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门学派的中正自然、德性自由理念及其思想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刘红卫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2-37,共6页
道体在二程的新儒学体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是认识心体的重要参照物。基于道体的特征,二程提出了以"公"释仁及以"体用一原"的体用关系来阐发心体。陈白沙在二程新儒学理论的基础上,既阐释了心体"中正&qu... 道体在二程的新儒学体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是认识心体的重要参照物。基于道体的特征,二程提出了以"公"释仁及以"体用一原"的体用关系来阐发心体。陈白沙在二程新儒学理论的基础上,既阐释了心体"中正"的含义,又在"体用一原"的基础上提出了"本体自然"的自然之学,使中正与自然之学成为江门学派的两个优秀品质。刘宗周在自然之学的基础上从"意"为心之"定盘针"的角度进一步阐发了德性自由的理论。陈白沙之后,江门学派经由湛若水、唐枢、许孚远、刘宗周、黄宗羲依次传承,江门学派的中正、德性自由的理念是黄宗羲反君主专制理论在思想层面重要的理论来源。黄宗羲在明朝末年提出了人君为"天下之大害"的思想,将儒学的发展推向高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门学派 中正 自然之学 德性自由 黄宗羲 反君主专制
下载PDF
传统中国的政治自由与德性自由之辩——牟宗三对“黑格尔问题”的回应
2
作者 蒋海松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72-181,共10页
新儒家哲人牟宗三对"黑格尔问题"的回应构成了中西之间一次极富深度的理性对话。黑格尔曾判断中国只是自由的起点,只有实体自由而无主体自由,中国的法律不是真正的法律。这堪称社会科学中的"李约瑟之问"。牟宗三深... 新儒家哲人牟宗三对"黑格尔问题"的回应构成了中西之间一次极富深度的理性对话。黑格尔曾判断中国只是自由的起点,只有实体自由而无主体自由,中国的法律不是真正的法律。这堪称社会科学中的"李约瑟之问"。牟宗三深受这一问题的刺激,经过长达二十年的思考后进行了回应。一方面,他认可黑格尔所论传统中国在政治法律领域缺乏主体自由,"实体性法律"没有获得主体意识的认同,没有获得客观地位,因此需要通过良知自我坎陷以开出民主自由的新外王。牟宗三更批判了黑格尔的偏误,他认为自由不仅在于政治法律领域,中国在道德和艺术领域富含主观自由。中国政治视野不是国家,而是天下大同。中国注重自由的德性涵养,这有助于疗救西式自由只重制度的弊端。牟宗三的回应展现了寻求中国文明自信的艰苦努力,丰富了对自由的多元性理解,有助于打破黑格尔式"法律东方主义"的魔咒。但没有政治自由的前提,道德艺术自由也难有保障。儒家德教如何转出民主自由与现代法律,其理论缺乏具体途径。牟宗三在文化反思的同时仍然陷入了一种更深的文化迷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牟宗三 黑格尔 实体自由 主观自由 实体法律 德性自由
原文传递
自由的德性——冯契德性思想发微
3
作者 陈新贵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33-34,40,共3页
冯契基于智慧学说,通过化理论为德性的理论机制,提出了自由德性的理论,同时赋予其自由个性的本体论意义。他着重从人的要求自由的本质的历史发展来讨论,认为人类的自由,就在于达到真、善、美的统一,真、善、美这些价值是人要求自由的本... 冯契基于智慧学说,通过化理论为德性的理论机制,提出了自由德性的理论,同时赋予其自由个性的本体论意义。他着重从人的要求自由的本质的历史发展来讨论,认为人类的自由,就在于达到真、善、美的统一,真、善、美这些价值是人要求自由的本质的展开和表现。人就是在追求知、意、情统一,真、善、美统一的全面发展的人格的历史过程中不断地实现个性的自由。而精神具有很大的可塑性,须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进行锻炼、培养来形成自由的德性。当然,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展开为一个无限前进的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契 自由 智慧学说 自由 价值观
下载PDF
教师德性的转换:从“规范”到“自由”
4
作者 李明达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第6期169-170,共2页
教师的规范德性是在自然科学知识论指导下构建的以教师"知识匮乏"为基础,以强制的行为标准为手段,以教师践行规范的道德行为为目的的教师德性观。这一德性观存在教师德性与教师自身相分离、道德行为的动力忽视教师自身的主观... 教师的规范德性是在自然科学知识论指导下构建的以教师"知识匮乏"为基础,以强制的行为标准为手段,以教师践行规范的道德行为为目的的教师德性观。这一德性观存在教师德性与教师自身相分离、道德行为的动力忽视教师自身的主观意愿、教师德性的生成过程与生成结果相分离的缺陷。教师的自由德性观以教师的生命境遇为基础,以教师理性的本体觉知为动力,以社会整体道德的发展为旨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 规范 自由
下载PDF
“文化自由主义”的理论张力及其启示意义——评徐复观的“儒家自由主义” 被引量:1
5
作者 吴根友 《新东方》 2012年第1期6-10,共5页
徐复观是现代新儒家之一,他努力发掘儒家思想与现代西方政治自由主义相通的思想内涵,将自由精神看作是一切民族文化创造的根本精神,认定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创发了自由社会的人物。为了与现代西方的政治自由主义思想相区别,笔者将徐复... 徐复观是现代新儒家之一,他努力发掘儒家思想与现代西方政治自由主义相通的思想内涵,将自由精神看作是一切民族文化创造的根本精神,认定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创发了自由社会的人物。为了与现代西方的政治自由主义思想相区别,笔者将徐复观的自由主义思想称之为"文化自由主义",其特征有三点:第一,他在将自由放在宽广的文化创造背景上加以讨论,使自由成为一种普适的价值,从而构成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对话的共通性的正面价值。第二,这种"文化自由主义"的核心理念强调"我的觉醒"或曰"自作主宰",凸显个人意识之觉醒。第三,这种文化自由主义不是不关注政治自由,而是把政治自由看作是文化自由的特殊表现形态,并将政治自由放在德性自由与知性自由的基础之上,使政治自由获得坚实的人性基础与知性的基础。徐复观的文化自由主义有其理论上的优势,但这种自由主义未能区分政治自由中积极与消极自由的不同性质,对于政治生活中个人权利的尊重与落实缺乏足够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复观 现代新儒家 文化自由主义 政治自由 德性自由 自由
