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德”“位”分合——孔孟复礼与华夏德性政制之奠定
被引量:
5
1
作者
李若晖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1-106,160,共6页
华夏古典政制是德性政制,即道德与政制合一的制度,这种制度主要体现在周礼体系中。但到春秋时期,"位""德"分离,"德"失去了自身的根据,于是必须为"德"另寻根据。孔子将周礼之义概括为"敬&q...
华夏古典政制是德性政制,即道德与政制合一的制度,这种制度主要体现在周礼体系中。但到春秋时期,"位""德"分离,"德"失去了自身的根据,于是必须为"德"另寻根据。孔子将周礼之义概括为"敬",以敬区分礼仪与礼义,并在礼上加"仁",以"爱人"为"仁"。孔子既以仁德基于内在心性,于是相对于"位""德"合一来说,孔子的"位""德"仍然是分离的。孟子于礼下加让,以辞让之心为礼之端。孟子区分了现实世界中实有之位与依据每一人之德行所应有之位,前者孟子称之为"人爵",后者称之为"天爵"。理想的秩序是"人爵"应以"天爵"为依据。由此,孟子重新恢复了"位""德"合一,只是将原来的以"位"定"德"颠倒为以"德"定"位",从而将王朝政典建基于人心。孟子由此推导出新型的"德""位"合一的政治原则——仁政。汉代察举制即是本于孟子之学以"德"定"位"的政治制度,由此奠定了华夏二千年德性政制的基本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性政制
德
位
仁
敬
让
原文传递
中国哲学的政制之维——《中国哲学与古典政制》研讨会纪要
2
作者
贝承熙
《国际儒学(中英文)》
2021年第4期158-161,168,共5页
七位专家学者对《中国哲学与古典政制》一书进行研讨,并与作者互动。专家认为,作者李若晖对中国哲学的本身特点进行了细致考察,为如何以更贴近古典本身的方式理解中国哲学提供了一条崭新的思路,使与会学者对于近代中国哲学的合法性以及...
七位专家学者对《中国哲学与古典政制》一书进行研讨,并与作者互动。专家认为,作者李若晖对中国哲学的本身特点进行了细致考察,为如何以更贴近古典本身的方式理解中国哲学提供了一条崭新的思路,使与会学者对于近代中国哲学的合法性以及中国哲学应当走向何处产生了较多反思;本书对于古典哲学与政制的逻辑框架设计精巧,体现了作者贯通形上与形下的旨意。另外,作者对五服、昭穆制的新解打破了许多传统的礼制认识,值得学者关注。最后,作者不求对古典哲学"借尸还魂",而求阐发古典哲学的本来面貌,这一态度构成了该书的深层立意指归。该书立体地展现了中国古典思想的多个面向,该书通过对于古典文献的细节考辨,对于中国哲学与古典政制之间的关联多有新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
德性政制
熔经铸子
内圣外王
原文传递
题名
“德”“位”分合——孔孟复礼与华夏德性政制之奠定
被引量:
5
1
作者
李若晖
机构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出处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1-106,160,共6页
文摘
华夏古典政制是德性政制,即道德与政制合一的制度,这种制度主要体现在周礼体系中。但到春秋时期,"位""德"分离,"德"失去了自身的根据,于是必须为"德"另寻根据。孔子将周礼之义概括为"敬",以敬区分礼仪与礼义,并在礼上加"仁",以"爱人"为"仁"。孔子既以仁德基于内在心性,于是相对于"位""德"合一来说,孔子的"位""德"仍然是分离的。孟子于礼下加让,以辞让之心为礼之端。孟子区分了现实世界中实有之位与依据每一人之德行所应有之位,前者孟子称之为"人爵",后者称之为"天爵"。理想的秩序是"人爵"应以"天爵"为依据。由此,孟子重新恢复了"位""德"合一,只是将原来的以"位"定"德"颠倒为以"德"定"位",从而将王朝政典建基于人心。孟子由此推导出新型的"德""位"合一的政治原则——仁政。汉代察举制即是本于孟子之学以"德"定"位"的政治制度,由此奠定了华夏二千年德性政制的基本格局。
关键词
德性政制
德
位
仁
敬
让
分类号
B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中国哲学的政制之维——《中国哲学与古典政制》研讨会纪要
2
作者
贝承熙
机构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国际儒学(中英文)》
2021年第4期158-161,168,共5页
文摘
七位专家学者对《中国哲学与古典政制》一书进行研讨,并与作者互动。专家认为,作者李若晖对中国哲学的本身特点进行了细致考察,为如何以更贴近古典本身的方式理解中国哲学提供了一条崭新的思路,使与会学者对于近代中国哲学的合法性以及中国哲学应当走向何处产生了较多反思;本书对于古典哲学与政制的逻辑框架设计精巧,体现了作者贯通形上与形下的旨意。另外,作者对五服、昭穆制的新解打破了许多传统的礼制认识,值得学者关注。最后,作者不求对古典哲学"借尸还魂",而求阐发古典哲学的本来面貌,这一态度构成了该书的深层立意指归。该书立体地展现了中国古典思想的多个面向,该书通过对于古典文献的细节考辨,对于中国哲学与古典政制之间的关联多有新阐。
关键词
中国哲学
德性政制
熔经铸子
内圣外王
Keywords
Chinese philosophy
virtuous political system
melting classics into private books
sageliness within and kingliness without
分类号
D69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B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德”“位”分合——孔孟复礼与华夏德性政制之奠定
李若晖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
5
原文传递
2
中国哲学的政制之维——《中国哲学与古典政制》研讨会纪要
贝承熙
《国际儒学(中英文)》
2021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