从而止步于审美内在价值的原则主张。康德之后的观念论者持续拓展这一论题,并逐渐转向审美、艺术与真理的问题,由此形成一种影响深远的审美主义思潮。在此过程中,费希特代表从批判观念论到主观观念论的转变,而荷尔德林、诺瓦利斯、F.施勒格尔和谢林则开辟了绝对观念论或客观唯心主义的方向。谢林的审美直观论把艺术当作真理唯一的、最高的显现方式,把艺术哲学看作整个体系的枢纽,赋予早期德国浪漫派的艺术宗教信念以系统哲学的形式,因此成为后启蒙时代审美主义持续扩张的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观念论 美学 直观 理智直观 审美直观
原文传递
《在康德与黑格尔之间——德国观念论讲座》 被引量:1
11
作者 乐小军(译) 韩骁 《哲学门》 CSSCI 2013年第2期355-355,共1页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年4月第1版迪特·亨利希的工作开启了发端于上世纪中后期的德国古典哲学复兴运动。通过对德国唯心论哲学以及德国唯心论哲学前史的深入研究,亨利希将哲学研究的基本视域带回了“理性”与“意识”。他更加关注...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年4月第1版迪特·亨利希的工作开启了发端于上世纪中后期的德国古典哲学复兴运动。通过对德国唯心论哲学以及德国唯心论哲学前史的深入研究,亨利希将哲学研究的基本视域带回了“理性”与“意识”。他更加关注德国古典哲学时期各个哲学家之间的体系性和论证性关系,并且希望通过引入分析方法,打破英美哲学和欧陆哲学互相隔绝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兴运动 德国观念论 商务印书馆 英美哲学 德国古典哲学 欧陆哲学 唯心论 引入分析
原文传递
确定性与有限性——论海德格尔的德国观念论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庄振华 《哲学门》 CSSCI 2014年第2期267-287,共21页
德国观念论系统与明晰地贯彻了近代哲学通过理性检验与承认世界的计划,海德格尔看到,这是以理性的自我确定性代替了真理,从而使得人与世界都脱离了原初的有限性发生,都与存在本身隔绝开了。海德格尔的德国观念论研究有一个从以康德为参... 德国观念论系统与明晰地贯彻了近代哲学通过理性检验与承认世界的计划,海德格尔看到,这是以理性的自我确定性代替了真理,从而使得人与世界都脱离了原初的有限性发生,都与存在本身隔绝开了。海德格尔的德国观念论研究有一个从以康德为参照点到以尼采为参照点的发展过程。他以寻求确定性界定德国观念论的做法既显明了后者的一些根本特征,又表明他本身可能还没有与后者保持足够的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德格尔 德国观念论 确定性 有限性
原文传递
建构主义:德国观念论对马克思异化理论的方法论启示
13
作者 员俊雅 《高校理论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01X期29-34,共6页
德国观念论为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提供建构主义的方法论启示。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主体性的弘扬,二是对主体与对象之间"关系"的强调。这两个方面对马克思有很大启发,但马克思丰富了建构主义的内涵,使其实现从认识论到实践哲... 德国观念论为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提供建构主义的方法论启示。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主体性的弘扬,二是对主体与对象之间"关系"的强调。这两个方面对马克思有很大启发,但马克思丰富了建构主义的内涵,使其实现从认识论到实践哲学的转向。就第一个方面来说,马克思强调工人阶级在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就第二个方面来看,马克思将生产劳动的资本主义表现形式即异化劳动作为自己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的核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观念论 马克思 异化理论 建构主义
原文传递
“中国传统哲学与德国观念论:中德实践智慧”国际研讨会
14
作者 石永泽 《中国哲学年鉴》 2017年第1期526-526,共1页
2016年4月27—29日在上海召开,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德国耶拿大学哲学系以及德国魏玛古典主义基金会联合主办。来自上海社会科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台湾东海大学、耶拿大学等单位的20... 2016年4月27—29日在上海召开,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德国耶拿大学哲学系以及德国魏玛古典主义基金会联合主办。来自上海社会科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台湾东海大学、耶拿大学等单位的20余名学者参加会议,在中西哲学比较的视阈下,围绕中西哲学的主要论题展开讨论,涉及黑格尔实践哲学和美学中的行动概念、黑格尔的国家理论与马克思理论的关系、黑格尔与矛盾、黑格尔之后的跨文化哲学、费希特哲学中的行为与时间、经典诠释与“立德”、康德与儒家哲学之不可比较、理性与自然的调和、“是”与思等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哲学 德国观念论 上海社会科学院 实践智慧 经典诠释 东海大学 哲学系 中西哲学
原文传递
首届德国观念论论坛
15
作者 叶晓璐 《中国哲学年鉴》 2018年第1期464-464,共1页
2017年10月28—29日在复旦大学召开,由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主办。来自东海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21所高校及科研院所的30余位代表参加会议,就“德国观念论的贡献与遗产”相关议题展开讨论。
关键词 德国观念论 中国人民大学 东海大学 四川大学 武汉大学 复旦大学 清华大学 科研院所
原文传递
德国观念论美学中的直观理论
16
作者 陈剑澜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22年第3期57-58,共2页
谢林在《先验唯心论体系》中把自然比喻为“一首封存在神奇莫测的卷册里的诗”,而把精神从无意识创造到有意识创造直至获得最高表现的历程称作“精神的奥德赛”。这是一个新的哲学叙述,但囿于费希特的概念,并不十分清晰。
关键词 先验唯心论体系 德国观念论 费希特 谢林 奥德赛 神奇莫测 美学 无意识
