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德国调停中日战争及其在德日关系中的地位 被引量:2
1
作者 何兰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98年第2期98-103,共6页
关于德国调停中日战争,国内多数论著指责其是:“德日帝国主义相互勾结”、“对中国政府进行诱降”。据已掌握的档案资料分析,这种观点有失偏颇。文章认为,日本请求调停与德国接受调停,都有其各自的动机和利益所在。事实上,德国自... 关于德国调停中日战争,国内多数论著指责其是:“德日帝国主义相互勾结”、“对中国政府进行诱降”。据已掌握的档案资料分析,这种观点有失偏颇。文章认为,日本请求调停与德国接受调停,都有其各自的动机和利益所在。事实上,德国自始就反对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调停及其失败,使德国远东外交政策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是德日关系的一个转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停 战争 德日关系
下载PDF
《大公报》视野中的德日关系演变(1931-1941)
2
作者 陈声玥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55-59,共5页
20世纪30年代是中德关系史上最为紧密的时期。在德国一步一步走向与日本结盟的过程中,《大公报》虽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忧虑和警惕,也清醒地认识到德日合作的必然趋势和内在原因,但始终从乐观的一面看待这一变化,认为中国是德国战略物资的... 20世纪30年代是中德关系史上最为紧密的时期。在德国一步一步走向与日本结盟的过程中,《大公报》虽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忧虑和警惕,也清醒地认识到德日合作的必然趋势和内在原因,但始终从乐观的一面看待这一变化,认为中国是德国战略物资的重要来源地和工业制成品的巨大销货市场,是战略准备时期重要的贸易合作伙伴,从国家利益出发,不应轻易放弃从一战后中德协约开始建立的中德友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公报 德日关系 民族主义 国民外交
下载PDF
二战期间德日同盟关系初探
3
作者 艾跃进 赵鲁臻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4-70,共7页
德国和日本由于缺乏足够的共同利益,加之两国所发动战争的侵略性质,因此德日的军事同盟在二战中实际上是无效的。在战争中,德日两国仅将这一同盟视为威慑各自敌国的工具而已,双方抱着相互利用的态度而自行其是。德日同盟的无效性对反法... 德国和日本由于缺乏足够的共同利益,加之两国所发动战争的侵略性质,因此德日的军事同盟在二战中实际上是无效的。在战争中,德日两国仅将这一同盟视为威慑各自敌国的工具而已,双方抱着相互利用的态度而自行其是。德日同盟的无效性对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国家间合作失败的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日关系 合作基础 同盟战略 战争性质
下载PDF
当前日德两国战略接近剖析
4
作者 张茜喆 《东北亚学刊》 2024年第6期63-75,146,共14页
日本和德国作为发动侵略战争的战败国,二战后发展战略均受到制约。两国很长一段时间都把发展重心放在重振经济上,而非外部事务,双方合作大多处于低级政治层面。在一系列内外因素催化下,两国开始调整对外政策,参与国际事务。当前,价值观... 日本和德国作为发动侵略战争的战败国,二战后发展战略均受到制约。两国很长一段时间都把发展重心放在重振经济上,而非外部事务,双方合作大多处于低级政治层面。在一系列内外因素催化下,两国开始调整对外政策,参与国际事务。当前,价值观因素在两国对外政策中越发凸显,双方契合度加深,合作议题开始向高级别政治领域推进,形成了鲜有政治互动的两个国家联结成结构性权力网络的政治现象。从国际政治视角剖析这一现象背后的意识形态等因素,有助于把握当前国际变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系 对外政策 意识形态 国际变局
下载PDF
抗战爆发前后中德关系的演变 被引量:1
5
作者 陈晖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1期109-113,共5页
抗战爆发前十年间 ,中德两国基于各自的利益需求 ,双方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保持着较密切的关系。但是在德国政府内部 ,就对华和对日关系而言 ,又分为两派 :一派主张同中国合作 ;一派则视日本为未来战争中的盟友。日本全面侵华以后 ,... 抗战爆发前十年间 ,中德两国基于各自的利益需求 ,双方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保持着较密切的关系。但是在德国政府内部 ,就对华和对日关系而言 ,又分为两派 :一派主张同中国合作 ;一派则视日本为未来战争中的盟友。日本全面侵华以后 ,德国远东政策的重心逐渐偏向日本 ,其在华利益服从于它的欧洲扩张战略。德国一度期望和平解决中日冲突 ,力图居中调停 ,最终以陶德曼调停的失败为标志 ,中德关系一改战前的状况而走向破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争 关系 国远东政策 德日关系
下载PDF
发展中的西欧与日本关系 被引量:1
6
作者 申义怀 孟祥军 《现代国际关系》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11-15,47,共6页
90年代以来,西欧国家同日本积极发展关系,谋求改变欧美日三角关系中欧美关系和日美关系相对密切,而欧日关系相对淡薄的状况。这一趋向对世界新格局的形成将产生重大影响。一战后初期,西欧国家和日本都处于经济重建和恢复时期,依赖美国... 90年代以来,西欧国家同日本积极发展关系,谋求改变欧美日三角关系中欧美关系和日美关系相对密切,而欧日关系相对淡薄的状况。这一趋向对世界新格局的形成将产生重大影响。一战后初期,西欧国家和日本都处于经济重建和恢复时期,依赖美国的支援,西德和日本还受到美国的直接控制,欧日之间的相互联系很弱。到了60年代,特别是70年代中期以后,欧日之间才逐步加强了经贸联系,形成了“以双边经济交往为主、政治联系为辅”的局面。近两年来,西欧国家和日本都调整了外交政策,加强了彼此的关系。1991年7月《欧共体—日本联合宣言》的签订,标志着欧日关系进入了全面合作的新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日关系 欧共体委员会 本对外直接投资 西欧国家 三角关系 欧美关系 国际问题 独联体国家 关系 外交政策
下载PDF
抗战初起与德中军火贸易
7
作者 孙定国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1999年第8期30-30,共1页
20年代德国就与中国建立了密切关系。希特勒上台后,这种关系仍然延续下来。在经济上,德国向中国出卖军火和机器,以换取其重整军备必需的外汇和原料。1936年德中签订了总数为1亿美元的易货协定,是年德国的对华贸易已占中国商... 20年代德国就与中国建立了密切关系。希特勒上台后,这种关系仍然延续下来。在经济上,德国向中国出卖军火和机器,以换取其重整军备必需的外汇和原料。1936年德中签订了总数为1亿美元的易货协定,是年德国的对华贸易已占中国商品总输入的近17%,仅次于美国而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火贸易 国经济 希特勒 战争爆发 德日关系 全面侵华战争 中立政策 易货协定 重整军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