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校文学教育对德性培育的观照——评《课程与人共生长:文学理论课程思政十年探索与回响》
1
作者 吴小华 崔军民 《大学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F0003-F0003,共1页
文学即人学,人的培育离不开文学教育,人的德性培育即人的道德品性培育更离不开文学教育。文学教育之于人的成长历程、认知维度、价值观念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高校作为专业人才和国之栋梁的培养阵地,其文学教育使命不言而喻。文学真、... 文学即人学,人的培育离不开文学教育,人的德性培育即人的道德品性培育更离不开文学教育。文学教育之于人的成长历程、认知维度、价值观念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高校作为专业人才和国之栋梁的培养阵地,其文学教育使命不言而喻。文学真、善、美准绳也成为大学德性培育标杆。文学教育润物无声的典雅品格、精神立人的坚毅胸怀、诗意栖居的浪漫情怀,无一不观照着当代大学生的德性修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性培育 课程思政 修养 教育使命 专业人才 诗意栖居 认知维度
下载PDF
德性培育与制度教化——论道德失范时期的道德教育 被引量:62
2
作者 蔡春 扈中平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0-20,54,共12页
道德教育实效低下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社会转型时期的道德失范,使既有的道德教育内容受到现实行为方式与观念的冲击;另一方面是道德教育忽略了制度教化这一道德教育的本源形式。我们从人性出发,指出道德与制度的共通与互补,认为在道德失... 道德教育实效低下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社会转型时期的道德失范,使既有的道德教育内容受到现实行为方式与观念的冲击;另一方面是道德教育忽略了制度教化这一道德教育的本源形式。我们从人性出发,指出道德与制度的共通与互补,认为在道德失范时期道德教育需要采取德性培育与制度教化相结合的途径,并对制度教化的条件与合理性进行分析,认为制度教化最重要的前提就是制度公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性培育 制度教化 失范 教育 制度公正 育实效
下载PDF
大学生德性培育的偏差及制度支撑 被引量:3
3
作者 冯永刚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5-100,共6页
大学生是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主体。尊重与突出大学生的道德主体地位,激发和维持大学生的道德主体性,是涵养德性,锤炼品德,加强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不二法门。在当前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中,由于大学生尚不具备一贯的道德自觉意向,还无法依靠自... 大学生是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主体。尊重与突出大学生的道德主体地位,激发和维持大学生的道德主体性,是涵养德性,锤炼品德,加强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不二法门。在当前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中,由于大学生尚不具备一贯的道德自觉意向,还无法依靠自身的力量达到道德自律,因而在单一的德性培育中尚存有知行分裂、名实悖离、道德说教等道德诘难,直接影响了育人的质量和效果。提升大学生德性修养,塑造大学生健全的道德人格,需要切实发挥制度的规范作用和保障功能,用制度德性推进大学生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德性培育 自律 制度教化
下载PDF
德性培育:超越行政伦理建设制度主义路径 被引量:4
4
作者 冯春芳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18-20,59,共4页
制度安排是行政伦理建设的基础性工程。良好的制度不仅为行政人提供了基本的行为规则,而且通过自身所蕴含的伦理精神对行政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但是制度不是万能的,亦有其局限。行政人才是真正的伦理责任主体,是一切伦理责任和义务... 制度安排是行政伦理建设的基础性工程。良好的制度不仅为行政人提供了基本的行为规则,而且通过自身所蕴含的伦理精神对行政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但是制度不是万能的,亦有其局限。行政人才是真正的伦理责任主体,是一切伦理责任和义务的最终承担者。超越制度主义路径的局限,充分凸显行政人德性目标的主体性,在全面把握行政人德性结构及形成规律的基础上,探索行政人德性培育的基本途径,是当前行政伦理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伦理建设 德性培育 制度主义 超越