原文传递
马克思实践概念中“应当”与“是”涵义探考——基于实践概念在德国古典哲学中的内涵转向
17
作者 叔贵峰 刘思涵 《求是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1-58,共8页
当代中西方马克思主义学界,对诸如马克思道德概念、共产主义理论等一些核心思想中始终存有“应当”与“是”的涵义之争。解决这一争议需要我们追问马克思的实践概念,并进一步考察实践概念在德国古典哲学观念论转向中的内涵转换、演进的... 当代中西方马克思主义学界,对诸如马克思道德概念、共产主义理论等一些核心思想中始终存有“应当”与“是”的涵义之争。解决这一争议需要我们追问马克思的实践概念,并进一步考察实践概念在德国古典哲学观念论转向中的内涵转换、演进的过程。康德划分了现象必然世界(“是”的世界)与道德自由世界(“应当”世界)之间的界限,将人类的道德实践诠释为“应当”按照自我颁布的道德法则去行动。谢林“绝对同一”打破了主客体之间的界限,实现了德国古典哲学由先验向绝对观念论的转向。黑格尔哲学中继续秉承了实践概念“是”的内涵规定,并将其进一步演绎为主观道德外化为客观伦理的人类精神历史运动。马克思以实践辩证地统一了主客体,赋予实践概念以“改造世界”的全新内涵,但其“本质对象化”的生产实践中仍然保留了“是”的内涵范式,并将其融贯于道德意识形态、共产主义联合体等其他核心理论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实践内涵范式 德国古典哲学观念论 涵义考辩
下载PDF
对经典实用主义中“经验”概念的解读——从德国哲学与经典实用主义的关系出发
18
作者 李蒙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15-17,共3页
自皮尔士创立"经验"概念到彻底的经验主义者詹姆斯,再到杜威认为"经验"就是效果,"经验"概念的含义历经了多次的发展变化。解读经典实用主义的"经验"概念,不能忽视德国观念论的作用,德国哲学始... 自皮尔士创立"经验"概念到彻底的经验主义者詹姆斯,再到杜威认为"经验"就是效果,"经验"概念的含义历经了多次的发展变化。解读经典实用主义的"经验"概念,不能忽视德国观念论的作用,德国哲学始终影响着实用主义的发展。康德哲学是皮尔士的思想燃料,打开了皮尔士的实用哲学之门;而詹姆斯的理论也携带着德国哲学的理论基因;杜威哲学深受黑格尔哲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实用主义 经验 德国观念论
下载PDF
今天,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成为什么? 被引量:1
19
作者 罗骞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2年第2期1-4,共4页
"哲学观念变革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和"时代、问题与哲学的理论自觉"等问题是当前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界受到普遍关注的问题。为集中交流学者们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成果,2011年10月,青年哲学论坛、《哲学研究》编辑部... "哲学观念变革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和"时代、问题与哲学的理论自觉"等问题是当前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界受到普遍关注的问题。为集中交流学者们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成果,2011年10月,青年哲学论坛、《哲学研究》编辑部、《哲学动态》编辑部与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联合举办了"第八届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论坛",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继承与创新"为题进行了专题研讨。本期刊发的几篇文章作为这次会议的部分研讨成果,出自参会的1970年以后出生的哲学研究者之手,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青年学者视阈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当代视野与发展态势,希望能对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哲学创新 德国观念论 中国传统哲学 西方哲学
下载PDF
科西克辩证法视野中的“现实”
20
作者 员俊雅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9-25,191,共8页
科西克辩证法把握社会历史现实的路径,至少奠基于两个要素:德国观念论的认知建构主义和马克思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辩证法。一方面,科西克对“现实”概念的理解和康德所提出的“物自体”概念相关,但是他对这个概念进行了历史唯物主义改造... 科西克辩证法把握社会历史现实的路径,至少奠基于两个要素:德国观念论的认知建构主义和马克思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辩证法。一方面,科西克对“现实”概念的理解和康德所提出的“物自体”概念相关,但是他对这个概念进行了历史唯物主义改造,认为“现实”是作为主体感性实践活动结果的社会历史现实。另一方面,受康德所开创的认知建构主义的影响,科西克认为社会历史现实是可以被认识的,认识工具就是马克思“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辩证法。在此基础上,科西克运用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辩证法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在科西克看来,资本主义社会的功利主义实践造就的日常思维所揭示的只是作为现实非本质结构的“伪具体”,而劳动群众只有在批判的、革命的实践中形成辩证思维,才能打破伪具体,最终实现对社会历史现实的科学把握,即揭示作为现实本质结构的“具体总体”。总之,在科西克看来,“伪具体”的世界和“具体总体”的世界都是人们对现实进行建构的结果,但只有后者才在科学的基础上把握了现实的本质结构,尽管如此,打破“伪具体”和树立“具体的总体”却是同一个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观念论 马克思 科西克 辩证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