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如何理解“德得相通” 被引量:3
1
作者 郭良婧 杨千朴 《伦理学研究》 2005年第4期13-16,共4页
道德与利益的关系问题可折射出整个社会道德的基础与取向,必须对之予以正确阐释。“德得相通”应该理解成“德”与“道之得”、“心之得”意义上的相通,不应该似是而非的理解成“德”主要与“利之得”意义上相通,更不能把如此理解的“... 道德与利益的关系问题可折射出整个社会道德的基础与取向,必须对之予以正确阐释。“德得相通”应该理解成“德”与“道之得”、“心之得”意义上的相通,不应该似是而非的理解成“德”主要与“利之得”意义上相通,更不能把如此理解的“德得相通”视为中国传统道德的基本精神与价值取向。中国传统道德的基本精神与价值取向,应该是以提升自我德性和实现理想人格为主旨,强调克己尚义的道德价值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得相通 中国传统道的基本精神
下载PDF
“德得相通”的内涵及其现代价值
2
作者 肖立斌 《理论观察》 2009年第3期32-33,共2页
在中国伦理文化中,"德得相通"具有德者得于道、德者得于心、德者得于人、德者得于利、德者得于福等多重含义。"德得相通"的现代价值在于:一是"德得相通"观念否定了唯道义论;二是"德得相通"作... 在中国伦理文化中,"德得相通"具有德者得于道、德者得于心、德者得于人、德者得于利、德者得于福等多重含义。"德得相通"的现代价值在于:一是"德得相通"观念否定了唯道义论;二是"德得相通"作为人类社会的道德理想,提供了对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现实道德生活给予理性批判的参照系和价值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道 德得相通 现代价值
下载PDF
“德得相通”呵护社会正能量
3
作者 王虹蔚 徐超 《半月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61-62,共2页
3月中旬,江苏省南通市文明委连续出台两项完善江海志愿者“收获机制”的政策,令人眼前一亮。一是制定了《江海志愿者礼遇八条》,其中,星级高的志愿者可享受医疗、就业等方面的优待;二是出台了《江海志愿者服务时间储蓄及星级评定... 3月中旬,江苏省南通市文明委连续出台两项完善江海志愿者“收获机制”的政策,令人眼前一亮。一是制定了《江海志愿者礼遇八条》,其中,星级高的志愿者可享受医疗、就业等方面的优待;二是出台了《江海志愿者服务时间储蓄及星级评定实施办法》,规定志愿者在为别人提供一定量服务后,就能在自己有困难的时候获得服务总站提供的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得相通 服务时间 能量 社会 呵护 星级评定 志愿者 收获机
原文传递
论道德回报 被引量:11
4
作者 庄三舵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0-54,共5页
中西方古代伦理思想与社会生活都浸渗着德得相通、德福一致的思想,现代社会力图实现“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但是,这种道德回报的思想与做法在理论上并没有得到很好的系统的认识、阐述和宣传,实践中也远没有达到自觉、规范与统一。从实... 中西方古代伦理思想与社会生活都浸渗着德得相通、德福一致的思想,现代社会力图实现“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但是,这种道德回报的思想与做法在理论上并没有得到很好的系统的认识、阐述和宣传,实践中也远没有达到自觉、规范与统一。从实现道德的最终目的、保证伦理公正、建立良序社会的角度出发,我们应该建立良性的社会道德赏罚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得相通 福一致 谋义得利 成本收益分析 赏罚机制 回报
下载PDF
论中国传统德育思想的现代价值——基于中西方学校道德教育的比较视角 被引量:6
5
作者 白萍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2-64,共3页
从伦理相对主义到核心价值观,现代西方德育思想在知性德育与生活德育、个性教育与人格教育以及规范德育与创造德育等方面已渐渐走向整合,在这一运思趋势下,中国传统德育思想的目标分层、对话模式以及“知行统一”的修养方法、“德得相... 从伦理相对主义到核心价值观,现代西方德育思想在知性德育与生活德育、个性教育与人格教育以及规范德育与创造德育等方面已渐渐走向整合,在这一运思趋势下,中国传统德育思想的目标分层、对话模式以及“知行统一”的修养方法、“德得相通”的德育心理机制都显示出了其愈久弥新的智慧探索品质,是我国现代德育创新的重要思想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分层 对话模式 知行统一 德得相通
下载PDF
德得关系的轨迹、假设与实施
6
作者 程海霞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69-73,共5页
