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从京都到江户:论德川时期日本文化中心之转移
被引量:1
- 1
-
-
作者
张晓霏
-
机构
荷兰莱顿大学东亚系
-
出处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30-135,160,共7页
-
文摘
文化中心是一定地域中发挥着文化主导作用的区域,在不同时期会随着政治、经济、人口等因素的变化而产生地理性的转移。日本德川时期的文化中心起初由京都凭借其"皇都"的气势所占据,之后逐渐转向德川的政治中心——江户。这一转移过程从思想家在各个时期的地域分布情况可以得到证明,并且德川时期京都、江户两地私塾、艺术等诸多文化因素的消长,也为这一变化提供了有力佐证。德川时期文化中心转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德川幕府的文化鼓励政策、江户的人口增加、经济发展等都是重要的推动因素。
-
关键词
德川时期
文化中心
江户
京都
转移
-
Keywords
Tokugawa period
cultural center
Edo
Kyoto
transfer
-
分类号
K313
[历史地理—世界史]
-
-
题名略论日本德川时期的经济环境与农民生存状况
- 2
-
-
作者
李晓航
-
机构
哈尔滨师范大学人文社科处
-
出处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80-182,共3页
-
文摘
日本德川幕府的土地制度为等级领主制,亦称为"石高分封制",这种土地制度改变了中世以来多重土地支配隶属关系,是以领主农民间的阶级关系为基础的封建领主制。它通过检地将土地生产力表现为"石高",明确了农民保有土地的担税责任。建立起幕府—大名—农民间的统治、被统治关系。德川幕府的领主及其家臣武士团整体离开农村,集中于城镇,他们的生活来源基本依靠农民交纳的地租,小农经济是德川幕府幕藩体制的经济基础。农民的生产与生活状况直接影响到德川幕府统治的稳定等诸多方面。
-
关键词
德川时期
土地制度
“石高制”
-
分类号
K318.36
[历史地理—世界史]
-
-
题名德川幕府锁国时期荷日贸易的盛衰及其原因
- 3
-
-
作者
张兰星
-
机构
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四川师范大学发达国家历史研究中心
-
出处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1-191,208,共12页
-
基金
教育部高校国别和区域研究备案中心四川师范大学日韩研究院重点项目“德川幕府中后期日本与欧洲关系的演变”(2024RHZD001)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17世纪中期,日本德川幕府宣布锁国,驱逐先前抵日经商的葡萄牙人。尽管如此,德川将军却允许荷兰人留在出岛开展对日贸易。幕府锁国后,荷日贸易在较长时间内经历了一个盛衰过程。17世纪后期,荷兰人其实已经熟知日本市场的贸易规律,即便幕府锁国,荷日贸易尚能维持高潮。进入18世纪,荷日双方均产生一些不稳定因素,贸易开始走下坡路。荷兰人为了保住最东方的商业据点,积极展开对日外交活动。19世纪初,荷日均面临世界格局的变动,双方的贸易也遭遇危机而走向尾声。
-
关键词
德川幕府锁国时期
荷日贸易
盛衰原因
-
分类号
F131.3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F156.3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K313.36
[历史地理—世界史]
-
-
题名《宋名臣言行録》在日本德川時期的流播
- 4
-
-
作者
張曉霏
-
机构
浙江大學文學院
-
出处
《历史文献研究》
2023年第2期376-389,共14页
-
文摘
《宋名臣言行録》在中世傳入日本,在德川時期得到了較爲廣泛的傳播。不僅有各種版本從朝鮮和中國傳入,同時日本本土還刊刻了《宋名臣言行録》,形成了“和刻本”,而和刻本基本只翻刻朱熹獨著本,直到德川末期才出現李幼武增補的版本。在德川時期《宋名臣言行録》的研究本和模仿本都有一定數量的出現,表明在該時期日本人對於《宋名臣言行録》已經不再局限於閲讀和學習,而是有了獨立的思考和創作,即《宋名臣言行録》開始真正受容於日本社會。德川時期出版了《宋名臣言行録》的注釋本、糾錯本、評論本、模仿本等,但未有和譯本。將《宋名臣言行録》作爲教材的德川漢學塾比較少見,且主要集中在德川後期。
-
关键词
宋名臣言行录
德川时期
版本
教材
漢學塾
-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K242
[历史地理—中国史]
K313.36
[历史地理—世界史]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
-
题名日本德川幕府时期的货币
- 5
-
-
作者
王政元
-
出处
《钱币博览》
2004年第1期34-38,共5页
-
文摘
日本德川幕府时期(1603—1867年),随着日本诸侯分争时代的结束,其货币制度也趋向统一。
-
关键词
日本
德川幕府时期
货币制度
金质货币
银质货币
铜质货币
-
分类号
F823.139
[经济管理—财政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