下载PDF
论传统文化视域下的教师德性培育 被引量:1
5
作者 杨建朝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7-11,共5页
面对日益凸显的师德危机,不断强化师德法规的作用,制定严厉的师德制度来保障师德底线是必要的,但凭此不足以提升教师的内在德性。反思传统儒家文化的德性资源,吸取古人的德性修炼智慧,是真正能够促进教师德性提升的路径。其根本在于培... 面对日益凸显的师德危机,不断强化师德法规的作用,制定严厉的师德制度来保障师德底线是必要的,但凭此不足以提升教师的内在德性。反思传统儒家文化的德性资源,吸取古人的德性修炼智慧,是真正能够促进教师德性提升的路径。其根本在于培育教师的德性自觉,使德性"成于内"而"形于外",不仅要有完整的德性之知,更要事上磨练——体现于教育实践中的德性之行。在德性自觉培育中,教师应不断反躬自省、改过迁善,在"欲"、"利"和"理"、"义"中求取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 德性培育 自觉修炼
下载PDF
行政伦理建设:在制度安排与德性培育之间 被引量:2
6
作者 冯春芳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85-88,共4页
制度安排和德性培育是行政伦理建设的两个基本向度。行政人是在一定的制度中生活的,良好的制度安排不仅为行政人提供了基本的行为规则,而且通过自身所蕴含的伦理精神对行政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制度安排是行政伦理建设的起点,制度伦... 制度安排和德性培育是行政伦理建设的两个基本向度。行政人是在一定的制度中生活的,良好的制度安排不仅为行政人提供了基本的行为规则,而且通过自身所蕴含的伦理精神对行政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制度安排是行政伦理建设的起点,制度伦理功能的实现离不开行政人德性的支撑。从终极意义上说,行政伦理建设的任务在于行政人德性的培育。作为行政人的内在品质,德性不是天生的,而是在一定的制度环境中逐步养成的。由此可见,行政伦理建设介于制度安排和德性培育之间,必须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伦理建设 制度安排 德性培育
下载PDF
和谐文化建设与文化的德性培育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合行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68-72,共5页
文化的德性是文化应具有的内在道德精神和外在道德意义的有机统一,是文化的内在品质和要求,在和谐文化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必须加强文化的德性培育,以德性引领和谐文化发展。
关键词 文化 和谐文化 德性培育
下载PDF
未来学习视域中的德性培育 被引量:2
8
作者 李臣之 黄芸芸 《教育导刊(上半月)》 2020年第7期5-10,共6页
人工智能时代社会变革加剧,未来学习充斥着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学生学习获得当以德性为主旨。有德性之人更富创造性、能真正实现自主,能与人和谐相处。培育德性需要强化知与爱融合、遵守客观规则和人文道理、基于传统文化提升个体国家认... 人工智能时代社会变革加剧,未来学习充斥着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学生学习获得当以德性为主旨。有德性之人更富创造性、能真正实现自主,能与人和谐相处。培育德性需要强化知与爱融合、遵守客观规则和人文道理、基于传统文化提升个体国家认同感。德性培育呼唤以人性化社会伦理、温情的同伴学习,以及柔性的师生交往的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性培育 未来学习 国家认同
下载PDF
论传统文化视域下的教师德性培育 被引量:1
9
作者 杨建朝 《师资建设》 2016年第1期96-99,共4页
面对日益凸显的师德危机,不断强化师德法规的作用,制定严厉的师德制度来保障师德底线是必要的,但凭此不足以提升教师的内在德性。反思传统儒家文化的德性资源,吸取古人的德性修炼智慧,是真正能够促进教师德性提升的路径。
关键词 传统儒家文化 教师 德性培育 文化视域
下载PDF
试论大学生公共德性培育的主要内容
10
作者 陈欢 周成贤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 2012年第8期27-28,共2页
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应该把增强人们(尤其是青少年)的公民意识、培育公共德性作为主要内容和重要任务。当代大学生公共德性培育应该重点突出自立与包容精神,诚信品质,"大爱"情怀等三个方面内容。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德性培育 大学生
下载PDF
生活育德是中国传统德性培育基本范式的回归与超越 被引量:10
11
作者 寇冬泉 《道德与文明》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6-29,共4页