德得关系在经历了古代的相通关系和现代的相分关系后 ,必将走向扬弃意义上的统一 ,这种统一在未来的最自然的方式便是“德不求得”。因此 ,德得关系只有在提高社会个体素质的基础上才能达到真正的统一 。
关键词 德得关系 教化 德得相通关系 德得相分关系
下载PDF
论道德奖励的内涵与依据 被引量:2
7
作者 黄雁铃 《怀化学院学报》 2008年第7期27-29,共3页
道德奖励是指对善者予以荣誉或物质的鼓励和奖赏。道德奖励有深厚的理论依据:人有物质和精神的双重需要;道德起源于人与人之间利益关系协调的需要;道德的精髓是"德得相通、德福一致"。
关键词 奖励 需要 起源 德得相通
下载PDF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视野下的“德”“得”关系
8
作者 赵雅茹 丁喜芬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2年第9期93-94,共2页
我国传统道德的基本精神是"德得相通",即有"德"者便会有"得","德"即"得"。但是在今天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中国,"德""得"关系却出现了不一致的现象。本文通过对社... 我国传统道德的基本精神是"德得相通",即有"德"者便会有"得","德"即"得"。但是在今天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中国,"德""得"关系却出现了不一致的现象。本文通过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的"德""得"关系现状的研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经济 德得相通 制度公正 情感
下载PDF
当前大学生功利主义行为的伦理审思及应对 被引量:8
9
作者 吴进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2-133,共2页
文章透视了当前大学生的若干功利主义行为,对其成因进行了伦理审视,提出矫正大学生功利主义行为的伦理路径。
关键词 功利主义 大学生 意义世界 德得相通
下载PDF
幸福何以成为德育的目的 被引量:5
10
作者 严海 《教育研究与实验》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9-27,共9页
幸福作为生活的目的,是人近乐远苦的必然心向和求善避恶的德性选择,具有终极性、统摄性。道德既牵系物质幸福,也关涉精神幸福,是实现幸福的方法。方法为目的所服务并影响着目的实现,这就必然要求作为培养人道德品质的德育应置于生活目... 幸福作为生活的目的,是人近乐远苦的必然心向和求善避恶的德性选择,具有终极性、统摄性。道德既牵系物质幸福,也关涉精神幸福,是实现幸福的方法。方法为目的所服务并影响着目的实现,这就必然要求作为培养人道德品质的德育应置于生活目的的观照之下。德育自身是一种生活形态,德育目的蕴含于生活目的中,德育为人谋幸福成为其应有之义。以义务论伦理学为理论根基的传统德育割裂了道德与幸福的关联,为道德而道德的片面倾向造就了德育的现实困苦,当代德育应实现从义务论向幸福论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育目的 德得相通 福一致
原文传递
社会危机背景下的道德有效性分析
11
作者 谢长征 姜霞 《前沿》 2004年第1期104-107,共4页
探讨道德的有效性问题 ,一直是国内伦理学界的热点 ,其关注的实质则是道德作为一种社会规范的功能发挥状况。本文从德行着眼 ,循着从德行到德性的路径 ,从基本道德要求的法律化 ,现代意义上“德得相通”机制的建构和德性的培养等三个层... 探讨道德的有效性问题 ,一直是国内伦理学界的热点 ,其关注的实质则是道德作为一种社会规范的功能发挥状况。本文从德行着眼 ,循着从德行到德性的路径 ,从基本道德要求的法律化 ,现代意义上“德得相通”机制的建构和德性的培养等三个层面 ,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简要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化 德得相通
原文传递
市场经济与现代中国伦理的转换点 被引量:2
12
作者 樊浩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CSSCI 1994年第1期69-73,32,共6页
市场经济与现代中国伦理的转换点樊浩市场经济与伦理关系、道德生活的冲突,是当今中国社会面临的重大课题。一方面,市场经济的形成与发展,必然要促使伦理关系、伦理原理发生变化;另一方面,市场经济又必须以一定的文化尤其是伦理文... 市场经济与现代中国伦理的转换点樊浩市场经济与伦理关系、道德生活的冲突,是当今中国社会面临的重大课题。一方面,市场经济的形成与发展,必然要促使伦理关系、伦理原理发生变化;另一方面,市场经济又必须以一定的文化尤其是伦理文化为背景,经济生活受到伦理规律的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伦理 经济与伦理 传统伦理 精神 场经济 伦理与经济 伦理经济 经济形态 价值取向 德得相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