下载PDF
巴金与现代性
6
作者 刘云生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67-169,共3页
作为“五四产儿”,巴金不同于一般“五四”启蒙作家之处,就在于他既是现代启蒙进步理念的高扬者,又是激进的无政府主义运动的参与者,两者的容纳以及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嬗变构成巴金特殊的精神景观。“自由德性”是巴金从无政府主义中获取... 作为“五四产儿”,巴金不同于一般“五四”启蒙作家之处,就在于他既是现代启蒙进步理念的高扬者,又是激进的无政府主义运动的参与者,两者的容纳以及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嬗变构成巴金特殊的精神景观。“自由德性”是巴金从无政府主义中获取的思想精髓,这使他拥有永远指向未来的现世批判武器,也是他晚年审辨中国激进现代性的出发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 无政府主义 启蒙理 自由
下载PDF
道义论伦理学谱系考 被引量:2
7
作者 邓安庆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9-89,共11页
道义论(义务论)伦理学虽然受到了美德伦理学的不合情理的无辜批判,但作为经典的伦理学类型,依然要对自身的理论基础和思想论证时刻保持哲学的反省能力,对各种“批评”具有开放性对话的能力,从而让其理论与思想更加切合伦理生活世界,继... 道义论(义务论)伦理学虽然受到了美德伦理学的不合情理的无辜批判,但作为经典的伦理学类型,依然要对自身的理论基础和思想论证时刻保持哲学的反省能力,对各种“批评”具有开放性对话的能力,从而让其理论与思想更加切合伦理生活世界,继续起到引导和规范的作用。详细梳理道义论伦理学的思想谱系,考察它为何不在古希腊而在斯多亚主义中才兴起的原因,它在西塞罗伦理学思想中的内涵以及义务和德性的关系、行为和行为者的关系,德国伦理学为何要采取义务论的形态以及康德义务论与德性论各自承担着怎样的使命与课题,可以发现,对人性的洞察、对美德的崇敬、对存在之天空与深渊的复杂而艰深的知识与领悟,哲学史上莫过于西塞罗和康德。他们的伦理学并非只有道义论没有德性论,而是他们更为深刻地看到:人的德性不是天生的,是在生活和行动中随同人将本身“自然未完成”的自我,造就为主体性的人而生长与“自我造就”的。德性之本性即自由,“德性”的自由塑造本身使它不可能作为伦理的第一出发点而被言说,因为伦理生活和行动本身对于行为者的品质无论从何种意义上都更具有在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义论 西塞罗的《义务论》 伦理 应该 自身品质的共同原创者 德性自由
下载PDF
重申德性:建构一种现代共和主义德性论 被引量:2
8
作者 陈文娟 《政治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8-57,126,127,共12页
自由主义德性论试图从内部对主流的自由主义中立性学说进行矫正,但其本身缺乏足够的理论资源,又囿于自由主义的既定框架,其调整空间有限;而在当代共和主义复兴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工具论共和主义则试图从外部借助“无支配自由”对自由主义... 自由主义德性论试图从内部对主流的自由主义中立性学说进行矫正,但其本身缺乏足够的理论资源,又囿于自由主义的既定框架,其调整空间有限;而在当代共和主义复兴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工具论共和主义则试图从外部借助“无支配自由”对自由主义展开批判,但未能充分发掘古典共和主义的德性传统,结果与自由主义拉不开足够的距离,几乎沦为某种改良版的自由主义。本文借助西方当代政治哲学中相关争论,试图勾勒一种现代共和主义德性论的理论纲要,从国家在塑造政治德性方面的作用、对不同政治主体的特定德性要求,以及培养政治德性的社会机制与心理机制三个方面,主张以温和至善论重建国家与公民的良性互动关系,以新型德性论继承、转化和发展传统的政治德性,以有效的公民教育培养有德性的公民,展现这种现代共和主义德性论的基本面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主义中立 自由主义 工具论共和主义 共和主义
原文传递
试论冯契先生的“终极关怀”
9
作者 闵仕君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27-32,共6页
冯先生的智慧说立足现实人生,以实践为锲入口,主张在对世界和自身双向改造的现实活动中凝道成性和显性弘道,以此求得对性与天道的悟解和自由(自由王国和自由德性)的实现。这一即现实而求超越的进路为终极关怀的探究提供了一个现实... 冯先生的智慧说立足现实人生,以实践为锲入口,主张在对世界和自身双向改造的现实活动中凝道成性和显性弘道,以此求得对性与天道的悟解和自由(自由王国和自由德性)的实现。这一即现实而求超越的进路为终极关怀的探究提供了一个现实性向度。本文从智慧、社会和个体三个维度对冯先生的“终极关怀”进行了梳理和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极关怀 与天道 自由王国 自由 凝道成 弘道
下载PDF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Separation Variation Influence on the Hydrodynamic Performance of a High Speed Trimaran 被引量:1
10
作者 Khaled Hafez Abdel-Rahman El-Kot 《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 and Application》 2011年第4期377-393,共17页