中国传统德性培育的基本范式是生活育德,知性育德是中国传统德性培育基本范式痴迷于德育科学化出现的一种异化现象,知性育德向生活育德转变的实质是中国传统德性培育基本范式在当下的回归与超越,确立以人为本的生活育德理念、重建课程... 中国传统德性培育的基本范式是生活育德,知性育德是中国传统德性培育基本范式痴迷于德育科学化出现的一种异化现象,知性育德向生活育德转变的实质是中国传统德性培育基本范式在当下的回归与超越,确立以人为本的生活育德理念、重建课程结构、创新培育模式和改革评价模式是其回归与超越的现实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育 德性培育 范式
原文传递
高校教师学术德性及其培育 被引量:2
12
作者 彭鸿雁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77-180,共4页
针对高校学术腐败现象,试图探寻一种他律机制与自律机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主体理性的体认、情感的认同和自愿的接受,形成自我的内在道德意识,并在实践中凝化为稳定的学术德性,从而净化整个学术道德生态,构筑学术腐败"防火墙"... 针对高校学术腐败现象,试图探寻一种他律机制与自律机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主体理性的体认、情感的认同和自愿的接受,形成自我的内在道德意识,并在实践中凝化为稳定的学术德性,从而净化整个学术道德生态,构筑学术腐败"防火墙",对高校学术腐败起到预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道 德性培育 他律 自律
下载PDF
五四精神与新时代大学生德性的培育 被引量:1
13
作者 迟成勇 《高校辅导员学刊》 2020年第3期40-46,共7页
以爱国为核心的五四精神具有深远的价值意义。我们党的主要领导人总是结合时代课题,自觉地传承和弘扬五四精神,激励广大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高校应立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践和时代精神,充分发掘五四精... 以爱国为核心的五四精神具有深远的价值意义。我们党的主要领导人总是结合时代课题,自觉地传承和弘扬五四精神,激励广大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高校应立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践和时代精神,充分发掘五四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将其融入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引导新时代大学生涵养爱国主义情操、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品质及树立积极奋斗品质等德性,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将五四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及社会实践活动等,着力培育大学生的良好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精神 新时代 大学生 德性培育
下载PDF
网络“圈层化”背景下高校德性培育的困境与对策 被引量:1
14
作者 魏楚涵 《林区教学》 2022年第12期1-4,共4页
网络圈层的价值导向与德性培育价值要求之间、网络圈层高度主体性与德性培育高度主导性之间、网络圈层激化感性冲动与德性培育强调理性制约之间的矛盾使德性培育陷入困境。以大学生群体社会理想与社会现实、个性追求与群体渴求、追求私... 网络圈层的价值导向与德性培育价值要求之间、网络圈层高度主体性与德性培育高度主导性之间、网络圈层激化感性冲动与德性培育强调理性制约之间的矛盾使德性培育陷入困境。以大学生群体社会理想与社会现实、个性追求与群体渴求、追求私人空间和公共空间同质化之间的矛盾为切入点,以主流价值观传承、主体性人格培育和情感调适与补偿为着力点,以网络圈层的实践结构、集聚特点和认同泛化为突破点,是面对网络“圈层化”背景下德性培育困境的有效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圈层化” 德性培育 思想政治教育
下载PDF
教育成“人”视角下农村幼儿教师德性的困境与培育
15
作者 孙海霞 《教育视界》 2020年第19期63-66,共4页
近几年"虐童"事件屡屡发生,触发全社会对幼儿教师德性的高度重视。尤其是农村幼儿教师,由于所处环境相对落后,使得他们的职业认同感差、心理失衡,而且精神的倦怠往往会激发他们的某些偏激行为。由此,可从教育成"人"... 近几年"虐童"事件屡屡发生,触发全社会对幼儿教师德性的高度重视。尤其是农村幼儿教师,由于所处环境相对落后,使得他们的职业认同感差、心理失衡,而且精神的倦怠往往会激发他们的某些偏激行为。由此,可从教育成"人"的视角理解农村幼儿教师的德性内涵,通过内塑、外促、多实践,使他们将德性"内化于心,外化与形,实化为行",让他们将德性转化为德行,实现自觉的道德升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成“人” 农村幼儿教师 德性培育
下载PDF
文学教育中德性培育的当代诉求
16
作者 平文语 《读写月报(语文教育版)》 2019年第3期1-1,共1页
