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中国传统德性智慧的三个来源及其当代审视
被引量:1
- 1
-
-
作者
李承贵
-
机构
南京大学哲学系 江苏南京
-
出处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1-88,共8页
-
文摘
中国传统道德思想史中,对德性的来源有三种解释,即道德源于天(自然)道、来源于性(心性)道和来源于人(社会)道。这些解释不仅显示了中国古代思想家在建造伦理道德方面的独特智慧;而且对于更准确地理解中国传统道德、对于清除近世以来所形成的对道德的错误观念、对如何使德性由“潜在”变为“现在”、对如何建设德性社会等都具有特别的启示意义。
-
关键词
传统德性智慧
三种来源
天道设教
性道设教
人道设教
-
分类号
B2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易经》德性智慧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被引量:1
- 2
-
-
作者
谢狂飞
-
机构
枣庄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处
《济宁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6-11,共6页
-
文摘
《易经》中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德性实践智慧已经成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涵。切实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可接受性,有必要从《易经》这样的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中去汲取智慧,进而使思想政治教育做到厚积薄发、本立道生。《易经》中充满着重视道德教育的智慧,对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培养人的目标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
关键词
《易经》
德性智慧
思想政治教育
-
Keywords
The Book of Changes
moral wisdom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
分类号
B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论现代性道德困境与西方伦理学的德性智慧
- 3
-
-
作者
张守君
周新辉
-
机构
山东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处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8年第3期4-7,共4页
-
文摘
世界进入现代以后,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构成人类社会结构的诸要素发生了结构性转型,人类个体的生存形态和道德心态同样发生不稳定的转变,社会共同的价值理念尚未出现奠基的因素,现代人的生活面临着道德价值的冲突,这一切都加快了现代人精神气质变形的速度,同时也加剧了现代性问题的频发。研究现代性道德困境及西方德性智慧,有利于中国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和教育,积极弘扬正确的道德价值理念,为中国梦的早日实现推波助澜。
-
关键词
道德困境
德性智慧
启示
-
Keywords
moral dilemma
virtue wisdom
enlightenment
-
分类号
B26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教师实践智慧的阻隔与培育
被引量:3
- 4
-
-
作者
李润洲
-
机构
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
出处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30-35,共6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智慧教育建构研究”(项目编号:BAA160017)的研究成果之一。
-
文摘
教师实践智慧既是教师基于“为学生好”的意向而形成的德性智慧,也是教师基于经验又超越经验的理性智慧,还是教师不断自我超越的创新智慧。时下,教师实践智慧的生成主要面临着德性智慧的德知与德行的背离、理性智慧的经验与理论的割裂和创新智慧的有心与无力的尴尬等阻隔。因此,教师实践智慧的培育至少需廓清自我心像,坚守德知与德行的统一;关注具体情境,寻求经验与理论的融通;勇于自我创新,实现德性与理性的互促。
-
关键词
教师
实践智慧
德性智慧
理性智慧
创新智慧
-
Keywords
teacher
practical wisdom
virtuous wisdom
intellectual wisdom
creative wisdom
-
分类号
G451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
-
题名技术语言的泛化与技术的伦理定向
被引量:1
- 5
-
-
作者
汪堂家
-
机构
复旦大学哲学系
-
出处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8-33,共6页
-
文摘
本文考察了技术语言的泛化过程以及这一过程对日常语言结构 ,对人的思维方式、交往方式乃至存在方式的影响 ,揭示了技术力量及其语言如何打破了人的绝对本质的神话以及人如何越来越成为技术的作品 ,指出了对技术的合理定向并不是技术本身能解决的问题 ,而要靠人文理想、德性智慧和审美眼光才能综合解决。
-
关键词
技术语言
泛化过程
伦理定向
人文理想
德性智慧
审美观念
-
分类号
B82-05
[哲学宗教—伦理学]
-
-
题名中国大学教育模式演化述论
被引量:3
- 6
-
-
作者
刘春华
-
机构
枣庄学院政法系
-
出处
《中国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9-10,共2页
-
文摘
考察中国大学教育在20世纪发展的历史轨迹,它大体经历了三种办学模式的演变,即欧美传统模式(19世纪末—1949年)→苏联模式(1950—1980年)→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模式(1981年—)。欧美传统模式是以人文主义文化为中轴;苏联模式是以政治文化为中轴;中国现代模式是以科学文化为中轴。中国的大学教育在进入21世纪中期以后,将开始由科学文化为中轴向智慧与德性为中轴转移。因此,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将会在21世纪内发挥更大的理论威力,将在"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的辩证过程中,使中国大学成为科学与人文并重,更加侧重主观精神的文化生产场所。
-
关键词
大学教育
欧美模式
苏联模式
中国现代模式
科学文化
智慧与德性
-
分类号
G649.2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G40-012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
-
题名教师与学校教育管理大纲
- 7
-
-
作者
余云珠
-
机构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
-
出处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6年第10期39-41,共3页
-
文摘
审视对教师的关心、师生关系、“师生共生教师观”、“德性———智慧型教师”等学校教育管理中的问题,对教师在学校教育管理中的地位进行辩证,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学校教育管理,应该以教师的教学为核心,以学生作为教师的映射,以学生作为教师成长的老师。学校应该是教师成长的大学。
-
关键词
教师
学校教育管理
关心
师生共生教师观
德性——智慧型教师
-
分类号
G40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
-
题名21世纪大学教育中轴述论
- 8
-
-
作者
刘春华
-
机构
枣庄学院政法系
-
出处
《北方经贸》
2007年第7期149-150,共2页
-
文摘
中国的大学教育在进入2l世纪中期以后,将开始由科学文化为中轴向智慧与德性为中轴转移。因此,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将会在21世纪内发挥更大的理论威力,将在"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的辩证过程中,使中国大学成为科学与人文并重,更加侧重主观精神的文化生产场所。
-
关键词
21世纪
大学教育
科学文化
智慧与德性
中轴
-
分类号
G40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
-
题名结构隐喻:教育研究方法谱系重构的支架
- 9
-
-
作者
王强
-
机构
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
-
出处
《全球教育展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3-46,共4页
-
文摘
本文对缺少可靠证据的"闻见之知"及虽有科学证据但对实践不具启发性的教育研究进行批判的同时,重构了教育研究方法谱系。在新谱系中,作者将科学知识与德性智慧融通在一起,用"结构隐喻"表征科学研究成果,以便对实践具有启发性,从而实现了科学研究的德性回归。
-
关键词
结构隐喻
科学知识
德性智慧
教育研究方法谱系
-
分类号
G40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