This paper numerically investigates the influence of separation variation of the outriggers on the hydrodynamic performance of a high speed trimaran (HST) aiming at improving its applicability in diverse realistic d... This paper numerically investigates the influence of separation variation of the outriggers on the hydrodynamic performance of a high speed trimaran (HST) aiming at improving its applicability in diverse realistic disciplines. The present investigation was performed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the 2-D slender body method (SBM) by calculating the resistance of three symmetric trimaran series moving in a calm free surface of deep water. Each trimaran series comprises of 4681 configurations generated by considering 151 staggers (-50%≤a≤+ 100%), and 31 separations (100%≤β≤400%) for 81 Froude numbers (0.20≤Fn≤ 1.0). In developing the three trimaran series, Wigley-st. AMECRC-09, and NPL-4a models were used separately for both the main and side hulls of each individu;d series models. A computer macro named Tri-PL was created using the Visual Basic for Applications~. Tri-PL~ sequentially interfaced Maxsurfe then Hullspeed to generate the models of the three trimaran series together with their detailed hydrostatic particulars, followed by their resistance components. The numerical results were partially validated against the available published numerical calculations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to benchmark the Tri-PL macro and hence to rely on the analysis outcomes. A graph template was creaLed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SigmaPlot to visualize the significant results of the Tri-PL properl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 speed trimaran (HST) hydrodynamic interference factor (HIF) trimaran hydrodynamicperformance separation of outriggers
下载PDF
传统“德法合治”思想的现代观照——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视角 被引量:4
11
作者 蒋海松 姚锋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7-85,共9页
中华优秀传统法文化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来源与文化底蕴。柔性德教与刚性制度的有机结合是传统中国治理的优长,道德为制度构建提供滋养,制度为德性弘扬提供保障。中华法系以德法合治为显著标志,在世界不同法系中卓然自立。德教传统... 中华优秀传统法文化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来源与文化底蕴。柔性德教与刚性制度的有机结合是传统中国治理的优长,道德为制度构建提供滋养,制度为德性弘扬提供保障。中华法系以德法合治为显著标志,在世界不同法系中卓然自立。德教传统也表达了对自由与法律的独特理解,在西方式制度自由之外,东方阐发了文教自由、德性自由的可能性。在当代立法实践中,优秀传统法文化仍然呈现其制度活力,如民法典“家风条款”入典,监察法借鉴了古代监察法制,德法合治传统成为法治实践的有效资源。但对传统法文化需要批判性继承和创造性转化。传统德治理论也存在一定弊端,如德教伦理的实质内涵是等级名分,强推礼法结合可能损害法律的独立性与个体的内在自由,高扬的德教理念欠缺制度落实等,对此必须理性审视,择善而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传统法文化 法合治 德性自由
原文传递
A Controversial Political View: Rorty's Moral Finitism and Religion in the Public Square
12
作者 Joaquin Jareno 《Journal of Philosophy Study》 2015年第3期136-145,共10页
Richard Rorty's moral finitism is based on some ideas from John Stuart Mill's work On Liberty. For Rorty, religious truths would be the main obstacl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freedom and, at the same time, for human ... Richard Rorty's moral finitism is based on some ideas from John Stuart Mill's work On Liberty. For Rorty, religious truths would be the main obstacl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freedom and, at the same time, for human happiness. Rorty introduces the concepts of contingency