德性,是社会个体在道德教育引导下依凭持续的社会实践而形成的,意指通过自身的理性分析,在意向、情感、意志等方面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趋善的精神状态,它指向道德实践,是道德实践的内在依据。德性教育不仅表现为一种从外部获得培育的过... 德性,是社会个体在道德教育引导下依凭持续的社会实践而形成的,意指通过自身的理性分析,在意向、情感、意志等方面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趋善的精神状态,它指向道德实践,是道德实践的内在依据。德性教育不仅表现为一种从外部获得培育的过程,更是道德主体的自我养成的过程。而这种自我养成过程无疑闪耀着德性之人的理性智慧。德性之人始终把对善的求索作为人生幸福的根源。德性培育旨在人的精神品格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性培育 人文教育
原文传递
追寻儿童德性:对教育基本使命的审思 被引量:2
17
作者 孙晓轲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01-205,共5页
教育服从于德性,儿童德性培育是教育的基本使命。但在与工业社会相适应的现代教育中,儿童德性逐渐异化。从逻辑起点看,它源于教育中以儿童身体为基的自由的丧失;从价值根源上讲,由于教育中"是"与"应该"的断裂与分... 教育服从于德性,儿童德性培育是教育的基本使命。但在与工业社会相适应的现代教育中,儿童德性逐渐异化。从逻辑起点看,它源于教育中以儿童身体为基的自由的丧失;从价值根源上讲,由于教育中"是"与"应该"的断裂与分离。教育要实现其基本使命,需要在身体法乎自然的过程中成就儿童的德性,在儿童个体生活的治理和公共生活照看中实现儿童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德性培育 教育使命
下载PDF
论德性
18
作者 匡促联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591-596,共6页
德性是个体在把握自我或处理人际利益关系过程中稳定体现出来的向善品性。作为人存在的必要精神形式,德性由多种积极的道德心理因素组成,以趋向善行为目的,是支撑个体的可贵精神力量。德性在社会生活领域具有驱动经济增长、保障政治生... 德性是个体在把握自我或处理人际利益关系过程中稳定体现出来的向善品性。作为人存在的必要精神形式,德性由多种积极的道德心理因素组成,以趋向善行为目的,是支撑个体的可贵精神力量。德性在社会生活领域具有驱动经济增长、保障政治生效、引导科技造福及促进闲暇有益等功能。在仿识典范中让个体自觉知善、通过净化环境激化人们自愿亲善、养成良好道德习惯以实现自然向善是培育德性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 德性培育
下载PDF
道德心理学研究的新成果--《德性与德心--道德的社会培育及其心理研究》评介
19
作者 胡弼成 《现代大学教育》 2001年第5期111-111,共1页
由李建华教授承担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九五"重点项目"道德的社会培育及其心理研究",以其最终成果形式--<德性与德心--道德的社会培育及其心理研究>(以下简称<德性与德心>)一书最近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 由李建华教授承担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九五"重点项目"道德的社会培育及其心理研究",以其最终成果形式--<德性与德心--道德的社会培育及其心理研究>(以下简称<德性与德心>)一书最近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我国著名伦理学家罗国杰教授欣然为该书作序.这是我国道德心理学研究的又一重大成果.该书的出版,标志着我国道德心理学研究达到了新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评 心--道的社会培育及其心理研究》 实践 心理学 理论创新 研究视角
下载PDF
论立法参与中的公民德性
20
作者 马岩茹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5-6,共2页
民主立法是现代法治的必然选择,公民的立法参与是民主立法的根本要求。而公民的德性是公民参与立法的道德保障,参与立法的公民应具有的基本德性主要有参与、自主、宽容、质疑。加强公民的德性培育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基础工程,也是民... 民主立法是现代法治的必然选择,公民的立法参与是民主立法的根本要求。而公民的德性是公民参与立法的道德保障,参与立法的公民应具有的基本德性主要有参与、自主、宽容、质疑。加强公民的德性培育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基础工程,也是民主立法的重要保障。这需要学校、家庭、公民社团等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也需要公民在法治生活中的实际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主立法 公民参与 公民 德性培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