and literary culture to express the situation of personal moral development, stressing that our life must be seen as an endless narration. So, there is no fixed development given once and for all. Rorty's anticlericalism is also based on the idea that the creation of clerical institutions and hierarchies is dangerous in the sense that they pose demands which go beyond individual perspectives and make religious obligations be prior to moral ones. Nevertheless, there are some misconceptions in Rorty's position when he discusses the idea of moral obligation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ligion and religious institu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LIGION public square moral finitism CONTINGENCY NARRATIVE anticlericalism religious institutions
下载PDF
Kant's Respect for the Law and Habermas's Redemption as a Source of Freedom?
13
作者 Domenic Garcia 《Journal of Philosophy Study》 2014年第3期216-223,共8页
As the title of this paper suggests, I intend to draw attention to what, in my opinion, lies at the core of the shared notion in both Kant and Habermas. This will be the concern of the first part of my paper. My focus... As the title of this paper suggests, I intend to draw attention to what, in my opinion, lies at the core of the shared notion in both Kant and Habermas. This will be the concern of the first part of my paper. My focus will then shift, in the second part, to Habermas's views on freedom. In due time, however, as the provocative question mark in the title suggests, the notion of freedom becomes questionable. I will conclude by examining Frankfurt's notion of coercion in order to show that Habermas's notion of freedom is not only questionable but can, at times, be coercive. Throughout this paper, the reader shall be encouraged to see and possibly appreciate that there is a degree of similarity between the two thinkers. Shall the reader be hard put to gauge this similarity or shall the reader promptly appreciate it and take it into consideration? I will argue--and demonstrate--that a certain amount of similarity can readily be drawn between the two. I will leave it up to the reader to decide whether this similarity is a forced similarity or whether this is a similarity that one perceives at a first glance and thus ought to consider. This paper could better be appreciated if the reader has reasonable knowledge of the Hegelian critique of Kant's Categorical Imperati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alidity claims discourse ethics quasi-transcendental FREEDOM coercion
下载PDF
西方古典自由教育考辨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德华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83-89,共7页
自由教育的根本精神源于西方古典自由教育。目前人们对古典自由教育的内涵和特征存在模糊认识,原因是未能深入理解古希腊的自由观念和古希腊人对待自由的态度。古希腊有三种自由观念,分别是欲望的自由、德性的自由和沉思的自由;古希腊... 自由教育的根本精神源于西方古典自由教育。目前人们对古典自由教育的内涵和特征存在模糊认识,原因是未能深入理解古希腊的自由观念和古希腊人对待自由的态度。古希腊有三种自由观念,分别是欲望的自由、德性的自由和沉思的自由;古希腊人对三种自由的态度大相径庭:抑制欲望的自由,倡导德性的自由,限制沉思的自由。他们对待自由的态度规定了古典自由教育的特征:非实用性,公共性和闲暇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教育 公民教育 闲暇教育 自由 沉思的自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